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鴿大王的創業故事

才智咖 人氣:2.71W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養鴿大王的創業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養鴿大王的創業故事

養鴿大王的創業故事 篇1

8月1日清晨,天剛矇矇亮,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大爺就已在漳平市和平鎮東坑村的一家養鴿場內忙碌開了。一排排錯落有致的鴿籠內,5000多對白羽肉鴿成對而棲。老大爺“全副武裝”,穿白衣、戴白帽、還戴著一副白口罩。餵食、清掃、檢查,他忙得不亦樂乎。

老大爺名叫黃財星。3年前,他從漳平市某機關單位退休。如今,他是這家大型養鴿場的老闆。從當初整日與檔案、資料打交道的公職人員,到如今飼養著5000多對鴿子的“養鴿大王”,談及其中苦樂,老黃頗為感慨。

“剛退休的時候,我想,幹了半輩子工作,是該好好休息休息了。可閒久了,總感覺渾身不是滋味,總想著找點事情幹。”聊到當初辦鴿場的原因,老黃說,“當時發現,漳平的肉鴿市場還處於空白,而且我一直對養鴿都十分感興趣,所以就想著辦個養鴿場。”

可是,當老黃將想法和家人、朋友商量後,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大家都勸他:“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退休了,每月還能領到不少退休金。沒事的時候,你可以去旅遊,或者種種花,何必那麼辛苦?”

“但是,我的妻子還是十分支援我。她當時剛從教師崗位退下來,理解我的感受,並表示要跟我一起幹。”得到妻子的'支援後,老黃便著手開辦養鴿場。租地、購置裝置、搭建廠房、購買種鴿,經過幾個月的忙碌,老黃的養鴿場在2012年底正式成立了。

養鴿場辦起來後,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接踵而來。經驗不足、人手不夠、銷路不暢,面對這些困難,老黃沒有退縮。

“當時先是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來就跑到附近縣市的鴿場去學習。我還動員了村裡的一些退休、下崗職工加入我的鴿場。肉鴿長大,可以賣了,我就到飯店推銷,一家一家地跑。每天天沒亮,我就起床了,一直忙到大半夜。雖然很辛苦,但我心裡特別充實。”回想當初創業的艱辛,老黃反而覺得十分開心。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老黃的養鴿場規模越來越大,兩棟共1000多平方米的鴿房內,飼養著5000多對肉鴿。老黃的“星星鴿場”在當地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訂單絡繹不絕,每年可出產6000多對肉鴿,年利潤達20多萬元。

“現在,我們鴿場有七八名員工,他們大多是村裡的退休或下崗職工。我們鴿場的不斷髮展也向大家證明了,退休或下崗的職工通過努力,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老黃說。

養鴿大王的創業故事 篇2

早上5點,天還未完全亮,張鍇就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先將整理好的鴿蛋運到市區各個銷售點,回來後打掃鴿舍衛生、消毒、配飼料、飼養、登記種鴿生產記錄卡,夜間還要檢視鴿子情況,一直到晚上8點,忙碌了一天的他才能稍微休息下。

今年26歲的張鍇是衢州市衢江區樟潭街道茶埠村人,家裡世代為農。

2007年從金華農校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後,張鍇毅然決定回家創業。他始終相信,大學生在農村也能幹出一番天地。“我從小就喜歡小鳥、小雞,所以一開始我就給自己的未來找準了方向。”國中畢業後,張鍇選擇去讀金華農校畜牧獸醫5年制大專。“當時很堅定,抱著要是考不上就重讀一年再考的信念。”在自己的努力下,張鍇如願以償。

能夠就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張鍇異常用功,每年他的成績都名列第一。“在學校裡什麼都學,飼料配製、繁殖技術、飼養管理、疫病診斷等等,正是這些給我現在養鴿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張鍇說。

剛開始養鴿時,由於資金限制,他只買了250對種鴿,養殖場的地址就放在家中的三樓。“剛開始沒賺什麼錢,為擴大規模,所有的鴿蛋都用來孵化成種鴿,還得在外做兼職,給養豬場打工、給獸藥店送貨。”說起那段邊工作邊創業的艱辛歲月,張鍇很是感慨。

慢慢地養鴿場規模不斷擴大,由最初的250對種鴿擴大到2000多對。

家中的屋子容納不下了,張鍇就借用村裡一塊空閒地建了分場。“我是專門到這兒來給家人買鴿蛋的,都說一個鴿蛋頂9個雞蛋,鴿蛋不太買得到,聽朋友說這兒的蛋多。”家住附近的徐女士常來小張的鴿場買鴿蛋。

除了散客,張鍇的鴿蛋更多的是銷往市場。“我和附近幾個農貿市場都有合作,定期給他們送貨。”2008年,張鍇在衢州資訊網上釋出資訊,沒過幾天,衢州世紀聯華超市就打電話過來要貨。隨著規模擴大,現在溫州等地也都有了固定的客戶。

“目前養鴿場每月能產鴿蛋4000枚,現在市場價3.4元一枚。粗略算下來,一年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對於鴿場幾年來穩步發展的狀況,張鍇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他並沒有滿足,去年11月,他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現有1500對種鴿,今年養殖規模預計將擴大到3500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