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學生調查報告3篇

才智咖 人氣:2.98W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3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路電子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著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路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絡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物件,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專案。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資料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佈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常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常態分佈規律。

2.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資料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資料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call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專案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6.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進輔

我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特點的調查研究[j]心理髮展與教育,20xx,02:

[2]李明娟

*大學生貧富差距現象[p]山東青年報20xx-02-18

[3]餘展洪

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南華工商學院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p]廣州社科部

[4]鄒剛

當代城市大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報告[p]蘭州大學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

信仰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是指人們對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統攝其它一切意識形式的最高意識形態。我們正處在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經濟與社會基礎的'變更必然會影響到處於轉型期人們的心理。而我們當代大學生也是受到中西文化衝突交融影響最深最廣的一代。 大學生的信仰問題是一個關乎國家意識形態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問題。如何使作為未來社會發展中流砥柱和社會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自覺地持有正確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針對不同物件的調查和分析,找出影響我校學生信仰及其相關特徵因素,我們組織了本次調查。達到以下目的:

1.加深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體認識和思考;

2.透過表層深入到大學生的情感深處,判斷何種情感支撐著信仰的需求從而示信仰“有無”的心理依據;

3.通過馬克思主義之外的信仰的選擇,判斷大學生信仰狀況的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

4.通過調查現實中大學生信仰形成的路徑,探索對大學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二、調查物件

XX學院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形式

問卷形式。(發放問卷 210 份,回收 有效 問卷 205份 。)

四、調查時間

20xx年5月24日——20xx年5月27日

五、調查內容簡介

本調查問卷主要就大學生的自身的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認為大學生應該有的信仰,被調查者對於金錢以及宗教在內的相關問題的看法,就馬克思主義在人們信仰中的地位,來推斷當今社會的人們在面對工作壓力,就業困難等社會問題時的心態。

六、調查過程

首先,出於對人力資源合理利用的考慮,我們在調查小組內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先由小組組長向小組成員徵集問卷題目,然後將題目進行合理篩選、整合,經過修改核對形成最終的問卷調查;接著,我們從小組中挑選出責任心較強的兩名成員,由他們負責問卷的列印、分發、回收。

其次,對於回收上來的問卷,我們進行了認真的統計、分析,並在小組內展開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對於給出的問題,我們大致的分了一下類,並且從各個方面討論了大學生的信仰觀念,以及信仰對於大學生的重要性,一個好的信仰是否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走向等等。

最後,我們總結此次調查,並集結成報告形式

七、調查專案及分析

(一)大學生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看法

通過對於調查問卷的第二、九、十二這幾個題目的調查分析發現,大多數 2

同學對於馬克思的認識有著很大的積極地因素,對於馬克思主義沒有懷疑,也就是說我們大學生中有90%多的同學是支援和擁護馬克思主義的。

(附:調查題目,調查結果的顯示)

2、您是否有過對於信仰的相關思考( )

A、從來沒有 B、有過一點

C、有過,並有一些思考 D、很認真的想過

9、您認為信教的原因( )

A、受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

C、信教就是信真理B、消災免禍,保平安 D、內心需要,精神寄託E、其他

12、學校應不應該加大宗教信仰的宣傳力度並開設相關的課程( )

A、應該,但要適度 B、無所謂

C、應該大力支援D、應該堅決反對

總的來說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流是積極的,就我們所調查的人員來看多數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較為堅定。例如,有80.45%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有說服力,沒有過時”;在談到對於“當代西方學說和理論能否 3

取代馬克思主義成為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指導性思想”的看法時,有90.83%的學生作出了否定回答;有96.51%的學生表示願意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些資料就足以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大學生心中的地位。由此我們也可以很自豪的對那些說“八零後是垮掉的一代”的人說NO,我們很看重馬克思主義,我們通過學習懂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我們國家的大腦所在,沒有一個好的思想的知道,我們就會迷失方向。馬克思主義在戰火中來到了我們的國家,依靠它的指引,我們得到了自由,戰勝了帝國主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在建國後的這六十一年裡,我們的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三十年前是沒有人敢想象的,但是我們的經濟還在飛速的發展著。今天看到了世界五百強企業前十位有三個是我們國家的,且中石化以絕對的優勢獨領風騷,也是我們國家首次有企業排到這個位置,但是我們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五百強裡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前十位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

取得的這一切,我們不會忘記思想的指引。所以就會有了這麼多的當代的大學生,踴躍的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能加入共產黨對於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來說都是那麼的驕傲和自豪,每一個學生都非常的看重和珍惜能夠靠近黨組織的機會。

通過調查我們也不難看出,還存在很少的一部分人不信任黨的領導,過分的迷戀於宗教,我們也在此分析一下這一部分學生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存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受到家庭的影響

我們調查的學生也來自我們國家的大部分的地域,經過分析認識 到,居住在城市的同學相信科學且沒有過迷信經歷的比例達到了96.56%,來自農村的同學,大部分都能說出一些迷信的行為。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多來長輩的教導,多數表現在這三個方面:

1.消災降褐。企圖以求神拜佛、燒香叩頭、驅魔趕鬼等方式,來為自己為親人消災解難,化凶為吉,帶來福運。

2.擺脫困擾。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遭到重大精神打擊之後,變得心灰意冷、悲觀絕望,便想以此來逃避現實。如有些人在失戀後出家當尼姑或和尚。

3.心理安慰。有些人企圖通過迷信活動來彌補一些無法挽回的過失,求得心靈上的慰藉。其突出表現如通過做道場、請法師來對死者進行悼念,追悔對死者生前照顧不周。

(2)地域的影響

在一些特殊的地區有一些古老傳統,信教是在他們出生下來就開始的。這個佔據的人數也有一部分,但影響不是很大吧,因為這種信仰有一種被迫的感覺,雖然自小就開始了,但隨著自己的學習,知識的逐步積累等等,在內心就不會去迷戀宗教,宗教的影響也就不會很嚴重。

(二)大學生對信仰的認識

通過對調查問卷中的第一、三、五,這幾道題的整理、分析,我們發現大學生心中的信仰佔主流的是科學信仰。宗教信仰對他們來說,彷彿是不可能接受的。從這幾道題的調查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對宗教的認識大多數人是說不清楚的,只知道是一種歷史文化;對信仰的認識也知道一些概念;在宗教與科學的問題上大多數同學都意識到了科學的主導地位,認為科學是真理;對於宗教的認識上普遍認識是,信仰宗教是一種內心的需要、精神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