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

才智咖 人氣:1.47W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下面本站為你們獻上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

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一

剛開始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只是覺得這本書的文字優美,很喜歡作者那細膩的筆觸和那種娓娓道來的口氣,沒有過分的情感波動,描述的一景一物也都毫不張揚的真實存在,這些景物是我平時都會看見的東西,靜靜的呆上一會兒,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心裡總會有小小的觸動但始終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達自己的心情,正所謂的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就被文字下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所描述的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不禁讓我為之動容。

作者的執著與堅強激勵著我。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沒有站起來,“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然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痛苦,在最初的幾年他在古園的角落裡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的想的都是關於死的事,關於為什麼要出生,為什麼上帝要給他這樣一個殘缺的身體,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在掙扎中思考,想了好幾年,最後終於想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面對殘肢,面對挫折,風華正茂的他從彷徨走向沉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文字給讀者力量,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啟迪成就了自身的價值。作為身體健康的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卻經常會因為一些瑣事而自尋煩惱,相比之下顯得如此渺小。在過去,我很害怕面對困境,我不敢想關於“要是生命只剩下幾天的時間,你會怎麼辦”之類的假設。讀了《我與地壇》後,我感到我們活著,就得有勇氣去面對生命給人生道路上設定的關卡。如何去拆掉關卡?拆開關卡後又怎樣做?這些都是我們不可避免思考的問題。很多事很多人,不可能事事稱心,處處如意,這就需要我們堅強,需要我們有一顆平常心,一種平和的心態學會面對,不抱怨,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面對生活,懂得感恩。“當你抱怨自己的鞋不好時,卻發現有人競沒有腳。”其實我們是幸運的,因為任何困難甚是災難前面也許會加一個“更”字。

母愛的偉大無私震撼著我。作者的雙腿癱瘓給了他痛苦的青春,但當時的作者並沒有體會到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裡是成倍放大的。她唯一的兒子長到二十多歲忽然截癱,對於母親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這注定了他母親痛苦而短暫的一生。當作者年少無知,自暴自棄時,母親所承受的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作者母親用自己不動聲色的愛,去放縱他、去呵護他。她母親過世後,偶然在古園裡聽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這麼大”,作者才猛然醒悟,這麼大一座園子,視力不好又身患絕症的母親要在其中找到他的兒子,可想而知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才突然意識到在這園中不但處處有作者的車轍,有車轍的地方也都有母親的腳印。此刻,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在我小的時常對我嘮叨,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我聽了不止幾千遍也我聽厭了,真想遠離她,能避開她的無休止的嘮叨。參加工作了,也就更加忙碌了,母親的嘮叨也少了,也很少有機會聽到了,回家後總有自己事情忙,或玩手機或做其他雜事,與母親的交流溝通也漸漸少了。待我長大了自己做了母親才深刻的明白母親只是單純的希望我好,希望用她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涉世不深的我少走彎路,她只是時刻都在牽掛我。只要我遇到的不開心的事或者挫折時在母親的眼裡都會成倍的放大,讓她焦躁不安,想盡辦法幫我,陪我度過,也只有母親一直陪伴我成長,陪伴我闖過一個個成長中的關卡。下班回家無論多晚都會有一盞燈亮著,等我回家。我的母親,她默默守在我身旁,看我喜而喜,看我哭而哭,陪我堅強走自己的.路。

合上書,地壇裡的一景一物,以及裡面發生的故事,作者不能走遠路卻遼闊的心給了都給了我無窮的力量,讓我有勇氣做更好的自己。

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二

近日,我常常在陽光大好的午後,細心品讀《我與地壇》這本書。一向不喜歡讀散文類書籍的我,竟然真真切切的把《我與地壇》這本書看在了心裡,而且看的那麼如痴如醉。這是史鐵生真實的人生經歷,是他在經歷癱瘓後的所思所想,我想正因史鐵生這樣的另類人生,才能足夠吸引每一位讀者,以致使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它。

年輕的史鐵生“在最狂妄的年齡忽的殘廢了雙腿”,這對於他自然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失望,他憤恨,他變得“暴怒無常”。“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是史鐵生殘疾後的抱怨,他埋怨著命運的不公,想著憑什麼在他本應奮鬥的年紀承受著這樣的厄運。其實,我們本不應奢望人生有絕對的公平,公平就如天平的兩端,一端付出,另一端才能承載更多的希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上天選擇用這樣痛苦的事情來鍛鍊他的意志,必是知道他有能力擔當大任。

如果說雙腿癱瘓是上帝對史鐵生的考驗,那上帝同時又不忍心讓這樣一位少年去承受如此嚴峻的考驗,她早在400多年前就派來地壇默默守護著史鐵生,“我常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彷彿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地壇從此成為了史鐵生的一個重要的朋友,雖無形無聲,但卻給了史鐵生創作的源泉,併為他治癒心靈,悄無聲息的一直陪伴在他左右。我想這就是史鐵生心靈的棲息地吧。

在與地壇相識的十五年中,史先生見證了地壇四季的變換,並由此常感恩自己的命運(儘管史的命運如此多舛),還相識了風雨無阻堅持來園中的一對夫婦,一位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一個飲者老頭……這些曾在園中出現過的人們引發了史鐵生對他們人生的思索,更加深了對逆境人生的理解。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差距,既然“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大家終點一樣,那麼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一樣的路線只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那安靜,如今想來,是由於四周和心中的荒曠。一個無措的靈魂,不期而至竟彷彿走回生命的起點。”作者常常會獨自一人沉靜的思索,想著從插隊到現如今的各種事情,想著自己曾三進三出友誼醫院,想著病友們的千姿百態,想著朋友們真實的看望,這使得他在飽受病痛折磨的同時不至於太過消沉,甚至還會討論起自己的夢想——喜歡體育與寫作,願來生有個好身體,以至於會延伸到對自己下輩子的好運設計,寫出《好運設計》一文。但談來談去終究還是覺得太過容易得來的幸福會遭到貶值,必要的痛苦和磨難會讓我們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生命的意義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當我讀到這兒時,會情不自禁的點頭,表示我對作者的完全同意。最終,在《好運設計》一文中,作者經過一系列的推想,會忽地發現,自己現在或許就是命運的寵兒,也許自己太多的遺憾正是很有分寸的遺憾。這又是多麼明智的一句話啊。其實,在我看來,大多數人總會太過矯情,總是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然而一旦環境改變又會感嘆起經自己美化包裝後的過去,終於使自己悶悶不樂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讓自己無憂無慮,正如莊子所云,活在當下。這才是最重要的。

細細想來,這世上並不只有史鐵生一人在飽受折磨,許許多多的人都在品嚐著病痛、殘疾、貧窮、衰老等等各種各樣的人生滋味,這其中也包含著史鐵生的母親。看著雙腿癱瘓的兒子,母親的心無疑是最痛的,但是她卻用一顆堅強的心為兒子撐起了一片天地。當看到兒子行動不便卻執意要去那荒蕪的地壇公園,母親怎能不擔心,可又能怎樣呢,史先生的母親畢竟不是那種願意支配兒子命運的人,此刻的她,只能坐在房間裡乾等。

她知道,兒子去散散心也好,可是她又坐立不安,又只得默默的去公園守候著兒子,但又生怕兒子會發現。哦,這是一位多麼慈愛的母親啊。只可惜當時的史先生陷在痛苦的泥潭裡太深,竟在沒有發現母親的愛。只得在母親去世後才寫下這樣的話,“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我想,史先生最後悔的事應該就是不曾好好珍惜母親的愛了吧。人生總是這樣。再平衡的過程中總會讓你擁有了這件,然後失去了那件。當史鐵生漸漸從痛苦中覺醒,卻發現母親早已不在身邊。

這一狀況跟作家三毛的境遇又是何曾的相似,荷西的意外身亡讓三毛終日失魂落魄,竟沒有發現父母在那一時間也蒼老了許多。或許,經歷過悲慘遭遇的人在冷靜下來時才能發現親情的難能可貴吧。但是我希望每個人都不要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我常常想如果史鐵生不發生這樣悲慘的事情,他的命運又該會是怎樣的。他會在工廠裡做一名小職工,娶妻生子,然後為各種生活瑣事所煩心忘記了生命的本真麼?如果真是這樣,想必又少不了抱怨。可是我知道凡事沒有如果,而人生也不過是張單程票,所有走過的經歷的,都會成為不可更改的歷史。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那就必須承受它所帶來的後果,無論是史先生本人還是他身邊的人。

人生漫漫,往事煙雲如歌,也只能存在記憶的光碟中,而未來的時光,又如一條無聲的河流,在浩浩蕩蕩地義無反顧向身後延伸。當年那個煩悶的史鐵生已變成自信冷靜的大作家。

他的人生也無疑堪稱最美,起起伏伏方可構成優美的曲線,也終能發出這樣的感悟“恰如莊生夢蝶,當年我在地壇裡揮霍光陰曾縷縷誘惑懷疑:我在地壇麼?還是地壇在我?現在我看虛空中也有一條界限,靠想念去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面而來。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盧梭曾經說過,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並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史鐵生一樣能夠有些時間來完成對心靈的扣問,那我們也將會擁有最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