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部門年終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1.88W

20XX年,全市勞動保障部門按照省廳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以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為工作重點,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主要目標,以建立健全維權機制為主要抓手,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努力方向,穩步實施,開拓創新,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勞動保障部門年終工作總結

一、工作成效

(一)兩金一費”實現按時足額發放(二)就業再就業安置工作進展順利(三)再就業扶持政策得到落實(四)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取得突破 (五)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工作力度加大(六)勞動工資管理工作穩步推進(七)勞動關係協調與處理工作得到鞏固(八)基金結算和監督工作進展順利(九)勞動保障法制工作不斷鞏固(十)勞動保障隊伍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針對領導班子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我局開展了講團結、講民主、講紀律、講大局“四講”活動,同時,啟動了科級幹部首批輪崗和對二級單位領導班子副職考察工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3名工作人員。在全域性範圍內啟動了“四觀”學習教育活動。講團結、顧大局、務實事、論業績、樹正氣的氛圍逐步形成。

此外,機關黨建、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工作以及文祕、會務、調研、資訊宣傳、保密、財務管理、政務公開、網路建設、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等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二、主要做法

(一)層層分解,明確責任,量化工作任務

根據全年省下達的目標任務,我局從上到下建立了分解落實的責任體系。

一是將勞動保障工作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3月中旬,在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了20XX年度勞動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隨後,我局印發了《關於下發20XX年勞動和社會保障發展計劃指標的通知》,將20XX年勞動保障工作5大項、55小專案標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三是建立責任考核機制。對各縣(市)、區和局系統分別印發了20XX年度勞動保障工作綜合考評辦法,加強對被考評單位的考評。同時,從今年4月1日起,在全域性系統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按照科員50元/月、科級幹部80元/月、縣級幹部100元/月的標準建立風險金。通過建立責任目標考核機制,嚴格考核,做到定期通報、半年檢查、年終獎懲,確保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突出重點,抓住難點,不斷強化工作措施二是多形式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建立了專人專班負責制、定時定量考核制,成立了稽核專班、普查專班、擴面專班,採取了“三結合”的擴面方式,即重點突破與分片包乾相結合,宣傳發動與強制擴面相結合,勞動保障部門牽頭與其他部門參與相結合,分行業推進,分戰線包乾,分重點突破,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大冶市成立了市長為組長、市政府辦公室、督辦室、勞動保障等8個部門參加的養老保險擴面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5個工作專班。市醫保中心服務大廳6個服務視窗全部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服務,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保達1.9萬人。

三是多手段協調勞動關係。建立了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臺帳,實行勞動合同簽訂、鑑證、變更、解除、終止一體化管理。注重把好改制企業職工安置方案審批關、政策落實關和權益維護關,冶鋼改制45088名待安置人員已安置42792人,達到了領導、企業和職工“三滿意”的目的。強化三方協商機制,較好地解決了七約山礦務局、冶鋼等企業改制破產職工安置問題。建立了勞動爭議的源頭預防機制、依法裁決機制和部門聯合辦案機制,使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既合法、合情、合理,又公開、公平、公正。(三)加強調研,研究辦法,切實解決疑難問題二是圍繞當前突出問題加強調研。就醫療保險執行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成立了醫保調研工作專班,強化了醫療保管理,形成了調整公務員醫療補助政策、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保和異地安置人員醫保辦法的初步意見。為解決市直20家困難企業下崗職工出中心問題,組織專班深入企業調查,逐家核實,逐人算帳,提出了做實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和補助經濟補償金不足的分類處理方案。對10條違規擠佔挪用社保基金問題,指定領導,落實專人,逐條整改。

三是圍繞政策性問題加強調研。就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中的政策性問題,研究具體辦法,充分徵求意見,出臺了特殊工種退休持職業資格證辦理的規範性檔案,建立就業准入與退休准入相結合的制度;取消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基數”,在全省率先實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與待遇掛鉤辦法;調整了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報請市政府頒佈了《失業保險實施細則》和《城鎮職工工傷保險實施細則》,出臺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社會保險暫行辦法》等。

(四)多管齊下,整體聯動,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對外密切配合。對外與相關部門配合,共同做好勞動保障工作。如聯合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總工會、婦聯等有關部門,針對性舉辦了了大齡特困下崗失業人員、下崗女職工、下崗職工黨員和下崗軍隊轉業幹部14次專場招聘洽談會。與公安、工商、工會等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保護專項檢查活動。與工商、經貿、擔保公司、銀行等合作,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培訓,形成“培養小老闆,帶動大就業”的格局。與工商、稅務、財政、衛生、城建等部門共同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

三是對上爭取支援。勞動保障、財政部門聯合積極對上爭取傾斜政策,爭取中央轉移支付資金18780萬元,其中養老保險金13099萬元,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資金5050萬元,農墾企業養老保險補助資金631萬元。

(五)嚴格程式,規範管理,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以“四講”活動為載體,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針對領導班子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從5月份起,我局集中2個月的時間,在勞動保障系統二級領導班子內部開展講團結、講民主、講紀律、講大局“四講”活動,做到政治上扭成一股繩,思想上保持一個調,工作上保持一盤棋。同時,堅持四項基本制度,即堅持民主集中制、中心組學習制、大事集體研究制、情況通報制。

二是以幹部輪崗為契機,推進幹部人事組織改革。根據工作需要,5月中旬,我局啟動了科級幹部輪崗工作,首批對機關三個工作職位相近、工作範圍相似的科室正職進行了輪崗。6月中旬,對局屬3個二級單位11名領導班子副職進行全面考察,並推薦選拔一批領導班子後備幹部。

三是以公開招考為手段,大膽引進人才。為充實勞動保障隊伍幹部,按照“凡進必考”的原則,5月份,我局對計算機、醫療管理、文祕、會計等專業人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共有200餘人報名應聘,69人入圍,通過嚴格、規範的面試和筆試,13名競聘人員脫穎而出,保證了新進機關人員的素質。

四是以完善機制為重點,改進幹部監督工作。4月份以來,從加強機關財務工作入手,完善對幹部的監督管理機制。制定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機關財務管理制度》,規範了機關財務審批制度。同時,實施“兩審一核”和“一支筆”制度。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就業再就業壓力較大,新增就業崗位空間不足

伴隨就業總量供過於求的矛盾,就業機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即下崗失業人員年齡偏大、技能單一、就業觀念陳舊、就業競爭力差等自身素質問題反映在就業市場上是大量出現的“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由此造成登記失業率上升,目前已超過4.3%,接近4.4%的控制線。

(二)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矛盾日益突出(三)失業保險基金支付壓力增大(四)社會保險擴面難度大

目前,我市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擴面空間十分有限。但同時,社會保險擴面難的問題較為突出。醫療保險在部分經濟效益好的單位中難以推行,如農行、中行等單位因職工福利待遇高不願參加醫保,武鋼駐黃礦山系統、紡機、東鋼等單位,因職工工資高,收費額度高,企業承受壓力大而不願參保。私營企業從業人員構成複雜、流動性大、社保意識淡薄,不願意參加社會保險。一些企業由於經營效益較差,有的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有的名存實亡,無法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個體工商戶及臨時性就業人員認為參保“划不來”、繳費“交不起”,待遇“等不及”,加之就業不穩定,收入無保障,不願意參加社會保險。

(五)醫療保險改革推進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開始顯露

因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三項改革”未能同步推進,導致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出現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醫療機構違規問題突出。掛床住院、分解住院、降低入院標準、小病大治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定點醫療機構普遍推行科室承包制,導致醫療機構以經濟效益為目的違規套取醫保基金。重病患者較多,醫療費用支出大。我市參保職工中45歲以上的佔53

%,其中退休人員佔32%,慢性重症佔2%,參保人員住院率偏高,統籌基金支出增大。醫療保險政策尚需完善。主要是異地就醫政策調整、住院結算辦法、縣級幹部醫療待遇調整、離退幹部醫療統籌管理、醫療救助辦法出臺等。

(六)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任務繁重

勞動關係日趨複雜,歷史遺留問題集中顯現,呈現多樣性、多邊性、多重性的特點。不依法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逃避社會保險義務、非法使用童工、惡意剋扣拖欠工資、超時加班加點、隨意處理職工的問題在用人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年年攀升,侵權案件不斷增多,企業改制所帶來的深層次問題日益暴露,處理的壓力和難度進一步加大。

四、2005年全市勞動保障工作目標及措施

2005年全市勞動保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標,認真貫徹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主題,突出“並軌”和“做實”兩項改革,抓實城鄉統籌就業、發展社會保障、協調勞動關三大任務,推進政策法規、服務體系、金保工程、系統能力四大建設,做“五個並重”;在增加就業總量的同時注重提高就業質量,在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的同時注重完善制度體系,在全面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注重各類社會群體利益關係的'協調平衡,在緩解當前突出矛盾的同時注重研究建立長效機制,在推進各項制度改革的同時注重各項基礎建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促進勞動保障工作再上新臺階。

其主要目標任務為:

1、確保“兩金”按時足額發放。積極籌措資金,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做到“不漏一人、不拖一日、不欠一分”。

2、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5萬人,其中幫助困難人員再就業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農村勞動力跨地區轉移就業1.8萬人。4、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平臺網路建設。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100%,基本形成街道、社群社會化管理服務網路。6、依法規範和協調勞動關係。城鎮企業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86%,勞動爭議仲裁結案率達96%以上,勞動保障監察舉報侵權案件結案率達96%以上,勞動保障年檢3000戶。

7、完成“金保工程”一期建設。完善市級資料庫建設及城市廣域網建設,實現勞動力市場、養老保險與全省、全國聯網。

其主要措施:

(一)廣開就業門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再就業

一是廣開就業門路。開發就業崗位以資源為主線,民營經濟為重點,第三產業為基礎,勞務輸出為補充,建立多渠道、多途徑、多領域就業格局。依託城市資源優勢,發展經濟增崗;全面推動非正規就業,支援社群增崗;大力培育再就業基地,組建勞務派遣組織,集中安置增崗;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增產增崗;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外出務工,轉移就業增崗。

二是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實現城鄉勞動力統籌就業和穩定就業。建立專業性招聘會與綜合性招聘會相結合、城鎮安置就業與農村轉移就業相結合的機制,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增強對靈活就業、非全日制就業的就業服務,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

三是全面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重點抓好小額貸款、主輔分離、稅費減免、四項補貼、資金投入“五項政策”的落實。開展信用社群試點,充實小額貸款擔保基金,放大貸款比例,在貸款人數、金額上實現新的突破。完善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補貼辦法,開展“4555”人員社保援助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改社保補貼由“先繳後補”為“核定直補”,實施失業人員自謀職業的失業保險鼓勵政策。完善落實再就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督辦檢查制度。

四是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實行失業調控。控制失業源頭,規範企業裁員行為,控制企業一次性裁員程式、人數及比例,控制企業裁減人員進入失業保險規模。研究探索失業保險基金支援企業減少裁員、平穩轉崗和擴大就業的有效形式,支援企業內部分流安置職工,對不裁減職工的停產、半停產企業,可採取減薪不減員、給予一定的工資補貼或職業介紹補貼等措施,幫助企業組織生產自救。加強失業統計分析和監測,實行動態管理,合理確定失業預警線。

(二)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改革社會保險制度。啟動做實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工作,分年做實新的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推進鄉鎮、文化、血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養老保險市級統籌,擴大企業年金實施範圍。出臺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保障失地農民合法權益。研究失業保險基金“三個延伸”辦法,開展擴大使用範圍試點。實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將“三條保障線”併為“兩條保障線”。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完善異地居住人員以及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和就醫的管理辦法,調整公務員醫保政策,實施參保人員住院按病種和醫療機構等級結算辦法,探索職工家屬基本醫療保險辦法。

二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以非公有制企業、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三類人員為重點,集中開展擴面核定徵繳工作,全市社會保險擴面新增參保人員7.69萬人,較上年增長30%以上。建立社會保險綜合服務大廳,全面實行統一申報核定、一票徵收、按比例分帳的辦法,做到“統一地點、統一表格、統一基數”。落實職工申報簽字制度,建立核定責任制。配合地稅部門徵收社會保險費8.1億元,實現參保率、繳費率、徵繳率“三個淨增長”。

三是規範基礎管理。規範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政策,實行按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100%—300%確定繳費基數辦法。穩步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100%,其中社群管理比例達到65%以上。加強失業保險基礎管理,完善個人繳費記錄,規範業務流程。強化醫療保險基金監管,以計算機全程動態監控為突破口,通過實行駐院專管員專管、醫保監督員監督、規範協議管理、定期組織重點抽查、年度考核、招標確定定點藥店等措施,引入競爭機制,優化醫療服務,降低住院率,減少不合理醫療費用支出。

(三)協調處理勞動關係,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一是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和收入分配指導。在城鎮各類企業中,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重點加強對國有企業臨時用工、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履行的監督檢查。積極推行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充分發揮勞動關係三方機制的協調作用。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督促企業尤其是建築行業和民營企業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大力推行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改革,指導企業建立崗薪制、經營者年薪制、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製、科技人員年薪制和持股分配製以及技術工人骨幹收入分配製。進一步推進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建設。

二是加強勞動爭議處理。繼續加強勞動爭議預防和調解體系建設,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勞動保障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重點做好集體勞動爭議處理工作。進一步改進辦案方式,簡易案件,做到快審快結,重大案件要由三方參加辦案,集體審理。加強規範仲裁庭、仲裁員隊伍建設。

三是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全面貫徹落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加強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隊伍建設,加大執法力度,重點對社會保險參保繳費、簽訂勞動合同、農民工工資支付和勞動力市場秩序規範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做好舉報投訴案件的查處,結案率要達到98%左右。全面推行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制度,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協查制度,探索建立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制度。

四是做好改組改制企業職工安置和維穩工作。做好國有企業改制職工分流安置、國有大中型企主輔分離中勞動關係的處理和社保接續、促進再就業工作。確保有就業願望的下崗失業企業軍轉幹部再就業和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三個100%。完善不穩定因素的排查、統計、重大情況上報和處理制度,積極穩妥處理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做好信訪接待工作,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

(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努力提高職工素質

一是加大各類技能培訓工作力度。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村富餘勞動力年齡、特點,實施定向訂單培訓、校企聯合培訓、實用技能培訓、轉移開發培訓、免費再就業培訓,實行培訓結業證、職業資格證和再就業優惠證“三證”制度。組建鄂東南職業技術培訓學院,充分發揮各級就業訓練中心、各類技校的基地作用,重點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新材料培訓,著力提高勞動者的複合技能和創新能力。指導企業開展崗前培訓、輪崗培訓,提高職工勞動技能。

二是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准入制度。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准入制度,拓展鑑定領域,加強質量管理,從就業、用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對高技能人才在待遇上予以傾斜,對有突出貢獻的予以重獎,對技工學校、勞動預備培訓、技能人才表彰和職業技能競賽資金的支援,落實好再就業培訓經費和企業職工培訓經費。同時,全面推行技術工種職業資格證書與退休掛鉤的制度。

(五)加強基礎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金保工程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更新裝置,整合資源,完善市級資料中心,力爭今年實現省、市、縣資訊網路互聯互通。完成視訊會議系統,完善勞動保障網站建設,建立市級“12333”電話諮詢服務系統。推廣網上遠端申報,方便個人參保繳費。

二是夯實基層工作平臺。充實街道社群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專職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培訓,落實辦公經費和養老、醫療保險。發展勞動保障中介服務組織,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調查、勞務輸出和鄉鎮事業單位參保工作。

三是加強統計工作。完善月報(快報)和調查統計制度,繼續開展社群就業和社會保障狀況入戶調查,建立參保資源資料庫。

(六)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勞動保障隊伍

一是在解決“事難辦”問題上有所突破。實行“一個視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建立醫療保險網,構建網上辦事大廳等新型辦事平臺,為群眾辦事提速提效。全面推行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AB崗工作制等具體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職追究制、否定報備制、視窗部門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

二是在解決“素質不高”問題上有所突破。在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開展“三樹一創”活動,即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樹立牢固的群眾觀,創為民、務實、清廉好班子活動,打牢求真務實的思想基礎。在幹部職工隊伍中開展“三優一滿意”活動,即開展優化環境、優良作風、優質服務,讓服務物件滿意活動,加強業務學習,改善知識結構,增強工作能力,提高辦事效率。

三是在解決幹部“能上能下”問題上有所突破。實行部分單位、部分科室、部分崗位的輪崗交流,全面開展對機關科室主要負責人的述職評議,選拔一批後備幹部到系統內掛職鍛鍊,到基層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