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讀後感4篇

才智咖 人氣:1.35W

當你們看完《寬容》之後,你們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呢?那麼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寬容》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寬容》讀後感4篇

《寬容》讀後感一

《寬容》終於讀完了。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無論就人類個體還是群體而言,它都不啻為一部有著真正的“教育”意義的教科書式的大作,這不比我們學了多少年的《思想品德》更有價值嗎?

近兩千年有據可考的歷史,一直重複發生著從黑色恐怖上演到塗炭生靈的“不寬容”。人類為自己的“進步”沾沾自喜,甚至傲慢不已,“瞧!我們用上了工具和機器,電腦和網路讓我們活得何其瀟灑!”當我們開著代步的汽車穿梭於建立在泥土廢墟上的現代化大都市中的時候,光鮮的衣著和靚麗的打扮掩蓋了赤裸裸的肉體,彷彿離那個衣不遮體野蠻不堪的祖先,我們已經有了拿望遠鏡都看不到的距離。

可事實情況又如何呢?當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躺在床上思考的時候,會否意識到這稱心的愜意裡摻雜著太多粉飾著的虛假和偽裝,而不堪的痛苦中,更是夾雜著太多難以捉摸的不解和失望透頂的無奈。豈止是“不寬容”啊!當我們真正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時候,那潘多拉魔盒中的惡會像受驚的蝙蝠一樣飛到我們的面前,飛進我們的大腦。它們驅使著我們做出了小到不值一提大到影響世界的舉動,而這些行為與我們早已被埋沒在歷史中的前輩是多麼的相似!然而保持著高效率快節奏的現代人或許都無暇考慮這些“與己無關”的問題了,善良的人們沉浸在愉快的幻象之中,停滯在淺嘗輒止的滿足面前,為達到了自以為不錯的進步而手舞足蹈,卻把那些多餘的“胡思亂想”拋到了九霄雲外。

房龍無疑是一個睿智博學的人,唯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客觀理性的思考才能造就這樣的著作。二十個世紀轉瞬即逝,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種種的“不寬容”給一代代的生命帶來了不亞於地震海嘯的災難。一具具化為灰燼的屍體,一張張扭曲變形的臉,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些自欺欺人把自己的同伴以冠冕堂皇的罪名加以迫害的心靈。為了實現自己的專制,為了扼殺一切撼動“唯我獨尊”地位的風吹草動,從宗教,到帝王,再到改革家,那些爬到高位的人終會暴露出自己的醜惡本性,而狂熱的追隨者們,會紅著眼睛大肆地叫囂著為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奮戰,其結果是絞死、車裂、火燒、砍殺那些和他們“不一樣”的“異類”。

這樣的事件一次次地發生。終於,無盡的黑暗過去了,我們所處的時代似乎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不寬容”這個“老朋友”就此離我們而去了嗎?看看那些國際爭端,看看那些網路暴力,再看看那些雞毛蒜皮幼稚可笑的卑小行徑,我們的“老朋友”並沒有離我們而去,而是衍生出了子子孫孫來陪伴我們。

人類的寬容事業並沒有取得完整意義上的成功,而我們需要戰勝的,或許還不僅僅是對於自身的恐懼。除了因恐懼而生的“老朋友”,還有“老朋友”的“兄弟姐妹”,這可能不會是一個有限的時間可以解決的,一萬年、十萬年、甚至百萬年都恐怕難以實現我們的美好願景!

《寬容》讀後感二

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襟,是一種深沉的愛,是一種人生的修養.寬容是敞開自己的心胸,讓心靈自由.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心胸狹隘,人生最大的煩惱,莫過於庸人自擾.

寬容別人,其實是解放自己;寬容自己,其實是救贖他人.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人生退步就是向前.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人,不懂兵法.寬容是一種美,是一種善,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世界上最寬廣的心胸是佛的心胸,佛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舉目世都是可憐人,包括億萬富豪,包括總統,包括名人明星,都有生老病死,都有六道輪迴,所以佛慈悲,因為他懂.

人生是一場修行,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選擇快樂,選擇幸福,選擇感恩,選擇寬容,其實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看到的永遠是你心裡想到的,是你現在的心境.為什麼我們要憤青呢,為什麼我們要不平呢,心寬則天地寬,心窄則天地窄,擴大自己的心量其實是放自己一條生路.如果說幸福像水,那麼寬容就是盛水的容器.心有多寬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心有多廣人生的幸福就有多深.寬容就像書法繪畫的留白,心無寬容則亡.寬容是內心的豁達,會心的微笑.世乃濁世,人無完人,何必強求,害了別人,苦了自己.寬容生命裡最美麗的花朵,自然因為寬容而生生不息,社會因為寬容而和諧,生命因為寬容而多彩,內心因為寬容而平靜,你我因為寬容而友愛.

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讓心善良,讓心美好,讓心不染塵埃.雨果說: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心靈.讓心靈容天容地容世間萬物,豈不比天空更遼闊.有人說:我見人3P,4P都不覺淫穢.很多人贊他有佛心.可見他是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別人的罪,寬容世間的惡,其實就是淨化自己.

天從不拋棄每一片雲彩,海從遺棄每一滴水珠,山從不放棄每一粒砂石.所以天大,海闊,山高.寬容需要忍讓,需要理解,需要仁愛,需要慈悲.人不分貴賤,物不論美醜,世不辨清濁,統統以慈悲心對之,統統以善良心對之.寬容其實就是一任自然,讓萬物迴歸自然,讓世界順應大道,讓人類重返純真,讓心靈重獲自由.

寬容能讓社會更和諧,文明更進步,誰不想海闊天空,誰不想自由自在.輕鬆的生活,自由的氛圍,是我們最大的夢想.從醜中發現美,從假中找到真.每一個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每一個人都有他美的一面,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有利的必有弊,有弊的必有利,只是因時因地因人而變化而已,寬容是從殘缺中找到完美.坦然面對生活,從容面對世界,記住生活的,世界的,朋友的,愛人的,親人的好,忘掉他們的不好,面對侮辱,面對誤解,面對輕蔑,面對不公,能淡然一笑.彌勒佛為什麼是未來佛呢,因為那就是未來的我們.容天下難容之事,笑世間可笑之人,慢慢擴大我們的胸襟,我們就是佛.

如果計較是貧窮的開始,那麼寬容就是富貴的開端.寬容讓生命坦然,寬容讓心靈純淨,寬容讓自己自由.地獄在哪裡,地獄只在人心裡.淨土在哪裡,淨土也只在自己心裡.計較讓心靈充滿憎恨,充滿哀怨,充滿不平,充滿憤怒,豈不自造地獄.寬容讓心靈充滿寧靜,充滿美好,充滿善良,充滿幸福,豈不自造天堂.針針計較,散失友誼,泯滅親情,葬送愛情,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最後瀕臨絕境.處處寬容,與世界和諧,與社會相容,與自然同步,天人合一.

寬容是一種美麗,寬容是一種智慧,寬容是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唯有寬容的心才能遠離黑暗,擁抱光明.唯有寬容的人,才能擁有幸福,感恩生活.讓我們做一個寬容的人吧,與自然合一,簡單而快樂.

《寬容》讀後感三

讀《寬容》有感張欣瑩房龍把歷史曾當做一個小小的數學問題,這個數學問題就是把一根繩子繞成一個圓圈,他們的直徑是相等的,共有四條這樣的線,寬容讀後感。一是政治,二是商業,三是藝術,四是軍事。但是輕輕的拉繩子的兩頭,原形就變成了橢圓形,完美的平衡被破壞了,各條直徑長短不一,。所以,各條線也就不再相等,更準確的說是各條線無法再回到四條線相等的時候了。把繩子繼續這樣拉,形狀越來越扁,但有一條直線不斷增長,而其他的直線卻變得越來越短,那條最長的直線,便是軍事線。從這個生動形象的比喻不難看出,戰爭 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爆發的。因為隨著軍事線越來越長,人們也就不再顧及政治商業和藝術。人們或許只對軍事感興趣,從而,這三方面在人們生活中,已經不怎麼重要了,漸漸淡化了,人們不再需要他們了,讀後感《寬容讀後感》。人類僅是這樣成長的:從一開始圓圈的各項平衡,從一個完美的圓圈,從各條線的平等地位,到如今的長短各異,到如今又長又扁的橢圓,又到各種事物之間,不平等的待遇,這一切或許不是軍事的錯,不是社會的錯,更不是圓圈的錯,而是人們自己的錯誤,因此造成一些不寬容的事件發生,所以是,罪惡的種子是人們自己播種下的,而且那麼細心的照料,那完美的生態圓圈肯定就會變成了橢圓形。換句話說,圓圈變成橢圓形,也是人們自己硬拉的。怪罪任何不了人。這真是一次糊塗的成長經歷,人們寧願一切變得不平等,也要把軍事這條線永遠拉的最長,從而迫使政治,商業,藝術,飛速下滑,或許對於現在的人們而言,軍事最重要,那些藝術也已經沒了價值,所以軍事和藝術,便不能同時發展了。或許這把歷史的鑰匙,早已跟著軍事飛走了吧。

《寬容》讀後感四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這是一位哲人對“寬容”最生動直觀的詮釋。一日讀到“紀伯倫”的詩:“我永遠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中間。潮水會抹去我的腳印,風也會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卻會永遠存在……”心靈默默顫動。我想我能理解海洋的永恆,我銘記著海洋的寬容。霎那間我似乎肯定自己理解了寬容——用愛來回報他人的怨恨,便是寬容了。霎那間我似乎覺悟到寬容是一個單純的理想,她的存在僅僅需要一個高尚堅韌的靈魂。然而,當我讀了的《寬容》後,我才發現,房龍先生似乎對“寬容”別有一番見解。

《寬容》一書雖然主要論及西方宗教歷史上的不寬容及為這種不寬容所進行的鬥爭,但今天看來,房龍這本書的意義已遠遠超出宗教領域,而成為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範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為爭取寬容而戰的歷史。房龍在書中要說的道理很簡單,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話來說明:“大凡為寬容而戰的人,不論彼此有什麼不同,都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信仰總是伴隨著懷疑;他們可以誠實地相信自己正確,卻又從不能使自己的懷疑轉化為堅固絕對的信念,讀後感《《寬容》讀後感1200字》。”房龍最反對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結合後施加給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體上的暴政。在他看來,任何絕對的信念,都包涵著潛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權力的門徑,它的暴虐本性就會顯露出來。房龍給出的解決是懷疑,對任何的觀念、理論、思維方式都要用懷疑來沖淡它繁殖、複製、獨裁的本性,就連自己都要懷疑。懷疑一切,用懷疑給一切以改善發展的餘地。在房龍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開端都是樸素的,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但一旦穩定發展起來,就會落入功利主義的魔爪而萬劫不復。痛恨功利的房龍卻用功利觀來解釋敘述歷史,勿寧說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那最初的純潔高尚很可能在本質上是虛假的,是違反人類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義會演變成流血的暴政,帶有浪漫情懷的君主往往都墮落為暴君,前者有法國大革命為證,後者在我們身邊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今天看來,“寬容”這個話題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為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諸如出於懶惰的不寬容,出於無知的不寬容和出於自私自利的不寬容等等。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內部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必不可少,一個個舊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一批新興工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來不得一絲一毫的寬容。將之擴大到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要樹立競爭的物件,對別人的前進總抱以不認輸、不甘落後的態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趕超別人,這也就是不予以寬容。值得指出的是,這裡的競爭是平等、公平的,這裡的不寬容不僅體現在對強者的不屈服,還表現為對自己的不滿足,敢於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說來,發展就要有對人對已不寬容、不鬆懈的態度,要有敢於挑戰的勇氣。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