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9.48K

 《大資料時代》讀後感

大資料時代讀後感

由於工作的原因,耳濡目染,“大資料”這個新興概念開始頻繁步入我的視野。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網購《大資料時代》,手不釋卷,三天讀完,頗有收穫。此書有如下特點。

首先,作者站在理論的制高點上,條理清楚地闡述了大資料對人類的工作、生活、思維帶來的革新,大資料時代的三種典型的商業模式,以及大資料時代對於個人隱私保護、公共安全提出的挑戰。其次,文中的事例貼近現實生活,貼近時代,令讀者既印象深刻,又感同身受。此外,作者沒有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沒有假裝一副專業的面孔。縱觀全書,遣詞造句,均通俗易懂。

作者認為大資料時代具有三個顯著特點。一、人們研究與分析某個現象時,將使用全部資料而非抽樣資料;二、在大資料時代,不能一味地追求資料的精確性,而要適應資料的多樣性、豐富性、甚至要接受錯誤的資料。三、瞭解資料之間的相關性,勝於對因果關係的探索。“是什麼”比“為什麼”重要。

作者指出,隨著技術的發展,資料的儲存與處理成本顯著降低,人們現在有能力從支離破碎的'、看似毫不相干的資料礦渣中抽煉出真知爍見。在大資料時代,三類公司將成為時代的寵兒。一是擁有大資料的公司與組織。如政府、銀行、電信公司、全球性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淘寶網)。二是擁有資料分析與處理技術的專業公司,如亞馬遜、谷歌。三是擁有創新思維的公司,他們可能既不掌握大資料,也沒有專業技術,但卻擅長使用大資料,從大資料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天地。

《大資料時代》讀後感

去年的“雲端計算”炒得熱火朝天的,今年的“大資料”又突襲而來。彷彿一夜間,各廠商都紛紛改旗換幟,推起“大資料”來了。於是乎,各企業的CIO也將熱度紛紛轉向關注“大資料”來了。有一張來自《程式設計師》微博的漫畫很形象.我覺得這張圖,很真實地反映了現實中小企業雲端計算,大資料的現狀。

不過話又還得說回來,《大資料時代》是本好書。

當然,很多IT知名人士也大力推薦,寫了好多讀後感來表述對這本書的喜歡沒看此書之前,對所謂大資料的概念基本上是一頭霧水,雖則有了解關注過現在也比較火熱的BI,覺得也差不多,可能就是更多的資料,更細緻的資料分析與資料探勘。看過此書後,感覺到之前的想法,只能算是中了一小半吧---巨量的資料,而另一前:著眼於資料關聯性,而非資料精確性,或許才是大資料與現時BI最大的不同,不僅僅是方法,更多的時思想方法。不過坦白講,到底是資料的關聯性重佳,還是資料的精確性更好,還真的需要時間來檢驗一下,至少從現在的資料分析方法來論,更多的傾向於資料的精確性。看完此書,我心中的一些問題:

1什麼是大資料?

查了查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大資料(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大資料的4V特點: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這個好像是IBM的定義吧。

以個人的觀點來看:資料海量,儲存海量都是大資料的基本原型吧。

2.大資料適合什麼樣的企業?

誠然,大資料的前提是海量的資料,只有擁有巨量的資料資源,方能從中查找出資料的關聯性,才可以讓通過專業化的處理,讓其為企業產生價值。針對電信運營,網際網路應用這樣海量使用者的資料的大企業,也是在應用大資料的道路上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針對中小企業呢?銷售訂單資料?若非百年老店,估計資料也是少得可憐,5,能用的可能只有消費者資料了吧。貌似大多數廠商,用來舉例的也就是消費都購買行為分析為最多。同樣,在公共事業類的政府機構,大資料的作用也許也能很好的發揮。反而感覺在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應用大資料,似乎有點大題小作。書中說:大資料是企業競爭力。誠然,資料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無形資源(利用得好的話),但是否所有的資料,或都換則方式說:所有的企業都以大資料為競爭力,是否真的合適麼?是否在中小企業中,會顯示得小題大做呢?

3.大資料帶來的影響

當一波又一波的IT技術熱潮源源不斷地向我們鋪面而來的時候,你甚至都沒有做好準備,你都要開始迎接它所給你帶來的影響了。經過物聯網,雲端計算的推波助瀾下,大資料開始登場了。但它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

1)預測未來書中以Google成功預測了未來可能發生流感的案例來開篇,表明通過大資料的應用,可以為我們的生活起一個保駕護航的指向標。實質很簡單,技術改變世界。

2)變革商業 大資料所帶來的商機,同時會衍生出一系列與大資料相關的商業機遇與商業模式,資料的潛在價值會源源不斷地發揮作用可以容易想到的是未來有專門的資料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生成的一條資料產業鏈產生。影響最大的,當然是IT公司

3)變革思維書中所說:因為有海量的資料作基礎,未來,我們可能更關注資料的相關,而非精細度。對這條,本人還是持保留意見的。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