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颱風》之藝術風格與演奏初探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5W

摘要:《戰颱風》是我國當代一首經典古箏代表作品,其特有的創作形式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和好評,作者將與颱風鬥爭的場面和鬥爭勝利後一片祥和優美的自然景觀很好的融匯在一起,筆者將從藝術作品分析和演奏兩個方面去探索箏曲《戰颱風》的藝術魅力。

《戰颱風》之藝術風格與演奏初探論文

關鍵詞:古箏名曲《戰颱風》演奏

一、《戰颱風》樂曲創作背景

箏曲《戰颱風》於1965年由我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王昌元所創作,她以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和對生活的體驗生動的刻畫出碼頭工人對抗颱風的戰鬥場面,以表達出在當時艱苦環境下的工人們自強不息的鬥爭精神。據有關資料記載,《戰颱風》的命名之初還另有來歷,並不是最初就定為此名,據悉,在王昌元學生時期,在上海港碼頭體驗生活時,有感於工人與颱風搏鬥而作,剛開始時王昌元把作品命名為《搶險》,在後來一次音樂審查的時候改為《戰颱風》,作者認為命名為《搶險》顯得被動,不能得以生動的表達工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後改為《戰颱風》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使全曲更加體現了積極的一面,王昌元覺得這樣一改的確不同,故曲名由此改為《戰颱風》。《戰颱風》的表現如此之成功,其還要歸功於王昌元的父親王巽之先生(上海音樂學院古箏導師),他將古箏弦數增多,從原來的16根增至21根:將琴絃質地改變,將絲絃或鋼弦改為鋼絲、銅絲、尼龍絲相結合。改革之後的樂器,音域不但拓寬而且音量加大,為《戰颱風》在箏上進行極大張力的音樂表現提供了可能,由此《戰颱風》才得以更為成功的演出,以至於其影響之深遠,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至今都被列為古箏必彈曲目之一。

二、《戰颱風》的演奏分析

(一)《戰颱風》的作品分析

《戰颱風》曲調氣勢磅礴,音樂形象刻畫鮮明,快速的緊張激烈和慢速段落的'優美抒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碼頭工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和颱風過後優美祥和的場面。全曲由5個段落組成。樂曲共分為五大部分。如第一部分(1-33小節)從一開始,作者就直接利用節奏和速度使音樂進入緊張的氛圍之中,描寫碼頭工人緊張繁忙的勞作場面,大家的相互的配合,似乎聽見勞動號子的齊奏聲,幹勁十足。第二部分:(三板)主要是描寫颱風來襲,巨大的聲響使人感受到颱風的恐怖,如魔音般的刮奏生動的刻畫了這一點,彷彿下一刻被吞噬一般,筆者認為這段寫的很好,既描寫了颱風的聲勢浩大,又為下文做出的了好的鋪墊。第三部分筆者認為是最為精彩的一段,生動的刻畫了碼頭工人不畏艱險的鬥爭精神,開始由四小節引出主題,聲音鏗鏘有力的進行著,彷彿軍隊由遠及近的聲勢浩蕩的襲來,隨後節奏和速度的不斷加快,情緒越來越激烈直至引向高潮部分整個場面如一場聲勢浩蕩的軍隊戰爭場面,氣勢磅礴,其中,在這一部分主題旋律通過節奏、指法的的變化再重複著,使樂曲層次感非常強烈,表現碼頭工人越戰越猛的場面。第四部分(157-179小節):颱風過去了,萬里晴空,碼頭工人為自己最終戰勝了這場自然災害,保護了國家財產而感到自豪。第四段的結尾又於第五段的開頭疊置。第五段(179-最後一小節):樂曲再現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氣氛比第一段更加熱烈、緊張,工人們又投入到繁忙的勞動之中但其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之情。

(二)演奏心得

《戰颱風》表現了工人階級戰天鬥地的氣勢,它的激越磅礴的氣勢和豐富多變的技法使它那樣的激動人心,而想形象的生動的表現每一幕的場景,必須要深厚的演奏功底,和對樂曲的細節的把握,這對演奏人來說是一次挑戰,筆者在彈奏時,總結了一些心得,如在彈奏第一部分時,開始在四個大撮時,力度上要加強,表現工人的力量和有幹勁的勞作場面,緊接著速度與強弱上做出處理,即由弱到強,速度始終保持快速,但不可節奏混亂,控制在一定的時間單位之內,其中在23小節時尤其注意次處的刮奏銜接點,因為要利用刮奏銜接下一個小段落,且速度上好要保持快速,所以筆者認為,在此處需要慢速練習,體會到相互之間的韻律時再加速為好,而在慢速中開始就要加入強弱重音將音樂的情緒適當帶入。在第一部分之末尾如32、33小節音樂情緒由弱漸強到達至高點,為第二部分颱風做準備。在第二部分的颱風時,要注意第一個颱風的“魔幻”音由慢漸快由弱漸強,到一定速度時雙手通過速度和力度直接爆發出去,再接第二個颱風時中間需要停滯幾秒,製造意境。第三部分中開始出場時如騎士般驕傲的且矯健的步伐拉開戰鬥序幕,所以做好利用中指配合彈奏。在88、89小節時雙手相互配合遙指時,要注意音樂的處理,這裡的聲音像馬蹄的聲音,所以處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慢—快—慢”而這是一個鋪墊,真正精彩的是三個段落通過古箏特有的指法變化,使音樂情緒遞送到高潮,雖然三個段落是重複著,但若使人從聽覺不發威,就需要演奏者的深厚功底和力度上的情緒渲染,而在前兩個段落的掃搖中要使音樂有質感,必須在最初慢練時要注意力度和清晰度的把握,不然噪音太多,場面過於混亂,從根本上難以體現碼頭工人們相互協作共同戰勝颱風的場面。第四部分,從緊張激烈的面切換到抒情優美的旋律,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副祥和和場面通過音樂展現給大家,但是,這裡需要演奏者快速調整心態,將內心的美好通過遙指和彈奏表現,所以畫風的轉變是要和肢體語言相互配合,這裡更要求音色的強弱處理。最後的第五部分的重複變化再現第一段,從感情上更帶有喜悅之情彈奏更好。速度上回到最初的快速熱鬧的場面。

三、結語

《戰颱風》是被古箏界譽為繼趙玉齋《慶豐年》之後的又一劃時代力作。樂曲氣勢磅礴、形象鮮明,很好的詮釋和刻畫了碼頭工人與颱風戰鬥的場面,使人感受到生機勃勃的不斷積極向上的力量美同時也能感受到如江南般柔情似水的祥和安逸的景象,作者很好的讓兩者相結合,體會到不同的畫面帶來的美感,所以,對於此曲我認為古箏藝術需要繼續發揚和傳承,在技術與演奏方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挖掘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彤.從新時期古箏創作看箏樂發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4,(04).

[2]張維.淺析箏曲《戰颱風》[J].藝術科技,2013,(02).

[3]沙裡晶,傅華強,閆嘉穎.新編古箏教程修訂本[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

[4]杜嘉瑩.浙江箏派大指搖的運用及訓練———以箏曲《戰颱風》為例[J].黃河之聲,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