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導遊詞【熱】

才智咖 人氣:2.99W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遊詞,藉助導遊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京天壇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天壇導遊詞【熱】

北京天壇導遊詞1

我國北京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明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在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群。總面積273平方米。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將屋頂瓦片改成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來這裡的除了旅遊者,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北京天壇導遊詞2

大家好!我叫林芷晴,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大家能叫我小林。今天,我們要來參觀一下在我們中國北京東南的“北京天壇”。下面請容許我為你們講解一下吧

天壇位於北京天安門的東南。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為“天壇”。

天壇的主體建築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裡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高38米,是三重簷亭式圓殿,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殿內九龍藻井極其精緻,富麗堂皇,光彩奪目。

天壇共佔地270萬平方米,規模巨集偉,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它以嚴謹的規劃佈局,奇特的建築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

相信大家聽到這裡,一定是又好奇又興奮吧,看,前面就是目的地了,在此我特別提醒:

1、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不能大聲喧譁;

2、不要亂扔垃圾;

3、要是迷路的話,請撥打:1374204xxx電話給我。最後祝大家旅行愉快。

北京天壇導遊詞3

各位尊敬女士們、先生們、小朋友們: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導遊XXX,大家可以叫我XX。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天壇,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之一。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欣賞它美麗的景色和建築,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預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擴建,至清乾隆年間建成。它從建成開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專用祭壇,一直延續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結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闢為公園,從此後“任人遊覽”。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為205萬平方米,儲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四組古建築群,有古建築92座6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天壇有3500餘株古松柏、古槐,樹齡逾數百年。

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祭壇,也是中國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結晶,其巨集偉的建築、蒼翠的古樹、豐富的文物收藏既記載了中國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記載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對我今天的導遊有什麼不滿意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導遊孩子:如果是孩子的導遊詞只要對景點泛泛的簡紹,沒有對景點做有序的說明。如果按照遊覽順序對標誌性建築和景物進行描述就好了。)

北京天壇導遊詞4

各位遊客,我的介紹就到這裡,如在參觀遊覽的過程中有其他問題,請向我詢問,我會再進行講解。謝謝大家!

遊客們,大家好!現在我們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著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迴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遊客們,現在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後到門廳集合。

北京天壇導遊詞5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了圜丘壇景區,其實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壇”,因為這裡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壇建於明嘉靖年間,即公元1530年,位於整個院落的南端,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院落中的陳設。請看西邊,那裡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燈杆,是祭天的時候掛燈籠用的。各位也許要問:祭天掛什麼燈籠呀?當然要掛啦 !因為當年祭天的時間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點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窩裡熟睡的時候,皇帝來祭天,也真是夠辛苦的,掛個燈籠照個亮,不過分吧?不過,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須是“吉燈高照”。那麼現在請大家猜一猜這座燈竿有多高?現在我來宣佈正確答案:燈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為什麼不再加點湊夠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錯,請各位先猜猜看,待會兒我再告訴大家。不僅燈杆不一般,那燈籠也不一般,高有兩米,直徑兩米六,夠氣派吧!但最不一般的還得說那燈籠中的蟠龍通霄寶蠟,長有一米三,直徑三十釐米,可連續燃燒12個小時,既不用剪蠟花,也不流蠟油,是當年皇帝祭天的專用寶蠟。

再看看東邊的這個綠色建築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爐,是在祭天大典結束後,焚燒祝板及祭品的地方。這是鐵鐐爐,在進行大典的時候爐內燃燒鬆杆、松柏,同時還燒些檀香木,一時間火光沖天,香菸繚繞,不但增加了神祕莊嚴的氣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給皇帝帶來了一絲暖意,真是一舉多得呀!

現在,言歸正傳,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它是一座三層的圓形石臺,為什麼要將祭天台設計成圓形呢?因為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設計成圓形了。普通人看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設計者們是用數字“九”建成了這座神祕的祭天台,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找那些神祕的“九”看它們藏在何處。

(走近圜丘壇,在圜丘壇的近前)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這兒咱們不妨來個腳踏為實,請大家一邊登上這一組臺階,一邊數數這組臺階有多少級(自地面層到底間層,因為這裡人少,面積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級(把客人帶到底層平臺的東側)。往上還有兩組臺階,每組也是九級,整個圜丘壇東、南、西、北各開一口,每個登壇口都有上、中、下三組臺階,每一組臺階都是九級,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12個“九”了。我們再找找看,腳下底層祭壇的壇面直徑21丈,沒有“九”,中層直徑15丈,也沒有“九”,頂層“九”丈,有一個“九”,如果把三層直徑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還有“五”,象徵皇帝的“xx”之尊。真是巧奪天工!那麼,別的地方還有“九”嗎?有!請各位更上二層“九”,我們到最上層看一看。

(在圜丘壇頂端,東側無人處)

各位,現在有沒有感到“九”的氣味兒更濃了?大家請看壇面中心,有塊圓形石塊,它叫天心石,被一層一層的扇形石板所環繞,這第一環是九塊,第二環是二“九”一十八塊,第三環是三九二十七塊,直到最邊上一環為九九八十一塊。再看一看中層,它由十個九塊開始至十八個九塊,底層至十九個九塊至二十七個九塊,即三層壇面,每層鋪九環石板,每環石塊又都是九的倍數,自一倍至二十七倍,這樣,上、中、下三層壇面共鋪石板3402塊,即378個“九”。

還記得嗎?剛才我們看到的望燈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爐兩側臺階各九級,皇帝還嫌不夠,祭天時還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見皇帝對九的崇敬,為什麼?咱們下壇再說。

(天心石講解)

各位請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塊突起的圓形石塊,它叫“天心石”,又叫“億兆景從石”,為何叫天心石呢?據說這塊石頭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與天上諸神們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靈犀者,便可在此與“神”交流一番。那為什麼又叫“億兆景從石”呢?“億兆”是多的意思,“景從”是象影子一樣隨從,所以說白了“億兆景從石”就是“一呼百應石”,這是一組奇妙的聲學現象,即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聲音不僅巨集大,而且有共鳴及迴音。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象呢?請看,由於壇面十分光潔平整,聲波傳到周圍的石欄杆後能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聲學專家測驗,從發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僅為0.07秒,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是原音還是回聲,所以有一呼百應的感覺。 當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說話的時候,感到不僅有神助——聲音巨集亮,又有人助——一呼百應,身為人君者便把這一呼百應的回聲當成是天下萬民對自己的無限忠心及一致響應。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這裡說話,現在我們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望。不過,別貪心,每人只能許下一個心願,現在我們推舉一名德高望眾的朋友為我們大家許個願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壇後的東北側講解)

各位朋友,現在是我們解開“九”的祕密的時候了,我問問大家,自然界最大的東西是什麼?對了,是天;自然數裡最大的數字是什麼?是“九”。根據陰陽學說,在天地間,天為陽,地為陰;在數字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在方向上南為陽,北為陰,所以“九”與“天”都屬陽,都是老大,所以古代用“九”象徵天,於是用“九”來築祭天台便是天經地義的事了。

祭祀完畢,皇帝回宮,那麼皇天上帝的牌位何去何從?當然,也要回宮,不過它可不回人間的宮殿,而是人間的天宮,在哪裡呢?那就是我們前面的那座建築---皇穹宇,好!我們現在便去天宮拜訪一下皇天上帝。

北京天壇導遊詞6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導遊xxx,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殿,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祈年殿,將屋頂改為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線路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一層壇面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都會發現,壇上所有的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的極陽數。所以工匠們變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的“崇高”之意。

謝謝你們來北京天壇,歡迎下次再來啦!

北京天壇導遊詞7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天壇參觀遊覽。我是此次天壇之行的導遊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天壇。

天壇始建於明朝初期,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原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壇建築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內壇北部祈谷壇舉行,冬至祭天在內壇南部圜丘壇建築群進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這裡舉行過祭祀大典654次。在歷史上有三位皇帝對天壇的建造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學習網位皇帝是明朝的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在營建北京宮城的同時,在北京正陽門外正南5裡偏東丙位建天地壇。於明永樂18年竣工,佔地面積達到了273公頃。初建時這組建築為天地合祀,稱“天地壇”。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壇舉行過合祀天地;第二位皇帝是名詞的嘉靖皇帝。嘉靖年間,世宗朱厚驄在天地壇的南郊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並且在北京城的北郊修建了地壇,專門祭地,天地分開祭祀。第三位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年間,高宗弘曆對天壇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改建了齋宮,改造了天壇的內外壇牆,擴建了圜丘壇,改祈谷壇大享殿為祈年殿,增闢了圜丘壇門,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儀遜位,祭天制度廢止。1914年袁世凱又在天壇舉行過幾天大典。1918年,新年元旦天壇正式對外開放。1961年天壇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天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日的天壇已經成為了北京著名的旅遊景區。

今日的天壇是通稱,它實際上是由兩個壇組成,南部為圜丘壇,北部為祈谷壇。天壇有內壇、外壇之分,內外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蒼璧禮天。天壇的建築特點可以用一組數字“一、三、五、七、九”來概括。其中“一”是指一條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上分佈著天壇裡最主要的建築。自南而北分別是昭亨門、圜丘壇、皇穹宇、成貞門、丹陛橋、祈年門、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門。“三”指三道壇牆,分別為外壇牆、內壇牆和分隔圜丘壇與祈谷壇之間的東西向壇牆。“五”是指五組主要建築,分別為圜丘壇建築去群、祈谷壇建築群、齋宮建築群、神樂署和犧牲所建築群。“七”是指祈谷壇東側的七星石。“九”是指原天壇的九座壇門,分別是圜丘壇的四個門: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祈谷壇的三個門: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以及皇帝祈谷時所走的祈谷壇門和皇帝祭天時所走的圜丘壇門。

圜丘壇周圍有4座門,南為昭亨門、北為成貞門、東為泰元門、西為廣利門。這四個門的名字出自《易經·乾卦》的卦辭“元亨利貞”。“元”為元始本原,“亨”為無不亨通,“利”為和諧有利,“貞”為正固持久。這四個字讚美的是天的本質,也稱之為“天之四德”。

進入昭亨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具服臺。天壇有兩座具服臺,南為圜丘壇具服臺,北為祈谷壇具服臺。冬至祭天大典前,具服臺臨時搭起幄次,就是帳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換祭天禮服,祭祀完畢再回到這裡更衣,起駕回宮。皇帝在祭天時穿的是天青色禮服,祭日時穿的`是大紅色禮服,祭月時穿的是月白色禮服,其他祭祀均著明黃色禮服。

在往前走是內外兩道壝牆,壝牆是指建築物周圍的矮牆。兩道壝牆均用天青色琉璃瓦覆蓋,象徵著天。內壝牆為圓形,外壝牆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內外壝牆的四正位各有三座石門,共有24座,稱“櫺星門”。內外壝牆南面的兩道櫺星門的大小是不一樣的,中間的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門;東面次之,是皇帝所走之門;西面的最小,是陪祀人員走的。

圜丘壇上層臺面中心的圓石叫“天心石”,圍繞天心石共環鋪九圈扇形石板,第一圈為9塊,第二圈為9的倍數18塊,以此類推,直到第九圈81塊。第二層也是九圈扇形石,從第十圈到第十八圈。第三層從第十九圈到第二十七圈,每圈扇形石的數量均是9的倍數。九為極陽之數,強調了天的崇高、神聖。

祈谷壇建築群位於圜丘壇建築群北面,從南到北四次是成貞門、丹陛橋、三座磚門、祈年門、祈谷壇、皇乾殿。祈谷壇東側是長廊、北神廚、北宰牲亭,七星石。成貞門是圜丘壇建築群的北門。恰巧這座門又是從圜丘壇建築群進入祈谷壇建築群的重要通道,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成貞門也可以視為今日祈谷壇建築群的南門。進入成貞門就是連線兩個祭壇的一條大道稱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由低漸高將兩組建築有機地連線起來,使天壇的總體顯得更加完美。橋長108丈,橋面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是“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麼又要稱橋呢?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昇,意為與天地相接;而另一種就是說路面下邊建有晉升的通道,所以稱之為橋。丹陛橋北端,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從犧牲所趕到宰牲亭,必經走牲道。牲畜一旦經過此通道,再無生還的可能,所以俗稱“鬼門關”。沿丹陛橋再往北走東側就是祈谷壇具服臺,面積約300多平方米,祈谷大典前在臺上搭設方形幄次,內設龍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後盥洗。祈谷典禮結束後,再次來次更衣後返回紫禁城。

關於天壇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這裡,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裡,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天壇導遊詞8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是全國最著名的古建築之一。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整個天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祈年殿、迴音壁等耳熟能詳的建築都位於內壇。

內壇以宮牆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祈谷壇”,是皇帝在春季舉行祈谷大典的場所,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七十二長廊等。南部為“圜丘壇”,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為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等。連線兩壇的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臺,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的漫長道路。

遊玩天壇,除了觀賞各殿堂的精巧建築、追尋古代帝王祭天的巨集大場面外,迴音壁、三音石等奇巧的設計也一樣令人慨嘆古人的智慧。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的情況下,站立於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一聲;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兩聲;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三聲。

單純的參觀,可能對古代帝王祭天儀式總是沒有具體的概念。不要緊,設在祈年殿西配殿的祭天禮儀館裡詳細介紹了中國祭天禮儀的演變過程,重點展示了清代祭天大典的禮儀情況,包括各種祭天禮器和祭天程式等,其中《清乾隆十三年大駕鹵簿圖》第一次展現了中國皇家最高儀仗的風貌,尤為精彩不可錯過。而設在祈年殿東配殿的祭天樂舞館則以編鐘、編磬等清代中和韶樂的樂器實物,結合文字和圖片,全面介紹了中和韶樂的歷史沿革、樂舞制度、管理機構及祈谷大典時的演樂場面,使遊人對祭天樂舞有直觀和全面的瞭解。

北京天壇導遊詞9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_,大家能夠叫我_導!

此刻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此刻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那裡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此刻,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此刻,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北京天壇導遊詞10

各位遊客:

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座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要有五組建築群,分別是圜丘壇建築群、祈谷壇建築群、齋宮建築群、神樂署和犧牲所建築群。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簷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00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16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壇正式對外開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佈天壇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天壇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天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今日的天壇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壇內的祈年殿已經成為古都北京的象徵。

下面就由我帶領大家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外圍有兩道壇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兩道壇牆的四個正位設櫺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雲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櫺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天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這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這四門的名稱出自《易經·乾卦》的卦辭“元亨利貞”。“元”為元始本原,“亨”為無不亨通,“利”為和諧有利,“貞”為正固持久。這四個字本用來讚美天的本質,也稱為天之“四德”。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

來到圜丘壇上,發現了,壇上所有的臺階數,護板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每登上一層,都要有9層臺階,檯面上的石板中間的叫做天心石,外圍第一圈砌著9塊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塊,以此類推,到了最外邊的第九圈正好是81塊;而大家抬頭就可以看到的圍護板被四面臺階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也都有9塊,而中層的圍護板是18塊,下層的是27塊,因為根據陰陽五行來說,9是極陽數,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臺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裡進行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的齋宮進行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現在的凌晨四點多,奏報時辰,皇帝起駕,齋宮東北角的鐘樓開始鳴鐘。到具服臺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檯面相應的位置,也就是七組神位,稱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爐上放一隻牛犢,用松枝燔燒,西南的望燈杆望燈高懸,點燃蟠龍通宵寶蠟,臺南廣場上排列著奏樂隊,配合著中和韶樂,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開始了,皇帝由南櫺星左門登壇,這時鐘聲停止,到了第二層南側拜位站好後,聽候司贊人報儀程。恭讀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禮儀結束以後,要將神位前的貢品分別送到燔柴爐和燎爐焚燒,煙霧騰空,象徵著送到天庭。而後還要將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瘞坎掩埋,象徵不忘祖先茹毛飲血之意。在這個典禮上,皇帝站在臺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讀祝文。天心石又叫億兆景從石,人間偶語,天聞若雷,說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說話,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聽到,所以皇帝會站在天心石上恭讀祝文。天心石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

中國封建統治延續了兩千多年,天壇的規劃、設計思想,體現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為歷史的過去,但凝結了古代匠師智慧和血汗的神壇將作為世界遺產永久保護傳世。它將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永遠發揮著史料、借鑑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解這麼多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園裡看看,請大家注意安全,半個小時後我們在東門集合。

北京天壇導遊詞11

親愛的遊客們:

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裡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北京天壇導遊詞1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xxx,大家叫我xx導遊就行了。

這裡就是天壇有名的迴音壁。我們可以看到座北朝南的一座正殿,叫做皇穹宇,是供奉神位的場所。在皇穹宇的東邊和西邊分別是東配殿和西配殿,各供奉日月、星辰和風雨雷雲諸神神位。

這裡還有一個建築,就是大名鼎鼎的迴音壁。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是一個特別好玩的人,有一天,他帶著兩個士衛出宮來到了這裡,那時候,這裡還沒有迴音壁這個名字。乾隆皇帝累了,剛靠著西牆坐下休息,突然聽到一聲青蛙的慘叫。他面朝北,青蛙的叫聲更大了,而面朝南,因為受到了門洞的影響,就沒有了聲音。

乾隆皇帝對兩個士衛說:“這青蛙太討厭了,快快把它趕出去!”於是兩個士衛聞聲而尋,發現在迴音壁內的東牆下,有一條兩米多長的蛇,正咬著青蛙要把它吞進肚子裡。兩人見後,心驚膽戰:“這長蛇這麼嚇人,要是驚著皇帝可不得了!”於是兩人就商議打死蛇的辦法。這時乾隆帝聞聲走了過來,說:“我在西牆下就聽到了你們的談話,長蛇不可怕,你們直接把它斬死就可以了。

我回到西牆去。”兩個士衛揮刀斬蛇,蛇的慘叫場,乾隆皇帝在西牆聽得一清二楚。為了看看這裡是否有迴音,他讓兩個士衛在東牆下向西牆輕聲說話,果然可以聽清。這時,乾隆驚喜地連聲說:“妙哉!妙哉!”接著又說:“我來給這裡起名吧!叫回音壁吧!“迴音壁的名字就是這麼得來的。

知道為什麼迴音壁會有迴音的效果嗎?是因為圍牆由磨磚對縫砌成,光滑平整,弧度過度柔和,有利於聲波的規則反射。它沒有屋頂,要比英國的對保羅大教堂的迴廊要高明許多。

現在大家可以親自體驗一下回音壁的神奇了。但是請大家注意,要保護文物,不要亂寫亂畫,破壞了迴音壁的迴音效果。

北京天壇導遊詞13

女士們,先生們:

我是導遊小王,現在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山,站在八達嶺上望長城,它像一條長龍,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龍一會兒爬上高坡,一會兒又跌落山谷,連綿起伏,雄偉壯麗。請大家往兩邊看,我們身邊的這段城牆都是用質地堅固的城磚和漂亮的花崗岩砌成的,這些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只有靠勞動人民的一雙雙手,才把這麼多幾千斤重的條石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麼陡峭的山嶺。為了建築長城,有許多人就累死在長城腳下。

介紹到這裡,我要向大家講述一下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在新婚之夜被告抓去當修築長城的奴隸。一年後,範喜良還是杳無音信。孟姜女就帶上乾糧,背上包袱,去尋找丈夫。經過長途跋涉,她終於找到了丈夫修築長城的地方。來到這裡,孟姜女才知道早在半年前丈夫就死了,而且就趕時髦在長城腳下。孟姜女失聲痛哭,哭了三天三夜。八百里長城就轟——的一聲,一下了倒下了。這個傳說多麼感人啊!我們走過的這段長城傳說就是被孟姜女哭倒過的八百里長城了。

下面,我要帶你們來看看這兩米多高的齒狀的垛子,這垛子可以用來擋箭,再看垛子上方有一個瞭望口,垛子下面還有一個傾斜的口子,這就是射口,用來射擊敵人的。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地在長城上走動,去感受長城時代久遠的氣息,觀看長城風景。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丟垃圾。

北京天壇導遊詞14

遊客們,

大家好!

現在我們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著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迴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遊客們,現在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後到門廳集合。

北京天壇導遊詞15

各位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

歡迎你們來到天壇公園。我姓崔,是大家來參觀天壇公園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崔導。現在我帶大家一起來參觀美麗的天壇公園。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壇,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天壇公園土也廣大,古柏參天,建築精美。蒼松翠柏,綠草如茵,樹幹上還掛著木牌子,記著古樹的年齡。

天壇公園裡面有祈年殿,祈年殿是古代著名的建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外圍牆北圓南方,象徵著“天圓地方”。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氣勢巨集偉。整個大殿全部都是木質結構,造型奇特,結構精巧,全都具有十分高的藝術價值。殿內金碧輝煌,殿頂上畫著飛龍鳳舞,形態逼真,仰頭望去,金龍舞鳳,似乎好像真的騰空躍起,中間的4根紅色的柱子兩個人都合抱不過來,外面的一圈還有12根盤花籃柱,它們共同支著彎形的殿。4根紅色的柱子象徵著一年四季。

12根藍柱子像這種12個月和12個時辰。殿內地面上正中間有一塊圓形的龍鳳石,蘊藏著天然形成的龍鳳圖案。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結束了,希望這一次的天壇公園之旅給大家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遊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