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受挫能力

才智咖 人氣:1.07W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會不可避免的遇上挫折,如果受挫能力太低,就會很容易被擊倒,如何培養孩子受挫能力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如何培養孩子受挫能力

1、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認識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鍊意志、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

心理家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大多數人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總是將失敗的想法歸咎到負面的事物上,習慣對自己一味的責備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調整負面情緒。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一個能笑看一切的人抗擊打能力必定會比一般的人強。具備很強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舊能夠快樂前行的孩子,因此,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很重要,讓孩子能微笑著面對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時機,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家長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覆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所以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應該讓幼兒直觀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並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家長在平時孩子碰到困難時,教育孩子採取不迴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敢的向困難發起挑戰。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樣的”、“瞧你做得真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去克服困難,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們便增添了勇氣,激起了戰勝困難的願望。這使家長的“你行”也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我行”!

3、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多打擊的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失敗的理解。比如你的兒子沒能被選上代表幼兒園參加聯歡會,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別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們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們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這樣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責任——有些時候導致失敗的確實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時,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4、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讓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並據此對兒童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當然,家長如果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貶低孩子,對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會逃避困難以求避免挫折。總之,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會加大兒童遭遇挫折的機率。相反,家長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導孩子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對自己在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能有適當的預測。這樣,孩子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會客觀、冷靜地應對。

5、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於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兒童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正確適當的引導同樣尤為重要。只要成人正確成功地加以引導和肯定,無疑是給了孩子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因為幼兒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因而應採取正面教育的方法,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6、注重幼兒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減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數,就要增強孩子抵禦挫折的能力,如掌握與年齡相符的知識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會穿衣、繫鞋帶、疊被整理玩具等,如果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會做,他就會在集體活動中落後於別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自信,以至於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會做,反正我是落後的。除這些基本技能以外,還要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遇到困難不退縮、失敗後不悲觀等。另外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洗手、洗臉、穿衣、整理床鋪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達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過任何機會抓住教育,應隨時教育,隨時觀察,抓住機會,為他們提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當幼兒進步後,家長一定要以積極的態度給予讚揚和鼓勵,強化幼兒的行為,並隨時表現出認可的神態,使幼兒的受挫意識得到改變,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7、放開手腳,讓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國孩子的致命弱點在於沒有自主性、依賴性強。這種現象歸根結底就在於父母的包辦代替,讓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喪失了自我實踐的機會。

孩子穿衣、穿鞋時,笨手笨腳,磨磨蹭蹭,父母過來很快就幫他穿好了;孩子小時候學著自己吃飯,可能弄得滿桌子都是掉的飯菜,還是沒有吃到嘴裡多少,父母看著便不耐煩,於是親自喂孩子吃飯。父母的做法看起來利索、痛快,但卻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同時也養成了孩子凡事依賴父母的習慣。

如果對孩子過度地溺愛,事事包辦代替,最終會使其養成嬌弱的弱點,以至於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嚴重,我們應鼓勵他自己爬起來,而不是急切地跑過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應當鼓勵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勵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讓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們應當使孩子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礙和挫折,讓孩子在生活中漸漸學會獨立面對一切。

8、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少吃苦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有了這樣的準備,孩子才可能在今後少吃苦。不少家長也懂得這個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艱險、勇敢堅強,但這種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家長既不忍也不敢將孩子置於困難之中。然而,面對挫折能夠堅韌不拔的性格,僅靠說教是無法培養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長在日常教育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孩子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生活環境,更不要阻礙孩子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

挫折教育重要的並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後是否有恢復能力,是否有無所畏懼的自信心。其實,挫折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尋找幸福的能力,這樣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家長要提高認識,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乾乾淨淨。

9、多肯定孩子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當及時去關心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安慰、鼓勵和必要的幫助,使孩子不會感到孤獨無助。這時,父母要儘量避免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有用的”、“做不好就別做了”、“怎麼這樣笨,別人早就做完了”等,這種話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敗感,家長不妨採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要表揚你,因為你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這樣做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讚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10、懂得關懷,及時疏導,正確理解挫折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對孩子來說,家人的溫情與支援是信心的來源。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多麼希望孩子能一切順利,但是挫折卻像影子一樣跟隨著孩子的一生,我們只好把它當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孩子在受到挫折後,最需要父母的愛,因此,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父母要給予足夠的愛,更看重孩子的心靈,用溫情去溫暖孩子,對孩子進行引導,避免挫折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當孩子受到挫折又難以排解時,教師、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採取“無視”的態度,而應及時進行疏導,幫助孩子正確的面對困難,因此,家長教會幼兒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變成了一個重要問題。家長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分析受挫原因,使幼兒從失敗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正視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抖擻精神、重新再來。

11、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

有些父母總是對孩子的錯誤非常在意。事實上,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孩子如果不犯錯誤,他就永遠不可能長大。當孩子犯錯誤或過失時,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著急、氣惱,更不要不分青紅皁白地斥責孩子,甚至體罰孩子。當孩子有過錯時,其內心肯定會出現自責和衝突。針對這種情況,父母要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視。正面教育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方式,當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溝通,千萬不能講大道理、空洞說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高明的教育方法應該是“感化→說服→感化”,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重視情感的溝通。比如,父母可以先誇獎孩子說:“你做得不錯!”“你已經很努力了!” 這就是前段的感化,因為這些語言對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然後父母再指出孩子失敗的原因,讓孩子不斷進步,這是教育的目的。最後父母不要忘了鼓勵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這樣的正面教育就能使孩子自動地檢討失敗的原因,減少下次犯錯誤的機率。

12、因材施教,給每個孩子制定抗挫實施方案

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強、愛面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沮喪心理,對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

對於能力較強的孩子,他們是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聽到的大多是讚揚聲,因此常常自信滿滿,這時,家長不能一味地採用賞識教育,不斷擴大孩子的優點而忽略孩子的缺點,要適時針對孩子的缺點設定一些挫折,有時需要打擊一下能力較強孩子的自信心,以增強幼兒的挫折抵抗力。在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重在啟發,讓他們發現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去解決問題。

面對能力少稍弱的孩子,我們應及時發現他們小小的優勢,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勇於面對挫折。應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孩子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