循證醫學治療腦梗死應用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8.74K

1方法

循證醫學治療腦梗死應用研究論文

1.1急性發作期間

(1)急診急救循證:入院或院前急診急救時獲取體徵、症狀表現、病史資訊,判斷卒中型別、病情危重水平,瞭解是否合併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臟病、血脂代謝紊亂,吸菸與飲酒、用藥史等危險因素,據病情安排抗血小板聚集、神經保護劑、擴張血管改善微迴圈藥物、抗凝、脫水、降壓、預防電解質紊亂藥物、給氧等對症與支援治療,入院時立即送CT室行影像學檢查,針對性開展血管介入甚至開顱手術治療。(2)日常循證:按照CI常規治療與護理路徑,進行每日體徵、病情觀察,並逐一記錄在案,對於危重患者,醫師進行每日訪視,必要時行血液生化檢驗(常見指標包括HCY、MPV、HsCRP、FIB等)、床頭影像學檢查、血氣分析,針對性調整治療方案,如轉出血性腦梗死,調整抗凝治療,必要時行血管介入治療。

1.2康復治療循證

(1)康復治療:度過腦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後遺症遺留,同時仍存在併發、復發風險,但生命體徵趨於平穩,循證治療應關注康復治療,包括卒中吞嚥障礙、偏癱、精神障礙等各類功能障礙治療,利用各類測試、量表評估病情,如以飲水試驗評估卒中後吞嚥障礙,制定、落實治療方案。(2)併發症與復發預防: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現各種併發症、復發,如合併有合併症患者,可能出現代謝紊亂、器官衰竭等併發症,康復期可能出現再出血、再梗死,應從體徵監測、危險因素控制等方面做好預防工作。

1.3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95年“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評價臨床療效,(1)痊癒:功能缺損評分降幅91%~100%,病殘程度0級,恢復至發病前狀態;(2)顯效:功能缺損評分降幅46%~90%,病殘程度仍未1~3級;(3)有效:功能缺損評分降幅18%~45%;(4)無效:功能缺損評分未下降或增加,或死亡。

1.4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18.0軟體對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採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痊癒9例,顯效42例,有效30例,無效11例(死亡10例,1例放棄治療出院)。入院時NIHSS評分:2~14分,平均(7.76±4.21)分,出院時(3.85±1.18)分,與入院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5~43d,平均(18±6)d。其中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措施使用182例次。

3討論

CI治療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降低CI病死率、改善患者長遠預後的關鍵。CI治療措施繁多,基礎治療如給氧、降壓、脫水、預防電解質紊亂等常通過經驗、判斷病情、循證落實,而特殊治療如給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經保護劑、擴張血管改善微迴圈藥物、血管介入甚至是開顱手術,常需要完善的循證,把握適應證禁忌證,綜合考慮風險獲益,及時、有效運用,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帶來額外風險。抗血小板療法運用最為普遍,有助於預防CI再發,且適應證較廣,對於發病48h內CI有效。針對顱內壓明顯升高甚至已併發腦疝者,才應考慮甘露醇,使用需慎重。針對有合併症患者,還應積極控制合併症,如針對血脂代謝紊亂患者,應考慮調脂,高血壓患者應積極降壓,考慮治療方案對合並症影響。有血管介入治療條件者,可考慮介入治療,如微創抽吸術,手術治療如開顱血腫清除術。當前,筆者所在醫院腦梗死救護路徑、循證醫學應用水平仍存在改善空間:(1)建立各系統、規範的診療路徑,鄭舟軍等證實在腦卒中二級康復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助於提高康復效果。筆者所在醫院儘管制定有詳細的循證護理方案,但更注重個體化護理,強調診療方案的制定、落實,強調據循證資訊調整治療策略,給管理帶來了困難;(2)關注治療時間窗,發病時間不同腦卒中患者預後,存在較大差異,腦卒中治療在於不同方案實際的'把握,筆者所在醫院通過加強監護,獲取指徵資訊再開展針對性的治療與護理對策,可能為時已晚,腦梗死患者預後較差,應採取相對積極的治療策略,對不同醫護策略限定相對嚴格的時間窗,避免患者病情向不可挽回情況發展;(3)注重關鍵資訊管理,腦卒中患者院內死亡影響較多,醫院應注重關鍵資訊的尋找,有助於提高循證水平,提高醫護工作預見性、針對性。

4總結

綜上所述,循證醫學貫穿於腦梗死急性發作期、康復期治療的始終,循證方法內容繁多,既有經驗性循證,也有精準化指標獲取循證,是降低併發症與復發風險,保障治療安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