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優質課《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36W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資料,並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國小數學優質課《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

新課開始我就講述了最近發生的西南地區乾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氣候、降水量等與生活的關係。也激發了學生對災區人們的情感。然後我各出示了兩幅我們鎮江市和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來觀察、談論,由於接近學生生活,學生是暢所欲言,說了很多有價值的資訊。我覺得這樣處理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定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鎮江、青島兩個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摺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懸念:“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裡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資料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著都叫著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麼辦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聲,然後我出示了一幅簡單合在一起的統計圖,面對這幅亂七八糟的統計圖,請學生自己討論該怎樣修改?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說的各種修改意見,一下子就把複式統計圖的重點和特徵都得了出來,讓我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而且還包括分析資料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比如在統計男女生的身高時,在談論了題中的問題後,我又問:“對於那些比全國平均身高低的同學,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看著這張統計圖,你還有什麼想法?你覺得這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麼?”這樣,就把問題進一步得以延伸,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初步體驗極限的思想,另外也是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定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鍊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