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10篇)

才智咖 人氣:1.21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10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我就是衝著阿米爾·汗去的,果然沒讓人失望,跟三傻大鬧寶萊塢一樣,都有對社會主流思想以及教育的抨擊。這部劇給我最大感受就是一個人生指導師是多麼重要的。因為爸爸的“自私”硬讓自己的女兒踏上摔跤的路上,才讓她們擺脫印度女孩一輩子守著廚房、相夫教子的生活。這更加堅定了我之前的想法:父母在孩子懂事前必須“逼”他專注一件事。因為我工作中接觸很多都已經結婚生孩的阿姨們,她們大部分都持著一種想法:“我的全部工資支援孩子多學點興趣,舞蹈、畫畫、書法、鋼琴還上各種興趣班”。其實我一點都不贊成這種自以為很偉大的做法,你以為孩子多學多接觸新事物,等她最後發現自己真的喜歡什麼你再讓他專注麼?NO!三分鐘熱度誰都有,為人父母,請事先做好規劃,選定該專注的一件事並持之以恆好嗎?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綜合素質誰都不缺,不懂的知識上網一查都有,未來的世界是“專業”的世界,誰把事情最精最細,誰才能無可取代。

電影中另外一個讓我“害怕”的細節是,大女兒得到全國冠軍之後上了印度最好的體育學校,她的世界開闊了,在朋友的引導下開始把頭髮留長、抹指甲油,去吃想吃的高熱量食品,按老套的劇情後面的發展都是這位女兒比賽道路上各種遭遇挫折,果不其然。所以這才讓我害怕,是不是隻有短頭髮、不打扮,沒有雜七雜八的慾望的時候才能夠取得成功?反過來就是說,沒獲取成功就是因為有了無謂的慾望?難道留長頭髮、抹指甲油、吃甜食就是罪惡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我打扮漂漂亮亮也能取得成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觀看之前,對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期待,本能上不喜歡印度的電影,觀看之後,感慨頗多,觀看過程中也因為感動幾度落淚。

首先,要從印度說起,印度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而影片中有這麼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於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願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並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其次,成功沒有捷徑,快樂的精髓來自於經歷、拼搏;事實告訴我們,誰也不會隨隨便便成功,簡單易得的快樂和誘惑會麻醉我們的神經,結果是,讓我們把過多的時間用於簡單快樂,而不是用於厚積薄發。

再次,需要有夢想。正如世紀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創造生命的夢想,是由自強不息鑄造的奇蹟。劇中的吉塔和巴比塔為了實現父親的冠軍夢,他們遠離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被逼含淚剪去最象徵女性的長髮,忍受來自同齡人與非同齡人異樣的眼光、非議和嘲笑。他們犧牲那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娛樂時間,艱苦訓練。其實用於我們工作中也是一樣的,那些站在頂峰的人,並非我們看的那麼瀟灑,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穫。成功的道路充滿艱辛,輝煌的背後灑滿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難,荊棘再深,夢想的實現也不無可能。

最後感悟:選擇大於努力,慶幸最後的教練是自己的爸爸,才能獲得成功,看到影片也聯想到,很慶幸自己選擇揚州青銳這個平臺,有自我發展的空間,能執著地握著夢想,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並享受努力帶來的甜蜜。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這個星期五,韓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雖然,今年5月我已經看過一遍了,但這次又看卻毫不厭煩。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印度的父親(曾經的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的故事。這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它告訴了我們要堅持不懈、勇於拼搏。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吉塔在世界摔跤總決賽的那件事。當時,爸爸被關在一個貯藏室,吉塔在前兩局發揮的不是很好,也因沒有看到爸爸而有些走神。到了離結束已經不遠了的時候,吉塔想起爸爸曾經教過她怎樣拿到五分,她也回憶起在她兒時掉下水,爸爸說過的話:我不可能隨時在你身邊,你要學會自己幫自己。於是,她一個後空甩,拿到了五分。

在生命中的有些時候,那些關心照顧你的人不在你的身旁,那時,你就得自己幫助自己,想辦法救自己。父母也不可能陪你一輩子,你要學會自力更生,學會獨立,在生命的危急關頭,一定要冷靜。而且,我們一定要獨立,也一定要堅持不懈,不能因為之前的不順而放棄對勝利的信心。就像電影中的辛格,他把兩個女兒培養大,也終究會有離開的一天。到那時,姐妹倆就會像未來的我們一樣,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又依然堅持不懈地為著自己的理想生活而拼搏。

“記住,爸爸不能時刻保護你,爸爸只能教你如何戰鬥,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這句話對我來說早已不是電影臺詞,更是我的成長路上的一句勵志名言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從出生到死亡,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摔跤賽,天地為爐,誰的人生不辛苦。看完《摔跤吧爸爸》我看到了夢想的力量,選擇的偉大。追夢路上,淚水與汗水並存,艱辛與喜悅同在。然而吉塔的成功不只是一個人享有勝利果實,當印度國歌在國際摔跤賽場上響起時,讓多少印度人為之自豪,令多少印度女性心潮澎湃。為了夢想,吉塔不怕苦不喊累,嚐遍無數的嘲諷、戲弄、被拒絕、被看扁,但在最後關頭---那十幾秒的決賽時間,吉塔擁有無窮的力量,扭轉戰局反敗為勝,最終為爸爸爭光,為國家爭光,更為那些被命運擺佈的印度女子爭光。

別人的閒言碎語也曾激怒了她,無關人士的非議也曾令她坐臥不安,她也曾弄壞鬧鐘以逃避早上五點起床跑步,也曾試圖用眼淚征服爸爸不再苛責,但是不管怎麼與爸爸作對,她始終不能擺脫激烈的訓練,她偷偷的精心裝扮參加新娘的婚禮,肆意的放縱讓她樂此不疲。她抱怨爸爸不懂得憐香惜玉,埋怨爸爸讓她剪掉長髮,退去裙子,用短髮和褲子來迎接訓練。她不能理解爸爸的狠心與霸道。可是她聽到十四歲的新娘一臉怨懟的羨慕她有一個真正為自己鋪就光明大道的好爸爸,這個爸爸可以讓她不再遵循終日操持家務,一生與鍋碗瓢盆為伍,待到二八年華,便嫁作人婦的印度女子命運。

沒有什麼力量能比得上內心的力量,新娘的話讓吉塔不再需要爸爸的監督,每天叫醒自己起床的不再是鬧鐘,取而代之的是夢想。她頑強苦訓、戰勝自我,每天像充足了電的機器人,從鄉鎮到縣到市最後到全國,被拒絕了無數次,被否定了無數次,但是也戰敗了無數個摔跤冠軍,一路的鮮花和掌聲來之不易,她逐漸成為村莊的驕傲、學校的楷模,國人的驕傲;然而越來越多的'榮譽讓她虛榮心不斷膨脹,自認為進入國家隊學了教練的新技術就否定了爸爸教育多年的戰術,她與50多歲的爸爸搏鬥,不顧爸爸的嚴厲反對留住長髮,對妹妹的指責毫不理睬,她的自傲和輕視讓她的首次國際比賽以失敗而告終。然而再多的淚水也難以洗淨失敗的屈辱,跨洋電話的一頭是哭泣,一頭是鼓勵;一頭是對下次國際賽的期待,一頭是對上次失敗的回放和指導。

經過這次失敗的教訓她不再信奉國家隊的教練,按照爸爸的指導她親自剪掉長髮,刻苦訓練,聰明的爸爸知道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爸爸不僅教會她比賽的技巧,還磨練她比賽的心智,當她在游泳池裡掙扎時爸爸告訴她必須學會自救,爸爸不會每次都來就她,遇到強悍的對手時一定要分析對手,善於思考,這些足以讓她在摔跤賽場上越走越遠。

為誰追夢?終究還是為自己而夢。吉塔在爸爸的指導下終於層層闖關,進入國際摔跤賽的決賽場,受人暗算,爸爸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沒有親自在場觀看,這讓慣於依賴爸爸的吉塔心底空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位曾經打敗她兩次的國際對手,面對這位強悍的對手,吉塔攻不破,守不住,連連失敗兩局的吉塔愈發急躁,再看看觀眾席上爸爸的位子依然空缺,突然爸爸曾經告訴她的話浮現在眼前,她必須盡全力戰鬥、自救,爸爸不會每次都來救她,她要學會分析對手的招式,聲東擊西,絕地反擊。再看看時間還有17秒,她迅速撲向對手小腿之後跳起抱住對手胸部,一個背摔下來,讓吉塔成功轉敗為勝。全球無數雙眼睛目睹了她的實力,見證了她的成功,頓時掌聲、花環、獎牌蜂擁而至,國際摔跤賽場上響起印度的國歌。

她的勝利不是她自己享有勝利的果實,她不僅僅是爸爸的驕傲,更是全印度女性的驕傲,整個印度民族的驕傲。對吉塔來說,夢想的道路充滿了荊棘,灑滿了汗水,縱使太多的艱辛與磨練,依然吸引著眾多追夢者前進,夢在何方?為誰追夢?所有的答案都在不盡的努力奮鬥和堅持不懈中,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勇往直前,為己追夢。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摔跤吧!爸爸》詮釋了一位父親特殊的愛,也驗證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這句老話,下面就來看看荷塘同學會有怎樣的感悟吧!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中國,有有少的家庭主婦,但有更多的職業女生。可是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她們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活。女孩子從一出生就註定是男人的附屬品,長大以後就得不停地幹活,一到十四歲就要出嫁,然後嫁到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家裡做媳婦,好為自己的家庭減輕點負擔。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家庭卻同印度大多數家庭截然不同。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後來因為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事業。但是他希望讓兒子替他完成夢想,奪得世界冠軍。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這讓辛格的夢想破滅了。

在一次偶然的事情中,辛格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著驚人的摔跤天賦。有一次,調皮的男孩們說吉塔和巴比塔的壞話,於是她們倆就把力大如牛的男孩們打得鼻青臉腫。父親辛格趕到後,不知道怎麼,他心中有一份按捺不住的喜悅,那就是:世界冠軍女孩也可以拿,摔跤手女孩也可以當!他的夢想又重新燃起了!

在一次次嚴厲的呵斥、艱苦的訓練下,女兒們從被動訓練轉化為主動訓練,這讓辛格興奮不已。果然,吉塔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磨鍊出了非凡的意志。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都獲得了冠軍,由中級組闖進高階組,爸爸也由中年邁入了老年。果然,吉塔奪得了全國摔跤冠軍。可是她仍然刻苦訓練,經受了失敗後,以超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意志,取得了世界冠軍,圓了爸爸的夢想。

有一位叫馬丁路德·金的黑人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在一個喜歡炫耀白面板的國家掀起了一場黑色風暴。只要不失掉心中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你的生命就是充實的、美麗的。

不經風雨,就沒有彩虹。在美國有一位男孩,小時候立志要當一位盲人大臣,許多人諷刺他,嘲笑他,可他卻像珍珠貝一樣,在傷口處,結出了一顆完美的“珍珠”。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吉塔一樣,都是在不斷地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質疑、嘲諷,但我們要像吉塔一樣,克服困難,將不可能變成一定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今天看了這部片子,很慶幸自己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情節,所以整個過程覺得有驚喜。如果看之前知道大概的內容,就會覺得一般,因為這類故事的套路一樣。

最有喜感的就是前半段了,特別是孩子對父親抱怨的那首歌的歌詞,太形象可愛了,還有村子裡人們的熱心腸,爸爸對女兒外表上的“心狠手辣”,我都覺得特別可愛。後面就是努力、成功、傲嬌、失敗、懊悔、再努力,再成功,都是催情的部分。

在整個勵志情節中,爸爸不善言語,凡事只求答案的形象很貼切,以及孜孜不倦地讓女兒幫助他完成夢想,當然我雖然不贊同這點,但是劇裡女兒也心甘情願把爸爸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最後又升級為為女性正名:女人不比男人差。很高大上的樣子。

不過,我很好奇片子開頭,回憶年輕時摔跤的爸爸,真的很年輕,應該不是同時期拍的吧~我百度他也有52歲了,鏡頭裡年輕那會真的挺年輕的。可是,也不會是知道n年後要拍這部片子,提前準備的吧。還是說,是從他別的電影裡截取出來的?

其實看這部片子的主要原因是很喜歡“爸爸”。我看過的兩部印度片都是Aamir Khan演的,印象很深刻,因為真的很好看,分別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未知死亡》。特別是《未知死亡》看得很激動,故事很新穎,很帶感,除了當中色彩斑斕的舞蹈部分有點難以接受外。從《未知死亡》知道他是印度的國寶,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後,覺得他確實長得很像國寶。

還有就是印度話怎麼聽著跟韓語那麼像...

最後,運動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運動中生活,人才能有持續不斷的鬥志!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今天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辛格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但卻因生活所迫,沒能實現為國家拿金牌的願望,因此他把這個希望寄託到了即將出生的兒子身上,誰知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辛格發現他的女孩兒很有摔跤潛力,就決定要把他的女兒訓練成摔跤冠軍。在他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下,終於如願以償。

這部影片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辛格在訓練他的女兒時,每天早早就讓她們起床跑步進行鍛鍊,為了懲罰女兒的小小錯誤,他還把她女兒的頭髮剪掉,並給她們換上了男孩兒的衣服。看到這裡,我彷彿回想起了我在舞蹈學校時的時候,我們的老師也很嚴格,每天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讓我們下樓晨跑了,我們嘴裡喊著口號“一二一”,整個班級腳下的步伐一模一樣,老師也很負責任地一直看著我們。在我們練功時,我們最怕聽到的就是練“後胯”了,因為很疼,首先我們要耗胯,我們一隻腳搭在牆上,另一個膝蓋搭在沙袋上,手抱頭。雖然只有五分鐘的時間,但這五分鐘就像過了一個月一樣長,有的同學甚至疼到發抖,老師依然會一視同仁。當我們聽到老師說:“下”時,每個人都鬆了一口氣,臉上的淚水和汗水都混在了一起,就像剛洗了把臉一樣。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訓練了,老師喊著“一二三四”手上拍著響亮的巴掌,讓我們的動作整齊化一,到了下課時,我們的衣服都可以擰出水來。當然老師為我們也付出了不少,拍巴掌手都起繭了。所以說我們今天的成就,是與老師的辛苦分不開的。

因此,就像辛格的大女兒Geeta奪得世界冠軍時說,她最最感謝的是她的父親,我們也感謝我們的老師,其實我們應該感謝生命中每一個對我們看起來狠的人,如果沒有這一個狠勁,又怎麼做得好事情呢?所以,我也感謝我的父母,雖然她們狠心把小小的我送到廣東那麼遠的地方去跳舞,但沒有她們的捨得,就不會有我的成長。

《摔跤吧,爸爸!》就是這樣一部關於女性勵志的的電影,當然看點還有很多,沒看的讀者們快看吧!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昨天,我和幾位同學來到電影院觀看一部翟老師推薦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完以後,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地感人!

一位印度國家摔跤冠軍,由於生活所迫,沒有實現取得世界摔跤冠軍為國爭光的夢想。於是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可是他妻女卻接連生了四個女兒,爸爸覺得希望破滅了。但在一次女兒和男孩子打架事件中,這位爸爸發現兩個女兒竟然有摔跤的天賦。於是爸爸就開始訓練兩個女兒,早晨五點起床跑步鍛鍊,甚至在女兒的哭泣中剪掉了女兒的長髮,全村的人都嘲諷他們,覺得他們瘋了,兩個女兒也偷偷地想盡各種辦法躲避和反抗。

有一次,兩個女兒偷偷跑去參加朋友的婚禮,爸爸氣急敗壞地把兩個女兒找了回來,兩個女兒覺得很委屈,覺得只不過是放鬆了一天而已,更覺得爸爸不愛她們,在和小新娘談話之後,兩個女兒才知道爸爸的良苦用心。原來印度女性的地位非常地低,十三四歲就要結婚,然後一輩子就洗衣做飯。爸爸不願意女兒成為這樣的人,想要改變女兒的命運。

從此以後,兩個女兒自覺地刻苦訓練,和男孩子比賽摔跤,最後終於成為了全國的冠軍。爸爸將大女兒送到國家體育學校,接受更好的訓練,女兒在學校裡學了新技巧,覺得爸爸的技巧過時了,甚至驕傲地把爸爸打敗了。可是在後來的比賽中,接連失敗,女兒這才知道自己錯了,哭泣著向爸爸道歉。最後,在爸爸的鼓勵和教導下,女兒終於成為了世界冠軍!

看了這部電影,剛開始覺得父親強迫兩個女兒幫自己實現夢想,但最後明白了這是深深的父愛,就像爸爸媽媽讓我踢足球,練鋼琴一樣,都是為了我好,是為了我能學到更多的技能!但是想要學好這些,一定要付出很多辛苦的練習,因為付出才有收穫!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很讓人驚喜,很好看,勵志而暖心。

一開始的感覺爸爸雖然夢想很高尚,想為國家贏得金牌,也為實現自我的夢想,一味的期望有個兒子,自我能夠教他成為出色的摔跤運動員為國爭光,結果一連生了四個女孩,那個年代,女孩卻只能做家務,到必須的年齡就要出嫁,這也反應了印度封建社會婦女地位地下的社會現實。

因為兩個女兒的一次意外打人事件,讓爸爸看到兩個女兒的摔跤潛能,一開始女兒是不願意摔跤的,從心底排斥的,並且女孩摔跤也不被社會看好,甚至被嘲笑,女兒的牴觸和反抗換來的結果是頭髮也被剪了,在一次朋友的婚禮上朋友的話讓兩個女兒感受到了爸爸的愛,兩人發自內心的開始努力訓教。

爸爸覺得訓教的不錯了開始帶領女兒打比賽,和男孩較量,開始嶄露頭角,不斷的獲得各種冠軍,最終進去國家隊訓教,教練的方式和爸爸的不一樣,加上環境的改變,吉塔不再按照爸爸的方式嚴格訓練,結果在國際比賽遭遇接連失敗,讓吉塔很痛苦,聽從妹妹的提議選擇和爸爸溝通,經過爸爸的指導和自身的努力逐漸找回資訊發代表國家出站世界比賽。

賽場上的吉塔在爸爸的指導下,不斷戰勝對手,在冠亞軍決賽,爸爸被人關起來了不在現場,吉塔很緊張,慢慢的平復心態,想到爸爸決賽前一晚的談話,想到爸爸的教導,想到自我揹負的職責,最終戰勝自我戰勝對手,獲得印度史上第一塊摔跤金牌。

這是一個真實勵志溫暖的故事,整部電影充斥著溫暖,感人,搞笑,激動。這個偉大的爸爸是真實存在的,培養的兩個女兒都獲得過世界冠軍,很感人。

人要有夢想,無論遠大或渺小,努力都有可能會實現,享受奮鬥的過。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提到阿米爾汗這個名字,大家腦海中一定會立馬想到印度國寶這四個字,因為這位傳奇人物的作品著實是非常精湛,尤其是這一部《摔跤吧,爸爸》更是引起了廣大的社會反響,讓人百看不厭。

《摔跤吧,爸爸》的本質其實是關於女性維權的一部勵志喜劇片,眾所周知,印度的女性地位都很低下,她們的一生就如同誇張的電影一樣充滿了悲劇色彩,所以她們很少有自己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只能無奈又麻木的接受自己早已被安排好的宿命,著實讓人感覺心疼和心酸。而《摔跤吧,爸爸》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變的電影就背道而馳,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女性抗爭命運、維護權利的過程,所以它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共情,它也能夠獲得社會的高度認可,從而達到高口碑、高質量、高票房、高評分的效果。

其實拋開關於女性維權的這個層面來說,《摔跤吧,爸爸》其中所涉及到的關於追逐夢想的勵志情感也非常的讓人感動,尤其是劇中優秀又倔強的女兒奪得世界冠軍的那一刻,我似乎可以體會到那種努力之後得到回報的喜悅感與滿足感,真正是明白了什麼叫做感同身受。阿米爾汗在激勵女兒的時候說過,不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夢想,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夢想,你一定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勇氣和堅持去勇敢戰鬥,去拯救自己,所以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只有這樣才能繼續走下去,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摔跤吧,爸爸》著實是一部佳片,它告訴我們要勇於爭取自己的權益,要敢於去打破傳統和打破世俗束縛,要不斷去勉勵和激勵自己,要不斷去超越和昇華自己,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堅守本心,切不可被世俗的東西迷惑了自己,也不可因為虛假的現實和虛偽的人性丟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