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如何經營

才智咖 人氣:7.17K

引導語:相比於賣場超市,便利店的規模與影響會小好些,但由於其更加貼近與方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為現代都市人所接受。套用一個流行的媒體術語來講,便利店走的是一條“分眾”的路線。便利店如何經營呢?

便利店如何經營

便利店做到“便而有利”

翻看前兩年行業評論,差不多是哀聲一片。多方評論便利店會連年虧損,“便而無利”前景堪憂。但擋不住便利店在各城市一家一家地連著開。在06年01月統計,在上海連鎖便利店已經達到4500多家,平均3800人就擁有一家,日本及美國的平均程度相近。這洶湧發展的趨勢不可能簡單地以“跑馬圈地”來分析,首要而關鍵的一點則是——贏利。開便利店不是為了做雷鋒方便群眾。“便而無利”的事沒誰肯幹,更不會有那麼多人肯幹。只以一條訊息就能說明便利店行業已經做到了“便而有利”。據最新報道,好德便利在2005年實現了:大型便利店公司開業4年多就實現全年盈利的目標。至此,滬上快客、可的、好德三大便利店公司全面實現啦贏利。

與大賣場業態外資強、內資弱的局面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中國便利店行業內資佔領先地位。以上海便利店行業為例,上海可的、快客、好德等8家便利店公司2005年共計實現銷售93億元,而其中羅森、喜士多、全家便利等3家外資便利店公司實現銷售額僅為6.3億元,僅佔總銷售額的6.8%。外資便利店不僅門店規模與內資對比懸殊,銷售額比例也沒達到其門店相應的比例。

鎖定分眾人群

在《營銷管理》中,菲利普·科特勒這樣說:“一個決定在某一大市場上開展業務的公司會意識到,在一般情況下,它不可能為這一市場上的全體顧客服務。顧客人數太多,而他們的購買要求又各不一樣。為了能與無處不在的競爭者競爭,公司需要確信它能為之最有效服務的細分市場。”這恰恰是便利店與賣場不同之處的寫照。對便利店來說,所謂的細分市場那就它的分眾人群。

便利店的分眾目標顧客群代表了鮮明現代都市特色。能夠大致概括為:灑脫、快節奏、時尚求新。灑脫——對商品價格不敏感不在意,興之所至地購買;快節奏——趕時間不願進賣場超市排隊,或是懶得多走幾步路;求新——享受便利店新鮮的購物感覺及其中新奇的商品。也有人將之分為兩大族群。一類追求娛樂、享受、習慣“夜生活”,以年輕人、單身一族、青年學生、夜間上班族為主;一類是迫於快節奏生活而習慣快速購物或急需購物,以職業婦女、家庭、老年人群、旅途應急人群為主。根據便利店選址所在地域的不同,便利店目標顧客族群的選擇是不同的。如在生活小區、學校、網咖影院、商務區,市場構成常以第一族群為主,而在商業區、公交站、火車站等地區,便利店則是以第二族群作為服務目標。相信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高、生活節奏的加快、都市人消費習慣的改變,便利店的分眾群體將進一步得以擴大,從而拉動便利店的發展。

“拾遺補缺”突現便利本色

在過去的春節期間,或許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即使節前在大賣場買了大包小包的好些東西,結果回到家用時還是有缺的,而分佈在社群中的便利店恰好滿足啦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緊急性。就在家家戶戶都忙活年夜大餐,幾個大超市客流有所減少以及提前打烊的時候,分佈在各個街道社群、居民小區附近的大大小小的便利店仍在為消費者“補漏”堅守著崗位。據啦解,一直到年夜飯前後,好些社群便利店都是客流不斷。據北京一家便利店經理介紹,門店的春節銷售,節日臨時商品竟佔啦了銷售的1/3。僅除夕下午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就實現了近萬元的銷售額。

儘可能做到“便人利己”

方便是便利店的立足之本。越來越的便利店不僅是提供方便快捷的購物,而且還提供其它的便民措施,以此吸引更多顧客進店,並拉動消費。如在廣州,7-Eleven成為首家設立“好易”自助繳費終端的24小時零售店鋪,該終端除了提供繳納各種費用的功能以外,還能夠為顧客購買保險及訂購機票。而在深圳,則積極拓展手機現金繳費服務平臺,成為首家24小時“實時”代收中國移動話費的零售網路。顧客只需到深圳全線分店的收銀臺前說出所需繳費的電話號碼,付款後即完成整個繳費手續。人進來了,還怕他不消費嗎?這就做到了“便人利己”。

可否又便利又便宜

春節期間,可的便利旗下1200多家門店以“賣場價”薄利銷售100多種春節禮品。好些商品的價格在原來基礎上平均下降啦15%,與賣場價持平,甚至有部分商品低於賣場價,這是上海便利店業首次以價格戰形式反擊大賣場業態。對便利店來講,這能夠說是無奈的低價。但應只是試探性的短期低價,不可能長期下去。便利店自身的特點及分眾的消費心理決定啦,價格不是重要因素。並很難做到“又便利又便宜”。

分眾還是分利的擴張之惑

在網上曾看到一條這樣的貼子,“快X真的發財很快的”。說的是他加盟了快X,剛剛捱過困難初期,開始有贏利時,快X的直營店開在了離他30米不到的地方,並在馬路的同一側。這樣一來,剛剛開始有點贏利的店馬上滑入虧損的狀態。雖然當初加盟的時候快X地方有保證300範圍決不會開第二家的。但去交涉時卻推諉踢球,不得解決。這類情況絕不是一家兩家連鎖加盟便利店才有的。加盟作為便利店擴張的有效手段,同時也導致密集的競爭,分眾即是分利。在日本,便利店的平均毛利高達47%,美國毛利率平均在40%以上,臺灣的平均毛利率也達到啦30%,而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在我國,即使扣除各種因素,便利店毛利率普遍偏低為20%。

便之不存,利將安在

2006年02月上海有媒體報道“便利店代收費層層設限消費者‘無便利’。”在上海能夠由便利店代收公用事業費,為好些家庭帶來啦方便。但一些便利店只在限定的時間段內辦理代收費業務,過時不辦甚至是排隊排到啦後卻被告知時間過啦不能辦。並便利店店員代收費時的服務態度,很不好!對待來繳費的消費者就像“二等顧客”,店員或者神色冷淡,或者大聲呵斥。若你光繳付賬單不順手買點東西,那感覺簡直是專門來給他們添麻煩。一位便利店負責人解釋說,關鍵是公用事業單位給出的手續費率實在太低,“一個門店如果一天代收幾十筆,賺的錢還不到10元,只能動員員工發揚‘雷鋒’精神,拿不出更多的方法”。這從側面反映了部分便利店經營者的經營理念還是有偏差。多少行業都是在拚命地吸引客人上門,而有客人上門還不情願,不是在推財神出門嗎?

TAGS: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