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通用5篇)

才智咖 人氣:1.86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

一直以來,“計算”就是教師佈置給學生的任務,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計算,計算課是“枯燥乏味”、“機械重複”的代名詞。而計算在國小數學教材中佔的比重又相當大,這就要促使我們改革計算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直以來,“計算”就是教師佈置給學生的任務,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計算,計算課是“枯燥乏味”、“機械重複”的代名詞。而計算在國小數學教材中佔的比重又相當大,這就要促使我們改革計算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數學,探索數學模型應當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計算教學的功能發生了轉變,計算不僅僅是計演算法則的掌握,計算技能的訓練,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

一、創設真實生活情境,以用引算。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援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就是要通過現實生活的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與運算的意義,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而引到計算方法上,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將所學的計算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聯絡在一起,從而明確了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以用促算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既然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那麼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設計練習,讓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使學生處於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生的問題分別列出不同的算式,這些算式都需要用計算來解決,進而引出了口算方法的`教學。在口算方法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展示不同的算理並出示演算法。學生理解了算理和演算法,就可以用之解決問題了。這樣不僅讓學生經歷了口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口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在這種有目的的學習中主動建構知識,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也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算用結合,以用促算,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加強計算應用能力,以算激用

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可見,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其實在生活中處處有計算問題,如生活中的乘車、乘船、買東西等等都要用到計算,讓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廣泛地有意識地接觸到現實生活,更細緻地觀察現實生活,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絡,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計算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而要把它和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從而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應用的意識,增強實踐應用的能力。

由此可見,有效地進行“算用”結合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技能共同發展,使學生學得輕鬆,練習得紮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體驗到學習計算的重要性,促進課堂教學師生和諧發展並收到紮實的效果。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2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存在問題:學生估算意識淡薄。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機會,所以普遍覺得估算沒什麼作用,所以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下要用估算。為此,只有明確要求估算時,他們才進行估算,沒要求時一律精算,他們覺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簡言之,就是因為缺乏在具體情境中的估算體驗,所以造成估算意識的淡薄,當然估算意識的培養非一時而蹙的,需要有長期的體驗,才能逐漸培養起學生的估算意識。

1、從生活實際匯入,創設了問題情景,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2、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創設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創設情景,感受估算的簡便,引導學生親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估算方法的探索,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題目:激流勇進票價6元,我們全班(56人)玩,大約付多少錢?選擇並說明理由:

學生在嘗試中發現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個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漸漸得出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課堂中上不足之處:對那些內向不喜歡發言的同學關注不夠,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的深度就遠遠不及活潑開朗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3

《鋪地面》是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這一單元的內容,對於面積的含義學生較難於理解,並且很容易和周長弄混淆。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在這基礎上引發本課內容,這樣有助與學生以後區分長度單位和麵積單位間的進率。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講這節課時,我注重學生的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通過在練習本上分別自己剪出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親身、直觀地去感受這些面積單位的大小。1平方釐米和1平方分米學生都能夠在本上畫的出來,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要比用眼睛看有更深刻的印象。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單位之間的關係,我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裡畫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讓學生直觀的看到他們之間的關係是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個1平方釐米,從而總結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之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進率,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進率也是100。在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時候,由於這兩個面積單位太大了,但是為了能讓學生能夠理解,我列舉了很多生活中的相關例項,從而便於學生理解。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採用小組合作形式,體現了合作精神。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破了平方分米與平方釐米間的關係,先讓學生通過計算面積總結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然後利用規律很簡單地總結出1平方米與100平方分米的進率關係。

練習有由淺入深,結合身邊的事物,體現新課標精神,學生活中的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在生活中實踐應用。這樣就可以水到渠成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4

準備這節課時,自己總覺得不知道該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這節課有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介紹及小數意義的介紹,而新教材中卻把讀法和寫法給“模糊”教學了,難度降低了許多,只要求學生能口頭會讀,也沒特別地指導寫法,還要求小數的意義不能脫離現實背景(主要以價格和長度單位)抽象地去學小數。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差不多按照教學書中的過程來進行教學,也沒有多少創意。

課上完後感覺在教學小數的讀寫、找生活中的小數(課外資料)、小數在價格表示中的含義,這幾個環節,學生學得還比較紮實。但在教學長度單位中的小數含義時,設計比較牽強,學生對分數與小數的關係理解也不夠透徹,以至於在找一位小數與分數的關係及後來的兩位小數與分數的關係時,學生不容易講出。課後想想,是否可以這樣設計:把元角分和長度融合在一起,在價格中就安排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教學,然後針對發現的規律,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在長度單位中可以這樣或者為什麼應該這樣?引起學生的思考,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其利用以前學過的分數知識幫助解釋,到達認識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的目的。

在設計時,還針對分數與小數的關係還安排了相對應的練習,如果這個練習做過後,我想對本節課難點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時間不夠,沒來得及做。

另外本節課讓我覺得可以設計兩張表格,在孩子們自學好以後填表,把整分米、整釐米的數先寫成分數,在寫成小數。然後讓孩子觀察表格中的小數,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怎樣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怎樣的分數可寫成兩位小數,通過表格的對比,孩子們可能馬上就能回答出來。我覺得為了讓孩子知道十分之幾的分數可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的分數可寫成兩位小數,表格設計會更利於讓孩子們比較、體會。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

商的中間和末尾有零的除法這節課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一部分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本節課教學所有知識都是學生在操作探究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並親身體驗出來的,在這裡我真正起到了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培養了他們在學習中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根據情境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索來解決問題,在教824除以4時,我先讓學生估算商是幾位數?然後讓他們利用以前學的方法自己解決,學生們在做的過程中我發現: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2除以4不夠商,他們就直接在個位上商6,這樣商就變成了兩位數,聰明的孩子們一看就知道做錯了,商應該是三位數,他們就開始思索該怎麼做呢?這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思考的過程,激發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汲取數學養分,親身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再一次真切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要抓好每一個課時。

在教學中我們有重點、非重點之分,並不是說每個知識點都難得,但數學知識是有一個連續的過程,前面學習掌握得不牢就會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說抓好每一節課是重中之重。有一部分學生在做521除以4時,個位上1除以4不夠商,孩子們一看直接餘1,個位上空著不商,這說明前面的知識學得不紮實,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抓好每一個課時。總之,教學無小事,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多反思多總結,爭取把每節課都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