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如何識別創業機會

才智咖 人氣:2.66W

創業是創業者及創業搭檔對他們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是一種需要創業者及其創業搭檔組織經營管理、運用服務、技術、器物作業的思考、推理和判斷的行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業者如何識別創業機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業者如何識別創業機會

創業機會以不同形式出現。雖然以前的研究中,焦點多集中在產品的市場機會上,但是在生產要素市場上也存在機會,如新的原材料的發現等。許多好的商業機會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對於“一個有準備的頭腦”的一種“回報”。在機會識別階段,創業者需要弄清楚機會在哪裡和怎樣去尋找。現有的市場機會對創業者來說,在現有的市場中發現創業機會,是很自然和較經濟的選擇。一方面,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真實地感覺到市場機會的存在;另一方面,由於總有尚未全部滿足的需求,在現有市場中創業,能減少機會的搜尋成本,降低創業風險,有利於成功創業。現有的創業機會存在於: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企業叢集下的市場空缺等。

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不完全競爭理論或不完全市場理論認為,企業之間或者產業內部的不完全競爭狀態,導致市場存在各種現實需求,大企業不可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必然使中小企業具有市場生存空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互補,滿足市場上不同的需求。大中小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市場對產品差異化的需求是大中小企業並存的理由,細分市場以及系列化生產使得小企業的存在更有價值。

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規模經濟理論認為,無論任何行業都存在企業的最佳規模或者最適度規模的問題,超越這個規模,必然帶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的提升。產業不同,企業所需要的最經濟、最優成本的規模也不同,企業從事的不同行業決定了企業的最佳規模,大小企業最終要適應這一規律,發展適合自身的產業。

企業叢集下的市場空缺。企業叢集主要指地方企業叢集,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絡的公司和關聯的結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絡在一起。叢集內中小企業彼此間發展高效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形成高度靈活專業化的生產協作網路,具有極強的內生髮展動力,依靠不竭的創新能力保持地方產業的競爭優勢。潛在的市場機會

潛在的創業機會來自於新科技應用和人們需求的多樣化等。成功的創業者能敏銳地感知社會大眾的需求變化,並能夠從中捕捉市場機會。

機會青睞於特定創業者

理論界與實踐界都一直試圖回答:為什麼是有些人而不是另外的人看到一個機會?這些看到了機會的創業者有什麼獨特之處?普遍而言,下面的幾類因素,被認為是這些人具備的一些特徵:

第一是先前經驗。在特定產業中的先前經驗有助於創業者識別機會。有調查發現,70%左右的創業機會,其實是在複製或修改以前的想法或創意,而不是全新創業機會的發現。

第二是專業知識。擁有在某個領域更多專業知識的人,會比其他人對該領域內的機會更具警覺性與敏感性。例如:一位計算機工程師,就比一位律師對計算機產業內的機會和需求更為警覺與敏感。

第三是社會關係網路。個人社會關係網路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機會識別,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通常情況下,建立了大量社會與專家聯絡網路的人,會比那些擁有少量網路的人容易得到更多機會。

第四是創造性。從某種程度上講,機會識別實際上是一個創造過程,是不斷反覆的創造性思維過程。在許多產品、服務和業務的形成過程中,甚至在許多有趣的商業傳奇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有關創造性思維的影子。

儘管上述特徵並非導致創業成功的必然,但具備了這些特徵,往往較其他創業者具有更多的優勢,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先有創意,再談機會

創業因機會而存在,而機會是具有時間性的有利情況。紐約大學柯茲納教授認為機會就是未明確的市場需求或未充分使用的資源或能力。機會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甚至瞬間即逝,一旦被別人把握住也就不存在了。而機會又總是存在的,一種需求被得到滿足,另一種需求又會產生;一類機會消失了,另一類機會又會產生。大多數機會都不是顯而易見的,需要去發現和挖掘。如果顯而易見,總會有人開發,有利因素很快就不存在了。

對機會的.識別源自創意的產生,而創意是具有創業指向同時具有創新性的想法。在創意沒有產生之前,機會的存在與否意義並不大。有價值潛力的創意一般會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獨特、新穎,難於模仿。創業的本質是創新,創意的新穎性可以是新的技術和新的解決方案,可以是差異化的解決辦法,也可以是更好的措施。另外,新穎性還意味著一定程度的領先性。不少創業者在選擇創業機會時,關注國家政策優先支援的領域就是在尋找領先性的專案。不具有新穎性的想法不僅將來不會吸引投資者和消費者,對創業者本人都不會有激勵作用。新穎性還可以加大模仿的難度。

是不是機會,先做市場測試

創業者經常容易犯的錯誤是,自己認為好的,則一廂情願地斷定顧客也應該認為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己所欲施於人”也不一定能奏效。如何確定顧客的偏好,通常可以採用市場測試的方法,將產品或服務拿到真實的市場中進行檢驗。市場測試可以說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市場調查,是創業者必須讀的必修課程。市場測試與市場調查不完全相同,詢問一個消費者是否想購買和這位消費者實際是否購買很多時候是兩回事。雀巢咖啡為開啟中國市場,選擇一些城市向住戶投遞小袋包裝咖啡就是一種市場測試。

那麼都從哪些方面來識別創業機會呢?

一、變化就是機會

環境的變化,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良機,人們透過這些變化,就會發現新的前景。

變化可以包括:(1)產業結構的變化;(2)科技進步;(3)通訊革新;(4)政府放松管制;(5)經濟資訊化、服務化;(6)價值觀與生活形態化;(7)人口結構變化。以人口因素變化為例,可以舉出以下一些機會:

a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用品;

b為獨生子女服務的業務專案;

c為年輕女性和上班女性提供的用品;

d為家庭提供文化娛樂用品

二、從“低科技”中把握機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開發高科技領域是時下熱門的課題,例如美國近年來設立的風險性公司中電腦佔25%、醫療和遺傳基因佔16%,半導體、電子零件佔 13%、通訊佔9%。但是,公司機會並不只屬於“高科技領域”。在運輸、金融、保健、飲食、流通這些所謂的“低科技領域”也有機會,關鍵在於開發。

三、集中盯住某些顧客的需要就會有機會

機會不能從全部顧客身上去找,因為共同需要容易認識,基本上已很難再找到突破口。而實際上每個人的需求都是有差異的,如果我們時常關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會從中發現某些機會。因此,在尋找機會時,應習慣把顧客分類,如政府職員、菜農、大學講師、雜誌編輯、國小生、單身女性、退休職工等,認真研究各類人員的需求特點,機會自見。

四、追求“負面”就會找到機會

所謂追求“負面”就是著眼於那些大家“苦惱的事”和“困擾的事”。人們總是迫切希望解決,如果能提供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就是找到機會。例如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照顧小孩,於是有了家庭託兒所,沒有時間買菜,就產生了送菜公司。這些都是從“負面”尋找機會的例子

創業是不拘泥於當前資源條件的限制下對機會的追尋,將不同的資源組合以利用和開發機會並創造價值的過程。簡單地說,創業是在識別機會和開發機會,經歷了產生創意、開發商業概念、市場測試、設計商業模式等環節後,創業者就可以確定創業機會並開始著手撰寫創業計劃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