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情都得一起做才叫感情好嗎

才智咖 人氣:1W

對於你而言,什麼才叫做感情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什麼事情都得一起做才叫感情好嗎,歡迎大家閱讀。

什麼事情都得一起做才叫感情好嗎

  

第一次會談

徐靖廷和魏芳是一對結縭二十多年的夫妻,一個週六上午,他們來到我的諮詢室。

他們的衣服走著一絲不苟的燙線,舉手投足顯得十分得體。相較之下,我倒顯得穿著有些隨性。

靖廷的背貌似有傷,魏芳攙扶他緩緩坐下。

「沙發會不會太軟?」我希望靖廷坐得舒服點,問道。

靖廷搖搖手,微笑說:「沒關係。」

「你的背怎麼傷的?」我問。

「天知道,看了好幾個醫生都查不出原因。」魏芳替丈夫解釋。

在他們進來之前,我已經從他們填寫的問卷中大致瞭解他們想要諮詢的主題,和許多夫妻一樣,當婚姻隨著時間走向一個穩定的成熟期,貌似親情取代了愛情的存在,調整到極度和諧一致的生活,也因而欠缺年輕時熱烈的激情。

他們希望找出重燃愛火的方式,是試過身邊親朋好友的建議都無效後,他們想試試心理諮詢。

「我們真的試了不少方法。」靖廷說。

「我們一起去小區大學上課,學書法,學插花,還跟其他朋友一起參加教會辦的活動。」魏芳補充。

「這些活動,你們總是一起參加嗎?」

「是呀!我們身邊的朋友都建議我們多找點時間相處。」

「你們多年來,很少有時間在一塊兒過日子嗎?」

「倒也不是。」靖廷說話的時候,臉上總帶著抽動背部肌肉帶來的痛楚。

在第一次的會談中,靖廷和魏芳大體陳述了他們婚姻二十多年來的樣貌。他們是高中同學,後來靖廷讀了專科,魏芳則是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結婚後,換成靖廷在外工作,魏芳則是專心家務。

靖廷本來在一間貿易公司上班,當個小業務,做了兩年覺得疲倦,在父親的幫助下,開了一間雜貨鋪,兩人一起經營,同時一起照顧孩子。在日本便利商店大舉入侵之前,生意還不錯,能夠維持一家大小的開銷。後來7-11、全家等便利商店如雨後春筍出現,雜貨鋪不得不跟著轉型,他們加盟過手搖飲料店,還兼賣滷味。

結婚這幾年,魏芳生了三個孩子,一男兩女,都很孝順。一年前,靖廷和魏芳婚姻出現危機,在親朋好友都勸他們該是時候放下工作,享享清福的年紀。兩人商量了幾次,就把店讓孩子們頂了。儘管存款談不上豐厚,但也夠他們重新計劃生活。

「我們上個月才從義大利回來。」除了上課,參加教會活動,魏芳談起這一年兩人出外旅遊的種種經驗,臉上洋溢興奮與喜悅。她拿出從梵蒂岡買的十字架項鍊,還示意要靖廷也把他那條拿出來給我看。靖廷的話不多,大多數時間都是魏芳在發言,而他則是雙手交叉,放在肚臍前方,一會兒靜靜的凝視著妻子,一會兒若有所思的望著地板。

第一次諮詢結束之際,我給他們出了一個作業,要他們排列過去一年為愛情做的種種努力,哪些他們感覺有效,哪些感覺無效,排出一個先後順序。

第一次會談小結:兩種婚姻關係的動力型態

第一次諮詢中,魏芳很積極的和我分享他們這一年,各種為了重燃愛情的.努。我聽著都覺得感動,愛的行為背後得有一定強大的動力,才能推動行為落實。經常許多關係的死亡,是在愛還沒有傳遞出去之前,甚至還沒說出口之前就死了。

但關係中的動力流轉,必須依靠兩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發展。

一般這種動力的活動有兩種型態,一種像是「打乒乓球」,一個人主動發出能量,另一個人響應能量。好比當魏芳提議要去旅遊,靖廷有權力選擇去或不去,無論肯定或否定,響應的動作會讓這個能量傳遞給魏芳,魏芳接著問:「要去哪裡?」靖廷提出他對旅行目的地的看法等等,能量就持續在兩人間流動。

另一種則像是「騎馬打仗」,兩個人一起合作,共同執行一個目標。好比當靖廷選擇離職,回家開雜貨鋪,魏芳選擇支援丈夫,於是兩個人一起經營。他們一起想辦法面對客戶,思考如何營利,在事業上並肩作戰,彼此分攤工作和養育孩子的責任。

兩種基本模式都能激化能量持續湧現,差別在於前者更多的可以看見彼此,好比在意見的差異性中更瞭解對方的性格和觀念。後者則是更容易熟悉共同生活的默契,調整出一個彼此都舒服的合作模式。

多數關係都是兩種模式的混合,但往往其中一種模式會特別突出,端賴夫妻雙方對關係主導的平衡與不平衡,個性的內向與外向等因素。通過對於兩種模式的分析和認知,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某些關係變得不和諧的原因,轉換成一個雙方都和諧的模式。

第二次會談

這次會談前有個偶發情況,靖廷在約定諮詢的前兩天打了一通電話給我,他希望我可以單獨和他諮詢。對此,我表示這不符合諮詢的專業倫理,因為在進行婚姻諮詢中,如果單獨和其中一個人進行諮詢,等於否定了雙方要在諮詢室內開誠佈公的初衷。

我鼓勵靖廷思考一下他想跟我談的內容,能否在魏芳也在場的時候說出來。話筒另一邊,他嘟噥的一會兒,說:「我再想想,謝謝高老師。」

會談當天,我們就第一次會談的作業進行了討論。一起旅行,尤其是去義大利這一次,他排在最有幫助的第一名,最沒有幫助的是每晚睡前進行一次「分享今日生活點滴」的活動。

「他總是昏昏欲睡,說的也都是那些事。」魏芳臉上帶著笑意,不帶責怪的指著靖廷說。

「到我這個年紀,生活哪還有什麼新鮮事。」靖廷不當回事說。

我拿出兩張紙,分別遞給他們,說:「就你們做的排名,請你們就上面的每一個專案,分別加上1到5的數字。數字越大,表示你認為它的效果越大;數字越小,表示它的效果越小。如果你認為有反效果,可以打負分。」

靖廷和魏芳填好後,我請他們攤開來給現場所有人看。

魏芳看見靖廷寫的內容,臉上露出驚訝的神情。

靖廷對這些活動打的分數介於0到3分之間,顯然不是十分滿意,並且通過數字,可以發現他心中的排序跟魏芳不同。反觀魏芳的數字大小和排序的內容完全符合。義大利之行,魏芳給了五分,而睡前分享,魏芳給了一分。

「你這是什麼意思?」魏芳問靖廷。

靖廷的表情還是那麼平和,就像從來沒有不滿的時候,說:「我身體不好,不大喜歡四處走動。」

「那你還陪我去上課、旅行?」

「妳喜歡,我當然要陪你去。」

「說得好像是我勉強妳似的。」

「妳沒有勉強我,我是真的想陪妳,但我對這些活動都沒有太大的興趣。我就喜歡在家裡待著,讀讀報紙,看看電視。」

「我們退休不就是為了給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樂趣?不就是為了讓我們重新像年輕時那樣重新找回愛情嗎?難道你一點都不在意這些事?」

魏芳一連提出好多質疑,靖廷語塞,皺著眉頭,想安慰又不知該如何著手。他坐近妻子,一手環抱她,魏芳順勢倒在他肩頭。

我將面紙盒推向魏芳,好讓她擦拭眼淚。

「跟我在一起是不是很辛苦?」魏芳輕輕哭了一會兒,問丈夫。

靖廷趕緊說:「妳說這是什麼話!」

「那為什麼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都是不懂的人在瞎說,我自己覺得我們感情挺好啊!」

「你別扯其他人,還是你覺得問題出在我身上?」

靖廷和魏芳,兩人之間和睦的氣氛,隨著兩個人對排名的看法不一致,轉了方向。

第一次,他們兩人開始面對一個過去不曾想過的念頭,「如果在一起不合適該怎麼辦?」

第二次會談小結:成功的婚姻只有一種答案?

通過第二次會談的情況,可見靖廷和魏芳之間的相處傾向於「乒乓球」的模式,且發球的意願和權力基本都是魏芳。過去當他們共同經營雜貨鋪,或是其他生意,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當中,所以他們扮演起「騎馬打仗」的夥伴,但那並沒有改變兩個人的個性,而是因為工作佔據他們每天絕大部分的時間,所以沒有充分的機會讓彼此真正出於個性的模式顯露。

本來雙方之間可能存在的歧見,假使他們繼續工作,或許不會顯露。正是靖廷和魏芳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感受不到愛情,想要藉由退休後更多時間培養感情,使得兩個人不得不面對彼此在性格與關係中的差異。

這是夫妻關係,也是所有關係難以預測的地方。有時我們為了解決問題付出的努力,非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突顯了真正的問題,甚至造成新的問題。

沒有一種模式是完美的,關係的變化就像天氣,就算有預兆,真變天起來往往也是一瞬間的事。無論我們做好什麼樣的準備,都難免會弄溼鞋底。

可是所謂理想的關係,或者更直接的說,一個「成功的」婚姻諮詢是否意味著兩個人在諮詢後更加如膠似漆?想要離異的雙方再次言歸於好,否則就是失敗的呢?

第三次會談

「這一個禮拜,你們之間的相處,和之前相比有什麼不同呢?」我先向兩人共同發問。

「我們這個禮拜把小區大學的課停了,想把之前沒想清楚的事情理一理。」和前兩次一樣,魏芳總是第一個迴應。

「靖廷,你能說說過去這個禮拜和太太之間的相處,和之前有什麼不同呢?」我面向靖廷問。

「就像她說的,這周我們沒有去上課。」靖廷迴應。

「其他你們之前用來增進關係的活動也都停止了嗎?」

「你指的是?」

「好比睡前分享。」

「那些也停下來了。」

我想改變一下團體的動力,於是接下來減少用「你們」,這種泛指兩人共同關係的詞彙,因為這個詞彙已經失去了原先的意義。靖廷和魏芳,他們剛開始那份假象般的和諧關係已經被打破。所以這次會談,我更強調讓兩個人表達自己的意見,更針對他們其中一個人去問他們的意見,並讓靖廷有更多機會在魏芳表達意見之前,先行陳述。

當我改變了提問的方式,魏芳失去了前兩次會談呈現的活力,話語變得少了,可是依舊在關係中展現她的主導地位。靖廷基本還是處於一個等待魏芳發球的狀態,但他漸漸習慣表達自己,隨著會談進行,他也比前兩次更願意表現自己的看法。

從這一週停下所有活動的分享中,他們逐漸提起過去二十幾年婚姻中間曾經有過的矛盾。他們之間並沒有出現過劇烈的衝突,大多數的矛盾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而且這些事情會在靖廷保持寡言,或是好言相勸,搭配魏芳自我對於事件的看法從激烈轉而冷靜,最終劃下句點。

第三次會談小結:個體犧牲焉能換得關係的滿足

婚姻諮詢會看見很美好的畫面,像是兩個人共同努力著,想要維繫一段關係,想要保護一個家庭不要分崩離析。也會看見灰暗的畫面,雙方非常劇烈的想要霸佔權力、毀滅關係,或者在諮詢現場給予對方二度傷害。有時諮詢師是關係和諧的促進者,有時則得扮演衝突的調停者。

然而,無論是什麼角色,婚姻關係中雙方的動力呈現很重要。當雙方都缺乏動力,就像羅洛.梅(Rollo May)所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那可能才真正象徵一個關係即將終結的預兆。

在這次會談中,他們對過去二十幾年的婚姻,開始進行反省,而不僅僅只是一味的通過各種努力去達到某個「理想的」婚姻狀態。

更重要地,靖廷和魏芳開始重新省思自己要什麼,而不再盲目的思考「我們」要什麼,因為這個「我們」建立在雙方都得有對自身清楚認知之上,否則這個「我們」是虛假的,是想象出來的共同體。就像我們會看到許多明星夫妻,通過媒體得到很多關於他們婚姻的資訊,但這些資訊並不能貿然做為眾人經營關係的標準。

每個個體都有其特殊性,構成的婚姻樣貌,以及生活樣貌都不同,可能遭致的問題與挑戰也不同。

後話:我們總共進行了六次會談。

第四次會談後,他們放棄之前什麼事情都得一起去做的各種計劃。魏芳喜歡參加什麼活動,靖廷如果沒有興趣,魏芳就自己去參加。而魏芳也逐漸接受,並相信靖廷不參加這些活動,並非對婚姻有了離異的想法,而是他就是喜好待在家裡,做點靜態的活動。他們還是會去小區大學上課,只是選課不同。

最後一次會談結束,魏芳先下樓,趁這個空檔,想起靖廷之前曾來電卻沒有說的話。靖廷察覺到我的目光,意識到我欲言又止,說:「我那時想問你,是不是什麼事都得一起做才叫感情好,因為身邊的人都這麼說。現在我懂了。」

我點頭,問:「你的背還疼嗎?」

靖廷笑說:「好多了。」

肉體查不出原因的背痛,會不會來自心理呢?靖廷的回答,解決了我在初次會談時所做的一個假設。

表面上看,退休之後靖廷和魏芳不再「騎馬打仗」,好像他們共同的活動少了,貌似疏遠。實則,他們的退休生活這才開始,他們終於有時間可以去做自己喜好的事。

譬如兩人睡前分享的活動並未結束,而是轉變內容,魏芳分享自己上課的內容,結識新朋友的喜悅,當靖廷不用全然參與所有活動,他才有心力為妻子高興。與此同時,當魏芳聆聽靖廷分享讀書心得,朗讀幾段文章給她聽,她驚喜的感受到丈夫身上那份儒雅。

夫妻之間的關係,有一條界線,這條界線並非一定要靠得非常近,才能證明雙方深愛彼此。那條線永遠是變動的,可以在一方需要扶持時,另一方靠近給予溫暖;在一方需要一個人靜默沉思時,另一方拉開距離,給對方空間。

TAGS: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