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才智咖 人氣:2.49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1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一共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的顏色,哪一種面額是什麼顏色的。第二課時讓學生到商店裡去購買商品,購買時哪一種物品需要多少元錢,應該怎樣付錢。第三課時讓學生到商品裡進行價格調查,那一件物品需要多少元錢,並記錄好物品的價格。在這單元的教材分析時,我有這麼幾點想法:第一、關於教學重點、以往教學時總把重心放在識別面額價值和弄清進率進行換算上。而對於這些、學生都有生活經驗,過分強調、單純講授顯然脫離學生的實際、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顯然,這樣的教學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又從何談起。下面我將這單元第一課時談一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1、學生的知識水平是老師教學的起點。

影響學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老師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特別是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十分密切時,老師更應該先了解學生對這些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樣的實踐經驗可以借用做一個細緻的思考。比如在板書設計這一節認識面額比較大的人民幣時,可以讓學生在家裡和家長先學學認識人民幣。所以,學生對認識面額大的人民幣這一部分知識已經有了比較深的瞭解。這部分內容就可以一帶而過,不必作為重點。而實踐證明這樣的安排是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於亢奮狀態。只有在要跳起來摘果子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也只有在跳起來能摘到果子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果的、有意義的。

2.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一開始。老師可以用猜謎語和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通過大象爺爺如何給小動物發獎勵才能滿足小動物的需求的情景,使學生馬上聯想到要用錢,產生學習動機,並初步體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不同的付款方法,體會人民幣的作用。認識100元以內的人民幣後,再讓學生觀察國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保護人民幣的意識。又創設了如何湊8角錢的問題情境,通過合作交流,體驗湊8角錢的不同方法。和商店購物的問題情境,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不同的付款方法,學生的學習情緒達到了高潮,每個人都想參與簡單的購物活動,充分體驗如何取幣、付幣、找幣,體驗100元錢的價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老師的激勵性評價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漲。使同學們樂於學習。故事貫穿整節課的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之中。

3.讓學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讓學生怎樣區分不同的人民幣,怎樣付款。這些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到商店裡購物的生活實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讓學生產生主體作用,並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認識人民幣面額值在100元以內的各種人民幣。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願,引導學生觀察人民幣的圖象、漢字、數字、顏色等特徵,讓學生初步知道認識人民幣的方法,由直觀到抽象,建立數學模型。通過到商店裡購買物品付款活動,買一元五角的尺子、五角的鉛筆、三元五角的卷筆刀,五角的橡皮,讓學生的思維被激發時,自主探索出了多種付人民幣的方法,並掌握了1元=10角,為進一步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和購物活動奠定基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點,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4.密切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買東西要付錢,1元以內的人民幣可以買些什麼,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領會在購物中會根據實際情況而決定付款方式,注重了演算法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學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內容的延伸。

(1)湊8角錢的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以及到商店裡購物的活動既是讓學生針對前面難點的應用——“紮實”,也為學生後面的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拓展”。

(2)通過“同學們喜歡哪個小動物,並要求學生說明理由。”從而引起了學生對日常生活的思索,使學生應該怎樣運用人民幣更好。這樣就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學生上課紀律差,還應該加強學生紀律管理的工作。

2、加強自身的業務水平不高,應平時加強對教材的學習。

3、在課堂教學中多帶鼓勵性語言,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鼓勵性評價應該適當。

總之,以後的教學工作我要不斷總結每一堂課的教學經驗,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培養自身素質,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加強對差生的輔導工作,我相信有一份耕耘就會有一份收穫的!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2

對於如何上好一年級的體育課,如何便於自己記住學生的姓名(都快50了——健忘)以及學生能迅速記住自己的位置,我也認真地思考過別人的一些方法,在別人方法的基礎上,我採用了四個步驟:

一、調整身高順序:按照班主任原先排的男生一隊和女生一隊的隊形進入操場,我把這些孩子的身高位置做了調整。

二、變成四路縱隊:我走在男女生隊伍中間,讓孩子1、2報數,自己邊走邊報數同時邊拍一下孩子的頭,看看他是否也報準了數字。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數字之後,我讓男生的2數向左一步,女生的2數向右一步,這樣就形成了四路縱隊(縱隊排隊是一些老師告訴我國小一年級新生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

三、記住自己的隊—數:這時我再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位置由矮到高順序報數。並在報完數字之後,我設計了讓孩子們記住自己的隊數。讓孩子說出自己是第幾隊,第幾號,抽測鞏固一次。

四、遊戲後鞏固練習:而後我採用紅綠燈的縱隊遊戲形式進行了遊戲活動,在遊戲活動後,我又進行了抽測,看看孩子們是否還記得住自己的隊數和號數,發現孩子們都還記得。下週我要繼續鞏固這種方式,結合孩子前後同學的姓名,讓孩子一方面互相認識,另一方面記住自己的站位。(原本想今天一下子都記住同伴的姓名的,發現孩子們有些“累”疲倦,所以就停止了繼續教學環節)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3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慧更好理解文字。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4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對國小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及時給與網路延伸,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知的平臺。

當然,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遊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5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既要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又要注意進行語言的表達訓練,《識字3》有很多的說話訓練點,如:用綠蠟筆,可以畫什麼?為什麼畫竹子要用綠蠟筆?想一想,用綠蠟筆還可以畫什麼?然後出示“我用綠蠟筆畫,畫,還畫。”的句式,練習說話。在這段話中講到的蠟筆,有哪幾種顏色?再出示“有有有”的句式回答。蠟筆有各種顏色,它們可以畫些什麼?接著出示“可以畫,可以畫。”的句式回答。我覺得這樣既進行句式的訓練,又進行思維的訓練。有目的的練習,是行之有效的。

教完了《識字3》,孩子們對漢字的演變過程有了一定的瞭解。可能是上學期的補充習題中接觸過象形字,所以學生物件形字並不陌生。在教學兒歌中,我讓學生展開了充分的朗讀。男生讀、女生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可能我採取的方式比較多,孩子們讀的很有精神!兒歌上完了,我讓孩子們說說:如果是你,你想畫什麼呢?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想畫斑馬,我想畫美麗校園,我想畫春天的美景……孩子們的思維真的是很活躍!後來,我就讓孩子們仿照課文來寫一寫自己想要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