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讀後感500字

才智咖 人氣:1.89W

《心理罪》以小說的形式,為犯罪心理畫像技術的實踐意義提供了有力佐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罪讀後感500字,歡迎檢視,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心理罪讀後感500字

心理罪讀後感500字(一)

連續幾周時間終於把心理罪這個系列全都看完了,不能說不精彩,只是對於我這種看見bug就渾身不舒服的人來說真的不是一次特別舒心的閱讀。

總體來說,也許本系列是想表現出心理對犯罪的重要性,而很多地方刻意削弱減少了科學技術在破案中所佔的比例,看法證先鋒裡說的話有一句很認同:一個人做錯事,犯了罪,就必定留下蛛絲馬跡,被人發現是遲早的事。而縱觀整個心理罪,這樣的情況基本是沒有,法證法醫基本就是判定個死亡時間,犯人不但是狡猾狡猾滴,而且現場永遠什麼都沒有無法指控,最後都必須是男主角單槍匹馬闖進去用非法律的手段解決犯人才行。一個普通大學的法學院學生就會知道這麼多犯罪心理的知識嗎,男主角也就罷了,他的同學、老師為什麼也都是一副這麼精通的樣子,學院裡會教這些?是欺負讀者裡沒有法學院的大學生嗎?

也許是我受TVB同類型劇的影響太深了,總覺得無論是方木或者是作者對於事件的解決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用英雄主義來解決。比如城市之光中,對於這種自以為是正義化身的殺人犯,作者即使到最後也沒有給出可信的論據讓讀者覺得他是惡的,還是舉法證先鋒裡一個例子:有人按照法醫古sir裡惡有惡報的方式去殺人,做死亡判官,古sir很迷惑自己是不是應該還要寫下去,汀汀是這麼告訴他的:“可是我覺得你應該繼續寫,還要把你的經歷寫成小說,你要更深入告訴讀者,什麼是錯誤,什麼是正確,這樣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作家。”而我覺得心理罪裡面恰恰缺的就是這個(特別是城市之光),難道中國的法律真的只能讓方木用自己的死才能終止這種惡嗎,以暴制暴,以惡制惡才行嗎?當然,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無需用小說來指引我們做人,也不會因此就覺得黑暗的社會無救,只是希望如果作者的本意是揭示黑暗的話,請徹底併合理,即使無法給出真是正確的路,也不是用暴力來抑制暴力。

再借用法證先鋒裡的一句話給書裡那些自以為是替天行道的凶手:你不是替天行道,你是濫殺無辜,你可曾想過,這些死者的家屬,其實就是當年的你!你也是因為你的家人錯誤處理感情問題才會造成悲劇,這些死者跟他們的家屬他們全是無辜的,希望你下半生在監獄裡好好地懺悔。

最後還有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在第七個讀者裡面,凶手說殺了第二個人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信在自己的床底下,接著殺人只是因為方木發現了借書單。可我明明記得借書單是在第三個死者死後才發現的啊,那凶手為什麼啥第三個凶手還用了那麼費力的方法,為什麼啊為什麼啊為什麼啊什麼啊麼啊啊……

心理罪讀後感500字 (二)

我幾乎是在一天之內看完《心理罪》的,我必須承認,它的確強於《十宗罪》。心理罪可以說是方木的成長史,方木確實是在一個個圈套和陷阱中逐步成熟起來的。很殘忍,成熟的代價是見證著一條條鮮活生命的消失,而自己卻無法制止。第七個讀者案、孫普案、城市之光,這三個案子中的凶手都是衝著方木而來,於他們,那些公眾眼中殘忍至極的謀殺都只是出給方木的考題,看看這心理界的天才到底有多大能耐,是否能預判出自己的下一步動作。他們的最終目標從來不是那些被害者,只有方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部分被害者都是因方木而死。但這又怪不了方木,他何嘗不痛苦,明明知道,卻又無能無力。

第七個讀者案是全部事件的開端。如果孫梅沒有和吳涵發生不正當關係,或者她沒有把那封信放進吳涵的書包,一切的一切是否就不會發生了呢?事實上,並沒有人看到那封信,而周軍卻為自己的口無遮攔付出了最為沉痛的代價,成了第一個死者。但是,依照吳涵的出身和性格來講,即便沒有人知道他和孫梅的關係,他也遲早會幹出出格的事。自卑,是他的自卑導致了這一切。因為自卑,所以渴望以特別的方式為他人所關注。殺人,確實可以吸引目光。我們無從得知吳涵究竟是否有慾望殺到祝老四和王健,還是方木所提出的“死亡借書卡”的設想推動了他。於是他將殺人進行到底,順便可以看看方木是否有他想象的那麼聰明。整個校園因為自己而終日惶恐,心理學天才為此寢食難安,不可否認,站在凶手的角度,這簡直再完美不過。終於一切都了結,方木未曾來得及的告白只能永遠爛在肚子裡,陳希永遠不會再醒來,師大男生二舍再也沒有352。那些封存在歲月裡的傷痛,就都交由方木來回憶。

在孫普案之前有一起強J案,當方木檢視位於建築頂層的犯罪現場時,他察覺了罪犯的意圖。全篇下來,唯此句印象深刻。

關於孫普案,這篇大概算是方木和邰偉的主場,兩個人在最後和孫普的鬥爭中成為生死之交。這個案子是不同於第七個讀者的,吳涵是中途決定考驗方木的。而孫普,則是精心策劃,他的作案,完全是對方木進行的一場測驗。孫普是模仿作案,很可惜,模仿是沒有靈魂的。主觀地說,我特別不待見孫普,既不像江亞一樣有悲慘的童年,也不似其他凶手生活在社會底層。所以,這他媽就是個敗類。魏巍對這種敗類痴心不改九年之後仍為其復仇也真是叫人難以捉摸。

教化場一案在此不作提及。只是那個用自己昂貴的書包交換別人廉價的奧特曼書包的小楊展,騙別人自己叫做賀京的小楊展,在家裡大口大口喝著聽裝可樂只因為廖亞凡說易拉罐能賣錢的小楊展,,不應該死。他說了,要帶廖亞凡走。很多時候,我們不該嘗試去理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永遠永遠無法理解。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