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果敢的判斷》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32W

這次的小組教學,教研室的王文麗老師也來聽我們幾位年輕教師的課了,王老師太過自謙地說:“這次聽課我主要是來學習的。”分明是我們得到了一次很好地與王老師“親密接觸”,向她“取經”,請她指點的學習機會。小組教學開始的前一週裡,我們組就開始了認真地備課、研討、試講、復備。

國小語文《果敢的判斷》的教學反思

我這次彙報的是一節《果敢的判斷》教學反思,試講階段,得到了蔣瑩、李純兩位同伴的大力支援,安排我在兩班試講,並給我提出中肯而獨道的建議。

通過前一段時間自己精心準備光明杯的課、聽其他老師的課,以及幾次向潘老師的請教,我有很多思考,這次我力求把自己的思考體現在課堂教學中。

這節課,我最想體現的一點是,不僅以文字為載體,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學習課文內容,更要體現學習方法的滲透和語言文字的訓練。於是,在引入文字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從課題入手,自己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引領學習,教給學生“邊讀邊提出問題”的學習方法;體會“這是一場怎樣的比賽”時,運用抓重點詞的方法,指導朗讀,併為下文的理解和後面的抓同一詞體會不同含義做好鋪墊;在體會小澤征爾面對比賽中出現的問題是怎樣做的時候,我又讓學生通過自主設計流程圖的方式體現自學成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小澤征爾是怎樣做出判斷的,理由是什麼?”這一問題時,我設計了相應填空練習,並點出他是用排除法進行了縝密的思考,目的是在語文學習中滲透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在隨後歸納小澤征爾能夠做出果敢的判斷的原因時,我又設計了用因果句式歸納原因的練習,訓練了學生分條列舉、歸納要點的能力;再回到課題,指導學生通過拆詞法、聯絡課文內容法、辨析近義詞法來理解“果敢”一詞;最後,再在課題上作文章,教給學生運用題目擴充套件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課後,在王老師和聞書記的帶領下,在潘老師的主持下,我們坐在一起進行了評課。王老師在肯定了我語言功底比較紮實、問題設計合理的優點外,給我的教學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一、應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有時總想著自己預設的情境,一旦學生沒有按自己想的發言時,不要著急,要善於從學生髮言中抓住生成,回到主題。如:我在讓學生自己針對課文內容提問題時,王老師聽出我預設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小澤征爾能做出果敢的判斷?”,可是學生沒有這樣問,問的是“為什麼前兩位參賽者沒有做出果敢的.判斷,而小澤征爾卻做出了果敢的判斷?”,王老師說其實他問的問題非常好,可是我只想著他們應該提的問題,卻沒有關注到這一有價值的問題,其實這和我的預設是一樣的。聽了王老師的話,我頓時汗顏。

二、課堂上缺乏了讓學生充分練習的環節。如:運用題目擴充套件法概括主要內容的訓練,讓學生把題目擴充套件成一句完整的話,學生明白了可以在題目前和後分別擴充套件,加上“誰”、“什麼情況下”、“果敢的判斷是什麼”、“結果如何”等內容,可是到底怎樣把這些內容完整而簡潔地組織起來,概括主要內容,有的學生能明白,可是有的學生依然一頭霧水,沒有體現出根本的實效。應讓學生先說一說,口頭練習,再寫下來,才是完整的訓練過程。

三、課上雖進行了朗讀的指導和充分的朗讀,但沒有體現出學生個性化的朗讀。齊讀過多,應適當設計學生個人展示讀書的環節,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和空間。

四、課上的語速應再放慢一些。

王老師的一番話可謂一語中的,也使我茅塞頓開,看到了我的語文課堂的不足,和自身需要繼續錘鍊、努力改進之處,我想,這也將是我接下來的努力目標。

在光明這塊沃土上,學習和展示的機會很多,我想,自己上的展示課也好,聽其他老師的課也好,結束之後都應該有所反思,反思的不僅僅是這一節課,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節課,來深入、具體地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並將反思變為改進的行動,這樣,這一節課上得才有意義,聽得才有收穫。落幕又展開的是老師們一堂堂精彩的課,展開卻收不起的,是我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