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心理學論文報告

才智咖 人氣:1.7W

成長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對於青少年們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成長心理學論文報告,歡迎大家瀏覽。

成長心理學論文報告

第一篇:成長心理學論文報告

一、前言

近來,關於法律與倫理的問題引起了人們新一輪的討論熱潮,社會新聞中各種立場鮮明、觀點相異的言論持續佔領輿論場。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程序雖已進入嶄新的階段,然而大眾的法律知識依然缺乏,普通群眾仍然是通過法制節目瞭解零星的法律常識,欄目劇的形式是大眾最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央視的《普法欄目劇》是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2011年4月18日改版之後全新亮相的一檔以普法為核心內容,同時展示公、檢、法、司工作的節目。該節目以真實的社會生活為素材,進行生動的二次創作,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可謂真正符合了欄目的口號--“看普法故事,品百味人生”.

二、《普法欄目劇》的主要特色和不足之處

第一,節目表現手法:借鑑戲劇表演中的情節衝突手法,突出人物之間的矛盾,推進事件發展,設定懸念,引發普通觀眾的窺私慾。電視理論家科茲洛夫認為,“大多數的電視節目--情景喜劇、動作系列片、卡通片、肥皂劇、小型系列片、供電視播放而製作的影片等,都是敘述性文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敘述結構就像是座大門或一隻格柵,即使是非敘述性的電視節目也必須穿其而過”.

電視的視覺特徵決定了電視與敘事必然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把敘事化手段運用於法制節目,還需要藉助戲劇理論中製造衝突的表達方式。比如有一期節目通過人物激烈的動作展示情感張力,突出人物個性和節目引人入勝的寓情於理效果。

第二,節目內容模式: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涉及法律種類較多,且演員多為非明星型,人物可信度高,能夠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從而吸引觀眾一探究竟。藝術與生活就像孿生兄弟,沒有深深根植於大眾生活的節目是不能夠引起共鳴的,人類天然就有了解外界的慾望,通過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套解決問題的方式。節目中的案例在無形之中充當了人們應對同類事件的範本或者反面教材。正如尼爾·波茲曼所說的一樣:“電視是我們瞭解公眾資訊的樣板,和早些時候的印刷機一樣,電視已經獲得了定義新聞存在形式的力量,而且它還決定了我們如何對新聞做出反應。

由此,我們有時甚至會把電視裡的故事環境等同於我們所處的客觀世界。

第三,節目題材操作:往往較側重犯罪,且警方辦案細節透漏過多,容易對普通人產生誘導心理,而違法犯罪人員也可通過觀看節目進行反偵察。

遵循行為的產生,很多情況僅僅是因為接觸和觀察。而這和我們通常情況下所理解的”潛移默化“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成年人的心智已較為成熟,所以對成年人往往具有催化劑或者刺激的作用,而對於兒童心理的影響卻是深刻的。法制節目的重點在於普及法律知識,電視短劇或情景劇只是一種載體和形式,在節目的製作上不能本末倒置。

第四,節目主持效果:主持人往往作用不大,只起著串聯故事情節的作用,或僅在節目結束之時畫龍點睛,法律點評長度不夠,降低了節目的普法作用。法制節目作為法律領域、教育領域、新聞傳播領域的交叉產物,本質上是作為社會控制的一種形式,而媒體研究者艾瑞森也曾說:”媒體對於犯罪故事、法律和正義的情有獨鍾的報道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文化工具了,即以它來界定社會可接受的行為準則、身份和社會現實“.

作為一個活躍的行使社會控制的機構,新聞媒體向受眾展現了一種社會規範,人們的行為會以這些規範為參照,並受到其約束。

法制節目必須提高節目的法制性,不僅僅是從題材著手,也必須以法制為根本目的,關注人的根本訴求,對於人物的犯罪心理和動機行為進行全方位的法律剖析,而不僅僅是呈現一個簡單的結果和評價。

三、《普法欄目劇》對兒童的不良影響及其規避對策

第一,規避《普法欄目劇》對兒童不良影響的必要性。電影中的分級制與”第三人效果“不謀而合,同理,電視作為兒童成長初期頻繁接觸的大眾傳播媒介,無疑會對兒童看待世界的態度和方式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格塞爾認為:”兒童心理髮展的一切問題都是圍繞著成熟而存在,伴隨著成熟而發展,沒有成熟,似乎也就沒有兒童心理髮展的可能。“

《普法欄目劇》作為一檔運用真實再現、情景劇、系列劇等手法,對公眾進行法制教育和普及法律知識的節目,也必須考慮到其對於兒童的不良影響,尋求節目效果和人文教育的平衡。

第二,《普法欄目劇》對兒童的不良影響和規避對策。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處於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兒童觀看節目後容易對社會現實形成刻板印象,對犯罪行為產生模仿的傾向,嚴重時沉湎於虛擬世界無法自拔。為避免此類影響,節目應做到拓寬選題範圍,減少不良影響;增加專家點評環節的時間長度,主動進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人文氣息,故事敘述以普通人為視角,不能表象地激發消極情緒,傳播負面資訊。

四、結語

法律關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法律知識的普及在今天尤為迫切。《普法欄目劇》作為電視節目的特殊形式,承擔了對公民進行法制教育的責任,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也須明白法制教育的物件既然是全體公民,也就不能不考慮節目對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影響,降低媒體的娛樂性,不能過度刺激大眾的感官,盡力避免對兒童的不良影響。

第二篇:成長心理學論文報告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檔案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性和深入性,我校於20xx年11月22~26日舉辦了題為“滋養心靈 快樂成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週活動。

本次心理健康宣傳週的主要活動有學生和家長的專題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徵集活動、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諮詢日及心理影片展播,旨在營造全校心理健康氛圍,加強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瞭解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必要的心理調適方法,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此次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的參與性高,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一、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紀實

11月22日在升旗儀式上,學校心理教師秦豔霄的講話拉開了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的帷幕。同日下午,七年級、九年級年級各班舉行心理主題班會。七年級年級班會主題是“國中生活,我準備好了”,九年級年級班會主題是“心新向榮”。本次七年級、九年級的主題班會均由各班的心理委員主持,班級氣氛熱烈,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踴躍,有效解決了心理困惑。

11月23日下午,心理教師尚玉寧為全校學生做了有關感恩和如何調整考試心態的心理健康教育電視講座。列舉事例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學會體諒、理解父母;同時介紹了考試的目的,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學習查詢知識的薄弱環節,利用考試進行總結和反思。本次講座對廣大學生聯絡自身實際調適自我起到了一定的排憂、解惑的作用。

11月24日下午,全校學生觀看了電影《叫我第一名》。它講述了一個患有妥瑞氏症的人,憑藉著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如願成為人們眼裡妥瑞症患者不可能從事的職業——教師的故事。此次電影展播,幫助學生們學會了從容地正視、接納自己的缺點,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激發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增強了追求夢想、堅持到底的信念。

11月25日是本次心理宣傳週的“心理諮詢日”,我校邀請到陝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多位專家為全校學生提供權威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心理測試和諮詢,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了自己,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心理調節能力。

11月25日下午,達博教育向我校愛心捐贈心理實驗器材。捐贈儀式由宋晉安副校長主持,達博教育及我校多位領匯出席了捐贈儀式。宋晉安副校長表示我校會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來回報社會的厚愛。

11月26日下午,我校邀請陝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諮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八年級、九年級年級部分家長做了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劉老師採用體驗式的方式,使家長在活動中感受不良的親子溝通方式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笑聲中反思、收益,改變與孩子溝通的心態和方法。

本週全校學生參與心理原創作品徵集活動,作品型別包括心理格言、心理漫畫、心理健康教育徽標、心理情景劇劇本等。作品要求主題鮮明,積極向上,具有科學性和創意性。學生們踴躍報名參加,經評委組決定,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這項活動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的創作才能和個人風採,起到了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體會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心理教師秦豔霄的指導下,八年級年級各班心靈導師(心理委員)聯合制作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戰勝恐懼、告別孤獨、微笑每一天、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等主題。展板內容豐富,與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很有教育意義。

二、本次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特色

1.領導重視。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此次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向全校發出通知,要求全體師生全力配合開展工作,保證了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校園網站也就本週活動進行了相關係列報道。

2.普及性高、參與面廣。本次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學生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徵集、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諮詢日、心理影片展播。每天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全體學生普及、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而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選擇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達到全員參與、全員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3.針對性強。對於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選擇了八年級、九年級年級部分家長參與此活動。11月初我校心理教師對家長進行親子關係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並向每位家長髮放調查結果和建議,同時家長給予學校反饋。本次參與講座的八年級年級的家長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親子關係需調整的那部分人;九年級年級各班由班主任在瞭解班級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每班選擇5名需要調整親子關係的家長參加講座。此次活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選擇需要幫助的家長參加家庭教育講座,可以指導他們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能。

4.充分發揮心理委員的作用。我校各年級各班設定了心理委員兩名,心理教師定期召開培訓會和座談會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包括專業心理知識的講解和助人自助技能的指導。旨在由心理委員觀察並及時報告同學中存在的異常心理現象,並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和同學、朋友間的`心理輔導,化解他們的人際矛盾,解除心理困擾,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培訓會上,心理教師就如何製作心理展板、如何支援召開好心理主題班會等對心理委員進行相關培訓。在本次活動週中,心理委員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主動、積極地開展工作。他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周圍同學積極踴躍參與活動,協助學校更加有效、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邀請校外心理專家。邀請校外心理專家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專業服務,是本次心理活動周的特色之一。週四的“心理諮詢日”,我校邀請到陝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專家孫愛娟、司曉東、嚴靜和稽亞萍老師為全校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現場諮詢。週五的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邀請到陝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諮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八年級、九年級年級部分家長做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

三、心理健康宣傳週效果

1.營造了良好校園氛圍。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識,形成了人人重視心理健康、關注心靈成長的良好氛圍,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消除了對某些心理學知識的誤讀。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由每班心理委員負責,聯合宣傳委員及其他學生,結合學生們對心理知識的需求,在經過調查、整理資料、設計展板版式後製作,如:《我愛我自己》通過“心中的瓶子”“WE THINK”“量一量你有多少水”“如何愛你自己”和“愛自己愛別人”五個板塊闡述“學會自愛”這一主題,其中針對“愛自己”和“自私”兩個概念的不同進行了明確的解釋,消除了大部分學生對“愛自己”認識的偏見。

現場心理諮詢也使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對於發展、成長的重要性,關注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有心理困惑可以求助心理老師。糾正了一些對心理學認識的誤區,消除了一些對心理諮詢的誤解,取得一定的效果。

3.增強了學生心理自助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對於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逐漸開始接受心理諮詢服務。活動結束後主動求助心理老師解決心理困惑的學生人數逐步增多。這些表示學生希望在心理諮詢後提高自身心理自助的能力,這也反映出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逐漸深化。

4.提高了家長親子溝通的能力。我校精心挑選200餘名需要幫助的家長,針對他們在親子關係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指導,並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召開家庭教育講座。講座後,專家和心理教師一起為家長做了現場諮詢,解答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困惑。家長們表示:講座很實用,既使自身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又學到了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5.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課間,各年級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觀心理健康宣傳展板,並學習展示的內容,他們紛紛表示展板內容豐富,與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很有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看後受益匪淺。在心理影片展播後,學生們表示,看到患有妥瑞氏症的人都可以保持樂觀心態去追求夢想,自己有什麼理由退縮和放棄?心理健康教育電視講座糾正了一些學生平時存在的、常見的心理學認識誤區,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心理調節能力。

6.擴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多家報社、媒體對我校心理活動周工作進行報道,大力讚揚我校開展的心理健康工作很有意義,對我校進行了很好的宣傳。

本次心理活動周在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援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我們相信,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幫助更多的學生走出困惑,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明年的心理健康宣傳週將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