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與績效關係研究

才智咖 人氣:1.89W
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與績效關係研究
[摘 要] 控制權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在股權分置改革後,非流通股逐漸轉變為流通股,但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仍具有優勢掌握控制權。本文以2005年深、滬兩市1 166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分析了我國現階段控制權配置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股權集中度指標(H10指數)、第一大股東的控制能力與淨資產收益率呈現明顯的負相關關係,特別指出若第一大股東為國有法人,則治理的效果更差。
  [關鍵詞] 控制權配置;績效;第一大股東;股權集中度   一、引 言
  
  公司控制權是公司治理理論和公司實踐的核心問題。國外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近幾年,國內對於控制權研究的文章也越來越多,主要是針對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展開的,大部分是進行的理論研究。殷召良(2000)從公司控制概念入手,分析了控制與控制權、控股權的關係,探討了對管理層控制權的約束機制,分析了控制權的法律保護。翟寶忠(2003)構建了公司控制權配置的綜合模型,分析了由模型得出的基礎性組合模式及其特徵,並從效率與壟斷、效率與競爭以及效率與代理等視角對基本組合模式進行了探討和選擇,為控制權配置的改革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肖滕文(2000),董秀良和高飛(2002)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結構和問題進行了描述性分析。而對於控制權配置與績效的實證關係分析基本沒有涉及,成為我國公司治理的薄弱環節。本文從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出發,以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與績效為研究主題,對控制權配置與公司績效關係的實證進行研究。
  
  二、研究樣本和變數
  
  (一)樣本選取與資料來源
  本文以2005年深滬兩市上市公司的截面資料為依據,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現狀與公司績效的之間的關係。為了保證所蒐集資料的有效性,本文對原始樣本進行了篩選:為了保證資料的一致性,本文剔除了發行B股、H股和其他流通外資股和優先股的.上市公司,只保留髮行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了股權收益為負的上市公司。按此標準篩選後,有效樣本共有1 166家。所有資料均來自巨潮資訊網(htpp://)公佈的年報。本文資料處理採用的統計軟體是Spss11.5。
  (二)變數定義
  本文的研究變數主要包括因變數、自變數和控制變數三大類,因變數為公司績效指標。
  1. 因變數:淨資產收益率(ROA)是衡量公司績效的指標。
  2. 自變數:
  (1)控制權性質變數State是一個虛擬變數。其中,控制權掌握在國家或國家的代表手中時為1,掌握在其他人(包括募集法人、一般法人、境內法人、境外法人和自然人等)手中時為0。
  (2)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Fhold為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的股票數與公司總股本之間的比值。一般認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股權越集中,第一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強。
  (3)H10指標,為每個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本文以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作為近似。H10指數越接近於1,說明股東之間持股比例的差距越大。一般認為該指數若大於0.25,則表明股東之間持股比例很不均衡。
  (4)Z指數,含義為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比值。Z指數越大,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顯著地高於其他股東,第一大股東的控制力越強。
  3. 控制變數:公司規模,用總資產的自然對數(ln asset)表示。
  
  三、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現狀的描述性分析
  
  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的分析,特別針對第一大股東的情況進行研究,筆者推測我國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基本掌握在第一大股東的手中。在所研究的1 166家樣本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在0~20%之間的有99家,約佔總樣本的8.53%,持股比例在20%~50%的公司為693家,約佔總樣本的59.47%,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佔總樣本的32%,共374家。   對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指標進行具體的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果:H10的最大值為0.828 6,而平均值卻為0.242 15。可見前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非常不均勻。而代表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比值的指標Z指數最小值為0.55,最大值卻為806.39,可見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之間的持股比例差距懸殊,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最大值竟為84.97%。可見第一大股東在上市公司控制權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基本掌握在第一大股東手中(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