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鮮市場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32W

隨著“網際網路+農業”趨勢不斷深化,生鮮電商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正日益成為電商行業的突破性增長點。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我國生鮮市場調研報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國生鮮市場調研報告

引言

生鮮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包括水果、蔬菜、肉品、水產和乾貨等類目,對居民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傳統生鮮行業採用“產地——各級批發市場——菜市場”的模式,中間環節多,運輸效率低,終端價格高。開展電子商務能夠將電子商務技術運用到傳統生鮮生產中,提升產業鏈上游的科學管理能力,暢通生鮮市場資訊渠道和流通渠道,使生鮮產業的產、供、銷體系更加緊密結合,從而提高生鮮產業的經濟效益,推動傳統生鮮行業的創新升級。生鮮電商行業擁有國家政策支援,市場前景巨大,但目前仍處於初期探索階段,仍存在諸多發展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成為生鮮電商破局的關鍵。

一、現狀

隨著“網際網路+農業”趨勢不斷深化,生鮮電商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正日益成為電商行業的突破性增長點。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眾多生鮮電商的積極入市:京東7000萬美元領投天天果園;阿里巴巴投資易果網;順豐跨界開辦順豐優選;蘇寧超市推出“蘇鮮生”;亞馬遜公佈了籌備已久的生鮮館,包括21cake、都樂中國、獐子島等;聯想佳沃推出金豔果獼猴桃,“柳桃”與“橙”、“潘蘋果”一起掀起水果網路營銷的浪潮。

新事物的發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行業的成長階段必然要經歷艱難的探索時期。生鮮電商普遍存在盈利難的問題,截至2015年7月份,國內4000多家生鮮電商,僅40家實現盈利,95%的生鮮電商企業仍處於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包括京東、天貓、順豐優選等生鮮電商巨頭。大型綜合電商們有雄厚的資金支援,短期虧損尚能維持,但許多中小型生鮮電商由於資金鍊斷裂而被迫退出市場,曾經風光一時的優菜網、美味七七、菜管家等垂直電商的失敗,顯示出生鮮電商面臨的嚴峻形勢。生鮮電商雖然道路曲折,但其發展前景仍被業內所看好,資本的青睞為生鮮電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中糧我買網完成了C輪2.2億美元融資,創下行業新高,本來生活、天天果園、多點等其它多家公司也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傳統農批市場轉型電商的實力強大,成為生鮮電商發展的新增長點。面對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給傳統生鮮行業帶來的>中擊,許多農批市場積極轉型,借力網際網路資訊化大趨勢,開展農產品電子交易、電子拍賣和期貨交易等業務。例如,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建立起蔬菜電子拍賣中心,日交易量達100多萬斤,成功實踐了“未收先賣,未種先賣”的訂單農業模式。

二、挑戰

(一)物流成本高

生鮮產品具有季節性、保鮮難和損耗高等顯著特點,冷鏈物流體系的發達與否直接決定了運營成本和利潤分配。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嚴重滯後於已開發國家,物流成本過高已經成為阻礙生鮮電商發展的主要矛盾。傳統生鮮行業仍普遍採用“打冷+冰塊”的原始冷藏方法,以常溫車為運輸工具,保鮮時間為2-3天,且運輸損耗大、效率低。大型生鮮電商採用自建冷鏈物流的方式,投入鉅額資金鋪設全渠道全方位冷鏈物流體系,但目前尚在建設之中,短期內難以承擔持續增長的生鮮配送壓力。而中小型生鮮電商大多依靠第三方物流,採取“普通物流+快行線”的低效方式。現階段,國內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能夠採用低溫冷鏈完成“最後一公里”並覆蓋全國範圍的僅順豐優選一家。

(二)倉儲資源緊缺

生鮮產品具有顯著的生物性特徵,對流通過程中的包裝、倉儲、運輸等環境要求較高。目前我國的生鮮倉儲資源主要集中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物流園區和農產品物流中心,整體倉儲水平較低,倉儲數量少、質量差,管理方法和倉儲設施同與日俱增的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倉儲環節未形成規模效應,缺乏大型龍頭生鮮電商和農超、農批的支撐和帶動;服務功能比較單一,仍以常溫或自然儲存方式為主,使鮮活產品的儲存時間短、損耗率高,並且帶來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隱患。

(三)產品非標準化

生鮮產品具有特殊性和多樣性,集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於一體,其口感、色澤、性狀、大小等衡量維度難以實行標準化,地域條件、自然條件和生產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同一產品不同批次、不同產地的產品品質千差萬別。生鮮產品標準化不僅關係到線上交易的流暢性,同時也關係著食品的安全性。社會層面的產品標準化意識淡薄,推行標準化建設的力度不夠,在生鮮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者對產品標準化缺乏瞭解,一些具有規模的種植基地雖然有一定的標準化生產能力,但也未能完全將產品標準有效注入到生產環節中去;在終端消費環節中,廣大消費者大多憑生活經驗建立“好肉好菜”的標準,導致其標準差異較大,客戶滿意度難以提升:缺乏統一的品質標準體系,消費者購買生鮮時僅憑網頁中的價格、圖片等資訊難以判斷產品的實際品質,對產品的甄別難度大。

(四)供應鏈不穩定

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產品本身,擁有穩定的供應鏈是生鮮電商的重中之重。目前國內的生鮮電商主推“健康、有機、天然、高品質”的有機蔬菜和進口生鮮,號稱“產地直供”、“源頭直採”。但是實際上,多數生鮮電商難以把控產業鏈上游,採取的是從批發市場拿貨的方式。沱沱公社、一米鮮等號稱“產地直供”的高階產品供應平臺,均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設立了採購與物流中心,從新發地批發商處採購貨品後,運送到倉庫或直接現場分揀包裝,然後用快遞寄送給消費者。部分電商甚至將分揀、篩選、包裝等重要品控環節全部委託給第三方經銷商。失去了產品質量控制環節,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的現象屢見不鮮。

究其原因,由於生鮮電商的採購數量和產品種類不穩定,繁雜的產品類目與小規模需求量形成矛盾,而生鮮市場龐大的產量需要龐大的需求量來消化,中間環節依靠規模化效應,來降低單位運輸成本和損耗成本。各個中間商每次選擇1~2個品種,進貨量在幾百噸左右。而生鮮電商幾乎每家都有上百個品類,每次的需求量又只有幾噸,這種零散而不穩定的需求量,使得生鮮電商在市場採購時根本不具備真正的話語權,也無法像大型批發商那樣,與生鮮種植基地建立長期而穩定的供應關係。

(五)傳統農批市場的有力競爭

傳統農批市場擁有多年行業基礎,地域性優勢強。農批市場是控制國內生鮮採購、轉運和分銷的中心環節,發揮著形成價格、集散商品、傳遞資訊、提供服務的功能,掌握著巨大的行業資源和內部資訊,擁有多年累積的成熟的客戶群體及其他雄厚的市場資源,具備多年的農產品現貨交易經驗。目前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模為4400餘個,八成以上的農產品從這些市場到達消費終端。

傳統農批市場生鮮經驗豐富,採購銷售更加專業。生鮮產品類目繁多,每種品類都有其鮮明的生命特徵,其溫度和儲存要求也不盡相同。農批市場在生鮮的採購、冷藏、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正所謂“隔行如隔山”,任何傳統電商要想短期內摸清門道,都是十分困難的。曾經的優菜網就遇到過類似問題,由於冷庫溫度調控不當,蔬菜在出庫時表面上完好無損,實際已經失去鮮度,到達客戶手中時大部分蔬菜已經腐爛,導致網站交易額驟減,客戶滿意度大打折扣。

三、對策

(一)建立冷鏈物流體系

不斷完善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推廣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實現市場範圍內的冷鏈物流全覆蓋,發揮規模效應,降低物流成本。通過電商平臺實施扁平化管理,實現產業鏈上游生產、中游配送流通和下游終端消費的高效銜接,提高物流運營效率。藉助傳統農超和農批市場的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網點的建設。資金不足的中小型生鮮電商平臺可以與第三方物流合作,支付相應的物流服務費用,轉移物流過程中的損耗風險。引進國外的先進冷鏈技術,建設專業的生鮮冷庫和溫控分揀中心,運用二維碼、感測器、GNSS、WSN和移動資訊等先進技術,為生鮮產品的保鮮保質提供技術保障。

(二)推動產品標準化

建立產品標準,包括種植標準、分揀標準、資訊標準和技術標準等。種植標準是指與農戶簽訂採購協議時,明確規定種植要求,包括種植技術、農資產品的採購、農藥化肥的使用等等,保證產品源頭的安全、優質。分揀標準是指由生鮮產品研究機構制定詳細、完善的蔬菜品名庫,劃分出各個生鮮品種的品質級別,在採購和分揀時依據標準進行分揀和包裝。資訊標準是指嚴格規定電商平臺資訊釋出標準和流程,做到及時、準確的公佈產品的供求資訊、實時價格、招商資訊、產品標準等。技術標準是指藉助標準化的生產技術規程解決生鮮生產和保鮮過程中的病蟲害和損腐問題,建立生鮮全程跟蹤檔案系統,為農產品生產者提供科學的產品監管體系,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等級,提供“健康、有機、安全”的高品質生鮮產品。

(三)與農批合作,穩定供應鏈

與農批市場簽訂採購協議,發揮農批市場的資源優勢和生鮮電商的平臺優勢,雙方合作互補、互利共贏。加強雙方的物流資源的.整合,引進國外先進冷藏技術,共同建立先進的冷鏈物流體系;以取代傳統生鮮行業的中間環節和線下零售環節為目標,前端與產地批發市場直接合作,後端連線廣大的消費者群體,嚴格把控產業鏈上游,解決產品供貨問題。實踐證明,拋開電商談發展,或拋開農批談生鮮,都是行不通的。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產地一批發市場一菜市場”模式仍是生鮮流通主要渠道,生鮮電商和農批市場的協調發展、互利互惠,是生鮮電商最便捷的發展之路。

(四)品牌化

通過供應鏈的嚴格把控加上使用者的背書,形成被公眾廣泛認可並信任的安全生鮮品牌,並在流量上依託傳統電商實現營銷推廣;兼顧生鮮產品的消費習性、營養特色、和網際網路的分享性、個性化,通過提高品牌認知度加深消費者對生鮮電商的印象,強化消費者對生鮮電商的信任;對消費者觀念進行正向引導,使消費者培養起網購生鮮的消費習慣。隨著國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消費者需求觀念的變化,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健康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綠色、有機、無公害的生鮮品牌將成為生鮮電商的主要競爭力。“褚橙”、“柳桃”和“潘蘋果”就是將生鮮品牌化的成功範例,打造安全、生態、健康的品牌形象,加之名人效應的營銷方式,培養起一批忠實的消費者,大大增強了使用者重複購買率。

(五)運用O2O模式

O2O模式將線下實體店和線上交易相結合,實行全渠道O2O模式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將產業鏈的生產環節交給傳統的大型批發市場、農業合作社和生鮮基地,將營銷推廣環節交給第三方平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互通、全產業鏈全渠道運作的路徑能夠徹底砍掉中間環節,有效降低下游成本,扭轉當前生鮮電商難盈利的局面。生鮮食品事關民生健康,消費者往往更相信眼見為實,追求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線下消費者與實體店的真實交流,不僅使消費者對產品有更形象的認識,也增強了消費者對線上平臺的信任和忠誠度。

四、結語

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興起,“網際網路+農業”必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生鮮電商作為電商行業最後的一片藍海市場,擁有強大的政策支援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必將為傳統生鮮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革和變化。面對當前的物流成本高、倉儲資源緊缺、產品非標準化、產業鏈上游不穩和傳統渠道的有力競爭等眾多問題,各參與主體、各競爭者只有研究市場、準確定位、明確優勢、找準模式,順應網際網路化的時代趨勢,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樹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順利度過行業轉型期,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