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約堡祕史》2000字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85W

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我讀完了張煒的新作《艾約堡祕史》。作為一個女性讀者,我的感受是,深深的難過——難過極了。為什麼,對美好的愛情的嚮往,到後來,會成為那個樣子。

《艾約堡祕史》2000字讀後感

這是一個鉅富的故事。他的成長,他的內心,他的迷失,他的渴望。

男主人公——狸金集團董事長淳于寶冊的幼年和青年成長經歷極為艱難坎坷,苦難磨練了他堅強倔強的生命奮鬥意識,也給他的個性帶來了太多的孤獨和黑暗。

在下屬和外人看來,擁有巨大財富集團的董事長先生,高深莫測,神祕莫測,無比強大,無所不能

只有他自己知道,除了愛。

只可惜,他還偏偏是個“情種”。

淳于寶冊的幼年在孤獨和黑暗中度過,死亡和仇恨是他童年時光的底色。只有一束光照亮過、溫暖過他的內心,那就是國小校長李音。

李音校長以獨有的敏銳眼光,發現了小寶冊身上文字和音樂才華,他用一份份油印小報,用一本本書,用一把美妙的小提琴,鼓勵他發展這份獨有的才華。這對於孤獨、被欺負的寶冊來說,是人生第一次品嚐真正的被懂得、被憐惜、被貼著心靈溫暖的感覺。

李音決定赴死前告訴他:“你長大了,你是我教過的最好的學生,我相信你走多麼遠都不會迷路!”——這份認可、鼓勵和期待,是小寶冊當時生命中唯一的光明和溫暖,信任和支撐,這是他第一次真正見識深層的人性美好。李音給他的感受,在心中宛若刀鑿斧刻,之後的任何遭遇都不會將之抹去。

這份刻骨銘心的感覺,被在逃命的歲月中,被深深地埋在心底。“是的,今生都無法遠離他,他一直在注視自己,目光交織了期待和鼓勵,還有絕望。”——絕望,寶冊在以後無數個午夜裡,就是這樣絕望地一遍遍回味當年李音給他的感覺的,就像一個可憐的小孩,小心翼翼地用舌尖一點一點舔吃夢寐以求的那顆糖。

溫和的`李音,在黑暗的年代裡,選擇了用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可是在寶冊心中,李音校長這份懂得和憐惜的溫暖,這份期待和鼓勵的支撐,已經深深埋下了必將發芽長大的種子,留下的一朵無論如何都撲不滅的火焰——對於寶冊漫長的人生路途來說,這是遙遙的祝福,也是重重的詛咒。

李音在寶冊心中種下的,是兩顆種子——“情”和“夢”。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兩顆懷著發自肺腑的欣賞和珍愛種下的種子,在寶冊的生命中發芽長大——卻在歲月中被完全改變了面貌——祝福的初心,詛咒的後來。

這兩粒本質為“懂得和憐惜”的情的種子,讓寶冊對酷愛讀書、聰慧內秀的女人蛹兒產生了內心的依賴——只有這樣的女人懂得自己強大的外表之下的孤獨與脆弱;讓他對知性女學者與其貌不揚的漁村領導之間惺惺相惜心心相印的情感極其好奇,無比妒羨——那是他渴望擁有的美好情感;李音對他的寫作期待,在寶冊的生命中,發展成了對著書立說這件事的偏執狂——在他的王國艾約堡裡,隨時都有專業速記員跟著他,把他的話語記錄整理成書,製作成一排排精美的“著作”供自己欣賞。

淳于寶冊,戰勝了苦難,戰勝了貧困,擁有了財富,可他無法面對自己,無法面對當年的種子如今長成的東西——這是一個迷失的、膨脹的、偏執的,卻又孤獨脆弱的心靈。

當年李音種下的種子,在這樣的心靈土地上,變成了無法擺脫的詛咒。

淳于寶冊變成了一個有著偏執夢想狂的情種——他渴望愛情,收集愛情。

愛情是什麼?愛情不是男女之間的廝守纏綿,真正的愛情是生命的狀態,美好的愛情是豐富而深刻的人性在生命中的自然流露和表現——刻意不來,搶奪不來。能否擁有好的愛情,首先要看他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著何種質地的心懷——無堅不摧的狸金集團的董事長淳于寶冊先生,在他締造商業帝國的過程中,在他的迷失和膨脹中,在他每年都要發作一次的“祕密重病”中,顯然,沒有了擁有愛情的資格。

失去了資格,可是,他依然沒有忘記那個嚮往——於是,他陷入了被詛咒的困境。

這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困境。寶冊的內心時時刻刻都在被對愛情的渴望和妒羨狠狠噬咬,可無論是親密女助理,還是知性民俗學者,都無法真正給他最想要的東西。寶冊的那個陰暗孤獨的心啊,只好在母牛“花君”和對小姑娘“小狗麗”的記憶中尋求溫暖——可是,曾經的溫情的記憶能安慰他此刻的心嗎?顯然不能。

是愛情變質了嗎?不,變質的,是人,是那個用帶血的手搶奪金礦的淳于寶冊,是那個看上一片海灘就決定買下收為己有的董事長,是那個拿錢做多少慈善都無法減輕心理壓力的矛盾的人。

是什麼樣的人,就擁有什麼樣的愛情。所以,在“金玉良緣”壓力之下,我們依然能看到林黛玉那份溫柔美好的愛情;而在享有高官厚祿的人的城堡裡,麥克白夫人一邊徒勞地洗著沾血的手,一邊告訴自己:我也是出於對丈夫的愛。

“情種”淳于寶冊,註定得不到他最想要的愛情。可是,對於這一點,他自己並不明白。

書中並沒有太多關於男主人公的面貌直接描寫,但合上書想象他的模樣的時候,腦中只有一個晦暗的、模糊的、讓人難過的輪廓——因為,只有好的愛情,才會讓人擁有清澈光明的神情。

在書中,淳于寶冊對一段拉網號子裡反覆呼喚的“二姑娘”特別有興趣,似乎那段民俗勞動號子歌曲中,有特別打動他內心的東西。他甚至花了心思去尋找這位“二姑娘”的原型——其實,這個“女神”的原型就在不遠處,就是他自己內心深處那對於愛情的不肯放棄的、糾結的,渴望。

好的愛情,對於後來的淳于寶冊來說,是一個“得不到”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