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通用35篇)

才智咖 人氣:2.13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通用35篇)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

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兩位金獎演員摩根·弗里曼、蒂姆·羅賓斯主演,改編自暢銷作家斯蒂芬·金著作《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的《肖申克的救贖》,當年上映時,票房慘遭滑鐵盧,卻能夠在上映後迄今長達25年的多數時間稱霸IMDb和豆瓣電影Top250的榜首。

初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雖覺得電影各方面確實精彩,但總會挑剔它結局過於夢幻不切實際,比如說在關鍵的夜晚之際風雨交加,宛如為了烹煮雞湯而採用的機械神蹟。如今再看時,卻有些改觀了,無法否認那依舊機械神蹟的情節編排,卻讓我信服了蒂姆·羅賓斯飾演的安迪確實是有能力創造神蹟的人物,也讓我看到他如何救贖全片的敘述者——摩根·弗里曼飾演的瑞德的這一層面。

也難怪電影安排瑞德作為旁白敘述者,他讓我們與他一起在一旁觀看安迪這個角色,一同見證安迪超乎常理的作為與他帶來的影響,也能從這位監獄老鳥得知諸多有關鯊堡監獄的殘酷事實,像是新人最難熬的第一個夜晚,老鳥們用香菸賭誰先崩潰,在夜晚裡以別人之苦取樂;監獄中會霸凌他人、強迫與其發生性關係的惡霸「三姐妹」;監獄如何讓囚犯「體制化」;以及在他向安迪表述說「希望是危險的」時,我們早已看到他仍抱有假釋出獄的念頭,期望重獲新生。

而《肖申克的救贖》也是今年剛憑藉《1917》獲得第二次奧斯卡最佳攝影的羅傑·狄金斯,第一次提名該獎項的作品。如果注意這部電影的攝影,這部攝影在敘事上也默默扮演重要推手的角色。

比如說一開始的監獄空拍,我們看到鏡頭隨著載犯人的囚車劃過綠地,帶到石牆裡面冷峻的監獄情景,這是電影少有的寬闊遠景,卻若有似無地告訴我們,這些犯人的未來將會遠離色彩;囚犯第一次見典獄長的時候,透過鐵窗外的光線,他們背對著光,陰影拉得長長的落在地上,然後鏡頭緩緩移到典獄長的身後,我們知道,鐵窗外的光線就是打在他的身上,然後他走向前,此時鏡頭才反拍到他的正面,他的西裝上有個閃閃發亮的十字架,他說監獄裡的首要鐵則——不能褻瀆上帝——而鏡頭告訴我們他就是這座監獄的上帝。

這些看似一般敘事的鏡頭,也許初看的時候沒什麼感覺,重看的時候感官就放大了,或許這是身為觀眾的詮釋,但也要歸功於攝影帶來的視覺意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

像是許多人都津津樂道的安迪在屋頂上為眾人爭取啤酒的場景便是絕佳例證:偏冷的色調建立了整部電影的調性,而安迪一行人來到屋頂幹活,讓我們暫時離開那冷冰冰的建築,並從角色們的身後可以望見開頭建立的綠色風景。這是獄中老手瑞德用賄賂替這群人帶來的福利,然而在聽到獄警隊長海德利在抱怨美國的稅收制度時,安迪放下手邊事務,手無寸鐵的走到警衛身邊。飾演安迪的蒂姆·羅賓斯帶來的精湛演出固然是帶給觀眾的第一印象。而鏡頭輔助的敘事也是絕大功臣。

從這個場景所見,一開始雖然來到屋頂,電影偏藍的色調依舊,而安迪與海德利警衛對談的場景,是以仰角來拍攝安迪,而海德利則是用些微的俯角所拍。一般不會以仰角拍攝地位較低的人物,但這個場景,鏡頭角度首先告訴觀眾,安迪是佔上風的。隨後海德利將安迪推至屋頂邊緣時,切換為鳥瞰的正上方視角,強調屋頂之高,安迪處境之危險,隨著安迪逐漸說服海德利,鏡頭向下直搖,直到平視兩人,從安迪身後我們再次望見遠處的綠地,我們便知道海德利將會被說服。接著下個鏡頭切換至眾人喝酒的場景,色調明顯轉為暖色,像是夕陽光線灑在他們身上,而瑞德的旁白卻表示這發生在白天早上,我們才知道羅傑·狄金斯的攝影已超越了現實,將這鯊堡監獄史無前例的一刻添加了魔幻氛圍。

而電影托馬斯·紐曼的配樂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上述的鏡頭中,當安迪說服了海德利,配樂立刻點亮了某種精神勝利的情境,更添安迪的神聖性。除此之外,在這部敘事長達20年的電影中,主要以旁白串起事件,事件間不見得存在明顯的邏輯關係,音樂也成為提供轉換氛圍的媒介。更值得注意的是,電影主題曲同時流淌出沉重與清亮兩種感觸的相互剋制,像是獄中瑞德與安迪的價值觀對立,又像是角色幽暗情感裡的希望帶來掙扎,掙扎中漸漸明亮起來,久久繚繞於心。

在電影中有一片刻安迪也讓囚犯們見證音樂帶來的感動,恍如久降甘霖,讓時空凝滯,進而引匯出這部電影的主題——希望。

希望,安迪之所以非凡,正是心中抱持的希望所帶來的堅毅,所以他能每每不畏獄中的惡霸、所以他能忍受20年之久的冤獄、所以他膽敢挑戰警衛,甚至典獄長,也因為這樣,只有當我們跟著瑞德看著他度過種種難關,隨著安迪穿越那黑暗又汙穢的排糞管,就像忍受很久冷色色調看見暖光的感動,那海水的湛藍、陽光的和煦,才讓我們再次體會到希望的完滿。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

自由,希望,信仰,三個對人的一生起著決定性的東西,它們是虛幻的,是看不見的,然而一旦人們失去了這三者,將最終走向死亡,走向自我毀滅。

聽,是肖申克傳來的音樂聲,“我到今天也始終不明白,這兩個義大利女人在唱什麼。事實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東西不說更好。”的確,他們不需要去知道,這音樂聲帶給他們的已經足夠了,短暫的音樂聲彷彿使他們有那麼幾分鐘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有那麼幾分鐘感到了自由,有那麼幾分鐘看到了希望。但是音樂聲停了,他們也不敢再去多想。安迪說他看到了希望,他希望……但瑞德卻警告他說:“希望是可怕的東西,最好不要有這個想法。”

所以,對於那點陣圖書館管理員,漸漸由於沒有了對未來的希望也就開始安於了在監獄中的生活,就像影片中所說的“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以至於在五十年後,當這位已把監獄當成家的老人來說,聽到獲得假釋的訊息時是多麼的沮喪,多麼的恐懼。這樣的訊息就猶如要把他趕出自己的家一樣,牽動著他的心絃 ,不過,無論他曾經犯下什麼滔天大罪,當他想再犯錯時,卻在安迪等人的引導下最終打消了那個以故意傷害再次入獄的念頭,那個能讓他逃避面對獄外生活的念頭,那個將讓他無辜的傷害一個人的念頭。他放棄了那個念頭,他最終走出了那堵高牆。卻還是沒能戰勝自己,因為他在監獄中早已經絕望,認命,不曾想過有出來的一天,就如“海上鋼琴師”的恐懼一樣,他不知道陸地是怎樣的,對他來說大海就是他的世界,而那艘船就是他的家,他從不奢求什麼,只是安於現狀,即使死亡對他來說也是無所謂懼的,最終圖書館管理員選擇了與鋼琴師相同的人生終結方式。

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情景,同樣的過程,只是不同的人,一切都變的不再一樣了。“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忙活,或者等死。 ”對於瑞德,他的確得好好感謝有安迪這位朋友,若不是他,瑞德可能也會和圖書管理員走上相同的不歸路。一切只因為瑞德存在希望,存在信仰了,他看到安迪抱著希望出去了,於是當他變的失落時,他去存找安迪說要給他的東西。最終,同樣的一行字,不同的名字,同樣的經厲,不同的結局,同樣的假釋卻讓一個走向死亡,一個走向自由。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這是安迪說的,也正是因為他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才促使他花了19年來越獄,並且最終成功了,實現了他之前的希望。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

如果你被陷害入獄,你會怎麼做?是默默地接受命運,奮起抗爭,還是逃離監獄?在刑事監獄裡,有一個被冤枉的人,一顆不屈的心和一顆聰明的心,最終打開了通向自由的一個洞。

這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銀行家安迪被誹謗並殺害了他不忠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他被判終身監禁,並進入肖申克監獄——號,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地方。在這裡,他受到了無情的虐待,但他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他用自己的智慧對付警察和典獄長。經過20年的挖掘,他終於在一個雷雨之夜沿著挖洞爬出了監獄,重獲新生。有些鳥註定不會被關在籠子裡,因為它們的每一根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芒當瑞德看到安迪試圖越獄時,不禁有這樣的感覺。為了獲得自由,安迪每天都準備著詳細而龐大的逃跑計劃。為了不被警察騷擾,他利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向警察提供建議,併為腐敗的典獄長洗錢。他從“無所不能”的瑞德那裡買了一把小錘子。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計劃,認為他需要“600年才能把它挖出來”,但安迪不這麼認為。與此同時,他還為出獄後的生活制定了計劃,利用他的“職位”寄信和偽造身份。通過20年來每天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設法逃脫了。這是多麼堅強的毅力和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贖》有句諺語:“只有強者才能拯救自己,只有偉人才能拯救他人。”在黑暗的監獄裡,安迪不僅在救贖自己,他也在救贖其他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瑞德說,“除了我自己,這個監獄裡沒有罪犯。”但在長期的接觸中,安迪知道自己是個好人,並在計劃逃跑的過程中幫助了瑞德。在他們的談話中,安迪認為他想追求自由,渴望牆外的世界,而瑞德認為這是一個寓言。通過喬治·布什的死亡,他講述了制度化的恐怖。他只想安靜地在監獄裡度過一生。沒有安迪的救贖,瑞德可能會步喬治·布什的後塵。但是安迪給了他希望,並向他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和美麗。最終,在安迪越獄後,他用他發自內心的懺悔打動了審查官,結束了40年的監獄生活。

安迪出獄後,他給瑞德留了一封信,“記住,希望是件好事,可能是除了活著以外最好的事”。我想這可能是導演想告訴我們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希望,他會像行屍走肉一樣度過餘生。就像肖申克的高牆一樣,沒有希望禁錮我們的思想。老布什被制度化不是因為他在肖申克呆了50年,而是因為他沒有自由的靈魂,不敢期待外面的世界。安迪的成功也是因為他對20年的自由充滿了希望。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正是這種危險的東西使安迪不放棄,激勵他的靈魂,並以驚人的毅力寫下了偉大的篇章。

在電影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要麼努力活著,要麼活著死去”。我們如何對待生活決定了生活如何對待我們。如果你不想像行屍走肉一樣浪費生命,那就讓希望之光伴隨你前行。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4

內容簡介:年輕的銀行家安迪陰差陽錯地被錯判殺害自己的妻子,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然而在肖申克的數十年裡他從未放棄對自由的希望,最後用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一條通道成功逃脫,獲得了屬於自己的自由生活。

行在校園裡,隨鈴聲起落,人流熙攘而又復寥廓。偶爾抬頭仰望天空,不經意間就被飛鳥帶遠了思緒。人生就像是被隨手拋擲空中的硬幣,總是在不經意間反轉。前一刻你還在朝五晚九的高三奮鬥,下一刻你就在朝九晚五的大學彷徨;前一刻你還是光鮮體面的經紀人,下一刻你就成為身陷囹圄的囚徒。命運總是在我們措不及防的時刻,破門而入。而我們就像是還未補好脂粉的演員,被粗魯的推向前臺,迎接疾風驟雨,或者和風旭日。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永遠無法預知什麼會在命運的前站等待著我們。

我常想肖申克不只是存在於虛幻小說中的一所監獄,我們心中亦有囚籠。每當日曆撕下舊的一頁,開始一段新的時光,總有那麼一幢巍峨的大廈在心中悄然構建。而現實摧毀它的方式從來不需要多麼猛烈,只需要用和風細雨慢慢侵蝕它,消磨它。於一次不經意的曠課間,於一次不經意的嗜睡間,於一次不經意的放縱間,生活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而我們也漸漸地熟悉了這種生活,理想於我們只剩下麻木。恰如溫水中慢慢煮熟的青蛙,失去了縱身一躍逃出生天勇氣。“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或許直到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才恍然發現光陰躑躅,我們已黯然老去。時間只有在慢慢積累起來之後,才讓人察覺它的強大與不可抗拒,歲月是把殺豬刀。

我相信再華麗的人生也總是要經歷那麼一段黑夜裡的行程,就像是囚禁在肖申克監獄一般,充斥著黑暗骯髒,被踐踏的尊嚴,以及一望無盡的絕望。或許只有當真實觸碰到牢籠的冰冷堅固時,才恍然醒悟自己在現實的鐵壁銅牆下是如此的脆弱無力,才發現“扼住命運的咽喉”是如此的明晃刺眼。現實於我們的幼稚天時常就是一種肆意的嘲諷。

國小,中學,大學每當一段時光逝去,站在時間節點上的我們總是心懷感慨,為虛度的光陰唏噓不已,卻忽略了自己正處在一段不可再來的時間裡。行在大學,縱是迷茫與困惑常伴,卻不應因此而頹廢而墮落而不知所措,年輕的生命,不羈的胸膛,自是應該奮發應該向上應該朝氣蓬勃。我們要給時間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間。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英雄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大多數時候我們隊伍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要帶領自己尋找方向,衝出黑暗,而那微光就是對生命的執著,對希望的信仰。

生活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然而面對生活的態度卻是他人左右不了的。人生裡重要的不是你身在何處,而是你正面朝何方。只要心懷希望,面朝大海就會春暖花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5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把生命之本,愛情之言皆立於自由之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有話則長,肖恩克救贖中主角安迪,和一般主角一樣,自帶英俊瀟灑,個性獨立,才華橫溢,人家人愛的 buff(增益),片中安迪在無巧不成書的一天,揹負上了不屬於他的罪名,殺人罪,而揹負上它的,是一個聰明開朗,又愚蠢沉默的安迪,一個聰明開朗的安迪,知道了無力反抗,法律,監獄長:愚蠢沉默的安迪讓他巧而又巧的揹負上罪名,言而總之,安迪以一個屈辱,憤懣,無奈,被冤枉的情形進入了不屬於他的地方,而被冤枉而沉默如羔羊的他明白,他不屬於這裡,就像沒有黑夜能永遠遮住天空一樣。

電影全觀,才知道安迪他的縝密,才智,他的沙土消失於廣場,他的逃生洞穴隱於天地,他的耐心就像水滴,一下一下,一滴一滴,遠遠滾滾,生生不息。總攬全域性,才明白什麼是才華橫溢,什麼事忍者無敵。

自由,人們嚮往自由,不,是所有生物嚮往自由,獅子,老鼠,斑馬,貓咪,萬千世界,千姿百態,萬千物種,都向往著自由,自由至上,而人與之不同的事,人們更善於表達,能動性,可塑性,更強。

安迪的一切,美好的,灰暗的,都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才更好。自由是什麼,是磚,是石,是萬丈高樓地基,有了它,樓才高達美麗:自由是什麼,是太陽,月光,是世間萬物的嚮往,有了它,生命才有活力:人們生活中忽略它,而又追逐它,忽略生活中美好的自由時光,而又追逐名利錢權,去換取自由。安迪為了人的忽略而有追逐,似有似無,卻又如空氣般充滿的自由,以以內自身的才智加情智與外在結合,義無反顧的追逐比生命還貴重,比愛情更高貴的自由。

自由,自由?自由!它是什麼,曾經有人這麼問過我,在年少不更事時,當時的我以有限的經歷和情智無法去理解並給與出答案,甚至說不出123,現在想象,還真是羨慕,明白了人們為什麼喜歡小時候,希望時光穿梭回去,有一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當時的我們,當時的你,我,置身於自由海洋。

現在咱們來說說自由,它是什麼,其實不太容易具象化,如果抽象表達就很容易理解,比如:

自由像風,無影無形,一陣風過,微微涼意,回眸四顧,發現空曠無影,但是你知道,有什麼東西來了,又去了。

自由像誰,無色無狀,綿綿細雨,淅淅瀝瀝,舉頭環顧,發現出無無處又不知去處,但你知道,一定有什麼東西在空中,在指間,劃過。

現在的我置身與人潮中,想要逆流而上,想要衝破雲霄,不是要更高,更強,而是要自由飛翔,而已。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6

上影視鑑賞課的時候,老師播放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這部拍攝在十幾年前的美國電影給我的感受遠遠的超過了我的預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豐富,也更能明白許多非直觀性的電影內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開始學著去懂得“希望與生活”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融洽在一起的這組關係。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救贖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稅,為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後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於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為安迪會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

這無疑是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影片。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徵,彷彿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威的代表。當我們對自己還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便開始不斷地接受這種權威的訓練、鍛造和暗示,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完全清除乾淨自己內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從而贏得它的獎賞,以期獲得我們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並實踐自己單純的夢想。但權威卻正不可感知地、潛移默化地變成了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我們的心臟和呼吸擁有了權威所賦予我們的統一的節奏,而我們自己對此卻一無所知。他形象的表達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順從制度失去自我,還是懷有希望找尋自由。

而主人公安迪曾經說過,“人,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於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裡,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認為希望是痛苦的根源。

把希望隱藏在心裡深處,在贖去自己心靈的罪責時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與其把時間花在如何消磨光陰上,不如把這些時間都運用到自己應該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救贖,僅僅只會為了那些已經準備好了的靈魂。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7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汙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越獄的故事。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 "鯊堡監獄"。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為它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麼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汙糞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後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是這些,卻又不僅是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敘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一遍。是的,一點一滴地敘述,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一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後,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為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但是這真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竟然不給我們這個充滿必然的悲劇結局。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知道這情景是夢,好萊塢製造的夢,但我們仍然感激這夢,因為它實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這部影片,雖然講了那麼多殘酷的事,但留在我們腦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記憶。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隊長進言,為獄友們贏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陽光下暢飲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顧一切進入監獄長辦公室為大家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的場面:你從來沒有覺得自由的陽光是如此燦爛,莫扎特的音樂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裡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這一瞬間都變得高尚美麗,容光煥發.....

這時你就明白了:為什麼人類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與沉淪之後,還能生存,因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真的很有意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8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老片子,其實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看過一遍了,這幾天又刷了一遍,從拍攝到現在,歷經十幾年的老片子依舊充滿了魅力。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的“自我救贖”,為了重見光明、追求自由的故事。電影中傳遞給人一種對自由的強烈渴望之情和對希望的堅持,具有著不屈的信念。這部電影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肖申克,並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座監獄,顧名思義,就是關押犯人,讓人改過自新的地方。在這裡犯人們無論幹什麼都要報告,最終讓他們成為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希望、自由和尊嚴在這裡已經消亡殆盡。正如瑞德所說:“剛進入監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在這部電影中,監獄已經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老布,一個已在監獄裡度過了半個世紀的七旬老人。在這裡他可以憑著自己受過的教育來贏得一點點其他犯人的尊重。有一天,得知自己被釋放的老布,第一反應反而是恐懼。像籠中的鳥兒被關的太久之後已失去了飛翔的能力一樣,老布已沒有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社會淘汰了。事實上,老布也曾嘗試著融入社會,可是五十年的距離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最後老布在一間昏暗的房子中自殺了。

老布的悲劇令我們心痛。電影裡,瑞德認為老布的悲劇是因為體制化,並覺得自己,甚至是整個監獄,都正在淪為體制化的犧牲品。那麼從現實來看,一些心理素質不強的學生也正在演繹著同樣的悲劇。有些學生在學校裡待了太久,進入社會後,像老布一樣,因為缺乏生存的能力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在經歷挫折之後,就不堪重負而了斷自己年輕的生命。

安迪本來是一個年輕而有前途的銀行家,可是他被冤枉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只不過凶手沒有找到,被判了兩個無期徒刑。進入了肖申克的高牆之內,安迪除了遭受了嚴格的管理體制,還收到了"三姐妹"肉體上的折磨。遇上這樣的事情,誰都會失去理智,然而安迪卻例外。

安迪從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冷靜、勇敢、頑強、從不放棄用智慧來進行反抗,這正是安迪的不同之處,也正是我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所缺乏的。面對困難,我們總是過於浮躁,急著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總是過於怯懦,急著逃避而不是去面對。這也是我們要向電影中的安迪學習的。

當所有人認為安迪要被壓垮時,他在一個暴雨滂沱的夜晚爬過500碼的充斥著惡臭的管道後尋獲了屬於他的自由。20年的時間,一把石錘再加上安迪不屈的信念和對自由的渴望,最終挖通了一道瑞德認為要600年才能挖通的道路。實際上安迪始終都是自由的,他的心靈並沒有被肖申克的高強所束縛,對自由的渴望和對逃出去的信念也從未動搖。因為制度只能規範一個人的行為,卻不能禁錮人的思想。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9

高聳的灰色石牆。

冰冷的堅硬鐵柵欄。

凶狠殘酷的獄警。

你如新生的嬰兒般赤裸裸的來到這裡,數十年如一日,時間足以磨滅一切東西。

面對著遙遙無期的囚禁歲月,時間慢慢地腐蝕著一個個囚犯的精神,扭曲的靈魂、麻木的心靈,每個囚犯就像一隻只鳥兒,在時間的牢籠裡苟延殘喘。我們的主人公安迪——一位銀行家被誣陷以殺人的罪名判無期徒刑,在肖申克監獄中呆了二十年後,通過密藏在聖經裡的一把實錘,鑿出“600年都無法完成”的通道,從而越獄成功。

這部影片給人一種精神的救贖,安迪他不僅救贖了自己,更救贖了瑞德,救贖了那個黑暗的肖申克監獄。精神折磨遠比肉體的折磨更殘酷。有句話說得好“上帝指教那些自救的人”,真正的救贖之道永遠得靠你自己,拯救自己的靈魂,面對坎坷的未來。安迪的救贖,使他成功地逃脫束縛,靠的是二十年來不變的信念,永恆的希望。

希望究竟是什麼?瑞德曾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在暗無天日的監獄裡,心存希望何嘗不是一種精神的折磨呢?但安迪說“希望是件美好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因為他堅信這個,他就真的做到了。沒有希望,一個人的靈魂就死了,就一無所有了。那個被囚禁了半個世紀的圖書管理員老布面對陌生的新社會,面對曾經渴望的自由,他孤獨茫然,最終以自盡了結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靈魂永遠被囚禁在了肖申克監獄裡,即便肉體得到了自由。這是悲劇,是沒有希望的下場。

而瑞德在肖申克中關了四十年,被釋放後,本來他很可能步老布的後塵——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被淘汰。但是他沒有,因為安迪喚醒了他的希望,讓他擺脫了體制化的後果,是他最終履行了自己對安迪的承諾,去知華塔尼歐尋找安迪。一個即將要放棄希望的人,體驗到了自由——久違的令人激動的自由,安迪救贖了瑞德的靈魂,給了他新生。

如果把每一個囚犯比作一隻只鳥兒的話,那麼最悲慘的事情並非被囚禁,而是親自折斷自己的羽翼。瑞德曾說過“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我認為,安迪之所以能夠重獲自由,是因為他堅信自己可以飛上藍天,堅信自己不會被時間的牢籠磨滅信念,堅信希望,勇敢的面對生活,最終在那幾乎不可能脫身的地方站了起來,迎接自由的擁抱。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免有很多挫折,每個人都不免有人生的低谷,可是一定要堅持下去,走過絕望與黑暗!心懷希望,笑對人生,這樣就算生活把你踩在腳下讓你遍體鱗傷,但你依然擁有最珍貴的東西——希望!古希臘哲學柏拉圖說過:“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當你心懷希望咬牙挺過最黑暗的時刻,你便可在希望中新生,在希望中御風翱翔!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0

暑假看了不少的電影,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一部勵志的電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贖》。

乍看影片,我認為這只是一場悲劇,一次花費了大半生的代價,用去了無數可能的機會的莫須有的“救贖”。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現代社會中的苦難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銀行家,卻被誣陷謀殺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來到了肖申克監獄。

在這彷彿天昏地暗的監獄生活中,他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長“合法”地逃稅,甚至幫助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己稍微寬鬆的待遇。在監獄艱難的環境中,他並沒有像他的監獄朋友瑞德說的一樣,像所有的獄友一樣,被監獄的生活慢慢磨滅的沒有希望與信念。為了給予同伴們生的希望,他教獄友們讀書,學習,甚至不厭其煩地給政府寫信,並在得到了迴應——政府向肖申克捐贈了圖書、唱機。在他的堅持不懈之下,在他的二十年的準備之下,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終於成功的穿過了他挖了十九年的通道,奔向了那座沒有回憶的小鎮。

我深刻的記得,當他收到政府贈送給肖申克監獄的唱片後他欣喜的心情。他不惜被關禁閉一個月,將唱片通過廣播傳達給了所有肖申克監獄裡的人,當時我並不知道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但是當《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那個一刻,所有的獄友被這聲音震撼了——一絲來自凡間的氣息帶著自由的嚮往。哪怕只是剎那的爆發,哪怕只是一念之差,卻似乎喚醒了獄友們心裡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我也深刻的記得安迪說過的一句話: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那便是希望。是的,當我們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還有希望在,還有未來在。

越往下看,我越佩服安迪如此強大的信念,他靠那一把小的如同拳頭大小的石錘,一點點,一點點的挖通道,然後把挖出的泥土偷偷地傾倒在場子上,這樣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他在肖申克監獄度過了大半青春,他也蒼老了不少,但唯一從未動搖過的便是希望。當他冒著大雨從通道中順利的逃脫出來時,他脫掉上衣,對著天空聲嘶力竭地吶喊時,我流淚了,漫漫無期的監獄生活,寂寞無望的日子,靈魂被禁錮,意志被消磨,有多少人在這日子中失魂落魄,有幾個人不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堅定執著,恪守必勝信念,通過艱苦卓絕地努力擺脫厄運開啟美好的生活?想必是眾人皆醉,唯我獨醒!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人生中能舒坦平安一帆風順地渡過一生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一生中肯定會有波折,既有順境,也會有逆境的時候,如何身處逆境而心存希望,安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在蒙受這樣奇恥大辱中能以一顆火熱的心,不斷溫暖自己,還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向周圍的人傳遞正能量,讓友友們感受到監獄只能鎖住人的身體,卻無法囚住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希望,命運只會眷顧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實踐者,只有通過努力抗爭,艱難的付出後終有回報,自由之門才會為你開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1

西裝革履,神情肅穆,雕刻的手微微發抖。

這位在監獄裡面待了幾十年的老人,一旦離開肖申克監獄這個籠子,竟然沒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選擇了死亡。自由,現實的社會,對他而言,竟然似沒有圍牆的監獄,比有圍牆的監獄還要可怕。半夜驚醒,因為恐懼而睡不著。沒有人引導,沒有同類,無法適應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裡蹣跚地為貨物裝袋,滿臉的每一條皺紋都帶著惶恐,都在絕望地下沉。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孤獨勝過肖申克監獄裡的小格子。唯一的願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鳥兒是否會回來看一看這位孤單的老人一眼。

這是社會懲治罪犯的目的麼?多年前,或者他曾經十惡不赦,然而幾十年後,他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認識之間相差了幾十年的社會,看到對他而言奇形怪狀的新科技,無所適從。這是時候,你是否想過走進銀幕,安慰這個老人?他不是跟我們的爺爺一般年紀麼?他已經沒有危害社會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贖》被阿迪的個人的英雄主義所傾倒,當然,我也會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力量。事實上,教室裡有第一排,也有最後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會有偉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動歷史的前進,也有人拉歷史的後腿。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整體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傾慕偉人。畢竟,偉人是少數中的少數,英雄也一樣。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個英雄事實上是不現實的,你願意成全他人麼?所以不如讓大家都努力前進。

所以我願意相信導演是在用講述英雄主義的手法來提倡人文關懷。雖然他說“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但是這樣的鳥是不多的。這個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贖》,當然你可以說還有《越獄》。不錯,“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Michael在實踐這句話的同時,也表明了一種態度,他們都是為了無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沒有冤案,他們也就不會出現。是因為社會沒有關注這個方面,所以他們才會浮出水面。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樣,也沒有無緣無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會永遠緬懷老布出監的憂傷和孤獨,那是被忽略的一個群體的無聲的抗掙。阿瑞和老布以同樣的孤獨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這是希望所迸發的力量。安迪與其說是一個引導的聖者,不如說是一種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種頑強自救的態度,一種抗爭意識。我們不願意讓導演創造的這種“奇蹟”成為“ 曇花一現”的絕響,所以,影片流傳幾十年。每個人都感受到影片帶給人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願意。

影片結尾出現的大片藍藍的海水,與監獄的壓抑成鮮明的對比,那是我所見過的最耀眼最舒暢的藍色,那是自由的顏色。當你跨越你所認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擁有你生命中繁華盛開的美景。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2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我以前就有聽過,但這次是真正的完全看完。這部電影講述了男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獄後,表達了安迪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渴望,以及安迪通過自己的才學和金融證券的知識,得到比平常獄友們生活更好一點的待遇以及成功越獄後的生活資金。

安迪在肖申克中,他遇到了很多人,有瑞德、典獄長、湯米等人,可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為第一人稱來講述,他從自己的角度分析安迪從入獄、在獄中、出獄的所有心理和狀態,從自己的角度對安迪進行了一個理性的表述。安迪進入肖申克時,瑞德已經在肖申克里呆了20年。瑞德是典型肖申克的大哥,就是那種什麼物資都可以得到的人。安迪的到來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他的敘述中說“我喜歡他″,這是他和安迪成為朋友的契機,他在獄中總共待了40年。40年,滄海桑田,當時的美國正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一切都在變化。40年足以讓一個小孩成長為成熟的中年,一箇中年成為一個老人,雖然他一直在獄中,但至少他一直與獄外的物質世界接軌,但他卻從來沒有真正走出監獄。40年,他適應了獄中的一切,甚至到後來在假釋審查時,直接的告訴審查人員,“我無所謂"。是的,他已經被“制度化”了。布魯克斯的事給他敲響了警鐘,在肖申克中,他可以拿到各種物資而被獄友們羨慕。可是到了外面,一切都在變化,他根本無法適應。在肖申克中,他嚮往自由,對未來充滿希望,可離開後的錯不及防,他想過自殺,但他與安迪的約定救了他。他珍惜安迪這個朋友,堅守他與安迪的約定。當瑞德與安迪相見時的快樂,隔著個螢幕我都能感受到。出獄後的自由讓他們失去了在肖申克中制度化的管理。他們的快樂、高興更加真實。

如今社會是日新月異的,一天天都在不斷的進步,一直髮展不會有停滯,且永遠不會達到頂峰,4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的一生一共可有多少個40年呢?肖生克中的40年。沒有自由光明,沒有快樂與同情,只有無盡的勞動和典獄長的辱罵和暴打。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肖申克的管理者們對犯人生命的無視和冷漠,也看到肖申克中的犯人對未來生活、外面世界的渴望、還看到了肖申克管理者的貪婪。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希望可以是人活下去的動力,肖申克中的犯人正是因為他們對未來有渴望和希望,所以他們堅強的活著,拿怕捱打捱罵,他們依然活著。對未來的希望,對外面的希望是他們活下去動力,哪怕假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通過,但他們最終依舊會獲得自由。這也告訴我們,有希望不一定會成功,但至少讓你擁有勇氣去面對未來要經歷的風風雨雨。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3

“救贖”在我眼裡一直以為是不好的人才需要做的事。直到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我才明白“救贖”這兩個字沒有字面上那麼簡單。

電影講了男主人公安迪,被陷害殺了妻子,進了一所名叫肖申克的監獄。在監獄裡,他結識了一群朋友,和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摯友——瑞德。他通過瑞德得到了一把小錘子和一幅畫,還在監獄裡擴建了圖書館,甚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長逃稅,洗黑錢。

“布魯克沒瘋,他只是體制化了”影片放到這兒我開始可憐布魯克。我一開始有點不明白他明明可以出獄了,為什麼還要拿刀子架在赫伍的脖子上?後來我才明白布魯克在監獄已經呆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在監獄裡的生活,該睡覺時就睡覺,該吃飯時就吃飯,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可到了外面就不同了。他變得不會生活,如果說肖申克是個“井”,他就是那隻坐井觀天看了50年的“老青蛙”。

這有點如同我們當下的處境。因為新冠肺炎而被困在家裡的我們,2月9號本來是開學的日子,可是因為它我們只能呆在家裡。呆在家裡的我很不習慣!平時在學校,什麼時候讀書,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吃飯,都是規劃好的。但在家裡,我像布魯克做超市店員一樣,變得很混亂,有時會記不清哪樣東西做了,哪樣東西沒有做。自己不會合理有序分配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時而睡懶覺,時而偷懶症“上頭”。師傅領進門,我被死死地卡在了“學習”的門外,怎麼也闖不進去,猶如布魯克融入不了現實。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也被體制化了,他們一開始也會有夢想,也曾追求過。漸漸地,他們學會了妥協,放棄了自己曾經的追求,活成了自己曾經覺得可笑的模樣。

沉默是金,有的“愛”靜寂無聲,卻閃閃發光。安迪對瑞德說:“我太太說我是一個很難理解的人,其實我是多麼愛她呀,只是我不會表達。”安迪其實很愛他的妻子,他希望他的妻子過的很好很幸福。於是,他努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是一家銀行的副總裁。影片中的安迪與我的爸爸有許多相似之處。他每天天剛亮,就起床,等我下樓時,已經看不見爸爸的身影。爸爸與我也少有溝通,爸爸不太能理解我。因此,我一直埋怨爸爸陪伴我的時間太少。直到看了這部影片,我才知道有些愛雖然不常掛在嘴邊,但早就埋在彼此心底。我的爸爸不善言辭,不愛說話。他唯一擅長和堅守的,或許就是:努力工作,給我們更好的生活。

有些鳥是不應該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過豐潤了,當他們飛起來的時候,你會由衷地為他們高興,因為覺得如果把它們關起來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孽。

有時彼此依賴,相互羈絆的愛,是不是也會成為一種“束縛”?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4

鳥,似乎生來就是一種嚮往藍天、渴望自由的生物。人們在經歷苦難、深感疲乏時總會用它們來寄託自我的情感,寫一些關於它們的文字。人們羨慕婉轉歌唱的夜鶯、翱翔天際的海鷗、放浪不羈的鷹,但如今常見的鳥大多都被關在鳥籠中,豐衣足食。它們很少歌唱。有些只會重複著別人所說的話,引來一陣陣歡笑。在死亡之前,它們是沒有靈魂的。

——題記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在幾年前就已有耳聞,但由於各種各樣大片衝擊著眼球,導致這部影片一向沒有看,直至今年寒假。

這是一部甚至比我年紀還大的老電影,片頭曲就能夠感到一股濃郁的歲月感。整部影片以一種敘述的方式交代了主人公Andy在獄中靠著矢志不渝信念,縝密的計劃從而成功越獄的故事。故事無複雜的情節,它如流水一樣慢慢的發展,以至於在最終的嘲中,我彷彿也同Andy與他的朋友站在那片海灘上,那艘破船旁,靜靜的看著他們相擁,看著他們微笑,感受著潮起潮落。

真正一部好的電影,給你的絕不僅僅是為絕妙的動畫特技而折服,也不是為男女主角的悲慘經歷而潸然淚下。他是一種內心的平靜,你會隨著一部電影,感受到歲月在人的身上到底改變了多少。就像電影裡的監獄,它象徵的不僅僅是一個地方,它更是一種規則,一種界限。一開始,人們會痛恨監獄裡的高牆。漸漸地,你會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是多麼可悲。期望這個東西是可怕的,有了它,會讓人充滿力量,失去它,會讓人墮入深淵。所以,電影裡才有了老布和阿瑞兩個先後獲得假釋的罪犯,一個適應不了監獄外的世界而選擇自殺,一個充滿期望的生活。當阿瑞看到自我被安排的房間樑上刻著老布自殺前留下的:“Brookswashere。”後,當自我決定去那個夢想中的海島與朋友碰面後,他在那串字旁添上了:“sowasRed”。人生的選擇不一樣,老布選擇將那間房子作為自我命運的終結點,而阿瑞選擇將那裡作為自我人生新的開始。

縱使歲月會改變一個人的容貌,會讓人垂垂老矣。但只要充滿期望,渴望自由,反省過去,展望未來,這一切都不算遲。就像當阿瑞應對屢次不準自我假釋的假釋官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無時無刻不對自我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那裡(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假釋官)。回首以往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此刻的感受,告訴他還能夠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應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蓋你的章吧,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告訴你,我不在乎。”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期望能夠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這就是整部片所要表達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5

知道這個名字還是從電影上得知,原來它是由小說改編,這本書讓悲觀者前進,無助者有力,迷茫者思考,絕望者看到希望。這個小說講述的是一所監獄高牆內的故事。那裡是一個你不喜歡又離不開的地方,任何你不喜歡又擺脫不了的生活其實就是監獄,你要想辦法讓自己活得自由,你要默默的付出努力,不要聲張,總有一天會成功。

這裡的肖申克其實就是說人們不喜歡去工作的地方,不喜歡生活的地方,但是這是不可避免的,不喜歡也要繼續上班,不喜歡也要繼續生活,當感到痛快和不自由怎麼辦?積蓄力量準備越獄。在這期間,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們也是被困在其中,有的人漸漸麻木,漸漸習慣,甚至有些恐怖未來的其他生活。這個圍牆很可怕也很奇怪,剛開始你會恨他,慢慢你就會適應他,習慣他,甚至是依賴他,脫離不了他,這就是被同化了。真正的監獄是被迫進去的,生活的監獄是自己自願進去的。當發現自己被困住,自己會給自己設限,立起高牆,否定自己,放棄自己,放棄努力和抗爭。

我們不應該對自己說我什麼都不會,我們應該想我們還會什麼?我的性格不合適,我們應該想我如何改變性格,我們不應該說自己總是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了,我們應該想自己能堅持。這就是監獄裡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一樣。

安迪入獄就很安靜度日,出乎人們意料,一天他找瑞德買錘子,人們以為他會鬧出大動靜,沒想到他說他是做手工,開始他還擔心安迪用他來挖地道,實在是太小了,用他挖需要六百年,沒想到十九年就挖成功了。這十九年,安迪運用他的智慧,他的所長,給獄長們躲避稅務,給監獄申請資金修圖書館,花了六年寫信給上層,沒想到不勝其煩,上冊給他撥款二百美金和一批舊書雜物,安迪決定一天寫兩封直到參議院每年給撥款五百美金,大家都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安迪花了幾年完成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句著名臺詞:“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讓你自由。”說的就是心存希望的人,無論什麼處境都無法把他釘死。他們就像落進石頭縫裡的草籽,只要有一點點機會都要蓬勃生長。他們是那種被關進監獄就開始積蓄力量,籌謀越獄的人。

安迪始終活得像一個自由人,儘管他也在這高牆之內。安迪原本過著金融精英的生活,深愛妻子卻失去妻子,坐了冤獄,成了刑期望不到頭的重刑犯,剛進監獄的幾年被獄霸折磨了兩年,日復一日的捱打,人們想象不到的受苦受難,他挺過來,他在監獄關了整整二十年,真可謂臥薪嚐膽。

安迪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始終有夢想,有方向,幫助獄友考文憑,擴建監獄,改善獄友的精神生活,他沒有被打敗。小說的最後,當瑞德知道,可以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和好朋友一起徹底地告別過去,一起出海打魚,一起迎著海風和太陽眯縫著眼睛微笑,一起調侃在肖申克的牢獄生活,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想到了安迪之前和他說過的話,在大樹旁的石牆下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他坐上了開往遠方的汽車,去兌現他與安迪的承諾。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終於緊緊擁抱在一起。希望,永遠是黑夜中,為你點的一盞長明燈。這部小說和電影一樣精彩,值得回味。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6

《肖申克的救贖》是部1995年的老片子,現在看來仍是那麼讓人感動,重溫了一遍,又一次被深深觸動了。

肖申克是電影裡那座臭名昭著的監獄名字,在這裡,每天都在上演各種陰暗醜惡和暴力,可從影片中看到更多的是自由和希望,它們就像陽光一樣,一次又一次地照耀著觀影人的心,給人光明、溫暖和力量。

電影開頭單刀直入,一場牽絆人心的殺人戲迅疾地展開。接下來是法庭宣判,青年才俊銀行家安迪·杜弗倫,因殺妻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安迪料想得到,等待他的將是暗無天日的折磨,不可名狀的凌辱,更為可怕的是心靈死寂的絕望。

關鍵詞一自由

摩根·弗里曼扮演的底層人物瑞德,喜歡賭博,還能從監獄裡做生意。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老瑞德,監獄裡的生活更讓他如魚得水,不需要過多勞動,可以自由抽菸、吃飯、睡覺,這少量的自由已經足以使瑞德滿足。不過真正體會到作為普通人的自由,是在和監獄弟兄們一起出外工的那次,安迪用自己的努力與才智,為兄弟們每人贏得了幾瓶啤酒喝。陽光灑在大地上,兄弟們開懷暢飲。他們就像自由人一樣,在陽光下喝酒。好像不是在給監獄出外工,而是在修繕自家的房頂。幾個小時自由的享受,雖然短暫,但卻刻在了每一個人心裡。

當安迪不顧一切在監獄的喇叭裡放《費加羅的婚禮》時,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不由自主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著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喚醒他們已快喪失的自由感。當典獄長大叫著讓安迪“Turn it off”時,安迪不但沒有聽他的話,反而調高了音量,雖然最後他被判了一個月的獨禁,他卻覺得異常快樂。

然而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在監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老布,為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很奇怪嗎?自由、平等、博愛,本來應該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老布們卻早已體制化,他們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它們,甚至無法生存。出獄後的老布無法克服幾十年牢獄生涯遺留的心理異化,所以,儘管他在人身權利上實現了自由,可心靈依然困守於無形的桎梏,那麼長久而殘忍的囚禁沒有將他折磨致死,而自由之身體與自由之心靈的分裂卻迫使他以自殺收場。

關鍵詞二信念

安迪為了創辦監獄圖書館而持續了六年的每週一信終於得到迴音(200美元)的時候,他的臉上露出了孩子般美麗的笑容:“才寫了六年而已,從今天開始,我每週兩信。”我又一次被打動了,很難想像,一個身處牢獄的人,仍然保持著對知識和真理的熱切渴望並堅持為之奮鬥。這種毅力絕不僅僅是瑞德所說的,“牢獄生活苦悶而無聊,沒事也得找事做。”

典獄長殺害了唯一獲知安迪誤判本就可以出獄的吉姆,使安迪得以重審的希望徹底破滅,他決定越獄。因為信念,安迪能夠只用一個小錐花二十年挖開瑞德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汙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

關鍵詞三希望

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裡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麼說。因為從進來的那一天起,獄長就說過,“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然而安迪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瑞德出獄後遇到了和老布一樣的問題,他適應不了外面的社會,他早已經被體制化了,連上廁所之前不報告都擠不出來。惟一能給他希望的,是安迪在老橡樹下給他的那封信。上面邀請瑞德去那個他們在監獄裡就說起過的地方,去幫他完成夢想。可愛的瑞德在看信時兩次被鳥叫嚇得四處張望,連自由自在的鳥叫都讓他感到害怕,好像時刻在被人監視一樣。不過,現在不同了,他自由了,他的朋友——安迪,正在美麗的太平洋岸邊等著他,要和他一起度過剩下的美好人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7

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被需要感,這是在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之後的感覺。

當看到老布被假釋後,我產生了一種無奈而心酸的的感覺。他說,他想回到肖申克去,因為在那裡我還能做一個圖書管理員,還有人向他笑,親切的叫他老布,他還能和瑞德他們聊天說地,又或者說一些生活瑣事,這樣一切都好,這樣的生活是他想要的,而在被假釋之後,他幾乎什麼都幹不了,受到忽視,呵斥等等,也沒有人會叫他一聲老布。老布說過:我想,當局不會注意我這麼個糟老頭子的。於是老布便死了。

同樣的,當安迪和瑞德坐在牆根下說話時,我注意到瑞德說過的幾句話:他也被體制化了,像老布一樣,在肖申克里,他幾乎是萬能的,什麼都能搞到,但在外面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假如沒有安迪,可能他也會像老布一樣崩潰吧!

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被需要感,因為你被需要了,說明你來這個世上是有價值的,你對別人是有價值的,你對他人有利,有人承認你來這個世上不只是來消耗資源,你還可以發光發熱,你還可以用自己的光自己的熱,來照亮他人,溫暖他人。

我們為什麼會存在,因為我們被需要著,我們還有對他人的價值。可如果當某一天,我們都不需要彼此了,孤單寂寞的活著,在自己的世界中生火取暖,可能那時我們會面對苦痛,因為我們活的毫無價值。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8

剛剛看了肖申克的救贖,感覺自己被教育了,安迪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被誤判在監獄裡關了將近20年,而他並沒有消沉的過這20年,他仍對生活抱著希望,即使身體沒辦法享受自由也要讓靈魂不受任何約束,在獄中幾乎所有人都被體制化,像老布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沒辦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最後只能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對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而安迪從來沒有放棄希望,直到他逃獄成功,而他的朋友認為自己已經體制化的瑞德也受了他的影響,在假釋出獄之後並沒有消極像老布那樣死去,而是找到安迪和他一起奔向希望,人生要不忙著活著要不忙著死去。

面對挫折、艱難、失敗。是消沉還是奮進,是堅持還是棄守,是偃旗息鼓還是勵精圖治,今天我已經得到了答案。雖然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雖然我已經變得有些心灰意冷頹廢不堪甚至有些絕望,而看了這部電影看了安迪的遭遇我的這些挫折又算什麼?不過是自己每天無病呻吟。雖然我沒考上大學,人生不是隻有這一條路,我不應該這麼早就放棄生活的希望我要好好加油,要像安迪那樣勇敢的追求希望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9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兩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監獄裡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己和監獄裡的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待自由和希望的堅持與嚮往,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都沒有放棄對希望的信念。

安迪對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讚賞的,對他來說即便只是片刻的心靈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貴的,為此他讓獄友們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堅持刻石頭,即便進獄也沒有拋棄自己的興趣;為了重溫音樂的美好,他不惜違反監獄的`規則而被獨自監禁2個星期;為了建立圖書館堅持每2個星期寫一封信,6年不間斷;為越獄,19年靠一根小小的鐵錘挖除了一條地道。這一切,無一部體現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變了監獄裡的一切,同時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靈的救贖。瑞德是此部電影另一重要人物,而電影正是以他的角度來講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沒有安迪的出現,也許瑞德會步上老布的後塵。然安迪不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監獄裡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終越獄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讓我們認識到體制化的可怕,人一旦體制化了,那麼一旦他離開了這個體制就會活不下去。

出一些給你印象較為深刻的內容。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然後就寫你對於這個內容的感受,你所受到的啟發。你想到的都可以。最後寫一些大體的感受。如果要求寫的讀後感的內容較多,就是篇幅較大的話,你可以多寫一些給你感受深刻的片段,略過最後的總體感受,這是一般的流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0

《肖申克的救贖》讓我有兩個感嘆:這是部沒有女性角色的電影2、這是部沒有女主角,還能排名第一的電影。

影片名為:肖申克的救贖,起初我以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後來才被這是監獄的名字而震撼。一座監獄的救贖?我們似乎從名字中看不出監獄和救贖有什麼關係,若肖申克是人名的話,觀眾倒是能理解更多,但正是因為以監獄為名,電影才能有更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肖申克關押了成百上千的犯人,若談救贖,也應該是犯人得到救贖,而這個9.5分的榜首電影則是讓犯人給監獄以救贖。

“救贖之道”是獄長對犯人們灌輸的,他信仰基督,信仰主,作為監獄中權利第一的人物,又擁有治理的資格,所以,獄長在影片中說道:我只相信兩件事,一是紀律,二是聖經。好像上帝賦予他這個特殊的權利一樣。這些是獄長認為的救贖,但對於一個黑錢無數,濫殺無辜的獄長,他本應有另外的救贖,而他的救贖則由主角安迪來給:你得到救贖的方法不是洗禮罪惡,而是認識自己的罪惡。

肖申克對於獄長及獄警們而言是這麼個為所欲為的地方,同他們在黑暗骯髒裡得到更多罪惡,而對於原本“罪惡”的犯人,肖申克卻是個正面和光明的地方,犯人在肖申克里體制化,善化,其中體制化更為具有影響力。肖申克的“體制化”,有兩個成因:一是對於監獄,犯人普遍的心態,二就是歸屬感,Brooks更是突出了這一點:牆壁裡,我工作著,即便是犯人,但跟犯人在一起,我便不是犯人,犯人能夠接受犯人,同情犯人,在這裡,我們都不是犯人;牆壁外,我工作著,我不是犯人,周圍的人也不是犯人,但我曾經是犯人,在那些人中,我便永遠是犯人。

Brooks雖然被釋放,雖然得到了千萬罪犯呼喊的自由,但他沒有了歸屬感,他沒有原因再繼續工作,繼續與人接觸,Brooks,理所當然會選擇離開。

這也是救贖,是Brooks的救贖。

反觀救贖之外,再看“女性角色”這點,搜尋整部電影,確實沒有,安迪的妻子雖然出現過,不過也只是語言上提及而已,但稍微留心,我們便看到影片中有一段安迪廣播音樂的片段,而電影裡唯一對於“美”的形容也僅僅在於對這段音樂的描述上了,若我們把音樂看成是女主角,這位空缺的角色就有了作用,她可以很精神層面,她可以永遠追求不到,她高高在上,就像聖母瑪利亞,你望著她,深深感嘆她女性的美麗。

“救贖”+“罪惡”+“精神感動”使我們在十幾年後仍然感嘆著《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1

《肖申克的救贖》我看了不止兩遍了,第一次觀看的時候就有衝動想寫寫感想,但拖到現在才來寫。固然沒有第一次那麼印象深刻。

第一遍的時候,我還是一名大學生還在一段寒假。那時候我沒有太複雜的憂慮,我不希望自己變成布魯克,那位肖申克圖書館的管理員那般讓人唏噓。

那麼瑞德呢,這位理解布魯克的大叔,把體制化揭露得深刻而而讓人覺得在理的大叔似乎走上了懂得的道理很多依然過不好一生的路。

瑞德大叔也挺優秀的,他是安迪的好朋友,他在肖申克里左右逢源,同許多人保持著不錯的關係。為什麼這麼一個挺優秀的人,卻也險些敗在體制化?

縱觀全片,體制化影響了太多的人,他們在肖申克老去,與外界的聯絡越來越少。他們也許曾經有罪,他們也確實沒有安迪那銀行家的頭腦,但他們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和希望。

當我觀看第二遍或者更多遍時,我已經是實習結束的畢業生,我在朋友的小屋待業了近兩個月,努力的做好自己的選擇。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瑞德的這段話每次在耳邊,都會有一種危機感。因為這個場景在我們生活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人們不喜歡不確定的感覺,當你習慣了原來的生活,想要去改,那就很難了吧。

如果你在肖申克,從青年到暮年,外界的變化都不知道,走出去對未知是害怕還是疑惑?安迪追求自由。

我常常告誡自己,要保持好奇心,要有走出舒適圈的勇氣,生活中真正去做,我會發現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給自己筆名鋮詩何,何就是為了提醒自己。詩和遠方,肖申克和肖申克之外的自由,安迪的解決之道是希望。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我最感動的並不是安迪逃脫肖申克,到太平洋邊上,造自己的夢。我更感動的是,瑞德的救贖。一位大齡的大叔最終,選擇了希望,選擇了擁抱新的生活!他在車窗望著窗外,思緒無論是過往的故人或者是再次見到安迪 ,一切都是自由而富有希望的開始。

肖申克的故事我也許以後還會再重溫,生活裡的肖申克我要學會警惕,即便生活不易,也不要放棄希望。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2

以前的語文老師說過,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都穿插著愛情。我承認我比較膚淺,看電影一般都看愛情片,或者是喜劇。在朋友推薦以及自己好奇心的驅使下才把《肖申克的救贖》看完的,說真的,我本來沒報什麼希望的。可是,看完後,我才知道為什麼這部影片能被那麼多人喜歡著。而我,對人生的看法也更深刻了些。

安迪因為被指控謀殺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而被判無期徒刑,這就意味著他要在肖申克監獄度過餘生。本來,坐牢也就那樣,沒什麼新意,無非是閉門思過罷了。可是,安迪卻能把監獄生活過的不一樣。他用自己的學識幫他的朋友們贏得了一帶啤酒,他幫助監獄長洗黑錢,他每星期寫一封信擴大了監獄的圖書館,他讓監獄裡的人認識到不同的生命形態。小小的錘子,那把曾被瑞德恥笑說需要幾百年才能鑿破牆壁讓他逃獄的錘子,他卻用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短時間內完成了自己的越獄。其實這個鏡頭和《基督山伯爵》裡的唐代斯越獄很相像。都是打雷的夜晚,都是挖洞,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另一個自由的天地。人,只有經過暴風雨的洗禮,才會更加成長。他們,也是如此。

話說結局看的我好糾結啊,我比較喜歡皆大歡喜的結局,不要笑我,這應該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本質,當然我不是說結局不好,只不過太簡單了。還沒看過癮呢,就這麼結束了。不過,很喜歡那個畫面啊。藍天,白雲,碧海,以及兩個惺惺相惜的朋友,他們的友誼讓人為之動容。我很無聊,把畫面定格在那個地方停了好久,好久,終於落下淚來。安迪逃獄不易,瑞德申請假釋也不易,他們,那麼艱難才擺脫了那個遙遠的噩夢。他們,都是生活的勇者。他們帶給我的,是感動,是深入肺腑的感動。無法言說,只能慢慢體會。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3

放假這些天,重新重溫了些經典電影。第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贖》。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感受更多的是電影之外內容。尤其是我也開始學著去懂得“希望與生活”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融洽在一起的這組關係。

當一個人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需要自由。自由可以去觸控希望。瑞德明白這點,他知道待在肖申克只會磨滅希望,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化為泡影。老布,一個假釋犯,雖然他離開了肖申克,但卻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他是一個沒有希望的自由人。此時他選擇了死亡。生死對於他來說已經毫無意義。正當瑞德也要走上老布的老路時,他收到了一封安迪的信,這封信再次填滿了瑞德的希望。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樣。

《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自由,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便是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4

剛剛看了肖申克的救贖,感覺自己被教育了,安迪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被誤判在監獄裡關了將近20年,而他並沒有消沉的過這20年,他仍對生活抱著希望,即使身體沒辦法享受自由也要讓靈魂不受任何約束,在獄中幾乎所有人都被體制化,像老布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沒辦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最後只能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對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而安迪從來沒有放棄希望,直到他逃獄成功,而他的朋友認為自己已經體制化的瑞德也受了他的影響,在假釋出獄之後並沒有消極像老布那樣死去,而是找到安迪和他一起奔向希望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5

上週五王老師佈置了看《肖申克的救贖》並寫觀後感的作業。由於週末安排也比較緊張,我只能在週五的晚上看這部電影。幸而我很快便找到了並開始觀看,此時差不多晚上七點半。我打算看看這部電影到底要看多久,一看,兩個半小時差不多。這時候我決定倍速播放,否則那可真叫一個漫長。恰巧倪立杭也在,他先前是看過兩三遍的,他不肯讓我這麼做,於是我只好和他一起完完整整看了那麼久。

我是一個很討厭看到我不喜歡情節的人,大概是因為對於主角的代入感比較深,我在看到主角入獄和跟監獄裡同性戀犯人打鬥的環節時一點也不想看,很想要跳過去;但我在看越獄的那一段卻開心得很,恨不得回放十幾遍。

這裡我就要講到我和倪立杭的習慣了:我們兩人總是這樣,因為某些原因看了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非常喜歡,於是就翻來覆去地看,特別是“爽”的部分,是會瘋狂地看的;有時也不是因為喜歡,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當時電腦裡唯一的動畫片,我們只能反覆看著這個。這樣的翻來覆去,總是會厭倦的。於是不看了,再去換一部新的重複如上操作,如此反覆反覆。

翻來覆去看的習慣造成了我們這樣的本能:一部書或電影,先快速看一遍劇情,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如若喜歡,便細細地看它幾遍。這樣先倍速,後細看的方法,我自認為還是很有用的:不至於在不喜歡的東西上浪費時間,也不至於放過一些好的細節。

所以我們的生活,是否也是這樣,有倍速和普通之區別呢?我想是有的。就如高鐵和綠皮車的區別,我們的生活和從前的生活已經大不一樣了,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資訊的交流速度已經是從前的幾十倍,上百倍。在這樣的時代中,倍速與否,是我們必須要做出的抉擇。

現在,科技的發達,社會的進步使得我們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一生中能做出更多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更多思考的時間。我們無法停下來思考,這是最傷心的事情。試想,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就是從一個車站,奔赴另一個車站,而現在車開得越來越快,來得也越來越快。古人可以在站臺上思考他們更喜歡哪一班車,哪一班車途徑的風景更美麗;而我們沒有任何時間思考,下一班車便來了。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哀嘆自己的選擇錯誤——但是又有誰會肯比別人落下一班車呢?人生的節點之間間隔實在太小了,太小了,我們對它一無所知便只能作出選擇。因此,像看電影一樣生活,我認為是很有益的:倍速是需要的,因為這個社會一直在快速地飛奔著;而放下腳步也是必要的,因為我們需要時間去思考我們之後的選擇以及一些更深層面的問題:我究竟要去哪裡?我為了什麼?這樣你便有可能不會將你短暫生命的一部分浪費在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上面。對自己有限的人生作出規劃,這是思考的意義,也是在這個倍速時代中,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的原因。

《蘇菲的世界》中說:“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停下來思考,在這個倍速的時代。思考如何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就是這一刻你所創造的價值,你所創造的,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的生命。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6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他的每片羽翼都沾滿的自由的光輝。——題記

監獄是我們普通人很少了解的一塊地方,似乎它與我們這個花花世界格格不入。說實話,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並不知道監獄代表著什麼,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一星半點的關於監獄的東西,剩餘的認識也便只是字典上查得到的一個名詞罷了。

安迪,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其實他並沒有犯罪,但陰差陽錯的還是被關進了監獄,這一關就是二十幾年啊,一生中最寶貴的歲月就這麼消失在充滿黑暗的肖申克監獄。他失去的不僅僅是妻子,工作,更是自由以及做人的尊嚴。可安迪沒有認輸,就算監獄再黑暗,也掩蓋不了安迪羽翼上那種自由的光輝。他雖然是犯人,但卻成為了監獄當中獄警的經濟顧問,他們甚至連家裡大大小小的瑣事都來問安迪。圖書館也是安迪的功勞,他為監獄裡的人搭建了一架通往進步的梯子,是他們的精神不再匱乏。與此同時,本作的另一主人公瑞恩也登場了。作為安迪的好朋友,瑞恩的作用自然非常大。許多意味深長的話都藉由他的口說出來,當然,安迪的那把鶴嘴鋤也是他的功勞。

應該說,電影的前半部分還是比較輕鬆的,雖然是在監獄,也有朋友間的那種友誼。其中有一個場面的描寫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黃昏,淡淡的陽光灑在屋頂上,安迪和他的朋友們就這麼慵懶的躺著,手裡面拿著安迪用智慧與勇氣換來的啤酒,一口接著一口。那麼多年來的束縛在那一刻完全釋放了出來,自由原來也可以這麼安靜的擁有。

電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最震撼人心的情節出現了。原本以為典獄長是要給安迪翻案,但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典獄長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把湯米打死了,而且是臉上帶著微笑的。說實話,打死湯米的那幾聲槍聲,比以往任何時候的都要顫動我的心靈,那時候,一種深深的無助充滿了我的心,什麼叫做黑暗,什麼叫做卑鄙!典獄長的形象,也應此而醜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就算他手裡面一直拿著聖經,就算他臉上一直帶著微笑,也掩蓋不了他那顆醜惡與陰險的心。時間總會抹平一切,但人們也會因此而記住一些東西。湯米的死,激起了安迪復仇的慾望。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安迪獲得了重生,那一路的困難自不必說,但卻顯得是那樣的值得。之前關於故事情節的一些零星線索,在這一刻匯聚在一起,我這才發現,所有人都被安迪騙了,原來這是一個從二十年前就開始了的計劃,而從始至終只有安迪一個人知道。看到這裡時,我不禁暗暗佩服起作者的故事組織能力。之後的情節就朝著我預期的方向發展了,「上帝的懲罰終會降臨」,這或許是對典獄長最好的形容了吧。

電影並不長,很快就看完了,但心中的思考卻還沒有停止。真實,我想這才是對這部作品的最準確的定義吧。它把人性當中最黑暗的一面完全撕裂開來給人看,沒有絲毫的遮掩,人的各種慾望也紛紛在裡面登場。而與這些骯髒的東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迪身上散發出的對自由的渴望於和對未來的希望,這兩種品質感染了我,任何時候,就算是被關進了監獄,我們仍然不能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將來或許會有那麼一天,也是一個黃昏,我握著一罐啤酒,躺在公園的長椅上。那時,我會想起這本書,會想起安迪,會想起那片自由的羽翼,而對於生活和未來,也會更加的堅定。

後記:大概是我比較早的一篇文章了,記得還在某一本雜誌上有過刊登。怎麼說呢,極力推薦大家去看一下,IMDB排名第一不是沒有道理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7

肖申克是一個監獄的名字,這裡以嚴厲著稱,同時,監獄長也暗地裡做些貪汙的事。

其實對於主演,就是一個越獄成功了,另一個假釋後按照他給的信找到了他。

我不知道怎麼會對老布的經歷產生深深的同情。

老布不算是主角,但他是這個監獄裡唯一一個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是的,我沒想到一個獲得假釋後的人,會選擇自殺。

他老了。他在監獄裡由一個壯碩的青年待到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他習慣了監獄裡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於是根本就離不開了。他甚至想到殺一個人能讓自己繼續呆在肖申克監獄,當然,他最後放棄了。獲得假釋後,他回到了幾十年前闊別的外面的世界,他卻發現這與他之前所看到的完全不同,汽車多了,人多了,許多都變了。他在一個超市裡當包裝工人,可是好像沒有人喜歡他。他不習慣這個所謂的外面的世界。

他說,他常常做到噩夢,時時刻刻處於恐懼當中,他終於決定了。他穿好了西服,打了整整齊齊的領帶,用小刀在橫樑上刻上:老布到此一遊,然後,用一根繩子把自己吊在橫樑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許,他的死也只有監獄裡平常和他要好的幾個人知道,在別人眼裡,也許老布只是一個草芥,也許連草芥也不如,他的死,激不起別人心裡的波瀾。後來,又一個被假釋的人到了這個房間,雖然他也在重複著老布的經歷,但是他的好友託付給他的事,就成了他的希望,因為這藏在心底的希望,他沒有選擇像無依無靠的老布一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突然想,如果也有人,能給老布這樣一個希望,那他還會不會選擇去死?

老布這一個老囚犯的經歷震撼了我,一個被囚禁了好幾十年的靈魂,突然把他放出來,這靈魂該何去何從呢?

噢,這個冷酷也殘酷的世界。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8

電影講述了一個無辜入獄的囚犯Andy越獄的故事。Andy由於被告故意殺人入獄,但在監獄中他沒有放棄希望,他積極為獄友做些有意義的事,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技能和興趣。做著自己的事,不經意就幫到周圍的人,由此他得到很大的便利。他首先在監獄呆一個月,瞭解了監獄的情況後,開始結識緯德,首先弄了一把小錘子,接著不時弄些海報,並用雕刻的興趣掩飾挖隧道。此外,他幫監獄長洗黑錢,藉此他弄了個假身份,為逃跑後做整備。經過一系列的整備,他最終成功逃脫。而在監獄中,他為了接觸監獄長,先接觸小警員,展現自己的能力,並藉此讓夥伴喝上冰鎮啤酒。而一個小混混想學習,他也很耐心地教。這都很好表現了他的智慧和友善。在情節的設定上,我發現兩點很好,其一是監獄長找小混混談話時,本來以為是一個轉折,結果卻是監獄長為一己之私殺了小混混,這也表現了監獄長的貪婪和陰狠。其二是清晨點人數是,我以為Andy自殺了,最後卻給我一個大驚喜---逃跑了。情節的設定十分引人入勝。

看完電影后,我真正意識到自由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為此我覺得,即使我們無法做一個好人,但一定不可以做一個壞人,更不要去觸犯法律,那後果是難以想象的,因為那可能就是一輩子的自由。所以不需要太熱衷於功利,差不多就好。明言也有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9

看了這部電影,感覺這部電影將友情,愛情,信念,時運等諸多人生要素揉在了一起,主旨和感情非常複雜。

在片中也印證了讀書的重要性。安迪利用自己的理財能力,為監獄內的所有人提供了閱讀的場所。這說明,身處監獄,固然行動是不自由的,但是卻依然可以使靈魂得到昇華。社會的黑暗將其打入到如此境地,但是他卻依然渴望著閱讀,難能可貴。他辦起圖書館,為的是所有的獄友也能夠如此看書,其感召力可想而知。我們呢,作為學生,更應該多讀書,拓寬自己的視野,也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昇華。

安迪在獄中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他在獄中收穫了友情,和獄友成為了朋友。他堅信只要自己是無辜的,終有一天會重獲自由。可是到了另一知道真相的人的到來,正如別人所說,上帝撒下希望的火種,有澆滅了希望的火種,他這一次由於典獄長的自私自利,他再一次沒有成功申冤。安迪明明已經挖好了地道,隨時可以逃跑,他卻始終沒有這麼做,是他心中的心念,使他懷抱著心中的希望。

可是安迪為何不逃獄呢?

興許是他對監獄,抱有幻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讓監獄長看到他的無辜,然而事實總是殘酷的,他的肉體和頭腦只是白白的被作為洗錢的工具利用,一直沒被釋放。

也許還是因為他習慣於了監獄生活。他無法容忍自己在日後,被追殺,成為沒有合法身份的人。

最後,他在監獄內收穫了友情。瑞德曾經幫助他無數次,儘管是獄友,也犯過罪行,但是在安迪出獄後,始終念念不忘在監獄裡的老友,最後的大結局感人至深,兩人重逢。患難與共的他們有了優秀的結局。

所以無論身處人生巔峰還是谷底,無論是天堂還是地獄,都要擁有信念,在周圍發現美好的來源。所謂信仰得救也有實際意義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0

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肖申克的救贖》。

避免孩子們無聊鬧事,放假給孩子們推薦了幾部經典的電影,而我也再次重溫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經典就是經典,這部電影每看一次,就有不同的感受。

沒看之前,很多人都以為肖申克是一個人名,但肖申克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座監獄。

安迪因為涉嫌殺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而被判刑關入肖申克監獄。在他剛進肖申克監獄的那一晚,有個不知名的胖子被獄員暴揍,然後就再沒見到第二天的陽光,而自始至終,這個胖子叫什麼名字無人知曉,也沒人想去了解,除了安迪。

安迪剛進監獄時,也被三姐妹霸凌欺辱,卻始終不妥協,不放棄希望。

安迪是睿智的,他有毅力有魄力,將挫折看得泰然處之,將監獄裡的日子過得豐富多彩。

他運用自己的知識,幫獄內長官理財,洗錢,改造獄中的圖書館,讓監獄的獄友讀書,幫助獄友考取學歷,最終贏得了獄友對自己尊敬和崇拜。

影片中最深刻的場景是,安迪不顧典獄長髮飆,在整個監獄中播放了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選段微風輕拂,獄友彷彿在歌聲中聽到了自由,看到了未來的美好生活,他們所有的人都傻愣在那裡了!就在那一剎那,肖申克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典獄長因此大發雷霆,安迪被關黑監兩個星期。

後來獄友問他這樣值不值得?

安迪回答:值得,動聽的音樂會留在我的腦子和心裡,有些東西是監獄的高牆關不住的。

沒看這個電影之前,大多數人都覺得,在監獄裡服刑的人,肯定很嚮往監獄外面的自由生活,迫不及待想離開監獄,可布魯克的死,讓我震驚。

布魯克對於長達50年的監獄生活,已經習慣麻木了,他因為有點知識,所以他在監獄裡負責管理監獄的圖書館,活兒比較輕鬆,在監獄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他假釋離開監獄以後,卻無法適應社會上的生活,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瑞得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賴他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而瑞得也被一次次拒絕假釋磨平稜角,將對自由的渴望深埋心底。我總覺得這是他故意為之,因為他在監獄裡算是如魚得水,可是離開監獄,走到社會,他什麼都不是,他害怕面對外面那個陌生的世界。

或許萬事俱灰,萬念俱滅,這才可怕。

剛進監獄時,他們都想要逃離,卻又茫然無措,但這樣的日子過久了,他們竟奇異的接受了這樣的生活模式,那種完完全全正常的生活,對他們而言,反而變得不正常。

但安迪從不放棄希望,依舊把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他利用自己的才華給隊友帶去希望,也給出獄後的自己準備了一份大禮,作為19年冤獄的補償,還藉此扳倒了貪贓枉法的黑心典獄長,替湯米報仇,實在是大快人心。

在生活折磨之下,能擁有像安迪一樣不管身處何處,均是泰然處之、不忘本心,一味追求希望中的自由生活的氣魄,該是多幸運的一件事。

當人們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安迪早已經被同化時。只有他自己每日的堅持,利用刻石的愛好,掩飾自己的行動,十九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完成自己的計劃。電影沒有給我們展示他所做的努力,但他鑽出地道,游出下水道的那一刻,似乎全世界都在為他的自由而舞。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有著無窮的力量,平靜而溫暖,每一個細節每一處對話都細細道來,直擊人心,在我們心裡,有個地方是無法被鎖住的,它叫做希望。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1

生命中有太多的東西,容易消散,有些人選擇了習慣性冷漠與淡然,而有些人則能夠把握機遇重獲自由,也許更多時候我們願意等待就造就了一次次機會的錯失。有些時候,不是世界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世界。觀看《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經典影片我不僅僅看到了安迪的堅強,更懂得了信念與希望的力量。

影片雖沒有聲勢浩大的鬥爭場面,但卻將人性與社會現實揭露至深,開篇講述主人公因謀殺妻子而被害入獄。作為一名銀行家,他擁有非凡的智慧和不一般的忍耐力,入獄期間因不同流合汙而被獄霸欺壓。但他嚮往自由,這更多表現為內心對自由的渴望,因片刻美妙的音樂而被關禁閉一月之久,為獄友的冰啤酒而為獄警服務。這使我更加明白自由的深意以及對當下生活的珍惜。

他入獄六年間不斷給圖書局寫信,只為獄中建立一個小型圖書館。這種救贖更多體現在心靈的救贖,他用智慧改變著獄中人與物,用信仰換取自由與自我救贖。獄長利用安迪的智慧為自己謀取私利,在犯人外出做工期間大量貪汙政府稅款。安迪在獄中找到為自己洗脫罪名的機會,而獄長卻因一己之私將囚犯無情擊斃。該影片最可貴之處在於深刻抨擊現實,給人以真實展現。正所謂: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主人公多次遭遇非人待遇而依然相信自己,給世人以極大鼓舞,激勵人們克服困境,相信未來。他將獄警的惡行一一記錄,並用與其合作期間捏造出的不存在人身份生活,也給予獄中好友瑞德假釋後的生活保障。

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而偉大的人才能救贖他人。在獄期間,瑞德因安迪的出現而得以改變,如果沒有安迪的出現也許他會步上老布的後塵。同樣,影片也讓我們看到了體制化的可怕之處,人應當走出舒適圈,不斷進行改變,適應社會變化的節奏。19年的堅持造就了安迪的重生,一根小鐵錘一腔熱血,一張海報後一片藍天。影片看似平淡無奇,講述獄中點滴。事實上,該影片在以最直觀的方式,揭露社會的諸多問題以及面對問題時應採取的手段。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應放棄,只要堅持定有結果。

光鮮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耕耘,收穫這件事情從來沒有碰運氣的機會。就算運氣來了沒有足夠的實力也無法把握。只有在黑夜裡默默紮根才能在陽光來臨時說一句:我值得一切。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2

“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並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陽光,卻在暗夜裡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這是巴金說過的一句話。

在我所看過的所有電影中,最適合當戰士的當屬安迪。他是《肖生克的救贖》裡面的主人公。安迪因涉嫌殺害他的妻子和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個叫肖申克的監獄裡幾乎是沒有希望的。但安迪不是這麼想的,他讓瑞德幫他搞了兩件東西――一把石錘和一幅麗塔·海華斯的巨幅海報貼在監獄的牆上。

一次查房,典獄長拿了安迪的聖經,卻沒有翻開便遞給了他,並告訴他“救贖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獄長沒想到,所謂的“救贖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這是安迪逃走之後,典獄長才發現的。

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他很快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他變態囚犯的騷擾,很快成為了有名的財務者。“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他逐漸的成為典獄長沃登做事的重要工具。當安迪從湯米空口中知道自己被冤的真相時,他希望獄長重審案件,可獄長不同意。因為一方面擔心灰色收入曝光,一方面他想讓安迪一直幫他做帳。

安迪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行動前,他告訴瑞德去一棵大橡樹下。當天夜裡,安迪越獄成功。

原來二十年來,安迪每天都在用小鶴嘴鋤挖洞。利用放風的時間,從褲子的口袋裡,巧妙的處理了挖洞的垃圾。他把六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做成功了。這不得不讓人驚歎!

安迪出獄後,成功領走了監獄長的部分黑錢,並告發監獄長貪汙受賄的真相。

大批人來到這裡,絕望的獄長開槍自殺。經過40年的監獄生涯,瑞德終於獲得自由。之後,兩人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了,我想他們一定會緊緊的擁抱。

電影放完了,我終於知道老師為什麼向我們推薦這部影片了。這是一個種植希望,堅持不懈的勵志故事,他告訴我們,無論你遭遇什麼不幸,只要你心裡懷揣希望,始終堅持做好一件事,就沒有什麼做不好。

就像普希金的那首詩: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3

"記得很久之前就看到過關於《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的大量介紹和報道,但這並未激起我觀看他的慾望,直到今天我在網上閒逛的時候,無意中讀到了一篇關於“《肖申克的救贖》”的文章,這才使我有幸觀看到這部經典影片,我想我應該感謝的是這位編寫觀後感的作者!讓希望的燭光在心中燃起,每當有人落魄時都會感到沮喪、懊惱,會覺得世界很無助,甚至會有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

其實,在我們深陷困境無法自拔時,常常會有一種力量悄然降臨到我們身邊,而這種力量就叫作“希望”。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裡,希望是安迪唯一的出路,因為他把希望當作是他重獲自由的支撐,也正因為安迪有了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希望才在他的心裡燃起一支永不熄滅的聖火。他靠著一把別人眼裡要鑿600年的錘子,用了二十年鑿通了整個牆面,挖出了一條通向自由的隧道,當他爬過狹長的隧道,在大雨中沖刷他身上的汙穢時,他便是一個得到解脫、自由的人,安迪走出了肖申克,重獲了自由,這也正是因為安迪從走進肖申克的那天起就懷揣夢想,嚮往著自由,他一直堅信總有一天他會走出去,對安迪來說希望就是他追求的動力。

而在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那就是老布,老布在肖申克度過了大半輩子,有一天他獲得了自由生活的機會,這是所有肖申克人期望的一天,然而老布卻不能和同樣身陷囹圄的安迪那樣,重新面對生活。在肖申克,獄警們長達數十年對大家的禁錮,使老布失去了自已靈魂,除了服從制度外,他不敢再有任何的想法,更沒有了夢想和希望,也正是因為在老布心中這盞希望之燈的熄滅使他失去了自由,雖然他離開了肖申克,但他的心靈已經被體制化,無法得到真正的救贖,最終只能選擇結束自已的生命來逃避現實。

希望就如燭光,即使忽明忽暗,但只要不滅,仍有一點閃爍的微光照著前路,就會使你不至於迷失在黑暗中,影片中的安迪就是這麼一個堅信希望的人。而我們在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迷茫或無助的時候,只要我們心中也燃起希望的燭光,就相信一定能看到光明。當我們來到人世間的第一天起,就註定我們的人生不會是風平浪靜,無論在何時,在何種環境下只要我們有著自已的希望和夢想,我們就離幸福更近了一步。現在讓我們雙手交握,閉上眼睛,默默地在我們心中燃起那“希望的燭光”!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4

有些鳥兒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以前從來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直至現在才真正理解。

在星期三晚上,我們班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為它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但是,何又為救贖呢?原來,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人可以不上進,但是一定要有希望,希望只會給予那些心懷希望的人,安迪說過:“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他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控不到,那就是希望。”人生終有兩件最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在我們最難熬無助時支撐我們堅強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來到師範,常會有迷茫,有時看到身邊同學瀟灑的生活著,每天睡到自然醒,隨意上課,隨意玩耍,沒有對自己的約束。而自己雖然嚴於律己,每天在為自己的目標奮鬥,卻沒有成就感。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給了我太多的啟迪與感受,讓我受益無窮。希望也能夠給所有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5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勵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充滿了好萊塢的傳奇色彩:保守穩重的銀行家安迪因謀殺罪被判入獄,實際上是被冤枉,無期徒刑將他後半生推入無底深淵,他沒有就此淪落,卻通過自己的智慧,在貪婪、殘暴的獄卒手下為犯人們贏得了冰啤酒、圖書館以及與尊嚴和自由更為靠近的牢籠生活;用一把小石槌在海報後面鑿了十九年,鑿開了瑞德認為一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爬過500碼的下水道,在電閃雷鳴的大雨中輕笑著擁抱久違的自由。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志、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捨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衝動。在監獄裡,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自由是什麼?自由就是能在陽光下悠閒自得地呼吸。對於我們而言,它就像空氣,平常得讓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會怎樣,但是自由對於那些高牆內的囚徒,尤其是那些註定一輩子都要呆在那裡的人們又是多麼珍貴而又遙不可及。安迪最後逃出鯊堡監獄,是什麼實現了對他的救贖?是他心中對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在《肖申克的救贖》裡,我深深地為主人公安迪對自由一刻不息的渴望震憾了,當他從下水道逃向外面的世界時,當他迎著暴雨和閃電怒吼時,我的心也隨著他一同律動著,安迪所獲得的身體和心靈上的自由讓我覺得痛快極了。

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既然你已經走到這兒了,就再走遠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