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500字

才智咖 人氣:2.79W

這幾天在讀一本老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粗讀一遍之後發現,這實在是一本人人都值得一看的奇書,遂開始第二遍精讀。為了加深印象、增進理解,在這裡把讀書過程中的一些感悟記錄下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500字

前言:前言部分,作者列舉了種種人世間的煩惱與困惑:不幸福的婚姻、不聽話的孩子、不上進的員工、人生失去了方向和目標、急功近利、焦躁不安、無法與別人互相理解溝通……並提出,要想解決這些煩惱,需要遵守一些天然的、普適的原則,這些原則是人類千萬年來總結、歸納出來的智慧結晶,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作者對如何閱讀此書提出了建議:最好以一個講師備課的心態來閱讀,即閱讀完之後,向別人講述書中內容。這確實是讀書的好方法,能夠讓你在讀書的時候更認真、更專注,同時不會泛泛地、單向接受地閱讀,而是邊讀邊思考。

然後,作者談到了閱讀此書的收穫——改變,改變自己,進而影響他人,從而達到“高效能”的目的。

最後,簡要地介紹了七個習慣的內容。

這種開宗明義的寫作方法,和講課是一個道理:以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分析引起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同時把課程的結構和部分乾貨露出來,提起學員的興趣。這種表達方式在寫作、講課、演講、做介紹時都可以使用,是百試百靈的方法。

前言部分有一句話讓我非常觸動:“有多少人在彌留之際,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或看電視?沒有一個人希望這樣。此時,人們想到的是愛人、家人和他們付出過愛心的人。”雞湯文裡經常說一句話:“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有些偏激,但是道理沒錯。所謂的“高效能人士”,其實就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回顧整個人生而不留遺憾的人。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七個習慣概論

開篇作者就說:“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首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對世界的看法,作者管這個看法叫“思維定式”。思維定式由我們的經歷、眼界、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我們都深信自己的思維定式是正確的,能反應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並且所有想法和行為都受此思維定式指導。

可恰恰相反,我們大部分的思維定式是緊緊圍繞著“我”展開的。這個“我”是肉身的、物質的“我”,是懶惰的、自私的:它要麼把現象按照最簡單、最不費腦力的方式進行解釋,比如“那個開著豪車、打扮入時的女孩一定是個小三”、“這個事情這麼多困難,肯定做不成”;要麼以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詮釋、加工並作出反應,如“這件事我沒做錯,錯的是他,責任都在他”、“這筆生意他不知道要從我這裡賺取多少利潤,他就是在騙我的錢,我得小心點。”

由此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結論,這種以“肉身的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式是不客觀的,很容易出現偏差。那麼該如何建立“正確”的思維定式呢?作者給出的答案——以“原則”為中心。

所謂的原則,就是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經過千百年的生存進化所總結出來的“優秀品德”,比如善良、誠實、公正、奉獻、勇敢、忠誠、擔當……等等一切人類從古至今無論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的人類,都共同承認的高尚道德品質。簡單來說,就是要以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人”的眼光來詮釋世界、做出反應。

那麼什麼是“好人”呢?就兩個字:“利他”。隨便舉幾個例子:誠實,就是不能欺騙別人、與他人共享自己所掌握的資訊;公正,就是讓所有人都分享到一樣的利益;擔當,就是敢於承擔責任、甚至為別人的錯誤買單……而相反的,幾乎所有形容“壞人”的詞都是利己的,比如狡詐、陰險、自私、刻薄、膽怯等等。

那麼再進一步的追問,為什麼“利他”是人類所推崇的品質呢?作者並沒有給出答案。佛學給了我們一些答案,佛法認為“諸法皆因緣生”,“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人與人之間不是對立的競爭關係,不是我輸你贏或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只要人人都能“利他”,最終結果一定能利每一個己。儒家的天人合一大概也是這麼個意思。

總之,“利他”是作者在第一章裡講述的最核心的理念,也是這本書後面所有觀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