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幹部看千年包公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3.2W

《千年包公》自2015年5月策劃調研之項,自2015年8月正式開拍,劇組成員不顧高溫酷暑與嚴寒冰凍,克服困難,奔波數萬公里,先後到臺灣、新加坡、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安徽合肥等十幾個地區與城市,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訪及歷史再現,積累了大量素材與文獻後,於2016年元月開始進入後期剪輯,將於5月25 日晚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鄉鎮幹部看千年包公觀後感,歡迎閱讀!

鄉鎮幹部看千年包公觀後感

鄉鎮幹部看千年包公觀後感

說到包公,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起電視劇裡開封府那個經典的包青天形象。但有些人或許還不知道,包拯也曾在我省的肇慶端州任職,而包公青天之名正是始於肇慶。

今年五月下旬,作為省級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肇慶包公文化園正式建成開放。包公在端州任職歷史事蹟的復原場景、栩栩如生的“包公擲硯”場景、真實記載包公曆史的明清古硯碑、還有琳琅滿目的影視演繹作品……在建築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的園區裡,包公文化園著意打造一個集教育、旅遊、觀光勝地於一體的綜合文化專案。近日,“廉潔廣東行”記者團一行到肇慶包公文化園進行參觀走訪,先睹為快。

“模擬場景”復原包公治端事蹟

包公文化園在原包公祠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由包公祠、清心園、文化廣場、文化街和觀景平臺5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約100畝。這使得包公文化園可以承載更多歷史文化內容。

走進核心展館清心園的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綠端硯浮雕牆,該浮雕牆名為“包公興端州”,牆上精雕細刻以包拯治端的歷史。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綠端硯浮雕牆,現已被載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據園區解說員介紹,包公主政端州3年間,為端州都市計畫、農業發展、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做了不少好事實事:開創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式農業之雛形;設立了一座龐大的儲糧備荒的穀倉--豐濟倉;開井七口,解決端州百姓飲水問題;創辦端州第一所公立學校—星巖書院……

在清心園一樓展廳裡,便設有在端州府衙、米倉巷、星巖書院、七星巖包拯題刻及包公帶領百姓築堤排瀝、開荒屯田、開挖水井等復原場景,再現歷史。栩栩如生的雕塑在園內以不同形象演繹包公故事,加上相關文物展示、3D多媒體展示等,生動、形象、立體地重現歷史。

“聲光電”高科技讓觀眾身臨其境

不要以為包公文化園是展示歷史的大舞臺就只有古色古香,該園還運用了多種“聲光電”現代科技手段,道歷史,說故事。當你走近清心堂復原場景時,場景便會自動感應,播放《題端州郡齋》的朗誦錄音;當你點選各展廳多媒體觸控式螢幕,還可獲取更多相關歷史文化資訊;園內更設有廉政問答遊戲,供參觀者在互動中學習廉政知識。

包公文化園建設充分利用最新的“聲光電”技術,給觀眾身臨其境、生動趣味的視覺和感官體驗,讓參觀者在移步換景中接受廉政文化薰陶。參觀者可以租借“語音導覽講解伺服器”,通過普通話、粵語、英語3種語音講解導覽,輕鬆獲取陳列展廳設有的44個講解內容。

以點帶面”全方位展示廉政文化

包公文化園以包公在端州的事蹟為切入點傳揚廉政思想,同時較全面地收集和展現了中國歷史與廉政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名人事蹟等,進一步豐富了包公文化園作為廉政教育基地的內涵。

清心園其中一個展廳,集中展出了肇慶市反腐倡廉工作十年巡禮,圖文並茂地回顧了黨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發展和成效,展示了肇慶市廉政建設及作風建設的特色做法、成效以及肇慶市紀檢監察機關發展歷史。

展示過程中,園區還將廉政廉潔的資訊和警示,巧妙地滲透於場景還原、實物展示和圖文展示中,著意在建築中融入廉政文化,多處設有體驗式廉政教育設施。蘊含深意的“方圓”走廊、四君子圖大門以及我國曆代廉政文化、清官廉吏、制度文獻及名言警句等也不時穿插其中,讓參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教育。

其中,序廳中“青天白雲”裝飾飽含寓意。白雲象徵朗朗乾坤,人間有正道;月亮代表傳奇故事中的包拯,寓意包拯從歷史人物到傳奇人物形象的演繹。另有“戒貪杯”匠心獨運,若往內注水太滿則杯中水全漏,這告誡人們為人不可貪得無厭。“百廉”展示牆、“十大清官碑座”、元趙孟頫行書《陋室銘》、“一把清廉”的清雍正款青花把蓮盤、商饕餮紋銅簋等廉政寓意濃厚的實物均有展出。

黨員幹部談心得 “包公精神”植根在心中

包公文化園堅持融古鑑今,強化反腐倡廉主題,通過宣揚包公 “清心”、“直道”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以國為重”、“以廉為先”、“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傳播包公廉潔文化的精髓,達到以清官廉吏為典範的教育目的,作為新時期廣大群眾修身指引和黨員幹部為官鏡鑑,為構建廉潔社會實現“中國夢”提供正能量。

通過參觀包公文化園,不少黨員幹部獲益良多。

一名老幹部感概地說:“包公文化園不僅可以讓黨員幹部接受深刻的廉政教育,還可以讓市民群眾更瞭解‘清官’的標準,教育作用很大。相信通過包公文化園的開放,定能使包公精神之髓在人們心中代代相傳。”

清風社群黨員代表也對記者說:“包公那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為民請命的形象,以壁畫、雕塑、情景設計等方式展現出來,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參觀包公文化園,我對包公剛正不阿、公正廉明的'精神感到敬佩,也被這他那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精神所感染。結合到自身,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平時一定要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拒絕社會上的種種誘惑,廉潔自律;並要樹立為民請命的意識,提高為民服務的本領和水平。只有做到廉政、勤政、善政,才能真正繼承和發揚包公精神,成為讓人民滿意的黨員幹部。”

據瞭解,包公文化園自開放至今僅僅1個月,已接待參觀學習34000多人次,其中252個機關單位8000多名黨員幹部、26000多遊客前來參觀學習。目前,包公文化園已經成為各單位開展黨日活動和對黨員幹部進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對於包公文化園今後的發展,肇慶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林曉明說道:“我們未來會進一步完善文化園相關設施,豐富展品內容,提升內涵品位,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使之成為一個展示我市對外形象的視窗。同時要充分發揮廉政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尤其是結合當前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分期分批組織黨員幹部參觀學習、接受教育,傳承和弘揚包公勤廉思想,讓包公文化園成為一個傳播廉潔文化的主陣地。”

鄉鎮幹部看千年包公觀後感

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於一體,成為公平與正義的化身,是萬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間傳說、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他不僅秉公執法、斷案如神,還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著中國民間傳統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許,千百年來,無人與之比肩。

然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為什麼他在華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對後世的影響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舉行的三集高清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來自北京和安徽兩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該片帶來的震撼和啟迪。

第一集《清心直道》,通過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後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響;通過同時代的官員劉筠對他的影響,呈現北宋仁宗時代的社會政治環境。點面結合,有理有據。

第二集《鐵面無私》,敘述包拯任監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不畏權貴,彈劾貪官汙吏及皇親國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最為精彩,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用影視劇手法進行再現,突出包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以民為本》,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說明包拯以民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對貪官汙吏鐵面無私,對百姓卻心懷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來,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裡。通過再現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力求在觀眾心裡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