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次生命》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9W

階段性的教學活動完成後,如果能夠及時進行回頭看的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學方法系統化,教學問題直觀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我的第二次生命》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我的第二次生命》教學反思

《我的第二次生命》教學反思一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抓語言,重自讀,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是我課前思考的問題,也是力求在本堂課上達到的目標。通過課堂實踐,我感到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一、成功之處

1、重視文字,注重讀讀悟悟。

有感情地朗讀父親的語言。”是本堂課的一個主要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分“讀通課文,讀清意思,讀出感受”三個層次,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確的'目標,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學生從讀得不熟練,到讀得流利乃至於讀出感情,實實在在地經歷了整個讀書過程。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充分地觸控語言,感悟文字,表達情感。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不過故事中的好多感人之處都隱含在父親的言語、行動中。教學時,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去研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領悟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而讀的過程正是學生正確理解文字的過程。文章讀好了,課文也就理解了,真可謂一舉兩得。

2、注重拓展延伸,強化閱讀。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和途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水平,充分挖掘各種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地閱讀。本課最後一環節適時補充的拓展閱讀文章,一方面是課文內容的拓展和思想情感的昇華,另一方面也開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拓展了語文學習的途徑,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豐富了閱讀資源。

二、不足之處

本篇課文作為閱讀課文進行教學,教師的引導、指導顯得多了些,這樣勢必在時間上、空間上影響了學生的自主發揮。怎樣在教學中將閱讀課文的特點充分地顯現出來,使學生更加自主閱讀此類課文,這方面還可以進一步研究。

《我的第二次生命》教學反思二

今天上的課文是本單元中最後一課《我的第二次生命》。課文采用倒敘的方法,記述了父親兩次挽救我的經過,尤其是第二次當我十歲那年,得了腎衰竭,是父親堅持由他來捐腎給我。最後獲得了成功。文章寫得感人肺腑,父親和“我”之間的父女情深應該能打動所有的讀者。

因為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課一開始,我先在黑板上寫了課題《我的第二次生命》,齊讀課題後,我問學生,你們覺得課題中哪個詞語朗讀的時候語氣要加重些?有個學生站起來說:“第二次”,我讓該生再朗讀了一下課題,該生很注意強調了“第二次”。我再問學生,為什麼他要把“第二次”語調加重?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因為課文主要是說父親賦予我第二次生命,作者感謝父親,所以在朗讀的時候要把第二次語氣加重。”我當即表揚了該生,於是全班又一起把課題朗讀了一遍,我想通過對課題的幾次朗讀,學生已能做到對課文的初步瞭解。