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畢業旅遊的景點及美食攻略

才智咖 人氣:2.86W

張家界:唯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

張家界畢業旅遊的景點及美食攻略

群山之外,更有秀水。秀水之外,還有美食。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白族在此居住,多民族的集聚讓張家界的美食別有一番風味。

人生苦短,唯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到了張家界,二者兼得,快意人生,無非如此。

山以“天”為名只因離天三尺三

在張家界,從屋裡看窗外,四目所及都是山,走在路上抬眼看天,天邊也全是山。整個城市依河而建,澧水河自源頭五道水穿流直下,像一根碧綠的綢絲帶,纏纏綿綿地繞住這一山一城。

山多以重巖疊嶂、延綿起伏為美,而張家界的山與別處不同。這裡的山是由一根根巨大的石柱組成的,它們如刀削斧劈般地聳立著,像筆直的銀劍插入天際。它們彼此獨立,卻又相生相依。站在這樣的奇峰下,你會不禁感嘆自然的神奇,也會看清人的渺小。

這些石柱的形狀各異、造型奇特,不同的石柱根據其不同的形狀命名,有“天女獻花”、“豬八戒背媳婦”、“醉羅漢”等。觀石柱,想其名,別有一番風味。

石柱的巖壁上還生長著蒼翠遒勁的植物,這些植物紮根在碎掉的岩石裡,依靠雨水而活。也許它們的品種不算珍貴,然而這種頑強的生命力卻讓人為之贊服。

山裡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許多珍稀的動植物都可以在這裡看到。森林是天然的氧吧,深呼吸幾口新鮮空氣,沁人心脾,在塵世中的煩惱頓時都消散了。夏天山中遮陰蔽日,還有清風徐來,十分涼爽舒適。

山裡除了奇峰,還有秀水。潺潺而流的金鞭溪一路繞山而行,清澈見底,時有小魚遊蕩其中。張家界特殊的石英砂地質,使金鞭溪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耀眼的金黃色,如一根藏在群山中的金鞭一樣閃閃發光。

若想要俯瞰山景,就去地勢較高的'天子山。天子山北依桑植縣,明朝前因青石林立與張家界並稱青巖山。1353年土家族首領向大坤率眾在此揭竿起義,自曰“向王天子”,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人們就將此山改稱天子山。從天子山上看山景,只見雲霧中奇石如根根春筍般崛地而起,仙氣繚繞,恍若夢境。

在張家界,海拔較高的山都喜用“天”命名,天門山是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天門洞南北對穿,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依天拔地,民間俚語稱“張家界有座天門山,離天只有三尺三”。天門山上有九九八十一道彎的山路,曲折盤旋,直通山頂。

山顯奇,洞顯幽,亞洲第一大溶洞九天洞以及黃龍洞都坐落在張家界。溶洞裡夏如初秋,陰涼幽靜,到處都是晶瑩剔透的鐘乳石。

距黃龍洞8公里的寶峰湖,一潭湖水碧綠沉靜如積年的翡翠,駕一葉扁舟隨意漂游其上,滿目皆是綠意,滿心盡是愜意,說不出的寧靜自得。

食以辣為香先遣臘肉“嘗”

既有美景,自然不會沒有美食。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白族在此居住。山區人民為驅寒生熱,四季喜食辛辣。若說四川的辣是麻辣,那湖南的辣則是純粹的辣,如果非要給這個辣加一個形容詞,就是香。

張家界三下鍋,又稱土家三下鍋,是一道將香辣發揮到極致的家常菜餚。相傳明嘉靖年間,朝廷徵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過年。為了方便烹飪,人們就將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煮,後逐漸演變為“三下鍋”。至今張家界地區的少數民族還保留了提前一天過年的風俗,叫“過早年”。

張家界三下鍋是在臘肉、豬肚、牛肚或豬頭肉等食材中選三樣或多樣,配以豆腐、蘿蔔等菜蔬,在鍋中大火重油多辣炒制而成。臘肉厚重,豬肚爽脆,豬頭肉綿軟鹹香,三下鍋因混合多種食材的味道,極其焦香鮮美,但是也極辣,不會吃辣的人吃這道菜時往往一邊豎大拇指一邊狂喝水。

三下鍋食材之一的臘肉,是張家界人廚房中的一寶。古時山區交通不便,過年時殺的豬要吃一年,人們為了儲存豬肉就用大量的鹽、辣椒、花椒,把肉醃製後掛在土炕之上薰幹。薰過後的臘肉可儲存較長時間,且味道醇厚香美,別有風味。如今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豬肉吃,但是為了臘肉的美味,張家界的人們還是一到臘月就開始製作臘肉。

張家界人日常吃的米粉也是一絕,張家界米粉的名氣沒有常德米粉大,但是鮮美不輸常德米粉。張家界米粉的澆頭多是燉煮的,有豬蹄海帶、肥腸黃豆、紅燒牛肉、香辣雞雜以及當地俗稱三鮮的木耳豬肉等。一碗嫩滑爽彈的米粉,配上大骨熬成的鮮湯,加一勺酥爛的澆頭,再根據個人愛好放些酸辣椒、酸黃豆、蒼耳子,讓人慾罷不能。

此外,各種臘味、山珍、血豆腐、渣辣椒、蒿子粑粑、葛粉、合渣等都是張家界地區的特色美食,吃貨在此都可大飽口福。

人生苦短,唯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到了張家界,二者兼得,快意人生,無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