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9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生泥、竹籤、泥塑盤等、火柴棒若干、葉子等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生共唱《餅乾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3、提醒幼兒在玩時應注意什麼?

二、動手操作

(幼兒自由選擇泥塊玩泥。)

1、鼓勵幼兒嘗試泥的玩法,引導他們團圓、搓條、壓扁。

2、引導幼兒捏出自己喜歡的造型。(根據老師提供的模型試著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樂

1、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捏的是什麼?怎樣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經驗。

2、幼兒相互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是幼佈置小小的泥塑展,組織幼兒欣賞。

教學反思

從事幼教工作後,我在工作中不斷髮現,親近自然的確是孩子的一種本性。孩子對於沙子、泥土之類的東西更是情有獨衷,作為幼教工作者,真的應該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本節活動,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農村自然材料——泥巴,通過孩子動手操作,自我展示,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創作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盡情的玩,盡情的做,體會成功的樂趣。

設計背景

在一次戶外遊戲時,我發現孩子們對泥非常感興趣。針對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了這次玩泥巴活動。

小百科:泥巴是與生俱來的大自然的產物,也是人類最原始、樸素、自然、溫馨的建築材料。泥,也叫泥巴,即土和水的混合物。稀泥。亦指乾結的泥塊。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滿身泥巴,帽簷滴水,皮帶上彆著扳起機頭的駁殼槍。”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啪,右邊牆上的一塊泥巴掉了下來。”【瓷器原料】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2

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欣怡小朋友在早晨入園時總是有些情緒低落。可是當爸爸走後她能迅速調整自我的心境,很快融入到班級的活動中來。一天早晨欣怡滿臉委屈的表情走進班級教室,這一幕剛好被她的好朋友子涵看到,因為早晨的時間十分緊張,兩個人互相打了一個招呼就各自準備早餐前的活動了,欣怡的心境還是相當的低落。

早餐過後,歡樂的區角遊戲開始時了,只見欣怡和子涵都選擇了表演區進行遊戲。當她們裝扮一番正要準備遊戲的時候,子涵走上前問道:“欣怡,你今日早晨怎樣了,怎樣不高興啊!”聽到子涵的問話聲,原本心境有點低落的欣怡突然抬起了頭,小眼睛異常有神的看著子涵,弱弱地說:“早晨爸爸忘記給我帶做好的天氣預報本了!”子涵一聽笑著說:“原先是這樣啊,咱們去和宋教師說說,明天再帶過來就是了!”說著就牽著欣怡的手向我走來。不等欣怡開口,子涵就幫忙解釋說明事情的經過。當得到教師許可時,兩個好朋友就高高興興的去表演了,欣怡的臉上又重新出現了笑容。

對於小朋友來說,朋友是他們一同遊戲的玩伴,一齊分享小祕密的夥伴,一同說笑一同傾訴的同伴。當她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大人不能很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可是同齡的小夥伴會是比較好的傾訴物件,相同的閱歷,相似的經歷最容易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或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給予好朋友們足夠的空間,充分施展“好朋友的魔力”,讓小朋友在充滿魔力的環境裡健康歡樂得成長。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3

轉眼間開學也已經將近一個月了,在與家長溝通時經常能聽到家長們在向我們“告狀”孩子們回家總是愛看電視,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是抱著電視機不放,到時間睡覺也不睡,結果第二天總是起不來。為了教育孩子們要勞逸結合,不能看太久的電視,今天(2月27日)上午我結合教材,在班上開展了語言活動《電視迷貓先生》的教學。

本次活動的目標我預設了兩點:1、仔細觀察圖片,講述圖片中的有趣的事情。豐富:一邊……一邊、四腳朝天。2、積極參與講述、討論活動。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活動的兩點目標能很好的達成,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師幼互動良好,活動的氛圍很熱烈,而孩子們都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但是在活動中還是出現了一些的亮點與不足:

1、教師在以“小朋友們喜歡看電視嗎?”來引入活動,由於這是跟孩子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問題,因此孩子們都積極的回答,很快就能調動起孩子們的興趣與積極性。

2、在學習成語“四腳朝天”、“一邊…一邊…”時,孩子們也學得比較快記得比較牢,因為在平時的語言活動中,我在這方面經常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們對於常見成語、詞語的跟念,因此在這個環節中用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孩子們都掌握的比較好。

3、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在引導孩子們進行經驗遷移時,結束的比較倉促,沒有很好的從孩子自身來出發,只是草草的結尾,導致孩子們不能很好的理解經常做“電視迷”的壞處。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4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教學內容是“找相同物體的匹配”,屬傳統的教學內容,但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來體現出課標的精神,還是值得探索的。於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覆推敲每個環節,改變了一些教學結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製作方面,用了小雞、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物,在講述中也用了動物的語言來吸引孩子。開始以春天談話匯入,一些小動物秋遊了,引出教學第一目標:手口一致的數出各種動物的數量。用“幾隻老鼠和我們做遊戲”“三隻小雞叫幾聲呢?一起學學看”“哪個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來告訴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幹,還有一些小動物也來了,他們都是誰呀?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裡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說說,數完後,請舉手告訴大家。”等不同形式的遊戲玩法,積極的啟發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掌握目測兩隻、數出三隻,點數出四--6只的物體數量。遊戲結束了小動物也累了,它們要我們會動腦子有愛心的小朋友送它們去休息,請把我們數量一樣多的動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輕鬆的完成了第二教學目標:相同數量的實物圖片進行歸類。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樓上的小動物和樓下的小動物的數量有沒有一樣多的?請小朋友找出來,用連線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做對了,請獎勵一個紅蘋果。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小動物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動物找春天和小朋友遊戲——休息——回家的故事情節串聯起了三個學習目標。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5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會發現有幾個孩子會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煩惱的事。此時,教師如果停下教學來進行教育,這不僅僅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並且效果不必須很夢想。但如果教師能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程序的狀況下,用表情、體態語等非言語手段給予用心的提示,則效果會事半功倍。這時的你,該如何選取呢?

在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本來教室裡只聽到我講故事聲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聲噴嚏,這時全班孩子開始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於是我拍了幾下手示意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孩子們似乎沒有停止笑聲的意思,聲音十分得吵,甚至有兩位孩子已經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識地將一隻手蓋在了自我的耳朵上,頓時孩子們也開始模仿起我的動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邊,衝他們眨眨眼。啊呀,教室裡一下子靜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後又拍拍腿,大家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於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們,最終在歡樂的氣氛中順利地開展完我的教學活動。

由於每位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對於小班孩子來講,他們處於好奇心萌發階段,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與神態。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針對不一樣現象隨即做出各種反應。

在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語交際手段,調動了孩子們的用心境緒。對於這種方法,我們還能夠將其運用到平時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如果發現極個別孩子不認真聽講,能夠走過去輕輕地摸摸他的頭;當孩子們在玩玩具時,發生爭執或者亂扔玩具,能夠皺皺眉頭表示不滿或者搖搖手阻止他們;當發現孩子們大吵大鬧時,能夠帶領他們學習小貓等動作,學會輕輕說話。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並能正確地領會其中的暗示,自覺、愉快地調整自我的行為。

孩子們還很小,為了讓他們愉快地理解教師的教育,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我們要做的還有許多……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6

忙綠的一週過去了,上週我們開展了紅黃藍綠的主題活動。為此,我設計了一節藝術活動《樹葉變變變》。在課前我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收集一些各種形狀、顏色的樹葉,那天一早,孩子們都拿著一袋樹葉來學校了,有些甚至是孩子要求家長大清早去公園撿的。上午課開始了,我一拿出孩子們帶來的樹葉時,孩子們就在下面紛紛議論著:“這是我帶來的樹葉,”“這個是我摘的,”“今天我帶來了許多的樹葉寶寶來給小朋友們變魔術了,你們喜歡嗎?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他們吧.......”隨著我的一句匯入語,幼兒們都安靜下來看我拿出的一片片樹葉了,孩子們從樹葉的形狀,顏色等方面感受秋天落葉飄飄的氛圍。還沒等我說,就由孩子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議論著,“這片樹葉像羽毛,這片樹葉像扇子,這片樹葉像毛毛蟲等等”我便說: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這些樹葉寶寶了,他們要給我們變魔術了哦。於是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我便把兩片樹葉整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條小魚,幼兒睜開眼睛,哇~~~小金魚.......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請孩子觀察了哪裡是尾巴那裡是身體。又請孩子上來添畫金魚的眼睛和嘴巴。把它變得更加形象。幼兒們興趣非常濃厚,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動手將樹葉拼湊組合。最後我以小組為單位,在桌上擺放各種形狀的樹葉,讓幼兒進行組合。有些組合成了蘿蔔、帆船、太陽、金魚等等。想象力十分豐富。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7

本次數學活動《變成一樣多》。我以各種顏色為活動線索,增加計算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在輕鬆、有趣的氛圍裡學習計算《變成一樣多》。並運用各種有顏色的教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始終帶動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

我首先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進行遊戲活動,運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由實物到數字,一步步對數量進行感知。接下來就是介紹操作規則、討論操作法。教師出示紅色圓形和黃色圓形,引導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使它們變得一樣多。重點介紹了“新增”的方法,請幾個幼兒示範,並集體驗證。有部分幼兒接受能力不強,所以並沒有說明“去一”的方法來變成一樣多,等以後課餘活動中再傳輸。目標達成度來看,最後大部分幼兒都能按老師先前講解示範過的“添一”法來解決問題的。但是由於我講解不全面的關係。活動過程中一些細節的東西都體現了出來。數學常規的規範,如操作完後教師對其小結“什麼顏色的蘋果和什麼顏色的蔬菜”。常規的強調,如將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

整個活動給了幼兒一定的主動探究空間。孩子對數數—比較、—添或減,這樣一個過程清晰明瞭,使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化,教學效果較好。但在小組操作中幼兒獨立性還不夠,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8

——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

在五大領域中,其實對於教師來說,並沒有好上與難上教學活動的區別,只不過每個老師的性格、特點不一,有些喜歡語言,有些喜歡美術等。為了嘗試一個新領域,這次我挑選了一堂中班的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來挑戰自己。一個新的嘗試,又是一次新的收穫。

科學活動,重點在於幼兒去探索、發現問題,在剛開始出示三個球的環節中,激發了幼兒極強的好奇心。在讓幼兒說一說小球可以怎麼玩時,有的幼兒說:“往上拋。”有的說:“一個傳,一個接。”還有的說:“你拋給我,我拋給你。”在讓幼兒自由玩時,我發現孩子們用了剛才幼兒說的那幾種方法,沒有嘗試新方法。在玩後,我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玩法時,發現跟前面幼兒回答的問題,有點類似。其實,這個環節更需要教師的引導。

在第二環節中,我讓幼兒說一說如何讓小球站穩了,有位幼兒說:“用手做成愛心,把球放在上面。”對於這個回答,其實小球也是站穩的,只不過用的東西不一樣,隨後,我又問了句:“我們也可以想一想利用些什麼材料,我們可以讓小球站穩了呢?”在我引導後,一位幼兒隨即說:“用一個瓶子,把乒乓小球放在瓶口上。”此時,一下子又把問題拉入了教學狀態中。後來,我又準備了一些輔助材料,讓幼兒借用材料自主找一找、玩一玩,只見有的幼兒選擇了毛線,有的幼兒選擇了毛巾,有的拿了瓶蓋,還有的拿了沙包。孩子們通過這些材料,終於使小球站穩了。在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作品時,幼兒非常開心,因為,他們成功了。

後來,為了增加難度,我發放給幼兒每人一張白紙,讓幼兒嘗試用一張紙如何使小球站穩,我剛提出問題後,孩子們都一一舉手了,有些幼兒邊舉手邊說:“我知道啦,我知道啦。”我原以為幼兒都想到了好辦法,在讓幼兒幼兒操作中,絕大部分幼兒都用一張紙,然後把小球放在紙上,就是所謂的小球站穩了,其實,我只要稍微動一動桌子,小球仍會掉下來的。就在此時,我靈機一動,故意用氣吹了下一位幼兒的小球,輕輕晃動桌子,頓時,小球掉下來了。這一次的失敗,似乎在提醒孩子們想一想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在波折後,孩子們又重新玩起來,這一次,孩子們想到了好辦法,有的把紙張團起來,球放在上面,也有的把紙弄皺,小球放在裡面,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成果,別提有多開心啦。

科學在於探索,科學在於發現,其實,有些我們無需說得過於清楚,孩子們只要在實踐中多看、多學、多玩,他們便能知道這其中的奧祕,一些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9

一、活動名稱:

認識左右

二、活動目標:

1.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左右的位置與順序。

2.通過活動,使幼兒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語言來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3.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活動準備:

1.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兒每人1套圖片。

四、活動過程:

1.舉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客人,首先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誰知道,一共來 了幾位客人?

剛才你回答時舉的哪隻手?右手還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身上還有這樣一對對好朋友嗎?(左腿、右腿;左腳、右腳;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踩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說名稱

(1)教師將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好,讓幼兒說出文具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看一看,放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文具,放在最右邊的又是什麼文具?”“誰來告訴老師,尺子的左邊是什麼文具?尺子的右邊又是什麼文具?”

(2)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把圖片擺出來。先找出老虎圖片,把小兔子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左邊,把小貓圖片擺在小兔子圖片的左邊,把熊貓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右邊,把小鴨子圖片擺在熊貓圖片的右邊。請幼兒跟自己旁邊的幼兒說一說,老虎圖片的左邊是什麼圖片?右邊又是什麼圖片?

4.

(1)教師和幼兒面對面站著,教師請幼兒舉起右手,教師自己也舉起右手。教師舉的右手和幼兒舉的右手怎麼不同呢?

(2)教師轉過背,與幼兒方向一致,再舉右手。讓幼兒體驗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舉的右手就和教師的剛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樣,教師舉的手就和小朋友舉的手一樣了!

5.練習

請幼兒說一說,下圖畫的分別是哪隻手或哪隻腳?請在左手、左腳的。內畫“\/”,在右手、右腳的○內畫“△”。

《認識左右》教學反思

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抽象思維逐步發展幼兒辨別空間方位要經過以自身為中心定向逐步過渡到以客體為中心的定向過程。孩子在日常生活與遊戲時方向感差。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現狀與需要,本次活動選擇以自身為中心開展“區別左右”教育活動。活動的重點是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體驗、感知“左右”方位;活動的難點是區分“左右”位置關係,並理解其相對性和可變性。本活動創設寬鬆的遊戲環境,通過猜想、操作等方式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運用“看標誌做動作”、“找一找”、“聽口令做動作”等遊戲開展小組自主探索學習活動,充分體驗、感知“左右”方向的空間位置關係;通過交流討論、教師梳理、遊戲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其相對性、可變性;最後通過遊戲把學過的“左右”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自身的作用,給幼兒充分互動的空間、時間與機會,達到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的目的,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課中,多次運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感知左右,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孩子們的參與意識。通過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用眼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本次活動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師幼互動、生生互動良好,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10

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幼兒園的自然角中經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師和孩子忽視,我們對泥鰍不太關注,更難得把它作為一個資源引導孩子去觀察、探索。根據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我設計了科學活動《捉泥鰍》,主要目標為

1、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

2、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通過精心地準備材料,設計教案,到活動的實施,我都認真地對待,活動中孩子們非常地投入,效果較好。通過這一活動,我也悟出了以下幾點:

1、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要順應幼兒的興趣。其實,一開始,我設計的活動是科常類的《認識泥鰍》。而捉泥鰍這一活動是從我試上後才生成的。試上時,我按原來的設計按部就班的進行,由於天熱,泥鰍顯得特別的調皮好動,不停的在托盤裡游來游去,最後竟從托盤裡跳了出來,這下我可傻眼了,因為我自己害怕泥鰍,不敢捉泥鰍。在我的影響下,幾個女孩子也尖叫起來,可大部分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紛紛衝過去捉泥鰍,特別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鰍一滑又逃走的時候,孩子們更是激動,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試一試。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動也從科常類的認識泥鰍改為科探類的捉泥鰍。

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也如我所料,活動場面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孩子們個個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2、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一開始我也害怕泥鰍,可活動開始時,有教師捉泥鰍這一環節,為了克服自己對泥鰍的恐懼,我事先買了泥鰍在家裡練習,先是戴了手套捉,適應一點後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課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時覺得泥鰍還蠻可愛的。我想也正是我這種情緒感染了孩子,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大膽探索,沒有一個孩子因為懼怕泥鰍而不參加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雖然活動中孩子能與材料充分的互動,但教師缺乏向孩子傳遞愛護小動物的思想,因此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顯得有點殘忍,用食品夾捉泥鰍時,有的泥鰍就被夾得出血了,但孩子們還是不放過。當時我也看見抹布上的血,但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我選擇了忽略,現在想想,如果我發現這種現象後,鼓勵孩子捉泥鰍時能注意保護泥鰍,玩的時候不讓泥鰍受傷,那孩子肯定會注意,那活動就會更完美。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11

在活動的開始,我彈奏歌曲《拉個圈圈走走》分組讓8名幼兒上來表演,請幼兒聽我彈奏的速度來決定他們走圈的速度。剛開始的一組幼兒有點模糊,我於是也參與其中走了一邊,於是接下來的幾組相當成功。明顯幼兒的興趣已經引起了,而且效果是不錯的。

趁著幼兒的興趣正濃時,我提議讓幼兒從聽走的遊戲變為聽說的遊戲,當然,幼兒是相當的配合。“你們剛才聽到錄音機裡唱了什麼呀?”“咚鏘咚鏹的聲音”“那麼誰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呢?”在提問同時我出示了“鑼”和“鼓”兩種樂器,而小朋友之前已經認識過這兩種樂器的。然後,我進行敲鑼敲鼓。當時幼兒一看到鑼和鼓可來勁了,不約而同的拍起了手,積極性非常高。我就趁機讓幼兒認真聽講以至能把後面的節奏能準確的念出來。

“下面老師要來敲鑼和鼓,但老師也不會亂敲,我呀!會跟著剛才錄音機裡面的節奏來敲,就跟你們剛才走圈的時候一樣,請大家仔細聽哦!等下我還要請小朋友來敲呢”。敲出鑼和鼓的節奏讓幼兒來熟悉,之後再通過簡易的圖譜讓幼兒認識節奏並學會打擊,幼兒掌握節奏之後。我再教整首歌曲,在歌曲的節奏部分用鑼和鼓來表達。

活動下來,我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反思了幾點:剛開始學節奏的時候我可以讓幼兒用數字來數數或用拍手來代表,以至後面有幾位幼兒還是不清楚節奏。另外,在鑼和鼓單敲的時候,幼兒能夠很好的敲出來。但當鑼和鼓合奏的時候,幼兒之間的銜接並不是很好。之間的合作並不是很完美。但慶幸的是孩子還是比較清楚是否是自己敲的時候。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12

《企鵝寄冰》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能激發幼兒與朋友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友好情感。從中可以讓幼兒瞭解冰受熱會融化的道理,所以這是一節發展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教材。整堂課上下來覺得幼兒的思維很活躍,特別喜歡說,幼兒對企鵝送禮物這個故事基本上能夠理解,能夠體會到朋友之間的美好情感。覺得他們真的很棒!而我這個老師卻做的不是很出色。

經過課後反思,我總結了一下幾點:第一,我在啟發引導問題這一方面,還不夠自然,有時候孩子回答問題好了之後,我卻不知道如何迴應他,還要思考一下再給他迴應,這方面真的非常欠缺。第二,怎麼把幼兒的回答引導到主題上也是非常關鍵。孩子畢竟年齡很小,有時候他很願意回答,但是總是回答不到那個點上去,這時候如果我跟著他的思路走,就是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他們學習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有經驗的老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然後自然而然地引導到課的主題上去,這樣幼兒學的開心,效果也非常好!第三,我的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幼兒的思維很廣,上課時老師必須靈活掌握每個孩子的心!有時候一個小忽視,孩子就容易受傷。今天我在提問的時候,葛徵宇忽然說:“老師,我舉手了你都沒叫我!”臉上很失落,我馬上說:“我看見你了,但是有好多小朋友也在舉手,一個一個來,待會讓你回答,好嗎?”我馬上就讓葛徵宇說一說,說完了他就很開心。雖然我反應的不是很快,但是也抓住了孩子的心!所以以後我的隨機應變能力還需要增強啊!

今天的課讓我既感到失落又感到輕鬆!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好多好多,只有經過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教學水平!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13

本學期的第十三週,我們幼兒園進行了教研組長引領活動,我們七位老師都執教了各自擅長領域的活動。我執了一箇中班美術活動《傘花朵朵開》,現在的教學理念提倡是:讓幼兒的學習內容來源於他們的生活,常常要以生活為基礎,同時又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教學。我執教的活動取材就是來源於生活,每當雨天,我看到孩子們對雨傘很感興趣,有時會聚在一起討論雨傘的顏色、圖案,爭論自己有一把很好看的`雨傘,我看到他們興致勃勃的樣子,不由得萌發了畫雨傘的想法。於是便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各式各樣不同的傘,瞭解傘的外觀、種類、花樣,探索傘的特性,感受傘的重要性,進而幫助他們形成由對傘的聯想,並嘗試運用藝術手段創造性地表現對傘的認識。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是:1.初步感受傘的多樣性及不同圖案的美,協調地進行傘面的裝飾。2.體驗裝飾傘的樂趣和同伴間合作展示作品的趣味。我執教完這個活動後,發現在難點部分目標達成不夠理想,也許活動前的設想還不夠周詳。

活動匯入部分我是讓幼兒聽打雷下雨的聲音,再讓幼兒說一說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也是為了聯絡到幼兒的生活經驗。活動的第二環節,引導幼兒觀察傘面,說說傘的形狀、顏色、圖案。這裡我為了讓幼兒畫傘的側面形狀,引導幼兒感受傘的形狀像蘑菇,這樣的引導是不全面的,課後我反思到:傘的俯視面應該是圓形的,我在引導傘的形狀時,該讓幼兒自己去各角度觀察,畫幼兒自己所感受到的形狀。接下來是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型別傘的圖片,感知傘有規律裝飾、散點裝飾的排列、色彩搭配等方法。幼兒通過對傘的觀察對傘的裝飾有了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在我的提問下,他們自由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活動第三環節是老師的示範和比較兩把傘的異同圖案。通過兩把傘的比較,讓幼兒發現傘上相同的圖案,不同的排列、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構圖,會有不同的感覺。這個環節我用了太多的時間講解,傘上的異同點太瑣碎,幼兒沒能按照我的設想尋找到關鍵異同點,導致後來幼兒的作畫時間少了。課後其他老師建議這個比較環節可以省掉,這樣的話老師講解部分就少了,幼兒能有充分的作畫時間。

活動最後,幼兒作品展示的時候,我用六把素面傘做展臺,讓幼兒把作品展示到自己的喜歡的傘上。當時發現幼兒貼上去的作品容易掉下來,是塗固體膠時沒有強調塗在中間或者多塗一些固體膠。幼兒作畫的紙與傘格比較起來有點大了些,我事先沒有拿傘一一做比較的失誤。

活動後,我感觸很深,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是很精練,有點嗦,總是害怕幼兒不能很好的理解就嗦的多講幾句,反而造成了幼兒的聽覺疲勞,影響效果,這也是需要我不斷努力的去改善的。美術活動是幼兒很喜歡的一種活動,是需要老師的精心安排,活動中老師不僅要吸引幼兒對作畫物件的興趣,又要老師從選材、引導、講解環節等各方面的精心設計和組織把握。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14

除夕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每年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今天的美術活動就是讓孩子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畫畫自己家的年夜飯。孩子們對吃年夜飯仍然記憶猶新。所以當我提問:年夜飯桌上有些什麼菜時?孩子們一個個都興奮不已“蘑菇、雞肉、螃蟹、蝦”,一道道菜彷彿已經呈現在眼前,我抓住這個機會“那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桌好吃的年夜飯呢?”孩子們一個個都躍躍欲試。

這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大,一會會,他們的“餐桌”上已經出現了各式“菜餚”。你們瞧!多豐富呀!有魚、有蝦、有肉,還有紅火鍋呢,多喜慶呀!真心的祝願大家的生活像我們畫裡的寓意一樣,紅紅火火!年年有餘!!!!!

本活動的另一個目標是引導幼兒自主添畫餐具,表現年夜飯的熱鬧場景。在巡視指導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孩子的餐具沒有根據位子對著桌子來“擺放”,這是由於我事前沒有引導幼兒發現這餐具擺放的規律造成的。

所以,在今後的備課中,我應該認真思考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做更為充分的設計,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突破難點。

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15

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而在平時的戶外活動中,就不難看出孩子們對於花花草草都有著特殊的好奇心。鬱金香又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到的,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面,也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我便在今天(4月1日)下午開展了手工摺紙《鬱金香》的教學。

本次活動中我預設了三個活動目標:1、學習看圖示用正方形疊花。2、通過觀察摺紙示意圖和教師的示範講解,藉助圖示和相互學習從而掌握雙正方形的折法。3、喜歡摺紙活動體驗摺紙活動的興趣。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目標基本達成,孩子們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去,體驗活動的快樂,但是個別孩子們在雙正方形折法上的還不能獨立的完成。

活動一開始,教師出示了真實的鬱金香讓幼兒觀察,並簡單的介紹鬱金香的生長環境等知識。然後再出示摺好的一些鬱金香引入,引導幼兒觀看鬱金香的結構有花蕊和葉子。接著再分兩個步驟進行講解花朵和葉子的折法。孩子們都能十分認真的觀看,隨後教師出示摺紙示意圖,便讓孩子們開始摺紙。

活動結束後我對自己本次活動進行了一次反思,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1、教師的課前準備充分,示意圖能按照步驟進行,便於幼兒觀看。2、教師能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差的幼兒,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互幫互助。3、在講解示範時,教師沒有很好的把掌握雙正方形的折法重點講解,導致個別幼兒在這個步驟時沒有很獨立的完成。4、教師在指導時,沒有能顧及到每一位幼兒,對於能力差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關注到。

雖然在活動中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孩子們都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在最後的評價環節中,孩子們拿著自己親手摺的鬱金香如珍如寶。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清明節知多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隨著古詩朗誦的聲音,常識活動《清明節知多少》開始了。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為了讓孩子們增加對清明節的瞭解,更加對我們閩南民俗文化活動的體驗,今天早上,我開展了常識活動《清明節知多少》的教學。

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古詩《清明》引入活動中,孩子們對於這首古詩已經十分的熟悉,不僅激發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還鞏固了孩子們對古詩的記憶。

接下來我便利用一段故事來讓孩子們瞭解清明節的由來,孩子們很認真的觀看著。看完故事我提問孩子們:那我們閩南清明節是怎麼過的呢?孩子們說了很多:全家去掃墓,吃潤餅菜……

活動的最後,我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告訴孩子們清明節也是我們紀念逝去的先人的日子,在這一天裡我們還應該紀念那些為我們祖國英勇戰鬥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們,有了他們,才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