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成語故事大全集

才智咖 人氣:2.39W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馬的成語故事大全集,歡迎大家閱讀。

馬的成語故事大全集

馬的成語故事1

戰國時,晉淖公聯合了十二個諸侯國攻伐秦國,指揮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

苟偃原以為十二國聯軍攻秦。秦軍一定會驚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經得知聯軍心不齊,士氣不振,所以毫不膽怯,並不想求和。苟偃沒有辦法,只得準備打仗,他向全軍將領釋出命令說:“明天早晨。雞一叫就開始駕馬套車出發。各軍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爐灶。作戰的時候,全軍將土都要看我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我奔向那裡,大家就跟著奔向那裡。”

想不到苟偃的下軍將領認為,苟偃這佯指令,大專橫了,反感他說:“晉國從未下過這樣的命令,為什麼要聽他的?好,他馬頭向西,我偏要向東。”

將領的副手說:“他是我們的頭,我聽他的。”於是也率領自己的隊伍朝東而去:這樣一來,全軍頓時混亂起來。

苟偃失去了下軍,仰天嘆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執行,就不會有取勝的希望,一交戰肯定讓秦軍得到好處。”他只好下令將全軍撤回去。

馬的成語故事2

古代戰國時,齊國發兵攻打另一個國家。齊軍勝利返回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險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說:老馬無論走多遠,總能順著來路回去。果然,齊軍跟在老馬後面,走出了險谷。將士們樂呵呵地誇讚:“還是老馬識途啊!”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間一長,隊的給養髮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裡。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

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馬的成語故事3

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始終幫著他,籌謀劃策,忠心耿耿,是劉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後,劉邦又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擔任相國。劉邦認為論功勞應以蕭何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為“酇侯”(酇,縣名,今湖北光化縣),食邑八千戶。

但是其餘功臣多不服,他們說:“我們拼死拼命,多的經過百餘戰,少的也打過幾十仗,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只會耍筆桿、發議論,根本沒上過戰場,封賞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劉邦問道:“你們知道打獵的事嗎?”

大家同聲回答:“知道。”再問道:“那麼你們知道獵狗嗎?”又是同聲回答:“知道。”劉邦於是接著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發蹤指示者人也’)。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至於蕭何,能‘發蹤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們多數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難得了,可是蕭何,他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們的隊,跟著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勞是怎麼也不能忘記的!”大家聽了,便誰也不吭氣了。

馬的成語故事4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乘機起兵,先是自立門戶,再是消平各路諸候,逐漸統一北方政權。到晚年,曹操已經在中國北方地域打下了以魏代漢的基礎。不過,曹操他爺爺雖然傳說是宦官,但曹操知道自己不是宦官,對自己的子孫後代們也是深信不疑的,自己怕落罵名,一心想做周文王,要把江山社稷的所有權名份傳給自己的兒孫。只是,曹操對自己這些個沒有經歷過戰爭、戰亂、戰火的自己的官二代們(親子)、算自己的官二代們(養子)很是放心不下,很是擔心曹魏政權會旁落別家。

一天,曹操做了一夢,夢見有三匹馬兒在同一個馬槽裡吃食,就是有名的.“三馬同槽”之夢。曹操醒後十分不快,夢中三匹馬兒吃他曹(槽)家的食兒,也就是會有馬姓三人篡奪曹魏政權的預兆。這是關乎將來的國家政權掌握曹魏之手還是馬兒之蹄的大問題,這是關乎江山社稷所有權姓甚名誰的大問題,當然不能掉以輕心。

起初,曹操以為是應在西涼馬騰一家。不過,曹操已經在許昌誘殺了馬騰、馬休、馬鐵父子三人,馬超、馬岱兄弟又遠逃在四川,馬家三人、馬氏一族、馬氏五馬,對曹魏政權已經構不成威脅。

可是,曹魏政權裡還有另外一窩子馬,司馬懿的舉動還是引起曹操的注意。

有一次,司馬懿給曹操彙報工作後已轉身離開,曹操又把他叫住。司馬懿的身子站住了,身體沒動,扭過頭來回答曹操的問話。這讓曹操大吃一驚,因為世間之人的脖子都以同向轉動九十度為限,很少有人的脖子能同向自轉一百八十度還能說話自如。並且,司馬懿的眼睛小而聚光,炯炯有神,眼神入骨,有如透視。這是典型的鷹視狼顧之相,相書上最有名的奸雄之相,不能不讓曹操警惕。

但那時的司馬懿只有自己一馬在朝,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還隱在家裡未去入仕顯名,在曹魏政權中心湊不夠三馬之數。

司馬懿有兄弟八人,被清流評議為“八達”,最為出名的是司馬朗、司馬懿、司馬芝。不過,這三匹馬雖是同宗親兄弟,但性格追求各異,尿不到同一個夜壺裡,拴不到同一個槽子上,合不成勢力。再是,這些兄弟們都不務實,不太成器,與清流們廝混在一起,說起事來經天緯地、通今博古,做起事來錢兩不識、手腳不分,沒什麼政治頭腦,沒什麼做事能力。清流撈取虛名,往往空談誤國,曹操向來看不上眼,認為司馬一族大都是些廢物。所以,雖對司馬懿一人生疑,但也沒有立即深究。

不過,曹操對司馬懿終究放心不下,臨終時對曹丕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盡付兵權。”

可惜,曹丕沒聽進、沒聽懂曹操的話。一是司馬懿一直是曹丕爭奪太子地位的強力支持者,二是司馬懿處事謹慎低調並不張揚,三是司馬懿一直盡忠職守從不越權,也沒顯出讓人起疑的地方。

司馬懿這傢伙,城府之深,古今難及,一向謹慎低調,做好事假裝不愛留名卻每每美名傳揚,做惡事從不落人口實卻真的不留任何把柄。

曹丕對司馬懿極其信任,不但盡付兵權,還臨終託孤給他,致使司馬懿南征北戰、東征西戰、威高權重,即使曹爽罷了他的兵權,潛在勢力仍然強大。

最終,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還是詐病滅了曹爽,奪取曹魏政權,應驗了“三馬同槽”的讖言。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