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98W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國小生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1】《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正如幾年前看《阿甘正傳》所帶來的經典的震撼一樣,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後,第一感覺是非常純正的奧斯卡經典味道,較為直觀的是出色的背景音樂和情節安排。

有一點是相同的——兩部影片都描述了積極向上的、小人物平民式的、似乎不容易達到的希望的實現,可能也是為什麼當年與《阿甘正傳》競爭慘烈,讓人們極盡掙扎地、痛苦地做出選擇。當然,或許,電影史上完美的無冕之王的評價實至名歸。實際上,觀看這部影片,卻始終傳遞出另外一種不同的心理感受。

最初,看到andy被判定謀殺入獄,我的思維連結到現實中的冤假錯案,更多的是同情和憤怒。伴隨而來的是對影片後續發展的推測:這部影片可能要傳遞的是,一個冤枉者成功越獄洗刷清白。當andy安然地(或逆來順受)接受監獄的生活,我推到了剛才的預測。

大篇幅描述andy在獄中不拋棄、不放棄,造福於獄友及監獄時,這時更多的是對他生活態度、對希望的追求、對理想實現的滿足感的唏噓不已,譬如,與流氓的抗爭,冒著生命為大家掙啤酒,爭取州資金,建立圖書館。到這時,andy的年齡已經不小了,我想影片準備怎麼結尾呢?

當自己辛苦培養的後輩成功被獄外學校錄取時,噩耗隨即到來——年輕人被典獄長暗殺,andy準備了繩子,我想他的命運可能也跟brooks一樣了。結尾卻是,他成功越獄。最後的懸念來自於,andy越獄後,並沒有洗刷自己的清白,而是進一步越境,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

【2】《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5月5日晚,我們的影廳裝修升級後,電影沙龍帶著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重磅首次迴歸,或許是因為老童先生和孫世剛先生的魅力,或許是因為在各大排行榜都居高不下排名第一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魅力,整場座無虛席!

沙龍初始,老童先生和大家簡單的分享了電影的故事後,我們開啟了一場精神之旅。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主人公安迪利用一把小錘子,用將近20年的時間,救贖了自己,救贖了自己的希望與自由。那是一把多小的錘子啊!在這20年裡又遇到了多少的社會的黑暗!沒有屈服於同性戀的逼迫;沒有因為對人性隨意的摧殘而恐懼;沒有因為體制化的生活而放棄自我救贖的希望!冒著生命危險只為讓夥計們在樓頂上享受久未觸碰的啤酒!冒著危險只為讓大家聽到那每天都重複著一樣東西的喇叭裡也可以聽到那樣的歌聲,在那歌聲裡彷彿有鴿子,有大海······堅持不懈的寄信,竟然在監獄裡有了讓大家可以看多種型別的書、聽音樂的地方!20年啊!每天到操場上從褲腿裡抖落一些鑿的牆土!20年所遇到的一切都沒有終止了他最終的信念。這個信念支撐他度過了漫長的20年,最終獲得了希望的救贖。

這部影片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思考: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

【3】《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麼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人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稅,為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破;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後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於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為安迪會在使我中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應該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經對那個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忙著或,就是忙著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於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其實,認識本身就是一個鑑於,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裡,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記得誰動了我的乳酪書中一言: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對大家說,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