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倒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2.21W

歷史上出現過的成語有許多,有不少成語可以大家都並不熟悉,例如以倒字開頭的一些成語。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以倒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以倒字開頭的成語故事一

【成語】: 倒持泰阿

【拼音】: dào chí tài ē

【解釋】: 泰阿:寶劍名。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語故事】:

“泰阿”是一把寶劍的名稱。關於這把寶劍,曾有種種傳說。例如《越絕書·外傳》的《記寶劍》那一段裡這樣說:

春秋時,楚王特派風胡子去找越國的歐冶子和吳國的干將,請他們鑄造幾把寶劍。歐冶子是當時最著名的鑄劍技師,他曾為越王鑄過5把出色的寶劍,名叫“湛盧”、“巨闕”、“勝邪”、“魚腸”和“純鉤”。干將和他的妻子莫邪,也是當時著名的鑄劍技師。他們接受了楚王的委託,便在茨山(在今安徽涇縣北)開礦取鐵,經過認真的冶煉、鍛造,鑄成了3把鋒利無比的寶劍,其中一把就叫“泰阿”,或作“太阿”;其餘兩把,一名“龍淵”或“龍泉”,一名“工布”或“工市”。

到了晉代,《晉書·張華傳》又有如下的記載:

晉初,武帝時,在鬥、牛二星座之間(據說即吳、越分界處的上空),發現常有紫氣。當時官為“中書令”的張華,問善觀天象的雷煥,這是什麼緣故。雷煥說:“這是寶劍的光。從這道直衝牛斗的光來看,那寶劍定非凡品!”張華又問,寶劍大約在什麼地方。雷煥仔細觀測之後,答道:“在豫章郡的豐城縣”(豐城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張華便推薦雷煥擔任豐城縣令,立即上任。雷煥到了豐城,專心尋找寶劍的下落,終於在一所監獄的地下,找到了劍光的來源。當即搬走監獄,往下挖掘。掘了四丈多深,發現一個石匣,開啟一看,裡面裝著一對寶劍,劍上都刻著字,一把是“龍泉”,一把是“太阿”。當天晚上,再觀星空,牛、鬥之間的.紫氣,果然不見了。

上面兩段傳說,當然不可能是事實。但是我們既然明白“泰阿”乃是一把寶劍的名稱,那麼對於“倒持泰阿”這句成語,也就不難理解了。

寶劍本是用以自衛的武器,如果雖有泰阿寶劍,而把它倒過來拿著,這不是自動把劍柄送給對方,給對方造成機會,而自受其害嗎?

因為“泰阿”又作“太阿”,所以“倒持泰阿”也可作“倒持太阿”,或作“泰阿倒持”、“太阿倒持”。《後漢書·何進傳》作“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意思相同。

以倒字開頭的成語故事二

【成語】: 倒屣相迎

【拼音】: dào xǐ xiāng yíng

【解釋】: 屣:鞋。古人家居脫鞋席地而坐,爭於迎客,將鞋穿倒。形容熱情歡迎賓客。

【成語故事】:

東漢時的大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家裡時常賓客盈門。有一天,家人報告說來了一個叫王粲的客人。蔡邕一聽此名,慌忙跑出去迎接,急得把鞋都穿倒了。

王粲進入客廳後,大家幾乎驚呆了,原來王粲是個少年,身材瘦小。大家不解,為何蔡邕這個大官對個小孩也如此敬重。蔡邕看到大家驚愕的神色,介紹說:“王粲智力超群,才能出眾,我不如他呀。”

以倒字開頭的成語故事三

【成語】: 倒行逆施

【拼音】: dào xíng nì shī

【解釋】: 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

【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國大臣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殺害了。伍子胥逃到吳國,發誓要為父兄報仇。後來,伍子胥率領吳軍攻破楚國首都郢。那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還不肯罷休,他挖出楚平王的屍體,狠狠的鞭打了三百下,總算解了心中之恨。他的好朋友申包胥看到伍子胥為報私仇而把自己的祖國滅了,還要在死人身上出氣,就派人去對他說:虧你還是楚國人,你太過分了!伍子胥對來人說:我已經老了,日子有限,我急於報仇,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做這樣違背常理的事!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