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8.24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1

本學期,我讀了楊曉編著的《有效學習與有效教學》,心中頗有感觸。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對有效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想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學習已成為一種時尚,一個新理念。它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習,而是一種生活習慣。如何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怎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讓學生學會很重要,教學生會學習更重要。學習能力的提高,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引導。在教學中,要巧妙處理教和學的關係,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學法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聯絡到平時的教學工作,感受頗深。實現有效教學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多媒體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書本知識更直觀形象的傳輸給學生,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三)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鼓勵質疑,啟用思維

“疑是思之端,學之始”,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思源於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質疑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是創新的前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質疑,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學習的難點,癥結在什麼地方。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矛盾轉化的過程。在講《勾股定理》時,學生問:為什麼是平方和啊?在質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動中,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學生質疑時他們提出的問題可能聽起來非常簡單,有時還會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但是我們要拿出正確的態度,及時給他們解答,並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鼓勵。

最後,我借餘教授的話來對有效教學做下總結:教師對教材鑽研深刻,上起課來就會微言大義,發人深省,從而讓學生聽起來輕鬆,嚼起來有味。與深刻相對立的是膚淺,膚淺的實質是智慧的疲軟,膚淺就像一鍋二十七八度的溫開水,既沒有沸湯的那樣的燙人,也沒有寒冰那樣的徹骨。因此,你不要指望從膚淺者的教學中去尋找刻骨銘心的印象。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2

我們數學組這個學期一直在共讀這本書——《國小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說在了我的心上,那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都是我們身邊的故事,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是多麼需要一本指導我們教學的書啊。

本書是以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為載體,闡述了數學的核心概念與基本技能有哪些、怎麼教?國小階段能夠滲透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麼教?學生研究的切入點是什麼?怎樣研究學生?每個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題、細節,還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詮釋。它們都是真實的,都是對當前國小數學教學的本質思考。

書中的一個案例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這是一節第一冊減法的課。在理解了例題,並得到“5-2=3”之後,教師請學生自己動手“創作”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的'“生成”事件。一個小女孩介紹:“我本來有5個水果,送給同桌2個,問我還剩幾個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立刻有小男孩反對:“怎麼還是5-2=3,重複了,不能寫到黑板上。”小女孩不服氣:“我沒重複,老師的是汽車,我的是水果,水果不等於汽車。”小男孩仍反駁:“反正你的算式是5-2=3,還說不重複。”於是全班很疑惑。

面對這樣的“生成”,可能有的教師會簡單的以一句“是同一個算式,我們就不寫在黑板上了”來結束學生的疑問。但我們認真想想,減法的本質是什麼?減法是解決一類問題的一個模型。

因此這位教師是這樣處理的。“你們還能想一個事情,也用5-2=3來表示嗎?”“為什麼有的事情是發生在停車場裡,有的事情發生在教師裡,而且有的說是摘花,有的說是鉛筆,完全都不一樣的事,卻能都用5-2=3來表示?”孩子們終於發現了“雖然事件是不一樣的,但他們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也感悟出了“算式真神奇”。

學生能有如此的感悟,這是教學最成功之處,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能夠有效地處理“生成”,關鍵在於教師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總之,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孩子與課堂快樂地一起飛翔是我們教育界永恆的話題。我希望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我的課堂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3

這幾天,我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對此頗有一些感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又是引導者。那麼,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學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新課程背景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一點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輔以生動的教學手段。

原則上講,針對每節課,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但生動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時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適當且適度地把內容引申到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區域,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應當被允許的。否則,均應予以否定。

二、教學重點突出,不要糾纏枝節瑣碎。

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要求學生課下自行學習。而對那些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三、教學內容正確,治學態度要嚴謹。

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並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正確,否則,就是教學錯誤。不要以為教師對某些問題都比學生懂得多,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沒有把握,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哪位同學能回答?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咱們可以請教某某老師!我想和你們共同學習,好不好?。

四、教學方法得當,表達手段清晰。

教師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除了方法得當,教師的普通話教學和書寫能力也非常重要,畢竟流暢的語言結合規範工整的板書,能夠更好地促使師生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動。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創造精品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4

在同事的強烈推薦下,我正好藉著著這個讀書月活動的契機,認真的學習了《有效教學論》一書。讀罷該書,實感受益匪淺,現將讀書心得呈現如下:

書中提到“有效教學”有三個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綜合起來講,有效教學是指教師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那麼,如何實現有效教學呢?

書中談到首先要有效備課。備課中講到三種計劃的制定,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這種能力。具體到日計劃的制定,也提出要考慮三個要素

(1)學習者,包括瞭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生需要

(2)學科內容及其結構,在這裡指出教師的責任,儘管教科書中規定了教學內容,但是教師還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再度開發。還提出了教師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文中指出教學目標關鍵在於教師提出的目標既不至於太抽象而令學生無動於衷,又不至於太具體瑣碎而令學生不得要領。具體教學目標應該以激勵學生熱情的學習為標準;教學方法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要考慮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及課堂管理因素組合,很輕鬆地指出教師是一個“象受歡迎的男女演員”一樣的複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導。主要講了“有效講授”與“有效提問與傾聽”。在有效講授的論述中教了我們三種技巧,感覺很親切,很實用。象一位長者在循循教導,我瀏覽了劉教授的部落格,其中對加入的條件有幾條要求很耐人尋味。這樣寫: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議,

1、讓讀書成為生活習慣

2、把體育鍛煉當成頭等大事

3、為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

4、不破壞、不揮霍自然資源

5、寬容他人的生活習慣,尊重文化多樣性

6、保護動物,尊重生物多樣性。感覺劉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讀起文章來更感覺親切,似乎再聽報告一樣的感受,彷彿看到教授寫書是的情景。文中關於“保持節奏”的策略也講的很細緻。如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複雜程度相適應;教學環節的過度及不同主題間的過度要重視,要保證過度數量不多,儘可能有條理,簡潔等。

總之,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會努力踐行書中所學,以期取得教學實踐的不斷進步。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5

讀了《有效教學》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的教育理念實現了飛躍。

什麼是有效的教學呢?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當學生已經能夠閱讀教材和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進入“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學習階段的時候,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當然,這時只靠學生自己讀書和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教學的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是一般化的教學,一般化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在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也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繼續注重發揮學生學習潛能和學生的集體智慧。這條規律告訴我們 : 當學生處於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後教。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一種可以採用也可以不採用的方式、方法。

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是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方法。泛泛來談,這條規律似乎涵蓋了前兩條規律的內涵,但是,我們在這裡要特別強調它的獨特內涵和意蘊。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提出這樣的命題 : “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條規律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原有知識,所謂溫故知新。沒有“故”哪兒來“新”?這就是說,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新知要麼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的,要麼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由舊知重新組織轉化而成的。

有效教學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不僅讓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的輕鬆,而且教學效果好。一句話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學質量。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00字6

讀完《有效教學》一書之後,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這本書語言簡潔樸實,內容淺顯易懂。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展示了精彩的理論依據,為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策略。書中談到了“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書中把理論和教學案例聯絡起來,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分析,作為一名美術教學工作者,我感觸頗深。

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動中能更大程度地張揚和展現自己的個性。因為美術課程是一種綜合性、活動性強且活動結果無對錯之分的課程。在這種以美的薰陶為主的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釋放。因此,在美術課堂中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同時,也應努力尊重、保持、發展學生的個性。在美術教學中該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引導:

(一)在教學情境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控者,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有意設定一定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激情,主動參與,釋放激情,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探究慾望、創造慾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二)在教學內容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要靈活地掌握課程的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出發,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知識內容,深入淺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施展自我的個性魅力。

(三)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開拓思維、綜合的運用多種材質,充分發揮學生的自由表現力,促進個性的形成。採用集體合作的方式,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增強體驗,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彰顯其個性。鼓勵想象,求異創新,畫畫要畫出個性。

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一定會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明確一個良好的學習流程,即:構思──選擇製作材料──學習、運用不同的創作形式、技法、進行大膽、自由表現──個性化風格形成。這樣,學生能夠找到適合展示自我獨特個性的藝術語言,培養學生對於審美的個性情感,最終成為一個具有獨特藝術個性、獨特審美修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