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深度貧困問題的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2.95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鎮深度貧困問題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鎮深度貧困問題的調研報告

為了準確掌握我鎮深度貧困現狀,切實解決好深度貧困問題,確保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鎮開展了深度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深度貧困範圍和貧困人口

20xx年,我鎮系統內貧困戶1343戶,3714人中,有殘疾家庭267戶,758人;慢性病家庭602戶,1499人;大病家庭172戶,537人,其他302戶920人是因學和缺勞動力與技術的致貧戶。這其中因病致貧1041戶、2794人佔總戶數的73.6%和總人數的75.2%,綜合以上情況,我鎮處於深度貧困的主要為因家庭有殘疾病人、慢性病人和大病的家庭。特別是未實現脫貧出列3個貧困村(龍臺村、濟臺村、金垸村),這些貧困村與貧困人口更是積重難返。

二、深度貧困地區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1、交通設施條件落後。交通條件嚴重製約深度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脆弱,生產生活條件落後,通村路段路況較差、資金短缺、無力養護,導致與外界物質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換十分困難,很多農業生產難以發展,農民始終在貧困中掙扎。濟臺、金垸等村均屬低湖冷浸田區域,人均耕地少且農田產出效益低;唯一的通村公路寬度不足3.5米,田間道路均為土路,水利設施嚴重滯後。

2、農民收入結構單一。農業科技含量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土地產出率及勞動生產率較低。濟臺、金垸等村絕大部分農戶靠水稻、玉米、棉花、四大家魚等傳統種養殖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參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能力非常弱,收入渠道狹窄,經濟收入增加緩慢,土地產出率及勞動生產率較低下。

3、農民素質普遍較低。貧困人口中大多數農民思想觀念陳舊,小農思想嚴重,思想轉變難,對怎樣脫貧致富懶思考、怕困難、怕擔風險;有些農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又難以找到一條致富的門路。農民素質偏低,資訊渠道狹隘,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差,導致農業生產力水平提不高,農業生產效益跟不上。特別是受貧困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面不廣,貧困農民脫貧的難度加大。據調查: 在家勞動力國中文化以上的僅佔了8%,勞動力文化素質嚴重偏低,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經營效益。

4、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生產資金嚴重缺乏,農業生產化無經濟支撐。農民生產投入普遍缺乏,基本上是看天收,不追求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只是按傳統的種養殖方式進行。

三、加快深度貧困建設對策和建議。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交通不便、設施落後仍是制約濟臺、金垸等深度貧困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力度,儘快結束基礎環境較差的'狀況。重點應抓好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鄉村道路硬化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改造、農民無房和危房改造等,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加快農業龍頭主體的引進,大力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要積極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其成熟的市場資源、先進的農業技術、高效的種養殖模式、雄厚的經濟基礎,重點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已成功的產業,作為農民脫貧的主導產業,進一步調整產業發展思路,依靠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努力提高貧困群眾的經濟收入。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貧困群眾整體素質。農民群眾科技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著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程度。因此,要堅持把培訓農民、提高素質作為治本之策,著力增強農民的致富能力。一是要全面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開發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群眾的整體素質,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援。二是要搞好示範帶動,使農民轉變觀念,掌握技術,增強戰勝貧窮、改變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4、加強農村保障體系建設,努力增強農民抵抗風險能力。群眾因病、因殘及其收入不穩定性等原因,造成返貧的人口較多,而導致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是農民抵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要進一步將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社會救助範圍,進一步搞好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結合的管理體系建設,將貧困人口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及時納入扶貧範圍以提高他們的生產發展能力。

  某鎮扶貧開發辦公室

  20xx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