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快樂的孩子

才智咖 人氣:6.91K

性格快樂、自信的孩子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都會順利得多,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快樂的孩子呢?

如何培養快樂的孩子

1、 LOL!開玩笑很有用

放鬆一點!根據發表於社會科學研討活動(由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ESRC)舉辦)上的研究,跟你那剛學會走路的寶寶開玩笑將有助於他們取得成功。父母通過開玩笑或扮演什麼角色來逗孩子樂的話,孩子們可以擁有更具創造力的思維、更好地交友和管理壓力。所以,放下負擔,去扮演喜角吧,你的孩子在日後將感激你。

2、保持積極的態度

一點也不奇怪:當孩子處於嬰兒時期,父母如果傳達消極的情緒或是予以粗暴的對待,那麼他們就很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面前是一個帶有攻擊性的幼兒園小朋友。這是一個壞訊息,因為5歲時帶有的攻擊性行為將往後延續,同時還會攻擊未來的伴侶。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處於憤怒的家長、憤怒的寶寶、更憤怒的家長這一惡性迴圈,請打破這個迴圈。這可以緩解你的後顧之憂。

3、培養自我憐憫之情

父母的內疚感是終生都有的事情,但請避免其暗潮!研究表明自我憐憫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生技能,它能使人在面對挑戰時做到遊刃有餘。自我憐憫由多個元素組成:覺悟、思維管理能力、不被牽絆或壓抑的情緒、普遍人性、對他人遭遇的共鳴、對自我的善待、對自我遭遇的承認以及對問題解決的承諾。當遇到育兒難題時,家長可以運用自我憐憫。這樣做的話,他們就能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4、放手

當孩子需要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生活,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放手。如果大學一年級的新生有一對一直在身邊轉悠和干涉的“直升飛機父母”,那麼與那些有著氣定神閒父母的同學相比,他們很可能會更焦慮、更羞赧,也更難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鮮事物。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把18歲的孩子踢到路邊,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因為孩子的成績而給他/她的教授打電話爭論,那麼,是時候往後退一步了。

5、照料好你的婚姻

如果你不是一個單身家長,那麼在孩子出生之後,請你不要輕易把你與配偶或伴侶的關係丟在半路。根據刊登於《兒童發育》2011年5月刊的研究,父母若處於不穩定的婚姻中,例如計劃離婚,就無異於把孩子推向了遭受睡眠障礙的困境。研究發現,孩子9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如果遭遇婚姻危機,這就導致了孩子在18個月大的時候出現睡眠障礙。要知道,充滿煩心事的家庭就是讓人感到壓力的家庭,而壓力直接導致了睡眠障礙。

6、關注你的精神健康

如果你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看在你自己和孩子的份上,去尋求幫助吧!研究表明抑鬱的母親往往都糾結於育兒問題,與健康的母親相比,她們甚至會對孩子的哭泣無動於衷。消極育兒的抑鬱母親還更容易影響孩子的壓力承受能力,2011年的研究發現由抑鬱母親帶大的孩子到了學前年齡更容易感到壓力。這個發現似乎很讓人鬱悶,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這類父母還是有希望的,因為即便父母正在與自身的精神健康問題作鬥爭,但積極的育兒方法還是可以習得的。

7、媽媽,請善待你的兒子

根據2010年所做的某項研究,與母親保持親密的關係有助於男孩子良好發展。研究發現,與母親溫暖、依戀的關係有助於防止男孩子出現不良行為,這對女孩子而言就更不在話下了。刊登在《兒童發育》期刊上的研究著重強調了孩子與父母之間保持“安全依戀”的必要性,這種安全依戀意味著孩子們在涉足更廣闊的世界以前,他們可以轉向自己的父母並將之視為“安全的港灣”。

2010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與母親之間的紐帶關係還有助於孩子日後的婚姻生活,青春期(14歲以前)與母親之間的親密關係與成年後的高質量婚姻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本次研究的研究人員,來自新澤西蒙特克萊爾大學的康斯坦斯·蓋傑(Constance Gager)說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這關係到我們成人後如何培養建立成功人際關係的能力,因為父母就是我們的榜樣。”所以如果孩子沒有感到與父母有多少親近,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或許也不會成為婚姻關係中積極的一方。

8、不要因為一句頂撞而滿頭大汗的了

年輕人頂撞父母也許是一件讓人氣憤的'事情,但這樣的爭辯卻能夠使他們在家庭以外更好地抵擋來自同齡人的壓力。換而言之,在家庭中的自主效能培養他們在朋友中的自主性。

但別擔心,這個研究不是建議孩子們與父母保持對峙關係。事實上,青少年與母親之間的安全紐帶就有助於他們減少來自同輩的壓力。研究人員表示,青少年需要學習如何堅持己見,但同時他們也需要來自父母的支援。

9、不要以完美為目標

人無完人,所以不要再用難以實現的育兒高標準來折磨自己了。根據刊登在2011年《個性與個體差異》上的研究,那些認為社會要求他們表現完美的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往往感到更大的壓力,而且他們對自身的育兒技巧也更缺乏自信。不足為奇!努力忽略那些壓力吧,你會發現一個更輕鬆的家長。

10、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瞭解你的孩子

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掌握了最佳的育兒之道,但事實卻告訴我們,育兒並不是一個可以一招通吃的事兒。根據發表於2011年8月份《反常兒童心理學》上的研究,事實上,那些根據孩子的個性而調整育兒方法的家長,他們的孩子與在嚴厲管教下的孩子相比,焦慮和沮喪的情況能減半。研究發現,某些孩子,尤其是那些在情緒控制上有困難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一點點的幫助。但父母過多的干涉卻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到一個好孩子。“關鍵是要根據孩子發出的訊號向他們伸出援手。”華盛頓大學首席研究者莉莉安娜·倫古阿建議道。

TAGS:快樂 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