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教師真實工資究竟有多少?

才智咖 人氣:2.89W

基層教師工資是多少?是由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組成的嗎?還是怎麼樣的?下面隨Yjbys小編一起來探索吧!

基層教師真實工資究竟有多少?

國家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援計劃”明確規定對在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要給予津貼補助,目前計劃正在推進,部分地區鄉村教師待遇已經高於中心城區教師。

同時,教育部已會同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等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50項具體的專案和工程,確保經過幾年的努力,使中西部最差地方的最差學校都達到基本的辦學標準。

150項具體的專案為中西部教育發展補“短板”

4月27日,國務院常委會議部署了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補“短板”。

陳舜表示,之所以出臺這一政策,是因為由於自然、歷史、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東中西部教育差距比較大。為了縮小這個差距,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比如為了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國家實施了“兩基”攻堅計劃;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國家實施了校安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為了配強師資隊伍,國家實施免費師範生教育、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為了資助困難家庭,國家實施了兩免一補、營養改善計劃;為了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轉,國家建立完善了義務教育的保障機制。

這一系列傾斜政策的實施,大大提高了中西部的辦學能力,但總的看來,縮小教育差距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中西部一些特殊地區,特別是邊疆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教育發展仍然存在特殊的困難,如果不採取特殊的措施,加大支援力度,加快提升的速度,這些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關鍵在中西部,重點在中西部,難點也在中西部。”陳舜透露,目前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等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實際上是一個兜底規劃,主要是針對中西部各級各類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統籌整合政策措施,提出了 150項具體的專案和工程,確保經過幾年的努力,使中西部最差的地方最差的學校都達到基本的辦學標準。”陳舜說,《指導意見》也是一個行動計劃,通過調整資源配置方式,集中力量從最困難的地區做起,從最困難的學校做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抬高底部,確保到2020年中西部所有地區的教育發展達到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一致的水平。

教師工資套改標準表

為了切實解決鄉村教師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於今年6月1日頒佈了《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中提到“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其核心就是要增加教師工資。但如何增加?調研組建議如下:

一是優化教師工資結構。建議將70%的績效工資與職稱脫鉤,與崗位工資合併,作為基礎性工資;取消扣除30%的績效工資的做法,將這部分金額獨立,設為“績效獎勵金”,在有條件的地方增加“績效獎勵金”預算,獎勵奮戰在一線講壇上的教師,勞者多得。

二是建議增加教齡補貼,3-10元的教齡補貼將使老教師寒心。切實落實《計劃》中“對在鄉村學校長期從教的教師予以表彰”和“鼓勵”。

三是“國標”工資(包括崗位工資、10%工資和薪級工資)繼續由中央統籌,我們建議各項補貼、績效獎勵金由市(地級市)一級或更高階的教育主管部門來統籌,確保同一地區(地級市)之內統一等量,有利於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育公平。

教師的工資差異主要體現在職稱級別

具體就教師薪酬制度改革趨勢看,教師即便是漲薪也一定不會在舊有的工資制度上進行簡單的增資操作,這樣簡單增資操作過去有過,但是對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作用不大。2006年年底,全國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啟動,明確了教師工資的結構是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即便是做了部分改革,實際上教師的工資差異還主要體現在職稱級別的差別上,即,教師的職稱級別升級同時意味著工資升級。

如果一個教師的職稱長時間不變,其工資待遇也就很難變化。有不少教師好不容易評上了高階職稱,卻也中年已過,快退休了,快到站了,繼續奉獻,精力和心力已匱。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職稱綁架教師既得利益,還形成高階職稱的競爭和評聘過程的種種歪風邪氣,因為現行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不能科學地綜合地鑑定教師真實的教學教研水平,其功利功能遠遠大於甄別教師人才和激勵教師人才的功能。而這種狀態是不公平的,也是廣大教師最為不滿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