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滿足孩子是苛刻

才智咖 人氣:8.29K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會選擇過度滿足孩子嗎?其實你知道嗎?過度滿足孩子是苛刻啊!

過度滿足孩子是苛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母親所發揮的作用是給予必要的幫助,並適時地給予表揚,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幹勁。

在寶寶成長的初期,由於哺乳,媽媽註定與寶寶有更多的接觸。寶寶通過觀察模仿,會形成與媽媽極為相同的習慣,而好習慣是終身享之不盡的財富。而媽媽的疼愛,能讓孩子的依戀、信任、期待和希望越來越多,社會性越來越好,情商越來越高。尤其在那段沒有語言的日子裡,寶寶通過感覺來體驗一切,媽媽的陪伴會給寶寶最初的心靈一種健康的依戀。

媽媽是寶寶的鏡子

剛出生的孩子特別需要媽媽的關注,這個時候孩子的需要必須是一個有自覺自省能力的媽媽,也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媽媽才能給予到。

每天清晨,當寶寶精神飽滿地醒來後,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的笑臉,媽媽也看著他,溫柔地說:

“寶寶,早上好。自己醒來了,真棒!看到寶這麼精神,媽媽真高興!”這時,孩子的臉上也會綻放出開心的笑容,這時媽媽就可以表揚“寶寶的笑臉好可愛”;如果孩子早上大便完,可以表揚“便便得真痛快”;孩子自己穿好衣服後表揚他“衣服穿得真漂亮”,寶寶在媽媽的親柔慢語中度過愉快的一天,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寶寶能不快樂?

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媽媽的映象功能”,就是說孩子從出生到持續往後的數年,會通過看母親的臉來建立自己的形象。換句話說,嬰兒最初需要建立的自體感依賴於母親的面部反應。孩子在媽媽對自己的態度中產生存在的感覺,就是“我存在在你深深的腦海裡”。如果孩子看到媽媽對待自己的態度,是非常溫柔的,非常有愛的,非常慈祥的,這個孩子會有強烈的存在感,也就是說,一個好媽媽就是一個好的容器,當媽媽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全神貫注於孩子,然後孩子能夠感受到媽媽的迴應,他會覺得自己很有存在感,這就是媽媽的映象功能。

孩子在認同媽媽的過程中,也會認同到媽媽身上的一些能力,就像一些父母是音樂家,他們對音樂的熱愛是非常強烈的,就薰陶了一個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實際上就是我們在認同媽媽的時候,也認同了媽媽對一些事情的感受,包括對一些事情的態度。當然,媽媽必須是一個有專注力的媽媽,自然而然這個孩子也會感受到的,在媽媽的育兒過程中,也會給孩子特別專注的感覺。如果媽媽一直在抱怨孩子的不是,孩子就會感受到身邊沒有人特別懂自己,沒有人能認同自己,這就是孩子對一個焦慮媽媽的感受。

焦慮的媽媽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的媽媽自己特別的焦慮,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很少能關注到孩子的需要。焦慮的媽媽會把孩子當成一個工具,由著自己的性子擺佈孩子。媽媽卻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好媽媽,但不是孩子需要的好媽媽。這就是焦慮媽媽和足夠好的媽媽的區別.

有些媽媽一開始進入婚姻的時候,因為親密關係處理的不好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她們自己安全感不是很高,她們渴望婚姻理想化這種狀態存在,她沒有把更多的專注力給孩子,只是完成一份責任,完成一個義務,這時孩子反而成了去滿足媽媽是否是一個好媽媽的一個工具,這個時候,孩子是不存在的,孩子就是媽媽的一部分,只是一個工具。

我們說一個女人毀三代,是非常有據的,這句話被女權主義攻擊,但是非常對。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個電影叫《媽媽再愛我一次》,裡面唱到:有媽的孩子是個寶,這個媽不是我們所說的一個泛指的媽媽,因為有很多媽媽不知道如何愛孩子。所以我覺得這個歌詞應該這樣改一下:有一個足夠好的媽媽的孩子才是一塊寶,要不然這個孩子就是一根草。

有一句話叫“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冷”,很多媽媽會過度的滿足孩子,實際上這個孩子需不需要她並不知道。比如很多的媽媽在一歲不到的孩子那裡開始把屎把尿,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創傷體驗,因為在兩歲左右的孩子,我們所說的肛欲期的孩子,他開始有意識的去控制大小便,這個對他來說是一種成就體驗。孩子因為媽媽的強迫,去做他根本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他沒有能力反抗,使他過早的失去了自己控制大小便,來獲得一種成就滿足的機會,這麼好的成長機會被媽媽剝奪了,你想想看這對孩子是一個多麼大的創傷?在他以後的人生中,你想想他如何去感覺到自我?因為人生成長過程中,每一次滿足的節點,一個一個的被我們的媽媽卡掉了,這時媽媽會認為我的孩子很早就學會大小便了,給我減少了多少的工作量啊,她卻不去了解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體會,所以過度滿足的媽媽只會傷害孩子。

媽媽是孩子高情商的土壤

一個足夠好的媽媽,應該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根據孩子的成長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間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成長,與孩子互動,對於孩子的需要應該及時給予迴應。

媽媽是情商的土壤,有一些媽媽情商非常高,她們是很專注於自己也很懂自己的人,懂得分享,懂得好的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這類媽媽就是學習型的媽媽。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嬰兒期,我們的父母沒有給我們特別多的關注關愛,或者說沒有給予我們需要的東西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了需要這些東西,我們通過學習或者其他方式來滿足了自己的這些需求。我們可以在養孩子的過程中,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過度滿足其實也是苛刻的,所以我們她和自己父母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只是在用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你在虐待你的孩子,因為我們曾經是那個被虐待的人。

所以媽媽必須是一塊土壤,讓我們意識到的成長過程中缺失的東西,我們就不能用孩子來彌補我們,因為這不是孩子的責任,孩子也做不到,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接受它的缺失,比如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有一些可能讓我們特別特別糟糕的,體驗到特別糟糕的東西,那我們儘量意識到它,避開它,這樣不斷地學習,做這樣的媽媽的話,學習型的媽媽,其實就是一個有愛的媽媽,有可能你不是很完美,但是你懂得學習,懂得規避,避免我們性格的缺陷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你就是一個好媽媽。

因此,從全面健康成長的角度上講,寶寶渴求的不僅僅是溫飽的滿足或奢華的生活;他們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對教育“培養”,而是精神關愛和心靈的“陪養”。對寶寶們來說,一件可愛的玩具,可能抵不上摔倒時媽媽遞過一雙溫柔的手,一件漂亮的衣服,可能抵不上生病時媽媽的細心照顧。只有這樣,當寶寶身心受到某些傷害或經歷挫折時,才會更有信心的去面對,幸福感更強,性格更樂觀。每一個母親都要努力做學習型的母親,與孩子一起成長。

TAGS: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