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4K
中學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
  我們此次一行15人,來到貴州省實驗中學就當地的新課程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內容進行調查訪問。貴州省實驗中學是貴州省重點中學,現有39個教學班,2000多名學生,學校以“思想立校、以質強校、和諧發展、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個性發展和整體提高的和諧統一,學校堅持觀念創新,勇於在實踐中探索,實現了學校的超常規發展,走出了一條“實驗創新,促進發展”的個性化之路。學校在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豐碩的教育和教學成果。他們在新課程背景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方面,有很多經驗是值得我們學校和老師們學習的。但是,這個學校是一個高中和國中校並存的學校,由於,現在的考試體制要求的不同,因此,學校在各個方面會出現一些與新課程不相稱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二、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貴州省實驗中學在高中部的三個年級實施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改革,並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我認為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教師把教學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習慣於接受式學習,存在較多的思維定勢,基礎知識,科研方法,心理素質等方面都需要老師進行系統的指導,但是,老師們沒有多餘的課時解決這些問題,學校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種教育資源,從實際出發,找準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著手點,培養學生的研究精神和科學精神,這不僅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發生了改變,也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使之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學生通過活動,把過去模糊的認識、錯誤的想法、不切實際的思想在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糾正。也使老師的課堂教學有了更加充分的教學資源。由於學生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體驗,因而他們把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探索、創新的慾望帶到課堂,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老師把課外的功夫用到課堂,上課更加得心應手,提高了效率。如果沒有老師們在課後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精心指導,要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是比較困難的。
  2、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研究性學習把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輕鬆愉快的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過去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老師說學生背的被動局面,;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即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只好司為主的學習方式,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線裝,;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選拔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老師是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思考,給以適當的指導。這樣,不僅造就一批有現代教育觀的教師,而且也培養一大批有自主探究型的學生。
  3、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第三次浪潮》作者,美國著名學者托夫勒斷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今後的研究性教學時間,我們將體會到我們的學習方式在逐漸發生轉變,而且所學到的方法終身享用。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髮現已有的知識,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學會“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培養綜合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探究的需要和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正好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滿足了學習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傳統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式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比較單一、被動,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而研究性學習這一過程,則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主動獲得資料與資訊,並應用所學知識取解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完整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可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4、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現代的學生學習不僅是探究性,更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更好說明。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每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承擔個人的責任,而且實現小組和班級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通過設定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學習精神。
  三、存在的問題
  1、學校層面的。
  (1)由於該校是高中部和國中部同時存在,學校領導的工作重點在高中部,而忽視了國中部的管理和策劃。因而出現了國中部教師和學生以及家長不重視思想品德課的`現象。我們認為,這種現象是很可怕的,在全國大力加強中國小生思想品德建設的大環境下,不重視思想品德課這個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陣地,學生思想教育的連續性的斷裂和階段性教育內容的缺失,都會導致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片面性。
  (2)學校的管理觀念存在傳統、強硬的觀念。在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下。學生是我們服務的物件,那麼,要求我們作為管理者,把學生作為真正的完整的個體加以尊重和對待,讓學生在我們的全方位的人文管理下,健康地成長。
  2、老師層面的。由於學校的管理導向的影響,思想品德老師們對自己的專業影響作用失去了關注的熱情,課時不能得到較好的保證,本課的陣地明顯地縮小也沒有什麼反映,對自己的專業前景也不在關心。雖然,這裡有國家考試體制的因素,但是,作為教師,本分應該是忠於職責,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無論所教科目是否是會考或大學聯考科目,教學生學會做人,我們責無旁貸。
  四、我們應該反思的地方
  1、學校領導重視是做好教科研的關鍵。該校校長、書記以及各級部門領導對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視,從本職崗位上給予大力支援和配合,並有實質性的工作方案。因此,他們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才會開展的非常順利,並有大量的豐碩的科研成果研究出來。
  2、教學理念更新要有學習,更要有教學實踐的檢驗。我們都知道,要想符合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必須先進行“洗腦”,即學習,但光有理念還不行,還要有教學實踐的實際操作來驗證理念的正確與否。讓老師們在一起經常地交流、切磋,能達到相互借鑑、學習、模仿的目的。適時地請進來走出去,讓老師們豐富自己的視野,找差距,樹信心,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代教師,不僅是往桶中裝水的挑夫,而是,做一個挖井人,將水井挖寬挖深,教師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教書匠,而應該是一個學研型、學者型、學家型的綜合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