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73W

在大學生村官的的發展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地區村官可以當前村官隊伍中的一些問題,本文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尤溪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尤溪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

尤溪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

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對於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造就經過基層實踐鍛鍊、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的黨政幹部後備人才,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尤溪鎮黨委高度重視大學生“村官”工作,先後深入到39個行政村,採取實地考察、發放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座談等形式,廣泛聽取鄉鎮、村主要負責人、村“兩委”班子及黨員群眾的意見,與大學生“村官”進行座談10餘次。在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我鎮自2007年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擔任村幹部以來,共接收上級選派的大學生村官19名,分派到花聯、指巖、清潭、嶺腳金、大左嶴等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其中:2007年5名,2008年8名,2009年3名,2011年1名,2012年1名,2014年1名。截至目前,考入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12名,自動離職2名,在職5名。從調研結果看,大學生“村官”群體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女性比例高。男性6名,佔31.6%;女性13名,佔68.4%。

(二)平均年齡低。1980年以前出生的1名,佔5.2%;1980年—1990年出生的17名,佔89.4%,1990年以後出生的1名,佔5.2%。

(三)文化素質高。全日制本科8名,佔42.1%;全日制大專11名,佔57.9%,目前11名大專生都已完成函授本科相關課程,拿到了本科畢業證書。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幫帶措施,使其“早進門”。實行一名領導班子“帶”一名大學生“村官”結對幫扶模式,由班子成員帶領大學生“村官”入戶走訪調研,瞭解熟悉村情民意,通過牽手結對,推動大學生“村官”增強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鍛造吃苦耐勞、敢於擔當的精神品質。指定一名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基礎好的機關幹部為大學生“村官”工作“輔導員”,傳授工作經驗,幫助開展各項工作。同時,把大學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學習、工作目標確定、工作任務完成、業績考核結果等內容與所在村“兩委”的年度計劃和年終考核捆綁在一起,促使所在村“兩委”主動幫助、支援、鼓勵大學生“村官”開展工作,儘快使其進入角色。

(二)堅持用人導向,激勵“幹實事”。在大學生“村官”的使用上,注重選拔想幹事、能幹事的優秀大學生“村官”,使他們走上了村領導班子崗位,充分調動他們服務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泥腿子”活動,要求每位大學生“村官”每月為村裡辦1-2件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目前,我鎮大學生“村官”已走訪所駐村100%的農戶;在走訪過程中,詳細記錄每個農戶的家庭人口、年齡結構、住房情況、收入水平、收入來源、存在困難等家庭情況;針對走訪情況,開展了“走群眾路線、系群眾冷暖”愛心捐助活動;結合我鎮每月16號誌願者服務日以及汙水處理等重點工作,積極投身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行動中。

(三)加強交流互助,確保“學得好”。每個月初召開大學生“村官”工作例會,部署近期工作任務、學習農村政策理論、交流工作經驗,探討、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同時,創辦《大學生“村官”專刊》加強資訊交流,要求大學生“村官”每週上報一篇工作資訊,或不定期上報心得體會、調研文章等,對有典型推廣經驗的,在鎮網站或《專刊》上發表,既互相學習,又為黨委、政府提供各村的最新動態。

(四)推行考核測評制度,樹立“爭優先”意識。印發《尤溪鎮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試行)》,以平時測評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平時考核由所在村負責,對平時表現進行記錄考核,其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年度考核由鎮、工作片和村共同組織完成,大學生“村官”根據履職情況進行自評和總結,向所在村進行述職,由該村黨員幹部、村民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再由鎮、工作片對其作出綜合考核鑑定,並將考核結果存入個人檔案,作為年終獎懲和三年期滿後續聘、解聘或提拔任用的依據。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規定凡考核優秀的大學生“村官”,享受“三個優先”即發展黨員優先、鎮後備幹部納入優先、推薦榮譽優先,激勵大學生“村官”的爭優進取意識。

(五)做到真情關懷,使其“留得下”。及時落實大學生“村官”住宿地點,配備生活必需品,統一在鎮食堂就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鎮領導多次深入到行政村看望大學生“村官”,與其談心交流,指導工作方法,幫助他們瞭解農村情況,增強做好工作的信心。在各行政村,為大學生“村官”安排了辦公室,統一配備了辦公設施,方便開展工作。通過這些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努力為大學生“村官”創造紮根農村、安心工作的條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近年來工作實踐和調研情況來看,在推動大學生“村官”發揮作用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紮根意識不強。由於大部分大學生“村官”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有的更是把到農村任職作為曲線就業的“跳板”,缺乏紮根農村,在農村實現自我價值的思想基礎,導致大學生“村官”很難安心投入工作,真正為農村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二)專業不對口。大學生“村官”普遍存在所學專業與農村工作不對口的問題。專業上的不對口,使他們在村裡從事事務性工作較多,在促進農業生產、幫助農民致富等方面發揮作用有限,呈現“有理論用不上,有知識道不出”的尷尬境地。

(三)配套制度尚不健全。在培訓範圍的普遍性、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結果的有效性等方面,缺乏統一規範的培養機制,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訓體系還不健全。此外,對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政策支援、資金支援不夠,沒有形成科學管用的創業機制。

四、對策建議。

根據當前大學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認為在下一步工作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改進。

(一)嚴格選拔准入。選聘前,要對農村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搞清楚農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有針對性地選拔農林水規劃建設等與鎮街道工作密切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充實到大學生“村官”隊伍中,儘可能做到專業對口,按需選人。為提高大學生“村官”崗位標準化管理力度,探索實施“ ‘村官’選崗位、鎮街選‘村官’”的雙向選擇模式,讓鎮街與大學生“村官”進行相互選擇。此外,在選聘過程中,除進行文化考試外,還要對他們的綜合素質進行考察。堅持“五個優先”選聘大學生“村官”:即學生黨員優先,擔任過學生幹部的優先,文化層次高的優先,有致富專案的優先,所學專業與當地經濟發展一致的優先。

(二)加強教育培訓。一是強化理論學習。依託網路平臺、鄉鎮學習夜等陣地,對大學生“村官”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提高政治理論水平;二是組織專題培訓。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制訂培訓計劃,定期舉辦培訓班。對大學生“村官”進行當代農村基本政策、涉農法律法規、化解矛盾糾紛、帶動發展致富等專題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開展結對幫帶。實行機關幹部、村幹部與大學生“村官”結對幫扶制度,建立 “2+1”幫扶模式,並把幫扶情況納入幫扶幹部年度工作目標管理。通過手把手地教,身不離影地帶,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同時,對大學生村官承擔的重點工作,實行幫扶幹部全程參與,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三)建立激勵保障。針對大學生“村官”兩個聘期滿後需解聘的現狀,要把重心放在解決他們的出路問題上,使他們有幹頭,有奔頭,有想頭。一是建立生活保障機制。及時幫助大學生“村官”解決辦公、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其安心工作。二是建立薪酬激勵機制。在嚴格執行統一的工資補貼標準和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實行績效工資,打破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局面,對錶現突出、考核為優秀等次的,適當給予一定標準的物質獎勵。三是建立政治激勵機制。建立大學生“村官”轉任村委會幹部的准入機制,讓優秀大學生“村官”可以轉任村委會幹部,便於“角色”轉變。四是建立創業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等方式,出臺相關政策,在專案、資金、技術和資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讓大學生“村官”大膽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