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有多高》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9.3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甘蔗有多高》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甘蔗有多高》讀書筆記

《甘蔗有多高》讀書筆記1

看到過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甘蔗有多高》,這是一本看起來有聲有色的小書。

這其實本質的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書”。它是愛彌兒幼兒園的一份教學記錄,就如同我們現在所說的“觀察分析與記錄”。它的作者是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裡面記錄著這些小朋友圍繞著測量甘蔗這一主題的`學習程序,它淺顯易懂,富有童趣。

這本書寫的是什麼內容呢?

其實很簡單,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去觀察稻米,親近自然,孩子們在觀察稻米的途中對路邊的甘蔗起了興趣,老師在幼兒最需要支援的時候給予了他們幫助:孩子們的興趣從“稻米”轉到“甘蔗”上後,老師支援他們把甘蔗種進了菜圃裡;當孩子們測量甘蔗的時候,提供了需要,當孩子們發現A4紙太小而無法記錄時,在他們的要求下老師提供了全開的海報紙;當孩子們想要保護甘蔗時,老師帶他們去買木料做柵欄等等。

有了老師情感態度上的支援,有了老師直接的材料支援,也才有了一根甘蔗陪伴孩子們的一段難忘的歷程。

這種“支援”從始至終,只有書中可以“讀”得到。

我們總是覺得我們的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觀察事物不夠細緻,,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們提不起興趣,深入不了主題是因為課程太無趣,其實不然。這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草一米一花都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有時候他們在撿地上的落葉、飄落下來的柳絮,你怕有細菌、怕髒,讓他們抓緊扔掉,其實這也是他們的興趣,他們撿起來的那一瞬間可能是在想落葉為什麼飄下來?如何飄下來的?什麼方向的風能讓它飄向哪裡?這一些,其實都是他們的興趣,都應該獲得我們的支援,都可以衍生出一個個不同的主題開展下去。

教育來源於生活,生活既是教育。沒什麼教材比來自生活更貼近自己、更富有魅力。生活中的點滴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更何況是我們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世界對他們而言也充滿挑戰。所以“低下頭,看看眼前”也會發現自己的腳下正踩著一個如此豐富精彩的世界!!

就像我們的主題活動,我們總是“點到為止”,一個主題不應該囫圇吞棗的讓幼兒去感受去學習,碰不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提不出幼兒想要的問題,提供不了他們需要的東西,於是深入不了,提不起興趣,沒有自己的成就。

我們的幼兒個個都是探究方面的小天才,這是他們從出生就帶來的本領。當他們發現問題時,我們應該等待、應該減少插入、應該適時引導、應該給予時間,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都沒關係,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他們的每一次今天都收貨得比昨天多,他們在時間的流逝過程中學會了探索方法,學會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懂得了甘蔗到底“有多長”。

《甘蔗有多高》讀書筆記2

看完這本書《甘蔗有多高》讓我為之震撼的是:書中提到的那兩位老師是如此的明智,孩子們是如此的聰慧。書中提到了老師在學生摸索中的角色,就如《課標》中所說:“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果沒有那兩位老師的支援,以及老師在活動中給學習提供的種種思考的機遇,就不會有孩子們那種“不放棄”的精力,也就不會有孩子們對甘蔗、木頭等的測量的摸索。

書裡真實記錄著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教育實踐,看這本書的時候,不像平時看有些理論書籍那樣乏味,倒像是看一本趣味性的小說,那麼輕鬆,那麼流暢。書中提到,剛開始,老師是帶領孩子們去看稻米的,結果孩子們對甘蔗產生了興趣。由於兩位老師的有心、用心,將“甘蔗”生成了一個新的主題,而且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原來孩子們的學習也可以如此精彩,原來課程也可以如此豐富而深入。對於正在做主題教育活動的我們也是有許多可以思考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在做主題活動中,我們總是不斷的在尋找課程來源,教師絞盡腦汁想課程做主題網路,當想繼續跟進預設活動的時候,卻發現往往無法前進了,那些生活中難以真實尋找到的事物,看似“高大上”的課程,卻往往忽略了生活、忽略了學生興趣點、忽略了生活即教育的意義。

《甘蔗有多高》一書中,起初兩位老師也和我們有著厚此薄彼的想法,自作聰明的預設好了課程———稻米,而這無非是老師想要做的,並非幼兒所想要的。所幸的是,兩位老師有善於發現的眼睛,及時捕捉到了幼兒的興趣點—甘蔗。更值得慶幸的.是,兩位老師有支援幼兒的心態。否則今天我們也不能看到這樣一本寫實的好書。它告訴我們真正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是源於幼兒的興趣點的、是貼近幼兒生活的,是能真實感受到、觸控到的事物。書中所寫的那根甘蔗,再普通不過了,可也就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樣東西,伴隨著一群孩子一年多,就是這麼一根普通的甘蔗,使孩子們探索著、嘗試著、創造著、學習著。獲得了由他們自己探索出來的一些道理、知識。

生活即教育是給我們最好的啟發,抬頭看天時,也不忘低頭看看身邊的事和物。

《甘蔗有多高》讀書筆記3

我以極大的興趣閱讀了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甘蔗有多高》一書。這本書真實記錄了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實踐,給予我很多的啟示。

“甘蔗有多高?”這在成人看來,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然而,對於一群五六歲的孩子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他們整整化了五個月的時間,這可謂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里程。

該書詳盡描述了幼兒學習測量概念的過程。孩子們在田地裡研究稻米,看到了田邊的甘蔗,引發了孩子想去量一量甘蔗是否長高的學習動機。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日常生活情景中幼兒所遇到的各種與數有關的問題,刺激了幼兒進行數思維的自然過程,有效促進了幼兒與環境互動作用中建構數概念。這就是說,日常生活情景為幼兒數概念的建構提供了機會,當幼兒處於自主和主動的狀態,數概念的建構才有了可能。

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也並非只是為幼兒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創設環境,教師還應不失時機地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特別是把握在“最近發展區”的教學,能讓幼兒在“更具知識的成人的幫助下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掌握數概念的水平。

本書中,教師一直本著開放、尊重孩子的態度在進行課程教學。其中一個個的轉折,教師雖有計劃中的課程,卻能隨著孩子們的興趣而進行彈性調整,支援孩子們勇於冒險地試一試。

該書讓我們看到,原來孩子們的學習也可以如此精彩,原來課程也可以如此豐富而深入。

《甘蔗有多高》讀書筆記4

《甘蔗有多高》這本書,我是一氣呵成的,越看越有味。看這本書的時候,不像平時看有些教育類的書那樣乏味,倒像是看一本趣味性的小說,那麼輕鬆,那麼流暢。

看完這本書讓我為之震撼的是:書中提到的那兩位老師是如此的明智,孩子們是如此的聰慧。書中提到了老師在學生探索中的角色,就如<<綱要>>中所說:“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果沒有那兩位老師的支援,以及老師在活動中給學習提供的種種思考的機會,就不會有孩子們那種“不放棄”的精神,也就不會有孩子們對甘蔗、“愛彌兒”、木頭等的測量的探索。

書中前面提到,剛開始,老師是帶領孩子們去看稻米的,結果孩子們對甘蔗產生了興趣。由於兩位老師的有心、用心,將“甘蔗”生成了一個新的主題,一味的支援,而且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測量的方法,還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是“何樂而不為呢?”其實,我在平常的一些活動中,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可結果又怎樣呢?想到這裡,我非常的慚愧,深深地反思:當時,不能再用心一點呢?說不定就是一個不小的收穫看完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只是一個教書匠,還是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應該向科研型教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