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

才智咖 人氣:1.78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一、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開課伊始,把競賽引入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初讀課文之後,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把學生帶入課文的特定情境,接著讓孩子們自讀質疑,在興趣盎然之中開始了學習。在實施教學中,教師隨機進行動程演示,並配以簡潔的圖文式板書,使學生饒有興趣地理解了課文的重難點。課末,學生的注意趨於分散,此時再設計看圖續編故事結尾和表演說話的環節,又一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們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質疑問難,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讀講之前,老師讓學生自讀質疑、小組討論、互助解答,促使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並在小組討論中發表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學生們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師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解決。這樣以學定教,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最有力的證明、課末的續說故事、表演勸說既拓展了語言訓練的面,加大了思維訓練的力度,又使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自然滲透。

三、多讀少講,精心組織學生導讀達標

在教學中,老師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著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樣使得“滿堂灌”化為學生大面積的、紮紮實實的讀書活動。”

在充分讀好書的基礎上,我還精心設計詞句訓練,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賞析——積累運用”的語言訓練達標規程。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雪兒》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個受傷的小女孩和一隻受傷的信鴿(雪兒)之間的愛心故事。通過“我”對雪兒療傷,並細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復後,“我”滿懷深情地將它送上藍天,表現了“我”的真誠、善良。本文教學關鍵是使學生融入、體驗。文章的亮點是“我”的所做、所說、所想,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孩子心靈的純潔、無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動中。“雪兒”雖是信鴿的名字,更是孩子純潔美好心靈的寫照。在教學時我以“讀”為中心,以“我”的情感變化及對白鴿的感情為線索,滲透聽、說、寫各種技能的訓練平臺,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中我借鑑薛法根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用“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來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課文。教學時,選擇了課文中重點詞如“雪白雪白”、“飄飄悠悠”、“喃喃”,重點句如“雪兒,這兒就是你的家,你安心養傷吧!”、“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將課文的閱讀理解與朗讀指導有機結合,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我”說的每一句話,為雪兒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著“我”對雪兒的一片深情。讓學生這樣去讀課文,就能從平實的字裡行間讀出課文中豐富的情感,發現別人讀不到的東西。在反覆地誦讀中,體會到人應該關愛動物,關愛生命,與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如何將所提的問題進行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發揮想象、聯想能力探索與課文內容有關聯的知識點;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學習,讓學生敢說、樂說。這都是今後教學中需要著重努力的方向。在今後教學中,我會針對學生的不足,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在品讀課文時我力求創設平等、民主的“對話”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時,我聯絡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後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交流討論的著力點應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的本子之後,我為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並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終於捱到了放學。”這裡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著積累運用,學習表達。

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於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絡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於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禦。

最後為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錯誤)。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接著讓他們談談《爭吵》中的兩個小夥伴是怎樣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樣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讓同學們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這堂課要結束的時候,我留下作業:寫寫你和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於這樣的文章學生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時機非常合適。因為課文寫的就是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語言樸實、真切,非常切合學生的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為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後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蹟。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國小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裡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為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後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蹟。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國小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裡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學習的過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彷彿那情感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輪到我教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同我一樣能感受到這些。

上課開始,我想想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敵人的凶殘、劉胡蘭的英勇。課前也讓學生預習了一下,沒想到學生對課文缺少了解,在讀與敵人的對話時臉上充滿了笑容,覺得很好笑。根本無法體會到當時的情境。雖然當時有股無名之火湧上心頭,但仔細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學生,他們這些年齡的孩子喜歡的是動漫、科幻、武俠,試問了一下學生哪些人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等這些革命戰爭年代的電影呀,寥寥無幾,難怪孩子們對這段歷史的漠不關心,又怎麼會對過去的歷史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呢?

我想作為老師有責任讓學生知道這段歷史,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這些歷史知識,介紹有關的書籍讓學生閱覽,播放有關的電影、錄影讓學生欣賞,同時,還可以利用朗讀課外資料、比賽等形式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們的英雄事蹟,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相互進行交流。我想這種滲透應該是持之以恆的,不是因為教了這篇課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滿意足。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麼。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通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麼?我認為,對於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並不意味著學會。

《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為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通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通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於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後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為:

1、本課中關於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

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並通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

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並正確書寫。

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為什麼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為是不文明的嗎?為什麼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隻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通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裡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裡你感受到了什麼?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著,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隻做課堂上的配角。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燕子》一課是本學期語文課教學的開篇課文,同學們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剛回到學習狀態中,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肯定存在著陌生感,還沒回過神來。為了順利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非常注重新課的匯入:

1.讓學生從生活中瞭解燕子的特性引入。從平時觀察到的燕子的特點,瞭解燕子飛回北方的使命標誌春天到來;

2.讓學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個非常美麗動人的故事匯入;

4.從圖入手。

先把這些美的物、事賦予學生,讓他們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觸課文、學習課文,這時,同學們的心境就會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從他們朗讀時入情入境的聲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學習文中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在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著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體現不出是在學習本學期的開篇課文,甚至效果比以往還好。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並不光想到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學習,也是讓學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與文中的人、事、物進行的一種心靈上的碰撞,情感上產生共鳴,更好達到學習語文、提高他們的素養的目的。這也是我在把握生與師、生與文字對話的尺碼的體現。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在教學《瀑布》一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情引入,整體感知。

首先我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實的瀑布,動人的音樂,激情的範讀,三位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絃被扣動,思維被啟用,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讀,感悟語境,體會氣勢。

文中第一節比喻瀑布的水聲“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讓學生觀看“浪濤翻滾,松濤轟鳴”,的動畫,在此基礎上學生感情朗讀,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聲奪人的非凡氣勢。這樣避免了對比喻句作複雜的講解,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美麗,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文字的音效化將學生的體驗與重點句的欣賞,理解結合起來。

3、質疑啟思,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己與文字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歡哪小節?”“讀了這小節,你發現了什麼?”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碰撞、相互啟發,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自卑、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樣營造了民主、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構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新型師生關係。“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用“掛”與“襯”作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動態圖,此時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與“白銀”的相似以及“襯”字的貼切。這樣有利於引導學生以語言文字為依託,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欣賞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後,我再用錄影展現了第三節描寫的近看瀑布的情景。當學生欣賞到瀑布飛流直下,騰起水汽,緩緩飄落,如煙、如霧、如塵的美景時,他們陶醉了,此時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為這種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這種審美感知力也就是審美素質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賞了瀑布的壯麗和柔美之後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覆誦讀,在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在讀中陶冶性情,擴充套件想象;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情感,其餘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果。”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雖然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朗讀,但學生模仿朗讀多過於自身慢慢從朗讀過程中體會。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綠手指》講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滿懷信心地培育純白色的金盞花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的金盞花,老奶奶儘管覺得不可思議,但很想試一試,經過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種子,栽種花兒,最後經過驗證,老奶奶培育出了純白的金盞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盞花。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塑造一個充滿理想、滿懷信心、堅持不懈的園丁形象。

本文講後感覺課堂語言引導不夠,特別是奶奶種植過程,無法詳盡描述,需要課前深度挖掘教材,組織語言,構成高效課堂。

經過反思,我自己在下面也思考了一些意見,如下:

1、也可談話匯入,師:“同學們你們見過綠手指嗎?”生:“沒有”師:那麼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去認識一雙特別的手綠手指。

2、結文部分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遇到難題時是怎樣做的,再對比老奶奶的20年如一日,進行深切體會。

希望自己下一步會越做越好!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啟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下,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題目為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菩薩兵,出示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文中的菩薩兵指的是誰?學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據這一點,繼續提問,剛開始這些藏民見到軍隊是怎樣做的,為什麼後來又這樣來讚揚這支軍隊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劃出朱德司令說的三句話,體會總司令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說這句話的心情如何,從而體會出朱德總司令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篇課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種子,在這個詞語教學時,借鑑了一下,同事的教學方法,聯絡後面的課文來理解,這顆種子種進了人民的心裡,來幫助孩子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