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iPhone與三星之戰

才智咖 人氣:2.88W

以下是關於一篇《郭臺銘:iPhone與三星之戰》文章,內容豐富,由本站網路蒐集整理編輯,供大家借鑑。

郭臺銘:iPhone與三星之戰

為什麼iPhone只能在中國生產?

為什麼iPhone只能在中國生產?而不是美國?這是很多人,包括美國總統奧*馬在內的共同疑問。這個問題的背後,代表了美國在希望吸引製造業迴流以及提高就業的問題上,對全球製造業競爭力的新一輪思考。

去年美國總統奧*馬曾逼問喬布斯,為什麼不把iPhone、iPad搬回美國。喬布斯說工作機會回不來,因為美國已失綜合成本優勢。

郭臺銘在晚宴上表示,“完全可以”把iPhone、iPad搬回美國,“但搬回來,加錢事小,一臺多個十美元,還是能賺回來,但問題是你供應鏈沒有啊!”

據他介紹,美國製造協會透過美國外交官楊甦棣來邀請其美國投資,不過郭臺銘對美國的工會和律師有顧慮。“你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個問題?你把所有工人告我的律師信,全幫我擺平,我就去投資!”郭臺銘這樣回覆對方。此話引起現場一陣大笑。

“環境成本,中國是全世界最優秀的.!”郭臺銘說。何享健對此有共識:“政府對投資、對工廠的積極服務,應該還是可以。”但在郭臺銘看來,不是“可以”,而是“世界第一”。

據稱,此前在富士康確定將iPhone的製造工作投放到鄭州工廠時,僅花費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並投產,這一速度讓郭臺銘非常滿意。

郭臺銘確實有和美國製造叫板的資本。作為蘋果、戴爾和惠普等眾多IT巨頭的代工廠,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就擁有超過110萬名工人,用其龐大廉價的勞動力和軍事化的效率組裝並快速供應產品。

以iPhone為例,它包含上百個零部件,其中約90%在美國以外生產,半導體來自德國和中國臺灣,記憶體來自韓國和日本,顯示屏和電路板來自韓國和中國臺灣,晶片組來自歐洲,稀有金屬來自非洲和亞洲,但所有這些零部件最終都在中國由“富士康”組裝。

蘋果高管曾對中美製造業的差別做過一個比較:例如,管理、監督20萬名生產iPhone的外國工人,需要8700多名技術人員。在美國想要尋找這些具備一定水平的技術人員需要9個月時間,而在中國只需15天。

蘋果新任掌門人在近期訪問中國,在詳細考察過富士康工廠之後更加堅定了這個看法:“從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開始,美國的工具和模具製造廠商就開始走下坡路。現在你還知道多少這樣的廠商?我可以打個電話,召集美國所有這些廠商,但是我們可能都填不滿一個會議室。”而在中國,蘋果甚至可以找到填滿一個城市的工具和模具製造商。

對抗三星

但是中國製造業也在面臨其挑戰。“中國已經到了不應該再拿工資作為輸出的一個要件,而且現在年輕人也不喜歡進工廠……工資要大量上漲是必然的趨勢。”

此外,儘管對製造業的中國機會信心十足,但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郭臺銘:富士康這一龐大的製造基地給蘋果代工的利潤率只有不到2%。蘋果的很大一塊資金其實都流向了它的競爭對手三星還有東芝和博通等晶片供應商。

郭臺銘的下一步棋怎麼走?

答案之一是從製造到智造。此前,這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內遷不久,就提出了“百萬機器人”計劃,即3年內投資1000億元添置100萬臺機器人。意在降低不斷上升的用人成本,提高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而以8.09億美元入股夏普,購買夏普十代線46.48%的產能, 則隱含了他對業務的調整與轉型。郭臺銘曾多次強調,鴻海最大的敵人就是三星電子。而後者形成的從核心零部件延伸到終端品牌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已讓太多競爭對手生畏,也刺激了鴻海對於代工業務的轉型升級。

在不久前的上海富士康大廈動工儀式上,郭臺銘稱未來集團的成長模式將由“工廠-技術-貿易”導向轉型為“貿易-技術-工廠”導向,富士康過去只蓋工廠,但未來將轉為尋求對業務進行轉型,從主要的製造業務,轉向側重於研發和商貿,主攻中國大陸市場和重視消費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