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難不難

才智咖 人氣:6.78K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不言而喻。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政府提出創業帶動就業的思路,鼓勵畢業生積極創業。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另外,教育部還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

大學生創業難不難

大學生創業難不難?創業教育能否推動大學生創業?筆者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資料和高校學生髮展調查資料,對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進行統計分析,並嘗試著針對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A.能力門檻:高校畢業生創業水平較低

根據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統計資料,我國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尚處於較低水平。2004-2010年自主創業比例分別為0.3%、0.4%、0.5%、0.3%、0.2%、0.2%和0.2%,最高值僅為0.5%。從自主創業人數看,最高值為2006年的18596人。

自主創業群體表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從學歷結構看,自主創業群體中本科畢業生的比例最大,2004-2010年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2010年比例為54.1%。專科畢業生的比例排在第二位,2010年比例為41.5%。碩士畢業生的比例排在第三位,2010年比例為4.1%。博士畢業生的比例最低,2010年比例為0.2%。

第二,從學校型別結構看,自主創業群體中比例最大的是普通本科院校,其次是高職大專,“211”高校和“985”高校分別排在第三和第四位。2010年,普通本科院校、高職大專、“211”高校和“985”高校在自主創業群體中所佔的比例依次為58.2%、31.0%、6.7%和4.2%(圖1)。

第三,從學科門類結構看,社科類和工科類是創業主要群體。2010年,社科類(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和管理學)和工科類(工學和軍事)在自主創業群體中所佔的比例分別為38.8%和28.4%。而文史哲(文學、歷史學和哲學)和理科類(理學、農學和醫學)所佔的比例分別為22.5%和10.4%。自主創業群體的學科門類結構與畢業生總體的學科門類結構也是基本一致的,其中社科類創業比例超過社科類在畢業生總體所佔的比例(圖2)。

第四,從學校所在地結構看,東部地區(不包括京津滬)所佔比例最大,2010年比例為37.1%;西部地區排在第二位,2010年比例為32.3%;中部地區排在第三位,2010年比例為27.3%;京津滬所佔比例最小,2010年比例僅為3.3%。自主創業群體的學校所在地結構與畢業生總體的學校所在地結構相差不大。

原標題:大學生創業難不難?創業教育還要跨過哪些門檻?

B.認知門檻:創業教育普及度不高

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普及程度、學習效果究竟怎樣?以下部分基於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於2012年在北京89所高校進行了“首都高校大學生(本專科學生)發展問卷調查”,樣本量為32714人。其中11460名學生回答了高校創業教育普及度的相關問題,4399名學生表示接受過創業教育(圖3)。

課題組將創業教育分為基礎性教育、模擬性教育、實踐性教育和觀察學習性教育等4種類型。基礎性教育是指主要通過學習獲得創業所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模擬性教育是指以創業大賽為主要形式,運用創業知識,模擬體驗創業過程。實踐性教育是指學生真實地進行創業實踐,不再只是模擬性地投入。觀察學習性教育是指對創業榜樣的觀察和學習,以和創業者、企業家和創業導師的交流為主要形式。

創業教育普及度

從調查結果看,高校創業教育的普及度並不高。26.7%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提供創業教育,19.5%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沒有提供創業教育,53.8%的大學生對學校是否提供創業教育並不清楚。

從不同學校型別創業教育的比較看,研究型大學各類創業教育的比例均不同程度高於教學型本科院校和高職大專院校。特別是模擬性創業教育,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普及度達到43.5%,而教學型本科院校和高職大專院校的比例分別只有27.7%和17.0%。

從四種創業教育的普及度看,差異顯著。基礎性創業教育的表現最好,各類高校基礎性創業教育普及度均在60%以上。其次是模擬性創業教育,第三是觀察學習性創業教育。比例最低的是實踐性創業教育,各類高校的普及度均在15%之下。

創業教育參與度

大學生在四種創業教育的參與度方面有顯著的差異,參與基礎性創業教育的比例最高,各類高校的比例均在70%以上;其次是模擬性創業教育,各類高校的比例在30%上下;觀察學習性創業教育的參與度較低,各類高校的比例在24%左右;實踐性創業教育的參與度最低,各類高校的比例在20%左右。

從學科門類的比較看,社科類、理科類、工科類、文史哲在四種創業教育上的參與度比例差異都很小,均在8個百分點之內。

創業意向

大學生有創業意向的比例較高,特別是遠期創業意向。根據調查資料計算,大學生有近期創業意向的比例達到29.8%,而有遠期創業意向的比例達到57.6%,幾乎翻倍。

多數大學生能夠理性看待創業,發揮個人比較優勢,將創業與專業相結合。創業意向與專業匹配的大學生所佔的比例為51.3%。

不同型別學校學生的創業意向差異顯著來源。高職大專院校學生的創業意向最強,近期創業意向比例為43.2%,遠期創業意向比例為66.7%,創業意向與專業匹配度為57.6%。教學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創業意向居中,相應的3個比例分別為30.8%、59.2%和53.2%。研究型院校學生的創業意向最低,相應的3個比例分別只有24.1%、53.7%和47.4%。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高校畢業生是最高層次的人力資源,對於高校畢業生的創業不應簡單地看成就業替代,而應該用創新引領創業,進行較高層次和水平的創業。為考察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基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2010年“首都高校研究生髮展調查資料”進行分析。

課題組將創新能力分為知識體系、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人格特徵四個方面。用23個具體問題來考察研究生在培養階段這四個方面創新能力的變化。統計資料顯示出以下結論:

第一,在知識體系、思維特徵和行為特徵方面,創新能力在讀研期間有較大的提高。

第二,在人格特徵方面,創新能力在讀研期間提升幅度相對較小。特別地,有相當大比例的研究生在“精力旺盛程度”“對事情的好奇心”“易被複雜事物或新異事物吸引的程度”和“冒險程度”等方面沒有變化或者降低了。

原標題:大學生創業難不難?創業教育還要跨過哪些門檻?

C.制度門檻:創業教育要融合進大學教育整體

與美歐等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於萌芽和起步階段,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總結都還不夠。

近幾年創新創業教育在國內風起雲湧,教育部等有關政府部門不斷推出新政策,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高校與學生就業相關的部門熱情高漲,並付諸行動。可是,專業課教師對此相對冷淡,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沒有興趣的專業學習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障礙。大學聯考錄取中依據分數高低而非學習興趣確定專業的現象依然非常普遍,在大學期間轉換專業看成績排名而不看興趣的現象一直很難改變。高校創新創業的師資隊伍不僅數量不大而且質量不高,很多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本身缺乏創新創業經驗。

每個人都有創新創業的基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需要強調的是,在任何職業和崗位上都可以有創新,因此應該鼓勵人人創新。但是,沒有必要讓人人都創業。教育部門在統計畢業生就業去向的時候,不要硬性規定自主創業的比例目標。高校在設定創業教育課程時,是否將其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課也要慎重,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

應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培養創新創業興趣、營造創新創業環境,讓真正有創新創業熱情、興趣和能力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隊伍中。不能把創業當作就業替代,強迫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去創業。

創新創業教育不是一兩門課程就能解決的,必須融合於大學教育的整體之中,並不斷向前延伸到基礎教育。這就要求我國教育進行深入改革和發展,讓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發生翻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不能只看結果,而輕忽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思路;不再強調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應鼓勵學生髮現更多結論的可能性;不要囿於課堂學習,而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植根於真實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