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讀後感範文1500字

才智咖 人氣:9.63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路遙人生讀後感範文1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路遙人生讀後感範文1500字

路遙人生讀後感1500字1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為何要把《人生》作為小說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說的內容,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

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說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國小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係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著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

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捨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過關係在縣城工作的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複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為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嚐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麼走就是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選擇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說結尾德順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說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

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更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這裡想說的是,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湧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路遙人生讀後感1500字2

初次邂逅《人生》是在一個寧靜的午後,寬敞的書店裡偶爾傳來幾句細碎的交談,我的視線在書架間掠過,《人生》就這樣毫無戒備地闖入了我的眼睛。

人生?如此大的課題讓懵懂的我有點摸不著頭腦,細細想來,每個人都對人生充滿著幻想,金錢、美食、名譽都是人生的彩頭,人們窮其一生不停地追逐著。但是讀了路遙的《人生》,我才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人生”。

主人公高加林在短短的幾年裡,就經歷了一番曲折,他回鄉,進城,又回到農村。他擁有過人的才華,有著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的夢想,他勤奮努力,眼看就要得到想要的結果了,但命運終要懲罰他的貪心、驕傲、虛榮,於是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人生的起起浮浮,讓他嚐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其實,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坦途萬里呢?有人大聲地嘲笑他“活該”,但這期間的掙扎與煎熬,又有誰能體會?他努力改變命運有什麼錯?又是誰操縱著那根叫做“命運”的線?任憑他努力掙脫也無濟於事?

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被村霸高明樓的兒子頂替,命運要他從此回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憤慨、掙扎,衝動地想著報復,然而最終他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人生本該如此,少不了磕磕絆絆。面對人生的溝壑,高玉德老漢的坦然與寧靜像一張堅實的盾,穩住了一顆慌亂的心。

在他最為失意落魄的時候,巧珍的出現撫慰了他受傷的心。按書中的話說:“她是個斗大字不識一升的俊女子。”雖然沒念過書,但她溫柔善良、勇敢無私、純潔美麗,用她金子般的心來守護著她心底的愛人——高加林。為了加林哥,她毫無畏懼地刷牙,不顧眾人的嘲笑;與加林哥大方地相伴騎車,不顧父親的毆打;在加林哥賣不出饅頭時豪爽地幫助他,不顧等待的艱辛,路途的遙遠;在高加林被遣送回村後,不計前嫌地為高加林求情。她為加林做的每一件事都那麼地心甘情願、不求回報,唯一的願望就是加林同樣愛她。在她偉大的愛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渺小。

命運給高加林開了個玩笑,叔父的到來讓他走後門當上了縣上的記者。雖有馬屁精馬佔勝的幫助,但他對馬佔勝、高明樓這樣的領導是鄙視的,在高加林的內心深處,一股正義之火熊熊燃燒。高加林辭別了巧珍,來到了縣城!他年輕氣盛,才華橫溢,吹拉彈唱,能文能武,很快就成了縣城引人注意的角色,縣城的生活讓他傲氣凌人,平凡而又自負,這也增加了人物的複雜性。

“生活啊,生活!有時候它把現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它把夢想變成了現實。”也許他始終盼望著黃亞萍的愛慕,黃亞萍的愛慕也確實攪亂了他悸動的心,他的人生面臨著一次重要的抉擇,黃亞萍的愛情來的如此突然,讓他痛苦萬分。高加林是矛盾的,愛上黃亞萍就意味著和她去南方,走入更廣闊的天地,而巧珍只會牢牢地把他拴在這黃土地上。他再次面臨選擇。

高加林選擇了與巧珍絕交,大馬河靜靜流淌的河水見證著這一切,可憐的姑娘啊,遭到愛人的背叛,她的內心該是多麼痛苦啊!高加林是無情的,在人生的轉折點選擇了比感情更為重要的冷冰冰的前程,高加林是可憐的,他在恍惚之間丟掉了懷中的一塊金子——巧珍,他傷害了自己患難與共的親人!人生啊!人生!這次你帶給高加林的應是一輩子的遺憾!

因為走後門被舉報,人生果真又把高加林送上了他想擺脫的黃土地,巧珍與馬栓結婚,黃亞萍也離他而去。在大馬河畔,那第一次與巧珍牽手,又殘忍把她拋棄的地方,經歷過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這個曾經躊躇滿志的帥小夥,似乎老了許多。

人生對高加林來說是深刻的,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更是如此,人生中的每一步棋看似遙遠迷離,但其實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當高加林再一次踏上生養他的黃土地,再一次凝視木然卻善良的鄉親們時,相信他不再有厭惡與憎恨,更多的是對黃土地抹不去的深情。在經過這番考驗後,相信高加林一定會更踏實堅定地走過漫漫人生路。

路遙的“並非結局”帶給我們的憬悟應是如此吧。

路遙人生讀後感1500字3

前幾天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開始接觸路遙的小說。說不上什麼感覺,至少沒有想象的枯燥。這使我原本不情不願的心情開始變得明朗。

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知識分子,讀書人,有才華,理想主義,負心漢。這是小說給他的標籤,也是大眾給他的標籤。

看到因為同村書記的兒子要工作,而頂替了他原本教書先生的工作,使得滿懷夢想的年輕人只能瑟縮在窯洞裡,不見天日,沒有未來。大概,巧珍只是他生活的調味劑,給他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裡撒了一把糖。她從不嫌棄他的落魄,願意包容他所有的怪脾氣,願意自己受苦受累,保護他讀書人的理想和清高。只是,不知此時的高加林是不是真的愛巧珍,還是僅僅因為,有一個女孩,她的出現,溫暖了他原本地獄般的生活。

因為二爸的歸來,高加林又成了三星那樣的人,用一種走後門的方式獲得了通訊員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認,加林自身也是有能力的。這大概才是最可悲的地方。明明有與之匹配的才能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符合職位所有的特性,甚至能百分之二百完成任務,卻一定要通過這種不能見天日的方式獲得這份職位。

進入大城市的加林,無從說他是否是因為過多的讚美而膨脹或迷失,至少,他是暫時忘記了自己曾經最痛恨的那些,和自己所經歷的的苦難了吧。他忘記了在自己最迷茫無助的時候,有個女孩,溫暖了他的生命。忘記了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忘記了克南對自己從無惡意。忘記了自己是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才獲得的這份榮耀。

因而,當黃亞萍,這個能和他談論十四種新能源的女生出現,並對他展開攻勢的時候,他徹底的淪陷在了膨脹的生活裡,看不清前路,看不清自己的內心。黃亞萍是真心喜歡加林嗎?我認為不然,當加林回到農村當農民的時候,她明白自己和加林的階級差距,因而接受了同為縣城領導家兒子的克南,當加林看起來前路一片大好的時候,她又放下了克南,對加林重新展開攻勢。或許她是喜歡加林的,但是這種喜歡裡面,又夾雜了多少虛榮和衝動的成分呢。當再次遇到一個優秀的人,誰又能保證亞萍不會為此拋棄加林呢?但是這些,加林統統看不到。他只知道,巧珍和他思想不在一個層次,不能理解他的高談闊論和遠大理想。巧珍只知道柴米油鹽,不能和他一起過有趣的生活。不知道加林想要的有趣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是下雨天一定要他去草坪上找一把進口水果刀來測試有多麼愛自己嗎?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也正是加林這種迷失,葬送了自己原本大好的前程。或者,那原本也是不屬於他的。用不陽光的手段得到的,總歸要失去的。加林心裡其實一直是明白的。所以,當他失去這一切的時候,他的內心無比平靜。平靜的和領導告別,平靜的收拾自己的東西離開,平靜的和亞萍分手。而那個理想至上的,能和他討論國家大事和十四種新能源的女孩,她有選擇愛情的勇氣,卻沒有跟愛人回農村的決心,所以,他們只能一別兩寬。

或許那時加林是解脫的吧,天性使然,他是正直的,陽光的,理想的,清高的,也許失去一切的那一刻,他心裡鬆了一口去,終於,命運幫他做了這個抉擇,他就不用自己再糾結和難過。只是,此時,他不知道,他錯過了什麼。錯過了一個多麼美好的女孩。

走在回去的路上,想著自己和巧珍在這一路上有過的回憶,想來他是後悔的,難過的,這種傷心和難過壓住了他失去一切的痛苦。是呀,失去這份工作,並非是他人生的結局,他還有很多美好的前程。但是,他卻永遠的失去了愛情,以後,他心裡,會永遠有一個空洞,裡面住著那個美麗的女孩。在某一個深夜,他們兩個依偎在裝糞的牛車上,前面坐的,是一個心裡裝著一段美好愛情故事的老漢。

希望巧珍能過的開心順遂。希望她在她熱愛的土地上,能種出美麗而芳香的鮮花。

希望加林能重新開始,繼續自己的事業,或者走出大山,有一個溫婉的妻子,像巧珍一樣愛他疼他。

希望德順老漢,和他心裡的美好愛情能一直留存,相依相守。

希望克南能夠重新遇到一個愛他的,懂事的,賢惠的女生。

希望亞萍,能看清自己想要什麼,希望她下次談戀愛,是因為愛情。

希望我們不要成為亞萍和加林。

希望我們都不要錯過生命中的巧珍。

路遙人生讀後感1500字4

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經典為什麼會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到底帶給我們什麼?一直也在閱讀經典,渴望從前人的作品中,獲得閱讀的快樂、認同和感動,更想從中收穫知識,汲取智慧,得到力量。經典照亮不了我們的人生,卻可以激起我們的思考與困惑,也為我們提供一些參考和指導。

路遙的成名作《人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小說以改革初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著力塑造了高加林這一當代中國農村富有歷史深度的青年形象,描寫了他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過程,他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主要矛盾,也讓我們在閱讀之餘對愛情、對人生進行思考與探索。

初讀《人生》,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地莫過於糾纏複雜的愛情了:高加林的薄情,巧珍的痴情,黃亞萍的絕情,張克南的真情……就這樣交織在一起,促使我們思考何為愛情,怎麼對待愛情。千百年來,人們也都在探索它的奧祕,可它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帶給人更多的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雖然我們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但我們卻可以判斷什麼不是愛情,也許,高加林和巧珍的愛情悲劇,一開始就已經註定。有文化、有理想的高加林即使在他和巧珍那段最開心的日子裡,也始終想著怎樣走出貧瘠的山川。他最初會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或許是他做農民的困頓與需要安慰的心理。並不是說他看不起農民,他是農民的兒子,只是多年的教育經歷漸漸褪去了他身上的泥土味,他沒有想過要像父親一樣一輩子做個農民。但巧珍對加林的愛卻是不附加條件的,沒有前提,無怨無悔,愛得純粹,愛得徹底,愛得讓人痛徹心扉。

大馬河橋上,雪花飄揚。分手的時刻,巧珍哽咽地說:“加林哥,我儘管愛你愛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不識字,給你幫不上忙,還要拖累你的工作……”她搖搖晃晃跨上自行車走了,狗皮褥子掉在了雪地上……愛情的過程異常動人,愛情的結果卻很殘酷。沒有終成眷屬,難道我們就不需要愛情了嗎?當然不是,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愛情也是。儘管結果可能不夠圓滿,可是僅憑結果評價愛情顯然不夠客觀,沒有過程的風風雨雨,沒有兩個人的相濡以沫,結果也許只是不幸地開始。從悲劇的本身我們看到的不應該只是悲劇,而是希望,是人活著的勇氣與激情,我們也正是從那些遺憾和悔恨中不斷成熟成長起來,而這正是愛情甚至生命價值的體現。

愛情是無常的,幸福卻是真實的。對於巧珍來說,馬拴的一句話“我一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鄉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這何嘗不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幸福千千萬,存於心而不是顯於形。對於高加林來說,做了場好夢,猛摔下來,他也不該惋惜,他的愛情不在這裡。

1992年黃土高原開始落雪的時節,路遙離開了他熱情謳歌的這個世界,離開了我們,時年42歲。雖然他不是一個天才作家,把生活的苦難和殘酷寫出來也不是他的特色,但是他的好處在於真誠,在於他儘可能地挖掘與表現了每個人本身潛在的樸素而又寶貴的精神,把年輕人的貧窮、窘迫寫得如此無辜、純潔甚至可愛、可敬,這才是路遙的不同凡響之處。

貧窮不是罪過,寒酸不是低賤,落魄依然純真,這正是高加林們心靈的詩意,也包含著生活的真理——這樣的人猶如一個貴族,應當得到尊重。《人生》能夠在青年人中默默流行30年,原因也在於此。對於眾多渴望憑一己之力在社會上立足的求學者、打工者來說,他們依舊面臨著殘酷的生存壓力,而《人生》中那種不屈不撓的信仰,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能為苦苦掙扎和奮鬥中的青年帶來溫暖和撫慰,給以他們永遠的感情共鳴與精神鼓勵!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的話,既是對我們青年人的忠告,也可以看做是對《人生》的註解。

我們的人生該怎麼走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