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才智咖 人氣:1.12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上應該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執教完《白楊》一課後,我深深地感觸到: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地去讀,學生能從中瞭解到文章的內容,感悟到人物的情感,領會出文章的中心。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裡需要就在哪裡生根、發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願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於是課堂上我創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

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願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後,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紮根戈壁一樣地紮根邊疆,並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參加邊疆建設。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為什麼又陷入沉思?

2、為什麼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麼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覆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於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後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採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五年級學生在校園裡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裡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為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為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校園電視臺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為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五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裡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

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裡,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五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裡、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裡、校園網裡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程序中的,五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裡、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紮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儘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4

突發其想,我突然想讓我教的六年級同學來考五年級的單元試卷,然後從“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個指標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如下:

五年級共三個班,選最好的一班評出這三個指標。我教的六(1)班語文功底還可以,我就想讓他們跟五年級比一下,看經過一年的學習,是不是能大大超過五年級的同學,還是無法超過。這樣做的目的:想試著調查一下,一張試卷到底能反映孩子多少語文能力?還有一個問題:考試相對一直不好的同學,他們到了社會上,工作與生活是不是仍是比不過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考試的綜合成績是不是與將來到社會上的生存質量成正比。

結果是我班(六年級)用五年級的一二單元試卷測試,效果比起剛測試的六年級的一二單元明顯差得多,不及格多了四個(原來在五年級時只有一個),優秀人數也只有10個,(原來在五年級時近30個)。從與五年級對比來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字詞方面很差。

有很多常見的字,在五年級時,他們幾乎沒有錯,可現在再寫這些字卻錯了很多,如“俸祿”“歇腳”等,連平時成績很優異的同學也錯了。我們的生字詞有很多都是不太常見了,只有在課文中才出現,一學期後,學生見這個生字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他們也就忘了。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怎麼辦呢?學生只有多用,或多看,才能記住,否則當時學得太熟練,也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淡忘。

2、關聯詞語的應用很差。

這方面的運用比五年級強不了多少,我也很苦惱,學生在自己的帶領下,很注意讀書感悟,又讀了不少書,他們的理解能力一定會比一年前有所提高,可對這方面卻顯現不出來什麼特殊的才能,到底怎麼回事?錯的最多的兩題是:

1、()星期天下雨,我們()去秋遊。

2、查字典,()能知道字的讀音,()能知道字的意思。不少學生錯得和五年級同學一樣,填成“如果星期天下雨,我們就去秋遊。”有些同學甚至把原文改成“不去”。唉,都六年級了,為什麼這樣的題還錯得那麼多呢?

3、背誦課文部分錯誤太多。

對《去開啟大自然綠色課本》的默寫錯誤較多,這就令我很疑惑,要是一般的背誦課文,錯多或許也是正常的,可這麼美的韻文學生也默不出來。這到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很有想法。也許因為學生當初背是為了背而背,為了考而背,而不是真正地喜歡這文字,發自內心地想把它背出來、我們是不是專門為了考試而很生硬地要求學生的背誦。現在,我嘗試著改變以往的教法,試著讓學生們能達到自然的背誦,即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后,再情不自禁地背出來,因為我自己平時就是靠這個本領去背誦課本中優美片斷的,但又不知這種方法能否成功。

現在,我一直想著,一張試卷,特別是一張語文試卷,是否真能檢測出學生的語文水平的高低呢?五六年級的語文試卷又有多大的差別?上面講到兩個詞的錯誤,我現在覺得非常的正常。那兩個關聯詞填空,特別是第一個,我更覺得是個挖好等學生跳的陷井,其實如果我們再讓學生讀一遍,他也許就能做正確了。學生在平時寫作、說話等應用時,他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嗎?我們教師不也寫錯別字,不也會經常忘記了某個字如何寫?學會的都記住那太可怕了,遺忘是正常的,關鍵是一個重複度的問題,經常用的字,學生可以不會忘記,就在那學期學過,那學期考過,在以後的日子裡卻不用了,或者說不常用了,忘記那也是符合遺忘規律的。

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5

金秋季節,一年一度的小組教學又開始了,這次小組教學雖然做課的只有潘碩和謝媛兩位老師,但是全組的老師都十分重視,從選課到備課到評課都得到了組裡三位老教師(於舟、孫秀琴和王雁)的關心。

本次小組教學我們重點研究瞭如何啟發學生利用適當的學習方法體會課文的內容與情感。

一、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訓練重點

在備課時,老師們首先認真讀教材,做到一讀了解內容,二讀把握要求,三讀鑽研教法,在反覆讀教材的基礎上認真備課,特別是結合本班的情況確定教學方法,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兩位做課老師總結了理解詞語、理解句子以及體會文章情感的幾種方法,使學生在學習與文中有章可循,同時老師還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探究適合自己的巧妙的學習方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自身也感到在這種深入的研究中很有收穫。

二、交流備課體會,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參加講課的兩位老師一方面向組裡的老教師請教,聽取建議,一方面互相交流。潘碩老師在講《貓》一課時,謝媛老師講自己認真的備課體會告訴他,並且介紹了自己在備課中所總結的學習方法,潘碩老師則結合本班情況加以改進;謝媛老師在講《記進化的雙龍洞》時和潘碩老師一起探討關於“內洞”部分的方法,兩個人在交流中都能毫無保留的表達自己的意見,真正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這種真誠的態度是兩位老師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受到啟發,彼此都有提高。

三、注重課後評課,以利創造新高

老師們對於小組教學活動的重視不僅在認真備課與認真上課上,更體現在課後的認真評課上。沒上完一節課,組長都組織聽課老師進行評課,特別是給授課老師提出授課中的不足並提出修改意見。真是我們小組教學活動的延伸,我們感到人認真做一節是很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課後能夠在老師們的評議中有所認識,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我想,這也正是小組教活動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