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急性腦梗死患者優質護理應用

才智咖 人氣:1.26W

優質護理應用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並形成專業性護理體系,具有護理借鑑意義。

談談急性腦梗死患者優質護理應用

摘要: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是否願意接受優質護理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臨床護理的基礎上施加優質護理,比較2組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及神經功能NIHSS評分、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等。結果護理後,實驗組患者優質Barthel指數及NIHSS評分顯著優於對照組(P<0.01);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護理後,實驗組患者人際關係、環境支援、生理狀況與心理狀態評分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1)。結論優質護理應用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優質護理;護理效果

急性腦梗死又稱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系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區域性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會導致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性的病變壞死。將優質護理應用於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常規護理中,對於患者病情好轉、改善預後、提高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作用[1]。為探討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對80例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是否願意接受優質護理均分為2組。本研究擬案經醫學倫理部門審閱批准,並在患者及家屬知曉情況下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經CT及MRI證實,符合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發病均在6h以內,均意識清楚,且可在幫助下或獨立配合護理工作的完成,並排除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心臟衰竭等患者。實驗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65~85歲,平均(74.8±2.2)歲;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63~88歲,平均(75.1±2.6)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臨床護理,實驗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施加優質護理:①健康知識普及心理輔導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建立良好的醫患信任關係,同時護理人員通過資料、錄影和多媒體等形式向患者宣講相關健康知識,幫助患者認識和了解疾病,緩解心理壓力。針對個別病情較重或心理負擔大的患者,可實施以減壓為主的相關心理輔導,平復患者情緒。此外,囑患者24h內必須在床上活動,切忌過早下床[2]。②用藥指導及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告知患者持續用藥的必要性並加強監督,避免漏服、多服狀況的發生;及時向責任醫生反饋患者的反應,以便調整劑量,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根據醫囑指導患者進食,進食速度不宜過快,以低脂、鈉和高蛋白、維生素的流食為主,少食多餐,以半臥位狀態飲食、飲水,以防嗆咳、窒息等現象的發生[3]。③基礎鍛鍊及運動護理。指導患者於生命體徵正常、神經功能無發展跡象的2d後開始進行基礎功能恢復鍛鍊。鍛鍊前,首先向患者宣講系統的恢復鍛鍊有關知識,使其瞭解基礎恢復鍛鍊的重要性,從而加強配合。

指導患者定時定量完成相關部位的鍛鍊,若患者無法下床活動,可按護理手冊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被動運動,並訓練患者逐漸坐起,待患者肌力恢復後,再指導患者做自主運動。首先從上肢運動開始,做簡單的更衣動作,隨後再扶床站立、行走等,最後進行走路訓練,使患者能夠自己步行,進而開始其他高階恢復鍛鍊[4]。④出院針對指導。指導患者出院後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增加營養、增強體質,出院後繼續堅持基礎功能及語言溝通能力鍛鍊,按時按醫囑服藥,鞏固療效,並定時監測血壓、心率,定期複診,積極配合隨訪。

1.3監測指標[5-6]

1.3.1康復情況評價:

採用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評價患者的康復效果,採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採用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的生活能力,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1.3.2護理滿意度評價:

與患者進行一對一交談詢問,瞭解其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1.3.3生活質量判定:

採用QOL評分量表進行測定,共包含人際關係、環境支援、生理狀況與心理狀態4項,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Epidata3.1錄入資料,SPSS19.0分析資料。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及神經功能NIHSS評分與生活質量採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採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康復效果

護理後,2組患者Barthel指數及NIHSS評分均顯著優於入院時(P<0.01),且實驗組患者Barthel指數及NIHSS評分顯著優於對照組(P<0.01)。

2.2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

2.3生活質量

護理後,2組患者人際關係、環境支援、生理狀況與心理狀態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上升(P<0.01),且實驗組評分顯著高於對照組(P<0.01)。

3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多見於高齡人群,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特點[7-10],其發生為多因素共同導致腦區域性供血不足,從而引發腦組織病變及壞死。急性腦梗死患者因發病突然,且出現語言和肢體等障礙,通常會表現出悲觀、焦慮等消極情緒,可加重疾病,不同程度影響預後。老年腦梗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肢體麻木、語言功能障礙、吞嚥困難以及偏癱等,可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受限以及社會功能喪失,而在及時治療的同時配合優質護理措施,可降低腦梗死病死率,減少後遺症,改善預後結局[11-13]。

優質護理是指在基礎性護理的基礎上加以更細緻全面的護理,強調以專業的護理知識、良好的護理素質服務於患者,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提高服務質量,其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識普及心理輔導護理、用藥指導及飲食護理、基礎鍛鍊及運動護理、出院指導等[14-15]。有研究[16-18]顯示,急性腦梗死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將優質護理模式應用在老年腦梗死患者中,有利於患者的預後結局,可幫助患者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後實驗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及NIHSS評分均優於對照組(P<0.01),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且人際關係、環境支援、生理狀況與心理狀態評分顯著優於對照組(P<0.01)。由此表明,相較於常規臨床護理,優質護理可顯著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從生理、心理、環境與人際方面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應用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並形成專業性護理體系,具有護理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1]馮興霞.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誌,2014,20(13):51-52.

[2]黃芳.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中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2015,18(9):139-140.

[3]蘭婷.急性護理途徑對腦梗死溶栓治療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18):2799-2802.

[4]李靜,姚冉,於莉燕.舒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14):101-102.

[5]張秋玲.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誌,2015,19(16):4-6.

[6]熊鳳清.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10):1718-1721.

[7]黃波霞.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誌,2015,34(10):1367-1368.

[8]孟國娟.臨床護理路徑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愈後的效果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15,32(5):34-36.

[9]白玉琴.急性腦梗死病人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5,13(12):1095-1096.

[10]張麗.綜合護理干預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6):1423-1424.

[11]王靜,樑建英,李淑霞,等.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壓觀察與護理[J].河北醫藥,2014,36(15):2396-2397.

[12]樑錦玲,彭歡歡,潘少芬,等.優質護理服務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16-17.

[13]張秋玲,王維花.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誌,2015,19(16):4-6,13.

[14]郭麗.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2014,17(1):104-105.

[15]舒賽.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32):6811-6812.

[16]劉漢娥.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2):83-86.

[17]高傑.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7):183-184.

[18]王欣.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2):7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