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才智咖 人氣:1.67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國小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裡的“數數和數的組成”,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一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體會數是數出來的,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數學活動中學會新知。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數的意識

本節課是利用“百羊圖”創設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導學生數出10只羊、20只羊,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知,再讓學生估一估這幅圖上的羊有多少隻,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並體會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過程中學生也瞭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從而培養了他們估計的意識。在做課後練習“數皮球”這幅圖時,也是先指名讓多位學生來估一估,再設法數出皮球的數量,讓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培養主動探究精神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數小棒,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進而突破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這一難點,教師在此過程中擔任的只是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也是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在操作中思考,並獲取新知,這樣既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有些地方我認為須進一步改進,如要調控好活動的時間、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等等。只有讓每位學生都認認真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學才會起到好效果。

國小數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主要是教學不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由於本節課是一節計算課,相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無味,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內容時我儘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

教學時我先呈現了例題中圖書室的三個書架上分別擺放著三種圖書的場景,其中每個書架旁還分別標註了相應圖書的本數。根據圖中的已知條件,我讓學生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減法算式。由於學生已經掌握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而且也會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所以我在這裡鼓勵學生嘗試自己獨立進行計算。

在反饋時,我讓三個學生將三道題的計算過程板演在了黑板上,讓學生來評價做得對與否,並跟自己的結果作個比較。在這個過程之後,我又緊接著讓學生對三道題進行比較,思考它們之間的不同,從而得出減法有退位減和不退位減之分,而退位減中又有退一次位和連續退位之分。

在練習中,我選擇了想想做做的第2題,讓學生通過計算練習,進一步掌握筆算減法中的退位方法,提高正確筆算相關減法式題的能力。接下來我安排的是錯題醫院,呈現了學生在實際計算方法中容易出現的幾種典型錯誤,讓學生在找錯和改錯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計算方法,並啟示學生計算時儘可能避免類似的錯誤。

在這節課中,學生學得還算紮實,但我還發現在今後的課堂常規教學中需要注意:有少數學生在說算理的時候語言敘述不規範,教師規範學生說法的要細緻,耐心和到位。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大膽的多嘗試、多創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

國小數教學反思3

整十數的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於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了將其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教學本節課時要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複”相連,這是由傳統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本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應該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與同伴進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演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演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本課的練習設計要注意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總之,我感覺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教師輕鬆,學生愉快,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國小數教學反思4

通過整理和複習《數的認識》以後,我深有感觸,六年級的學生馬上面臨畢業,在最後衝刺階段,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上好複習課的'問題,切實提高複習效率,為提高學生成績和他們的後繼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在複習《數的認識》時,知識點凌亂,內容繁雜,而且距離以前學習新知的時間較長,學生遺忘較多。為了提高複習效果,我把這一部分知識分成一個個小活動,精心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環節,力圖激發學生的複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活動一:你知道嗎?通過顯示一系列的圖片,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汲取資訊,同時鼓勵學生課外從網上或課外書中收集類似的素材貼在教室後面“數學樂園”中。這樣做,既能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掌握各種數的讀寫方法,又能讓學生樂於參與,增加趣味性,同時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活動二:智力闖關。為了把枯燥無味的練習變得趣味橫生,吸引學生關注的目光,我把相關概念特別是“數的整除”這個概念群中的諸多概念串聯在一起,設計成"闖關遊戲",讓學生拾級而上、層層推進。這樣既能在遊戲中將注意力高度集中,鞏固那些難記的概念,又掌握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形成了良好的認知結構。

活動三:巧走迷宮。數的認識中有很多知識點都要求學生理解它們的聯絡和區別,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小數、百分數的互化;整數、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之間的關係及改寫等,學生非常容易混淆。我帶領學生在數學迷宮中穿行,不斷激勵學生尋找規律、發現異同點,提升和總結已學的知識,運用舊知識來挑戰和解決新問題,學生很感興趣。

國小數教學反思5

複習課的本質就是查漏補缺、系統整理和綜合應用。本節課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靈活整理如識點,學生在我的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複習內容。數的認識中有很多知識點都要求學生理解它們的區別和聯絡,本節課中,就涉及整數、分數、小數方面的一系知識,比如:數的分類、整數的分類、分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以及這些知識之間一系列的聯絡與區別等,如:整教、小數、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之間的關係及改寫等,學生非常容易混淆。

在處理知識梳理方面,我先在前一天讓學生自己回家複習本部分知識,並用自己的方式寫下整理圖。在本節課上我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整理圖,然後讓學生自己彙報梳理知識點,進而老師加以補充、板書,很好地處理“補”與“梳”的關係。使學生對於本節課所要複習的內容一目瞭然,這一做法同時也起到摸清學生底子的作用。

這是本次複習課比較成功的一方面,但在配套練習中仍存在不足,沒有很好地將練習題與整理複習的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理”與“練”沒有達到雙豐收的效果。

在以後的複習教學當中,我會提前告訴學生下節課要複習的知識點具體有哪些,還要讓學生自己整理,學生整的過程中也是複習回顧知識的過程。練習時,要有基礎的練習和提高的練習。課堂上首先是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後馬上進行獨立自主的練習,最後,對多數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再進行重點複習。同時,在教學當中,要善於抓住教學機制,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小數教學反思6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提高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首先我用擺一擺的形式讓學生鞏固“倍”的知識。

在出示課題後,我引出課本主題圖,這樣就充分利用了本課的主題圖,做到了尊重教材。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數的認識”之後進行的一個內容,我講完本節課後,感受頗多,現在反思如下:

成功方面:

學生學習的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數學。

1、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有教師給主體圖,讓學生自己主動獲取資訊,並提出他們可以想到的問題。

2、在練習的設計上層次分明,從簡到難的層次感。

3、重於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教學源於數學有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本課的教學中,師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幫助米奇請客的問題等。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這些是我認為本節課中的成功之處。

不足之處:

1、在學生同桌合作提問題後,師只是讓一個學生說出了問題,並沒有再問其他的學生,其實在師巡視時就有幾個學生說出了好多問題,那時候我完全可以列完算式後在讓學生提出問題,更深的拓展一下,可是我怕後面時間不夠用,所以沒給學生展示的機會。

2、在倍數關係上強調的少了些,反而隱藏在內的“幾個幾”的運用強調地多了些。

3、板書設計上只注重了問題的出示,條件的出示卻忽略了,給人的重點弱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通過反思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取別人之精華,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國小數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把它定為定為:積的定位。

為了達到預設目標,考慮到學生沒有例題紅關於住宅小曲中的住戶總數的經驗,因此我在複習了兩道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式題後,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收學費的問題情景,從而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複習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連成一線,讓學生髮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自主歸納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把計算設定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願意去主動探索知識。

在讓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我盡我所能當好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和總結計算步驟,從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引導學生齊說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只是鋪路引路。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三位數乘兩位數法筆算方法的得出過程,獲得了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我先讓學生複習以前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幫助學生回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親自嘗試例題,自己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小組相互交流後,然後全班交流,歸納出三位數乘兩數的演算法。學生參與的積及性比較高。

課堂上學生的計算還好,但在作業中,問題較多: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有學生漏乘了;進位時口算錯誤;把兩次乘得的數相加時不進位的也算了進位的;抄錯乘數等等。我想要讓學生提高正確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