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計劃助通遼青年農牧民致富

才智咖 人氣:2.35W

“不要說1000元,給5000元我都不願去。”11月13日,在長滿綠油油的反季節蔬菜的大棚裡,當記者問起還願不願意去外地打工的問題時,青年農民陳濤憨笑著說,他今年一年的純收入保守估計有10萬元。

興業計劃助通遼青年農牧民致富

今年24歲的陳濤是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扣河子鎮扣河子村人。2005年,陳濤國中畢業後到遼寧省打工,每月能掙1000多元。2007年,他回到村裡種植反季節蔬菜,如今成了旗鎮兩級青年致富明星。

“多虧鎮政府和團委創辦的青春創業園,為我提供貼息貸款和免費技術培訓,還幫助聯絡銷路。”陳濤說。

2007年9月末,從打工地點回到家裡幫助秋收的陳濤正在地裡幹農活,扣河子鎮團委書記喬憲坤找到了他,動員他到鎮政府辦的青年創業園承包蔬菜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並保證政府和團委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援。

“如果能在家鄉發展,誰願意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陳濤告訴記者,國中畢業後,他一直想幹點事兒,可一沒門路,二沒資金,三沒技術,碰了不少壁。

喬憲坤的話讓陳濤動了心,決定留在家鄉創業。

2007年10月,扣河子鎮政府拿出資金,由鎮團委組織40多名返鄉青年農牧民,到遼寧省農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學習和參觀現代化農業種植,併為參加現代化農業種植的青年提供政府貼息小額貸款。同時,扣河子鎮政府從遼寧請回現代化農業種植專家長住扣河子鎮,在青年創業園為返鄉青年進行技術指導。

陳濤是行動最快的人。10月末,學習回來後,他在青年創業園承包了8個蔬菜大棚,2008年4月,陳濤種植的第一批反季節香瓜和辣椒賣出了好價錢,陳濤興奮不已。

此時,陳濤的創業由於資金不足到了瓶頸期。今年6月,在扣河子鎮團委的協調下,陳濤從銀行得到了兩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又承包了10個大棚,現如今陳濤已經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

扣河子鎮黨委、鎮政府認為返鄉青年農民眼界開闊、有衝勁,是創業的主體,而團委組織動員能力強,更容易和青年人溝通。2007年9月,扣河子鎮黨委、鎮政府決定,將現代化農業種植基地交給團委管理,並更名為青年創業園。

扣河子鎮黨委副書記劉學告訴記者,鎮團委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政府建立的青年創業園有175個蔬菜大棚,大部分由團員青年種植和經營,產生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引、幫、帶是青年創業園建成一年多來,扣河子鎮團委總結的扶持青年創業的經驗。”喬憲坤說,“引”是組織青年到外地考察和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將青年團員領進致富的大門;“幫”是引進新的蔬菜品種,幫助種植戶找銷路,提供貼息貸款;“帶”是讓青年農民推選出青年興業示範戶,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今年20歲的趙豔軍是庫倫旗下扣河子嘎查人,2006年他返鄉後,團庫倫旗委為他協調貼息貸款兩萬元,辦起了養豬廠。如今兩年過去了,趙豔軍不但還了一半的貸款,還蓋了4間大瓦房。趙豔軍說,現在他養豬一年的純利潤就有兩萬元。

“現在的青年農民需求很現實,也很豐富,僅靠發文件、讀報紙,是吸引不了他們的。”團庫倫旗委書記薛巨集國說,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必須給團員青年提供發展的平臺,為他們創造致富的機會。從2005年到現在,團庫倫旗委已累計協調金融機構向全旗農村牧區青年投放貸款200萬元,直接受益青年達到400餘名,幫助青年農牧民實現增收700餘萬元。

團通遼市委的書記姜巨集介紹,2005年7月,通遼市各級團組織開始實施“青年興業計劃”,從政策、資金、培訓和服務4個方面,針對35週歲以下農村青年,大力推廣“團組織+銀行+農村青年”的創業模式。經過幾年運作,“青年興業計劃”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完善的工作流程,在農村牧區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從2005年到現在,通遼市各級團組織共落實政府貼息小額信貸資金3000多萬元,扶持5000多個青年種、養殖戶,間接帶動了5萬多名青年農牧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