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7W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頗具爭議的影片。有人厭惡它的矯情,有人喜歡它的夢幻。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在我看來,能打動人的便是一部好作品,可以從1900的故事裡找到自己。

我不知道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真諦,或許只是對生活多了某些感悟。我反覆回放1900留給他朋友的最後話語,一遍遍地聽,試圖去尋找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到最後,我仍然是似懂非懂。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愛上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而他最後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1900或許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多數人,他們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矗立在那裡,自由,決絕,悲傷。

相較於1900,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的。這個世界的意義在於“傳承”。它像一個遊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而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遊戲永遠存在。學習,工作,結婚、贍養,繁衍……拋不開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我們的人生對於整個遊戲而言,存在的很短暫。也唯有越短暫,這個遊戲的執行時間才會越長,才可能,“永不結束”。

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獲得永生,自由。

大多數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雖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也會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溫情,那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對我而言,“外面的世界”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較1900我們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我們勤懇、踏實。從單純和執拗開始,變得圓滑,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記得,這種種妥協,是為了在這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而天才心靈第一,生死次之。很多人說這是悲劇,我卻認為這是1900的追求,他熱愛船上的生活,那裡是他的世界,離開這裡,生活就不是他的了。

被炸燬的前一刻,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乾淨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著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裡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著鋼琴、膜拜著音樂時,心裡自然而然的散溢位的柔情。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2

與大多數人的觀影順序不同,同是Tim Roth出演的兩部電影,我是先看的《人人都說我愛你》,然後才是《海上鋼琴師》。他在《人人》裡出演的那個保釋犯給我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刻:眼神永遠不能聚焦在一點;頭和身軀間的脖子彷彿沒有固定好,導致他的腦袋在不停打轉;薄薄的嘴脣間總是留一道縫,隱約露出的牙似乎向所有人表示不屑;鬍渣,還有鬍渣。他沒有原則,沒有憐憫,他在人們對他的荒誕討論中出場,在觀眾對他的鄙視和嘲笑中再次鋃鐺入獄。他的角色似乎只為引起人們對主人公深思的準備的,然而,這樣一個形象被Tim Roth演繹地太過精彩!說了這麼多,不過是想表達我在這部電影裡(《1900》)第一眼看到他時的那種明明知道會是他但還是很驚奇的感情,“別跳戲了!”我當時出聲的對自己說。

片子確實沒有給我任何跳戲的機會:Max懾人的嗓音,1900的故事,還有美妙的音樂。尤其是當好的故事配上好的音樂,容易讓人陷進不想出來。

我不想像流水賬一樣把電影中的故事完整轉述出來再附上分析,像從前完成高中隨筆的那樣,冗長又淺顯。特別是我的記憶實在有限,我不願意壓榨它。我知道那結果會是CtrlC、CtrlV,本來決心寫的一篇影評到了變成百度裡搜搜就出現的電影概括。所以,倒不如這樣信馬由韁地胡寫,寫我一直在回味的那個畫面。想他日有幸把這部片子看到第三遍第四遍時候,再對照第一遍看的這些最讓我感動思考的片段,寫這篇觀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影片末了Max捧著黑膠碟和讀碟機,回到輪船上,希望帶1900離開這艘即將成為歷史的龐然大物。當他最總在鐵架後發現1900後,兩個人的對話把影片帶向主旨(每次用“主旨”這個詞就感覺中學閱讀題讓使我中毒太深,可不用它的話,在我的詞彙量又實在找不出別的詞…)。Max滴溜溜晃來晃的眼睛注視著1900,也同時在打轉他們的未來:就我們倆人,或者組成一支樂隊,以你的音樂,我們一定會成為那城市裡面最閃耀的組合,名譽和財富,哇!

然後是1900那一席深刻的獨白:“你知道嗎?當時我準備離開這艘船的時候我是真的決定好的,真的開心的,可當我看到陸地上的世界時……我不是害怕我看到的東西,而是害怕我沒看到的東西。這個城市沒有盡頭(there is no end,我喜歡他end的讀音),它沒有盡頭,你看在這裡,拿鋼琴來說,它是有盡頭的,從第一個鍵到最後一個,一共88個琴鍵,是有盡頭的、完整的。琴鍵的有限引發出我創作的無限,我喜歡這樣。而那裡是無限的,所以在那裡我無法彈奏,它沒有盡頭。無數的房子你要選一所居住,無數的女人你要和一個共度一生,無數的街道,你的位置在哪兒?在這裡,我知道,在那裡,我不知道了。”

Max真是個愛哭鬼,他眼睛裡的淚花是一處讓人不禁跳戲的點。他點頭,意識到他無法勸動他的朋友,無奈的心情被演員表演痕跡略重的表現在臉上。有人說Max不能理解1900,但他尊重他,所以沒有將1900打暈帶下船而是按照他的決定離開他,讓他一個人和輪船一起化為灰燼。不過在看到他們兩個對話的這一幕,我多想借Max的口對1900說:“誰說沒有盡頭?讓我做你的盡頭,讓我做你的盡頭!”(No end? Let me be your end, let me be your end.),此時Max的雙手撐在1900的膝蓋上,眼睛停止打轉但還留有一點淚花,就死盯著他,這樣說。

世界這麼大但我可以一直做你的歸宿;當你被無限的慾望充斥,來到我這裡和我在一起,我們的空間是有限的,就你和我,如果你迷失了讓我帶你回;只是,求求你不要死,當我當年下船的時候我知道,如果我想和你說話了,可以回到船上來找你,你就在這兒,可是,如果你沉沒了、消失了,你要我找誰?和誰說話?

我希望1900能被這樣的感情所打動,又或許不能。或許成功打動那部分是我的一廂情願,而不能的原因就連我自己都想到兩個。

1.這個問題他也想過,既然當時那個姑娘沒能成為他的歸宿,連愛情也打敗不了他對自己的執著,Max作為一個尊重他又不能理解他的朋友,在靈魂上屬於不同場域的兩個人,可以成為朋友,但成為歸宿是另一碼事。

2.剛剛在回憶他倆最後的對話時,忽然發覺到的,Max說到底還是一個入世的凡人,名譽和財富,多麼現實。他賣掉自己的小號來維持生計,儘管忍受痛苦。1900並非對名譽和財富沒有概念,只是,在那間舞廳裡,他已經看透了,外表光鮮的人仍然承受精神上苦悶,也許後者就是由前者所導致的。他們的內心倒不一定比1900更安寧。孤獨對他而言是一種享受,他的自由就深深植根在孤獨中。像他說的,在88個鍵中他能創造出無限,在廣闊無垠的世界中他束手束腳。這樣的思想在《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也出現過:契約使他們變得自由,而看似無拘無束的我們則實際被綁架在更大的“天理”之下,無法動彈。

說到底,他們可以成為他的靈感,但不能成為他的生活。

再說說那個姑娘。我彷彿一直在有意無意的尋找生活中或作品中那些一見鍾情的案例,想見識一下那些姑娘小夥而身上到底有哪些種氣質可以讓人看一眼就著迷其中。電影中的畫面太美,他在斗室裡應付地彈著混亂的曲子,忽然看到她!她也朝窗戶裡面望著,似乎和他對視,又似乎看不到裡面的人只是兀自照一下鏡子,從女孩兒後面的舉止我真的不清楚她在此刻有沒有看到1900,不管,總之1900一眼就愛上她了。

回憶一下我腦海中的這個讓人一見鍾情的姑娘:她的臉很乾淨、白皙,這是最重要的。嘴脣厚厚長長的,健康紅潤,不需要著色也很鮮豔,合閉之間有種捉弄人的意味。像這樣的白皙肌膚和微厚紅潤的嘴脣我在生活中也曾遇到過一個姑娘,你無須和她說話就能知道,她就是同她長相一樣純潔善良的人。當她笑起來的時候,你覺得整個世界都很美好,傷害別人是她從來不會做出的事情,別人也從不忍心讓她受到傷害。面相,是我從這一類美好的人身上學會相信的一件東西。換做是我,也會悄悄地親吻這尊純潔的天使,為她譜寫再美的旋律也不為過。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3

這部電影不是旨在講與鋼琴有關的故事,而是在時代快速發展中的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和歸宿的一次偏執的選擇,無論電影是否玷汙了鋼琴,也無論這種看似烏托邦式的劇情和情結,以及其他想表達出的想法是否具備絲毫價值,至少不影響我們看到思想和生活在某些情況下仍存在某種自由,而走出影院繼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時,是否還會有人相信並做一次足夠的堅持?相信心中懷揣一份自己想追求的自由,無論結果如何,都賦予它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行動。

也許需要通過一次極為艱難的抉擇,甚至再經歷一段不堪的歲月,在這種前提和代價之下,還有人能夠做到堅持,或者哪怕到不能堅持的地步(雖然這種堅持不可能永久)?

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看到,有些人自己並未能夠成功達成關於自由的夙願,但是他們卻寧願從始至終地堅持,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他們讓我們看到,人類思想的任何一次進步,都源於一份相信真理,渴望自由這種在當今現實下被認為是妄想的病人舉動。

不僅是一份自由,還有很多信念和東西很容易在這兩個步驟便夭折。這兩個步驟即是我上面所言:1,相信。2,堅持。

然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結果恐怕都要形成種種失敗,可喜的是,有很少的人做過了,他不只是對他自己成功的進行了一次解讀,也是對這個世界做了一份看起來微乎其微的貢獻——只要有一個人看到。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兩個步驟對於每個人而言的難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在第一步就已然被擊敗,有的人卻倒在了第二步,而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嘗試過任何一步。

真誠的希望自己以及更多的人能夠在生活的壓迫中給自己保留一絲反思的能力和機會,讓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在行動和失敗之前不要輕易否定一切,哪怕如影片中那樣——當有一天遊輪即將被爆破分解。可你已經看清自己,這個時候你選擇下船離開還是留下都將是正確的選擇。

所以,我在心裡並沒有給這部影片評分(由於不打分無法評論,在網站上打了個“還行”),因為我覺得它對於每個人來說打不同的分都可以理解——這不同於其他影片單純的講專業技術或是影片內涵,而是給每個人出的一道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至於這個問題到底是在問什麼,那還要看你由這部片子想到了什麼,最後,抑或留下一句怒罵或不屑,都將是你對這部片子的答卷。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4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

“TheLegendof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為名,成長於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著對感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於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義大利影片,來為僅有區區百年曆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期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並不明白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著,生命中只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著;優雅而瀟灑;能夠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能夠揮灑地透過88塊音符表達自己想要表現的——自己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同尋常的身份、出生、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的慾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因此,他活著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樂、鋼琴,生於海上,長於海上,死於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於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只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並肩坐在鋼琴前,隨著海浪的起伏,靈動的旋律,與鋼琴一齊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那裡,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著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取,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麼好處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著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能夠寄託的角落,他選取和船一齊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己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取和船一齊毀滅,我會選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應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取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取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取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取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那裡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取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取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沒有好處。()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快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夠試著去思考,個性是自己以後的人生。但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齊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應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瞭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

平淡卻悠長的回味,莫里康內的配樂已經可以讓你失眠。我時常眼前浮現,那個看著女孩下船,雨中捧著那張唱片,憂鬱的眼神,讓人心碎,時間在那刻定格。

兩年前我的音樂老師曾經對我說過:義大利人特別善於用寓言來解釋人生,比如卡爾維諾。因為深度閱讀能力的欠缺,我對歐美的小說一直是敬而遠之,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對此進行印證。幸好講述寓言並不單是文學可以做到,電影也可以。

一部好電影的所有組成元素在《海上鋼琴師》中都有著淋漓盡致的展現。傳奇、深刻、浪漫、雋永,優美而靈動的音樂、華美的畫面、精緻的構圖,以及一流的表演。

影片的主人公,一個天賦異秉的鋼琴家,是個被遺棄在巨型渡輪上的孤兒,名叫1900。在船上長大,一生沒有離開過大船,他生命的全部由鋼琴和大船組成。一生只有一次想要離開渡輪走向陸地,那是因為鍾情於一個在船上邂逅的美麗少女。然而,陸地上的生活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種陌生讓他恐懼,最終恐懼讓他對陸地望而卻步,他選擇了退回船上。此後再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離開那艘船,即使是生存與否這樣的問題。美麗少女的深情回望成為留在他內心深處永遠無法痊癒的一道傷口。

和眾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塗的時候閒庭信步。他生世淒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託納託雷想通過他暗示什麼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他說“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後還是靠別人施捨才繼續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迴圈,周而復始的迴圈,我們都在迴圈中消耗生命的時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為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著那種自以為是的人,“什麼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這一幕,必將成為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為傳世之音。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00在爆炸聲中與世訣別,選擇了自已的守候,他說,"Max,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m here。 You're a minority, and you better get used to it。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裡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從表面上看,我們靠選擇製造我們的命運,1900一生中有很多成名的機會但是卻選擇了在輪船上渡了自已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其實選取擇的本質不在於選取擇的本身,不在於明智準確的決斷。人生決不是投機,也不是賭博,而是內心探索自我,認識自我,才是穩定恆久的立身安心的基本。只有這樣,才能突破觀念的侷限,“無為而無所不為”,實現人生選取擇的自由,而不是在飄移浮動的潮流中沉浮不定,喪失自我,迷失選擇!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two thousand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 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裡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麼生活。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6

TheLegendof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為名,成長於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著對愛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於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義大利影片,來為僅有區區百年曆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並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著,生命中只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著;優雅而瀟灑;可以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可以揮灑地通過88塊音符表達自己想要表現的——自己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同尋常的身份、出生、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的慾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因此,他活著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樂、鋼琴,生於海上,長於海上,死於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於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只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並肩坐在鋼琴前,隨著海浪的起伏,靈動的旋律,與鋼琴一起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這裡,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著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擇,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著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可以寄託的角落,他選擇和船一起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己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擇和船一起毀滅,我會選擇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面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擇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擇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擇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擇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這裡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擇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擇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沒有意義。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快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試著去思考,特別是自己以後的人生。可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起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面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瞭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7

He's a man so brave,that he can play the imaginary piano when exploded with the ship he was born,lived and died he's a man so scared,that he cannot face the infinite city life we are living everyday.

He's a man so intelligent,that he can play the piano as if he has four arms (or I'd rather say,he has God's arms) he's a man so stupid,that he chose to gone with the wind while he's other choice could be marrying a beautiful woman and having a 's a man so perceptive,that he could use his music language to describe exactly others' feelings.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後,心中湧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怎麼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後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註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好處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裡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裡,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覆覆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可以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衝浪。那裡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後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時候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裡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9

主角1900,出生後被遺棄,之後被船上的煤工收養。八歲那年,養父的離去讓她就這樣一直孤獨下去。也是這一年,她接觸了鋼琴憑著自己的悟性與彈鋼琴時的專注,1900擁有著無譜卻勝有譜的鋼琴演奏之路。眼前頭等艙裡的每一個人,他都可將其的內心洞察,然後以鋼琴曲的形式演繹出各人的不同心態;爵士之父咄咄逼人地來與他較量,最後黯然神傷地離開…

然而,他的一生是孤獨的,沒有家庭的溫暖,沒有兒時沒有同齡夥伴的玩耍,從出生到死亡,他不曾離開過大海,一直陪伴他的只有從小演奏的鋼琴。他也想有更多的朋友。於是,演奏之餘,他翻開電話簿,打給一位陌生的女士,很快得到的是他人對他的不解,這是他第一次打電話,也是最後一次;當他遇到他心儀的女孩時,他努力去接近她,卻總有不同的因素阻攔,他人無意的,他自身很難逾越的;當唯一的好友滿懷憧憬地為他設想美好而溫馨的生活前景時,他含著淚,默默地望著不解自己的好友。

1900有著驚世駭俗的才華,但也有著另人難以想象的孤單,彷彿他的世界僅有他一個人。似乎擁有著登峰造極才華的人們都有著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感傷與傷痛,還有像入境後雌雄不分的程蝶衣、帶來文學變革的弗吉尼亞·伍爾夫、繪畫大師梵高…他們的個性與天賦給了他們驚豔的才華,也給了他們無法走出的憂鬱,給了大眾永恆的養分,卻只給他們短暫的成就感。

電影娓娓道來這這位音樂天才的傳奇的一生,將他的曠世之才(世人所知的音樂家幾乎完全沒法和他比)與避世的人生態度故事般地講給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聽,以一種淡淡憂傷的視角展現了出來。

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同身受了沒有親人、沒有夥伴的痛苦,給人小小的溫暖、友善帶來的不同。看完電影,除了感傷震撼之外,我也知道了應該對身邊的朋友、同學、親人和那些關心著我的人,還有陌生人更好些,減少不解帶來的不快。力量微小,但畢竟是是我的一小份。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0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為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著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義,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可以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這裡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應該出現在另一條船上,或是衝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裡鋼琴隨著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愛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多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著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著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