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

才智咖 人氣:2.42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1

“從書房走到廚房去拿一杯牛奶,我一定隨手關掉書房的燈,離開廚房時,一定關掉廚房的燈窗外若是有陽光,我會將洗好的溼衣服拿到陽臺或院子裡去晾,絕不用烘乾機。若是有自然清風,我絕不用冷氣。”

事實上,我一開始並不理解“消極”的意思。查了字典後明白“消極”的意思是“否定的,反面的,阻礙發展的”。可我還是不明白,所有“否定的,反面的”事情都是“消極”的?反之,“消極”的事情都是“否定的,反面的”嗎?開Rolls Royce就是“消極”的?捉了蟈蟈不放也是“消極”的?

我不明白。可是,有一點肯定是對的,那就是不要浪費資源。地球資源匱乏,確實很匱乏,浪費是十分可恥的行為。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我們所能做的事情是無限的。我們平常所能做的節約能源,保護地球的事情有——離開房間屋子關掉電子裝置電源,將水迴圈利用,垃圾分類

至於奢侈,也就是揮金如土,濫費錢財,就得因人而異了。平常出去購物,我總是挑便宜的,事實上我也不知道那件商品應該多少錢,幾元算貴,可我總覺得把錢花在無價值的,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上,畢竟是一種浪費。有些人,買回來的東西自己忘了用,最後要麼是物品過期,要麼不適合自己用了即使錢太多沒處花,還是去捐些錢吧,給山區和家境貧困的人們,這畢竟也是節約的表現,善心之舉。“募捐”和“奢侈”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你想選擇哪一個?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2

這本書,是由媽媽推薦的。拿到它時,粗略地翻閱,知道這是一本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的書信集。不由得,讓我想到了著名的《傅雷家書》,嚴謹、認真,顯露出父愛的光輝。細細品讀這一本《親愛的安德烈》,體會到的不僅是母親作為一名傳統女性對兒子的愛,更有對社會及人性彌留的愛。

龍應臺,是一名傳統的東方女性。文筆犀利,對社會現狀揣摩深入、透徹,卻如萬千母親一樣,對正在成長的孩子有深深的眷戀、濃濃的深情。

安德烈,叛逆但有思想、有看法,不是玩世不恭的紈絝少年,而是關心社會現狀的青年。對母親有嘲諷,有不耐煩,和許多青少年一樣,拒絕母校不厭其煩地管轄自己的生活。

年齡、國籍、環境、文化背景,無一不是母子交談的障礙,但他們卻在三年中不間斷地進行交流,實在難得。

當龍應臺講到她的十八歲時,她的家鄉是貧困的、髒亂的,人們是沒有文化的,但她這樣寫道:“你也許覺得,我是在描繪一個黯淡壓抑的社會,一個愚昧的鄉村,一段浪費的青春,但不是那麼簡單,安德烈……可是整個社會,如果歷史拉長來看,卻是在抑鬱中逐漸成熟,在浪費中逐漸累積能量。因為,經驗過壓迫的人更認識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難得。”

一個從抑鬱中成長出來的女人,使我不得不跳出書本來談談了。正因為她經歷了壓抑,嘗過了人間的苦澀,才會更珍惜生活,才會更享受社會帶來的一切果實,不管是無奈還是喜悅,反而,他們將現在的權、利、誘惑等,看得更淡了,生活對他們已經足夠好,何以再貪圖更多呢?這是一位母親告訴我的。

當安德烈點起了煙,龍應臺沒有多說,只是看著他蹺起腿、抽菸、吐出一團青霧。她只能對自己說,他早已不是自己的孩子,他是一個“別人”,一個獨立自主的成人,他得對他的行為負責。於是她沉默了。她何嘗不恨,可這也是她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她對安德烈說:“我們最終級的負責物件,千山萬水走到最後,不是‘自己’二字。”這位母親,是思考了很久,還是早已知曉,只等傳輸那一刻呢?不論如何,這何嘗不是一位英明、博大的母親呢?

安德烈眼裡,香港是一座沒有文化的城市。他說的文化,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情趣,習慣了歐洲生活的他熱愛他閒適與從容。“人跟人之間願意花時間交流,坐下來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為了聊天而聊天,在歐洲生活裡是很大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種生活藝術。香港沒有這種生活藝術。”雖然,我覺得他的說話過於片面,因為香港人喜歡這種奔波,而且,這是隻是生活的一方面,但,我認為他的形象從一個叛逆的青年完全轉變了,我覺得他有思想,有情操。這一點,我還能從他對校園裡的暴力事件的看法中體會出來。

當那些低薪家庭、問題家庭的學生初刀子追殺,學校不在乎;而這些家庭條件優異,是精英班成員的學生被打了耳光,學校異常緊張、鄭重時,安德烈火了。他說:“我無法接受學校把這些學生當做問題的替罪羊,我更沒法忍受這種典型的私立學校精英思維,勢利,傲慢,自以為高人一籌,以為自己出身好,國家就是他的。”這種問題我們的社會不常出現嗎,又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反抗,這些文字交流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思維的震撼,更有心靈的反思。

安德烈最後發出瞭如此的咆哮:“讓木屋裡有和平,讓豪宅裡起戰爭!”

讀完這本書,我心緒飛湧,心情時起時伏,有無數對自己反思以及能社會的再度探究。滿滿一本母子情深,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思考、心靈的頓悟,境界的提升與深切的認同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3

在讀完《孩子,你慢慢來》後,對龍應臺教育孩子的方法感到很有意思,所以就決定讀一讀她的另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龍應臺母子之間的交流感到很吃驚。他們討論的話題涉及面很廣,比如:族群問題和身份認同、政治運動和政治人物、民主自由和個體權利、價值取向和職業規劃、流行文化和藝術鑑賞、生活習慣、個性發展、衰老、死亡以及戀愛問題等等。他們討論的很多話題我認為不是一個18歲的男孩會考慮的,更別說和父母一起討論了。我認為18歲的孩子和父母談論的一般都是很自己相關的一些事情,而龍應臺母子談論的大多數是民族、文化、國家等等很嚴肅的問題。這也許就是家庭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吧。

雖然我不太喜歡他們談論的話題,但是通過他們的交流,我看到了一種平等的交流方式:理解和包容。在交流中,我們常常會受到自己身份的影響,比如我們經常會以長輩、上司的口吻去和別人交談,這其實是不平等的交流,而這導致的結果也往往不如我們所願。但在龍應臺母子身上,我看到了平等。安德烈喜歡hi-pop,所以龍應臺就試著去聽這些音樂,然後再和他交流。同樣,安德烈也會問他媽媽18歲時的愛好、想法。在彼此瞭解之後,他們就會試著理解和包容對方的一些做法。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4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集。36封家書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懷疑”。安德烈對龍應臺“嘲笑有加”;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

在書中,安德烈對人生對未來的迷茫,對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的堅持,我也曾經深切的感受到,可是幸運吧如安德烈,他能有如此通情達理的母親和他平等的交流。聯想到最近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家長和子女的交流,卻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很大的不足,恰逢最近母親節來臨,很多人都在朋友圈上晒出對母親的關心,可是落實到現實中,有多少人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的關心母親和我們的親人呢?交流和溝通,帶著最大的誠意和坦誠和我們的親人交流和溝通,才是我們互相之間架起最平坦的橋樑的唯一方法。

通過此書,龍應臺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敘述了貧窮而缺乏養分的環境,讓她學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敘述了安德烈如何捍衛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喜歡電影,並且如何從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在敘述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為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於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是一種相濡以沫,對於理性,對於文明正義,對於教養的理直氣壯,超越母子的`輩分關係。通過兩種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磨合,增強了兩代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從而在“代溝”上架起一座橋樑。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5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給我的印象就是母子之間的親密家書,原本兒時的情深,卻成了現在的冷冷淡淡。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傳奇母親——“龍應臺”,是則樣和兒子“安德烈”恢復原本的純真、幸福的親情吧!

三年的不斷通訊簡直是不可思議。這本書的語言文字讓人感到一種痛切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寫信;一個是帥氣、年輕的兒子,一個是在漸漸衰老,想與兒子一起找回往日親情的母親。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不斷的變化。讓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心,想要開啟親情這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反的是一個青年對母親的不屑。可隨著母親努力的深入,兒子的態度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只為了稿費而寫的單純,到想要和母親真的交談而改變。

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內心,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複雜的國家、新年、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係。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一層關係。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流著,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生活中的我,我常常會嫌飯菜難吃,水燙或太冷……再想想母親的付出,又會有一絲抹不去的痛楚。

雖然我懂的那些孝敬母親、懂事、擔任起家的重任的大道理,卻永遠望不可及,父母的一句關心問候,會被我當成成年人的嘮叨,拒之入耳。我只顧著我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到頭來才發現那個聰

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背後,有著一雙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待著渴望你回頭看著他,扶她一把,暖他一輩子!

其實你不可能陪在父母身邊一輩子,父母也不可能陪你一輩子,可能他們會在某一時刻忽然的離你而去,所以不要再把孝順放在嘴上,多多陪著他們。你所能給予的,不是掛在嘴上的孝順,讓他們快樂一時,傷悲的無底深淵,是因為你不是為了孝順而孝順,來讓自己心安;其實不久之後你會後悔自己為什麼不能坦誠相對……所以趁現在不要把他們的日子一天天減少而是一天天的增加,因為父母永遠都在你的身邊。龍應臺溫文爾雅、親情流動的優美色彩文字與父母的辛酸與無奈;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裡,總有一個人在家等著你。——不管她有多老、多累、多苦,他都盡他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極限,他也會努力著不放棄的去做,記住他的好只為你,他,不曾後悔!不要嫌他對你冷,只是他暖的時候,你一直冷得刺骨!他是讓你去鍛鍊,學會照顧她,暖他一輩子,等他暖你,那就吃了。她暖的永遠是你!——爸,媽,我愛你們!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6

又過了一段日子,又讀了一段時間,又多了一些思考,我又要開始寫讀後的感受了。

我覺得《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是這本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和我一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羨慕他們這種真誠的沒有絲豪障礙的交流,希望我和自己的父母也能敞開心扉的交流,可以告訴他們我們的思想,告訴他們我想想要的是什麼,然後聽他們說說他們喜歡什麼,他們希望什麼,最後我們可以互相交流,明白各自的難處和各自的目的。

我覺得,其實用書信交流是一種非常棒的交流方式。書信中的交流沒有當著正面交流的拘束感,在信中的言語都是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受,你可以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煩惱,也可以向他們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樣父母可以更加深思熟慮我們的感受,然後明向我們在這個時期的煩惱,懂得我們之間存在的代溝,他們會給我們回一封帶著他們愛意的信,我們也就更能時白他們的期望,良好的溝通就此建立,這真是令人羨慕的一種方式。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示,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父母,讓他們也認真讀一讀。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7

手捧一本《親愛的安德烈》,此時的我已被其中的一個情節深深打動:“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願景,眼睛熱切地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後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長,有多遠,怎麼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是啊,人生旅程,必然漂萍離散,哪有恆長的廝守?當我滿懷憧憬地奔向遠方,卻從未留意在背後默默目送的她!

那次,我報了個夏令營,為的是逃離母親的約束。臨行當天,我起的很早,卻發現廚房的燈竟然亮著,走近才發現,原來是母親為我包了我最愛吃的餃子。在我狼吞虎嚥時,母親已經麻利地把我的行李收拾好。在去往機場的路上,母親欲言又止,只是時不時地看我。

到了機場,母親突然發現我衣服拉鍊沒有拉上,於是費力地踮起腳尖,為比她高一頭的兒子拉好,口中喃喃的說著:“出門注意安全,好好照顧自己。”她的眼中滿是疼愛與不捨,我心中的堅冰被狠狠擊破:我是多麼無情,讓母親為我牽腸掛肚,我這麼大了還不知感恩,只是一味地心煩她的嘮叨,不時地與她頂嘴。母愛是自然界第二個太陽,無私地把母性的溫柔給予了我,我則是一粒渺小的種子,貪婪地吸收每一縷光芒,但待我衝破土壤,卻忘記了感恩!我突然看見母親像疾風驟雨中的海棠,彷彿不堪一擊!我敬愛的母親啊!您何時消磨了自己的容顏?天邊如血的殘陽變得格外耀眼,像劍一般射入我單薄的瞳孔,我想把這討厭的陽光揉出去,卻不料它又化為一彎淺淺的水,在我的眼角,描繪出您慈祥的面孔!我緊緊地抱住母親,哽咽了好久才鄭重地說:“媽,你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母親的臉上終於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我讀懂了母親默默地目送只為你回頭一望,只為你一句鄭重的諾言。

魚對水說:“你不瞭解我,因為我在你的囚籠裡。”水對魚說:“我最瞭解你,因為你在我心裡!” (後記)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8

課餘閒暇之時,閱讀了龍應臺女士與其長子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這是36封飽含母子之間濃濃深情的書信編輯而成的書籍,語言輕鬆愉快,卻又句句扣人心絃。

因為工作等種種原因,龍應臺母子相隔千里之遙,四年未曾相見。四年後的安德烈,早已不再是那個14歲、天真幼稚的“小安安”,他已經變得成熟,在母親面前的他,甚至有一絲“高冷”,在這樣多少有些尷尬的情況下,作為一名感性的作家,龍應臺想通過書信的方式,認識成熟的安德烈。同時作為一名母親,她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通過這個方式,我或許可以進入一個18歲的人的世界。”

兩代人,也是兩國人,三年,36封母子間的書信,無數次的越洋電話……安德烈對母親吐露真言,偶爾嘲笑有加;龍應臺對兒子認真研究,同時也有幾分知性懷疑。兩代人之間,有長達30年深深的代溝;兩國人之間,是差異巨大的中西方文化。書信中,母子倆人難免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是這一封封家書,書寫的是母子情深,傳遞的是愛的溫度,將母子兩人原有的隔閡慢慢拉近。

書中的兒子安德烈與我多少有幾分相似。我們都熱愛音樂,渴望在綠茵場上撒下汗水,深愛著自己的親人卻不知如何用語言表達……我們兩人之間的相似使我對他十分感興趣。他的語言樸實,儘管自己說把寫作當作玩樂,但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很真實,寄給媽媽的信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卻又句句在理。

母親龍應臺的愛子之真切令我感動不已。與安德烈在學習之餘將大部分時間與朋友玩樂的觀點不同,龍應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與安德烈也出現強烈地對比。龍應臺自稱將寫作當成“事”,每天的生活便是安靜的讀書、寫作。而在兒子安德烈的眼中,這無疑是無聊、乏味的。另外,一些微妙的細節也深深打動了我,。譬如,每次發電子郵件,龍應臺都選擇香港時間的凌晨,也就是德國時間的傍晚,只是怕影響兒子休息。她努力了,兒子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這是令兩代人所感動的。

讀到最後,意猶未盡的我不禁有感而發,親情的力量是無窮的,這36封家書,承載的是母子情深,這份親情將在我心中深深留存,這份感動我將無法忘懷!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9

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題記

“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最近我讀了龍應臺和他的大兒子安德烈合著的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封面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位知性、貼心的母親和一個睿智幽默、天真爛漫的十八歲男孩,它也同時喚起我對生活的思考。他們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天涯淡泊。

人生哪有恆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看著安德烈和他母親的信,我不由地想起我和我的母親,現在的我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青年,我的母親永遠不懂我的世界,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從來沒有在乎過她的感受。她只能讓我跌倒,看著我跌倒,只能希望我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希望陽光照過來,照亮我藏著憂傷的心,照亮我眼前看不見盡頭的路。

母愛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地滋潤我的心,在心靈的深處生根發芽。它帶來一片綠色,收穫的是喜悅。它伴著成長的一點一滴,隱藏著偉大的力量,似乎深不可測。這是需要用心去感覺的。窗外一片含情脈脈的燈火,在寒夜裡細微的閃爍,然而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我們奔向我們人生的願景,眼睛熱切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後頭張望我們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慢慢的就看不見了。

母愛像寒冬中的一個暖爐,那是溫暖的愛,是最好的禮物。當爐火映照在我的臉龐,我感到了溫暖與關愛?那是世間最偉大、最有力量的愛,它可以熔化一切,除去所有前進的障礙。當東方的紅日冉冉升起,當西邊的晚霞漸漸褪去;當北方的大雁翩翩歸來,當南方的漁船漸漸駛去。母愛卻從不離開。不論身在何方,母親的心總是在牽掛,而那條線就是母愛。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說,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理解,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他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龍應臺和安德烈的通訊,彷彿黑夜海上的旗語,被其他漂流不安、尋找港灣的船隻看見了。有什麼話都要和父母說,敞開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讓我們互相理解。

珍惜每一分鐘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不為什麼,只因為他們是那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路。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10

這本書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書櫃裡看到的,姐夫是一個高中的語文老師,極力推薦這本書,說他的學生看了都很有感觸。拿回來看了之後還真有不少收穫。

這本書主要是講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回到家鄉,就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夥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著媽媽。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聯,但龍應臺必須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刻互相通訊。龍應臺“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收入此書的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本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平時生活中也聽到很多w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發奮,而孩子們也抱怨家長不明白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後了,跟不上時代,從而引發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還離家出走。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很真實的例子,因此看到這本書我就特有感觸,好像是把鑰匙開啟心中的鎖,正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合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親人變成敵人真的讓人無法想象。從這本書中我看到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我想這是此刻很多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他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由,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因此就就應聽他們的,否則就視為不聽話,不懂事。

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會讓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會覺得壓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發奮都是為別人,很被動,當這種壓力超過必須的限度就會選取逃離,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杯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缺少相互明白、相互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都就應做到這一點。在這本書中還讓我看到了兩個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現,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期望這本書會給你們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範文11

忙於會考的那段時間,實在拋下了很多東西。如今,我在盞盞柔光燈下安詳坐落。捧起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不作聲響,只留鼻息於靜謐之中,攜緩緩平靜的心,去閱讀它。

書中記述了母親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三年來往36封家書。字裡行間折射兩代人,兩種文明的思想深度,有關人生的思考,有關當下的社會,有關對國家的理性。

我尤為深刻的是十八歲的安德烈對母親說:“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平庸的人,有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最後,安德烈淡淡的憂傷夾雜在他那句朝母親的話中,“那麼,你會失望嗎?”母親回信表示,她沒有關係,只要將來的工作讓你快樂滿足,感覺有意義,即使是給河馬刷牙都不打緊。{大意如此}

讀完後有朋友與我聊起這對話。她在網上來信,說了這麼一句話:“我覺得我才是平庸的人。”彼此相隔甚遠,但我已察覺平庸二字是好友最不願說出的。我大概知道她為什麼了。讀書沒有大的成績,也沒有多麼拼搏,更沒有特別惹眼的才藝。所以說平庸。那時我就好像被潑了一身的冷水,不禁顫抖,責問自己:那我呢?是否像她一樣是平庸的?

我這樣回答:“曾經是,如今不再了。”龍應臺是對的,無所謂地位高低,錢財多少,做著自己願意之事,何來平庸?

回想起自己會考,我只能說我拋棄了很多,卻得不到一絲安寧。

相識三年,曾幾何時,我見過好友的她會對我不冷不熱。扭頭帶著滿臉的落寂走向與我背道而馳的地方,夕陽的餘暉照耀她,卻只留漫不經心的背影給我觀看,遙望。走到此步田地,是誰錯?是我。九年級,我只有一個目的,跨進家裡人,我的理想高校。我已習慣一個人,想一個人的將來,做一個人的夢。我肯花費一天去苦讀書,也不願與她荒廢那一小時的閒聊;我肯割捨喜好投入題海中,也不願與她分享剩餘的空閒;我肯拼命裝出高傲,也不願與她說其實我很累。

陪伴十幾年,曾幾何時,我見過父母和我坐一起吃飯,竟無一絲聲響。以前家就是全部,現在學業是我的天下。爸爸媽媽能領會到我。於是不知不覺,客廳的電視音量已調至最小,進出我房間的腳步已輕柔許多,我睡了家裡已不再燈火通明。可我卻不懂他們,寡言少語,不哭也不笑,木偶一樣。

時間那樣快,這場考試也結束了。回頭心裡一陣陣疼痛,當初自己是那樣愚蠢,那樣平庸。冷落朋友冷落家人,日日做著令自己不痛快之事。後來我在假期中慢慢回覆過來,與舊時好友聚會,與家裡人去旅行,在書城裡泡一天。

截止讀完此書,後知後覺。平庸不是說無權貴勢力,無錢財萬貫,無別人所無。而是過得滿意,慶幸和愉悅。

你不平庸,我們都不平庸,因為我們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